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文化環境藝術設計傳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相關概念簡介
1.環境藝術設計
在中國,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類較新的學科。狹義上,它是藝術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工作與建筑行業相比顯得更為復雜,涉及到的范圍也更加廣闊。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類學科,環境藝術的設計過程包括藝術方案構想、空間規劃兩大塊。除了環境設施規劃、造型布局以及裝飾之外,色彩、材料以及光線等設計元素的運用也在設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功能的多樣化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在形態上有著豐富多彩的表現,這給傳統元素的調用留下了很多可供發揮的空間。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環境藝術設計集科學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實現了審美性和實用性的統一。
2.傳統文化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底蘊深厚,在建筑、服飾、繪畫和書法等領域內流傳下來的傳統元素匯集成了可供環境藝術設計借鑒和使用的藝術寶庫。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凝聚著各民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它是國家形象和民族利益的代表符號,其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思想更是深刻地影響到了現代藝術設計者的學習和創作活動。
二、中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哲學觀念
1.中庸之道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將文化的發展歸功于人類精神品質的驅動,而中庸之道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觀念,它所涵蓋的范圍十分寬廣,上文中所提到的“天人合一”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我國的民族眾多,不同歷史時期的地域文化也有著不同的表現。面對如此繁多的建筑形式,在保留精髓的基礎上做出取舍,在融入現代文化之后完成對傳統的傳承和再創造正體現出了中庸之道當中“不走極端、不偏不倚”的主張。在裝飾要素的組合之上,中國的傳統同樣是堅持調和折中的原則,可見崇尚“中庸”的觀念在中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視野中依然有著深刻的體現。站在理性的哲學角度,中庸思想影響著人們對審美意境的選取,設計者要把握好“尚中”所代表的傳統哲學觀,繼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貫徹中庸的取舍之道。
2.因地制宜
環境藝術設計的改造對象是人們居所的內外環境,因此合理地對環境進行考察和利用一直是設計者所面對的重要課題。“因地制宜”中的“宜”指的是依據自然環境的先天條件來進行設計和規劃工作,以使得人工的建造物能夠融入自然,乃至達到協調統一的境界。自然環境是親切而美妙的,它代表著一種真實的美,因此深受藝術家的喜愛。同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也是不容忽視的。中國傳統哲學觀念中的因地制宜與當代主流的可持續發展觀相適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堅持這一思想能極大地緩解因環境改造而產生的污染和破壞,它能讓人類同自然的關系保持在一個平衡而理性的層面。
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傳統文化的主要作用
1.增強藝術作品的生命力
藝術作品因獨特性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經時間洗禮,在時代的變革中沉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傳統藝術是符合中國人民一貫以來的審美需求的。另外,在設計中學習和吸收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兼顧到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將能擴展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空間。而通過樹立本土的傳統文化品牌,我們也能夠將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推廣到全世界。站在更大的平臺上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創作視野,唯有如此,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才能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2.深化藝術作品的和諧性
當代社會推崇和諧發展觀,我國也正在努力構建更為和諧的社會。前文中所提到的因地制宜的環境藝術設計觀念同社會和諧的聯系緊密,主流的科學發展觀也能從這些含義深刻的傳統哲學思想中找到依據。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傳統文化,不僅能緩解生態環境的惡化,還能深化藝術作品的和諧性。通過學習并傳承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藝術家能逐步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達到更為和諧的境界。民族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重要依托,充分理解這一點,有利于中國更快地進入和諧發展的大道,從而為大眾造福。
3.豐富藝術作品的文化意蘊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是屬于全人類的璀璨瑰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傳統文化,有助于避免文化遺失的現象發生,同時也有助于豐富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文化底蘊。藝術同文化的聯系非常緊密,以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素材寶庫,利用富于中國特色的藝術元素來促進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并濟,不僅能使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更具人文精神,還能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另外,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含蓄的,傳統的藝術家大多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抽象化、含蓄性的中國風格,能使藝術品更富感性而深刻的意味。
四、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1.采集并復制傳統文化元素
傳統的文化元素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神韻。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正逐漸流失在時間的變遷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去采集那些具有象征意義的視覺元素,并將其滲透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通過復制傳統文化元素來保護傳統文化。在更為深入的加工工作中,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既要能體現出民族的氣質和精神,也要具備更為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傳統圖形的復制代表著藝術元素被轉移到了新的載體上,視覺語言環境的更新讓原有的圖形得到了保留,充分體現出了傳統文化元素的靈活性。
2.傳統文化元素的異化
在得到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原始素材之后,簡單的拼貼和復制并不能完全滿足環境藝術設計的需要,我們需要對這些元素進行對稱、翻轉、剪裁等異化處理。相較于簡單的元素提取,異化的方式更為靈活,設計師能從原始的圖形中獲取更多更豐富的視覺元素,這將大大豐富創作者的素材庫。異化也是一種重構,根據需要設計結構,重新發掘和展現傳統文化元素的美,試圖尋找到更為便利的結合點等這些舉動都將充分調動人們的思維,有利于形成更為完整的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
3.結合現代化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為了讓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適應這種局面,傳統文化的傳承要在保持自身獨特性的同時融入一些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個不會改變的主題,但其設計過程必然會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環境藝術設計要適時融入更多時代潮流的特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傳統文化有著較為固定的民族特征,現代文化則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取二者所長融為一體,取長補短,能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向著更為均衡而健康的方向發展。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既能體現出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又能突出我國的現代化氣息。
4.注重創新
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不斷的發展當中。在設計中不僅要調動傳統文化元素,還要學會創新。如果說之前的采集和異化都是在形體上做文章,那創新則是在抓住了傳統文化神韻的基礎上進行的更為自由的變化。一方面,設計者要堅持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設計者則要銳意進取,不斷改進和優化環境藝術設計的各個環節。總而言之,我們要在堅持傳統文化的前提下,推動創新步伐,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向前發展。文化傳統所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在環境藝術設計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將中國的文化傳統融入到環境的改造中,在中庸之道和因地制宜哲學觀念的指導下,通過采集、異化和創新等手段來發揮傳統元素的作用,增強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深化藝術作品的和諧性,發揮環境藝術設計的實用性和審美性,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玲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國際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