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好萊塢動畫電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誤讀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中西文化交流的誤讀在影視領域廣泛存在著,在好萊塢電影中表現得最為典型。下面,筆者以好萊塢動畫電影為例試作分析。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陌生化”
近年來,好萊塢為了得到更多中國觀眾的票房支持,在影片中添加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滿足其文化需求。雖然好萊塢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頗為用心,但影片中的中國還是“美國化”了的中國,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難以完全認識清楚和理解,再加上對中國還存在一種有意無意扭曲的微妙心理,于是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對中國文化的誤讀,從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國文化的烙印。①
1.中國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花木蘭是中國女性中的一個傳奇。在中國南北朝敘事長詩《木蘭辭》中,花木蘭是一個隱忍克己、勤勞勇敢的年輕女子形象,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具有“勤勞”“孝順”和“賢德”等優秀品質的傳統婦女,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忠孝之道。而在好萊塢版動畫片《花木蘭》中,木蘭從一個乖順、勇敢的中國姑娘變成符合西方觀眾審美口味的活潑、熱情和主動追求個人幸福的美國少女,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香蕉”花木蘭,成為一名具有典型美國精神的現代女性。不僅《花木蘭》如此,《功夫熊貓》也是如此。中國的大熊貓給人的印象是沉默慵懶而略顯笨拙的,而《功夫熊貓》中的熊貓阿寶卻是一個可愛、體型龐大并不笨拙極具個性的形象,他所帶來的也是一種歡愉的氣氛,這與中國人所欣賞的內斂、沉穩、溫文爾雅的氣質相差甚遠。
2.中國文化精神的“陌生化”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集體與家庭的價值,而美國文化則強調個體價值,“崇尚開拓競爭,主張通過個人奮斗、個人的自我設計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②人們在接觸異域文化時,總是會按照自身所屬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去判斷和解讀,難以擺脫自身文化傳統的影響,從而造成對異域文化的歪曲乃至誤讀。敘事長詩《木蘭辭》重點在于強調中國傳統的家庭榮譽、集體觀念以及效忠國家等價值觀,而動畫電影《花木蘭》則把花木蘭演繹成了一個英勇無畏的女戰士,突出了強烈的個人意識和實現其個人價值的渴望,中國所特有的“忠孝”觀念和集體意識被抹殺了,使得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代表的深刻文化內涵大打折扣?!豆Ψ蛐茇垺防锖芏鄨鼍白屩袊^眾能明顯感受到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影片中的很多對白讓大家重新對中國傳統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禪宗思想進行深思。《功夫熊貓》其實只是僅僅在于展現“中國元素”,而不是體現“中國精神”。我們從阿寶身上看到的是純粹的美國精神:崇尚自由,追求個性解放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當這些西方觀眾所崇尚的價值思想體系包裝上東方特有的元素后,影片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有人指出的:“在美國版的改編過程中,原作的東方文化底蘊被巧妙地偷梁換柱,改編版本成了地地道道的符合美國人口味的大眾快餐。”③
二、“陌生化”的原因
1.商業文化需要
美國好萊塢電影具有天生的商業營利性,出發點是追求票房的極大化。美國本土題材已經開發殆盡,急需尋找新的題材和內容。而中國又是一個有著巨大開發潛力的商業市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便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很好的題材來源。但好萊塢不會承擔起為他國傳播文化的職責和義務,他們作品中輸出的仍然是西方價值觀,這其實是西方人利用中國的特色文化作掩護進行的一次較為成功的文化同化而已。④
2.價值思維觀念差異
中國是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價值體系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的群體意識及家族意識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的是個人要對家族長輩盡孝,為國家盡忠。而美國人看重的則是個人價值意識,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獨立宣言》中的“一切人都生而平等”觀念,使平等思想在美國人的頭腦之中根深蒂固。因此,影片無論從哪里取材,好萊塢最后表達的永遠是美國式的思維價值觀。
3.文化強權殖民
在西方人眼中,西方文化代表了先進性和主導性,而東方文化永遠是落后的代名詞。西方世界掌握著文化輸出的主導權,通過各種文化傳媒把自身的文化價值觀潛移默化地灌輸給東方世界,東方世界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啟蒙、引導與教化,這正是一種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殖民的策略。
4.對傳統文化的膚淺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我們民族特有的風骨和氣度,培育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品格和精神,并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當今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迅速西化,部分國人漠視傳統文化,在他們眼中,國外的什么都好,中國的什么都糟。在他們看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簡直是“荒唐可笑”。這正如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所言:“將一件事和一個人物陌生化,首先要去掉他身上理所當然、眾人皆知和讓人一眼看穿的成分,并使人產生對他的驚訝感和好奇心來。”
三、對“陌生化”的反思
《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等具有濃厚中華文化氛圍的影片在好萊塢經過西式包裝后取得了巨大成功,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文化底蘊,這是一個民族之所以存在和發展的靈魂。如何使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得到繼承、推廣和發揚?如何擺脫文化殖民的滲入,使本民族的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與其他文化很好地融合?⑤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好萊塢動畫電影中雖然展示了更多樣化的中國元素,但只是借中國傳統元素來宣揚所謂的“美國精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國元素”充其量是動漫的上層建筑部分。“外國人很會運用各式各樣中國元素為自己的創作服務,這也是中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中國動畫學會常務理事路盛章如是說。
作者:李劼剛 周明娟 單位: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 院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
注釋:
①賈冀川何淼:《好萊塢電影的中國想象——近年來好萊塢電影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拿來主義”》[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②王莉:《美國文化精神的移植與再現——從〈仙履奇緣〉到〈功夫熊貓〉》[J],《學理論》,2009年第17期
③廖海波:《影視民俗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④黃海燕:《“功夫熊貓”:中國人熟悉的陌生人——論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同化》[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6期
⑤劉海靜:《全球化的文化內涵與文化殖民主義》[J],《理論導刊》,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