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及傳統文化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1.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
由于我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期,多種價值觀并存。面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多方面誘惑,很多大學生都信仰迷失,價值取向扭曲,不思進取。這些都需要通過傳統文化以內省的方式喚醒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提升成長進步的內動力。
2.是實現大學文化傳承功能的需要
通常,人們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作為大學的三大功能,但是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又增加了“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在當前社會整體對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不濃的形勢下,推進傳統文化進高校,不僅能給思政工作帶來新思路,提供新養料,也是宣傳和推廣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需要。
(二)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融合的可行性
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融合,是改善當前工作局面的需要,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可行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傳統思政教育相比教育方式的多樣性
傳統的思政教育比較僵化、教條,很少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談不上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去學習和接受教育。而傳統文化的育人是生動的,鮮活的。可以通過經典頌讀來凈化心靈,也可以用歷史人物“現身說法”,把思想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學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教書和育人的雙豐收。
2.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是進行融合的知識基礎
大學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是社會成員中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較好教育素養的,通過前期的教育已經初步學習和了解了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在有些高校教學計劃中還開設了傳統文化相關的素質文化選修課,這些都為進一步開展傳統文化與90后思政工作的融合提供了文化基礎和教育鋪墊。
二、傳統文化融入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路徑分析
如果能與時俱進地把傳統文化融入當前思政工作中,必將改善90后大學生的思政工作現狀,這既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全校學習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指導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圍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給予學生積極正確的引導,比如在校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等校內媒體宣傳優秀傳統文化,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經常舉辦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講座、班團會、演講比賽等,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融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來,耳濡目染,既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也擴大了影響,為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文化基礎。
(二)用傳統文化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思政
理論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兩課”教學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陣地、主渠道,要改變學生目前漠然不投入的聽課狀態,亟需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引入到思政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和教育形式,避免一味的說教、灌輸,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也提倡引經據典,還可開設傳統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等,為傳統文化更好的融入思政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建設網絡思政工作平臺,抓好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陣地
對于90后大學生而言,騰訊QQ、微博、微信以及社區貼吧等實時聊天交流工具占據了他們大部分時間,互聯網中信息量大,良莠不齊,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必然會受不良思想腐化。要開通輔導員博客,搭建網絡教育平臺,更新思政教育載體,密切師生聯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化解矛盾。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鼓勵人奮發向上的格言、典故,及時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學好本領,以古圣先賢為榜樣,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結語
面對90后大學生給傳統思政工作帶來的沖擊,思政工作者任重道遠,必須從中國優秀統文化中汲取足夠的營養,將傳統文化與思政工作有機結合,探索指導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新思路,才能把新時期的思政工作不斷推向新高度。
作者:關朋 單位: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