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傳統文化管理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族整體主義是建立在等級制度基礎上的,以家族利益為最高目標。在家族企業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可以視為“一個小家族”,如果對“整體意識”加以改造和利用,保留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本思想”所強調的“愛人”思想也對企業管理有積極意義。“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精神,強調學問必須面向現實,關心現實,為現實服務。一方面要積極入世,既重視人生理想,也重視現實;另一方面是樸實無華的民族性格,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吃苦耐勞、勤奮的員工。同樣這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我們民族的美德,在企業發展中需要員工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不斷在自我追尋和發揮價值中促進企業的繁榮。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仁義”含義除了生生不息、倫理道德之外,還有制度的意思。通常所說的“仁政”就反映了這一點。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早就提出“儒商”的理想人格追求:智慧與道德相交融,做人之道與經營之道相統一,在商業活動中堅持“守信與重義”上述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就滲透到各個領域并被靈活運用,到近代乃至現代,中國商人一直深受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講究以義取利,合義取利,義利并舉,不賺不義之財。企業發展中積極吸取這些精髓促進企業科學管理。
二、中國企業文化的內容
如果從19世紀70年代中國出現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開始算起,中國企業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雖然中國企業文化沖突現象大量存在,沒有形成穩定的模式。但是在民族文化、現代文明和市場經濟倫理的共同作用下,中國企業文化也有自己的特點。
1.實業報國、服務社會的理念。
近代知名企業家范旭東和侯德榜創辦經營的六大精鹽長、永利制堿廠和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所構成的企業集團,堅持并公布了這一理念,使得當時很多企業受到影響。新中國成立后這一理念更是讓很多企業以及員工極其具有社會責任感,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2.艱苦奮斗、勇爭一流的精神。
遼寧朝陽重型機器廠鼓勵員工爭行業第一,倡導“唯旗是奪”的最佳精神。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推動力。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企業文化理念逐漸被一些激勵機制所取代,為了更好的爭第一,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就需要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員工生活中最需要什么,怎么才可以實現?而這些只需要告訴他工作勤奮、努力發揮個人最大的價值,提高業績那么你就將得到豐厚的回報,讓你個人價值最大化,讓你的家人生活得更有尊嚴。世界五百強企業華為就是在管理中把艱苦奮斗、永爭第一的精神通過實實在在的激勵機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企業神話。
3.講人和、重親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細數中國歷來知名企業,大凡有成就的都秉性“人和”“親和”的理念此外中國企業也重視人才、講究用人之道和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等優秀文化。這種文化在今天的企業管理中,慢慢演變為對員工的人和、親和,因為只有員工感受到企業這樣一個社會組織的關愛與溫暖,他才能夠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服務對象,從而使企業收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員工必須要熱情飽滿極度熱情的服務客戶,只有自己工作的熱情被激發才能發自內心的服務工作。海底撈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4.善于容納百川巨流的傳統。
中華民族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長處,以漢族為主的華夏文化,首先容納了各民族的文化。民族融合匯聚成多種文化的國家,在企業文化中更是每個企業吸收采納適合自己發展的文化。
三、企業文化中的缺陷
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一些缺陷,而這些缺陷同樣也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之下的,例如我們國家的企業文化中情感性太強,凡事講面子,缺乏理性;同時倫理性強,往往用親疏關系替代規范,不講求統一標準,管理中具有隨意性。求穩性強,缺乏變革精神;政治性強,容易把政治與經濟準則相混淆;社會性強,容易把社會職能與企業職能相混淆;追求虛假業績等等。這些缺陷都是在企業管理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也是企業發展中不斷糾正的問題。想要使得企業在傳統文化的跟根基下快速發展,就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從而推動企業發展。
四、對于中國企業文化的思考
時代在變,社會進步。企業發展也需要在發展中不斷的給自己定位,找到正確的位置和方向,而不是一成不變。創新不僅僅要體現在企業的產品上,更要在企業管理上下功夫,而管理又脫離不了企業文化的指導。所以企業文化應該取眾家所長,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摒棄過時的、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要不斷的延伸,而不是死板的繼承,需要變通的運用,唯變則活。
作者:吳甜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