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課程建設傳統文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主要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為線索,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主要面向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通過開設這門課程,可以提升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傳統文化課程的教育功能表現為: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教育,國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展了一系列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實踐:優化課程內容、推行多樣化考核方式、構建立體課程體系及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等;提高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認識,豐富課堂形式,融入地方元素等;建立有高職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要通過講授中國傳統文化整體體系和內在,使學生準確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修養。根據中國傳統文化豐富性、深刻性、傳承性和獨特性等特點,可以從多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進行分解。本文期望結合高職教育特色,展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分析。
2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分析
2.1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重要性
高校要改變之前只將傳統文化課作為現行專業課程體系的補充模式,要將傳統文化課程提升到整個課程體系的基礎性地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僅開設以“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為主的理論課程,并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選擇其中某些內容深入講授,開設更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西北大學在傳統文化課程建設中就形成了一套自己成熟的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哲學精神、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文化、中國宗教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傳統文化課程是民族性教育的直接體現。哈佛大學通過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社會分析課程來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俄羅斯也將祖國史、俄語與言語文化作為大學的必修課程,這表明俄羅斯大學對本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傳統文化課在我國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原因就是“重科技輕人文”的影響,認為只有理工課程才能生產實際效益,人文課程沒有實用價值。但是,我們發現,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2.2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
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兩種結構模式構成:一是以基礎課與專業課為主的“實質構成”;二是以必修課與選修課為主的“形式構成”。本文主要從專業課程體系的“形式構成”進行分析與探討。高職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是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優化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結構,可以設置專業必修課與公共選修課課程。高職大學生具有思想活躍等特點,但是缺乏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與耐力,因此,結合高職教育對象等特點,可以設置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的公共選修課,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本文在參考現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建立以中國傳統文化必修課為主,以特色鮮明的選修課為輔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其中,依據高職教育特色,應重點關注公共選修課課程建設。
2.2.1專業必修課為主。
專業必修課是教育人才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的保證,可以滿足學生共性發展的要求。比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學生應該能夠基本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及發展歷程,儒、佛、道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國古代宗教、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中國民俗文化等內容。無論是高等本科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都必須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理論知識。尤其針對高職學生缺乏自學能力的特點,更要制定詳實、系統的教學計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新穎的教學方法增強高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興趣。
2.2.2重視公共選修課建設。
公共選修課是為滿足學生個人興趣與愛好,促進學生個性需求發展而自主選擇的課程。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比重,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課課程改革與優化的趨勢。選修課是圍繞專業必修課進行的有效延伸,可以擴展知識面,使學生深入掌握專業技能。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課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面對高職學生興趣廣泛的特點,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尤為重要。本文認為高職院校應該重點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建設。雖然選修課起著對專業課程的輔助作用,但是并不能隨意設置,不能只追求課程的熱點與新奇。高職院校學生容易對傳統文化課程理論知識感到枯燥,發展特色鮮明的公共選修課尤為必要。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符合本校特色的公共選修課課程內容。由此,高職院校設置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要求如下:①強調選修課與必修課的內在聯系。公共選修課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教學總體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專業理論基礎上,通過拓展新的知識內容,完善鞏固專業知識。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在打造以“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為主的基礎上,開設了《文學欣賞》、《美學與藝術鑒賞》及《古代文學專題》等課程,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文學知識內涵與表現形式的融合。②選修課設置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地域是孕育傳統文化的搖籃,不同的地域延續著不一樣的文化傳統。贛南師范學院結合當地地域特點,開設了“中央蘇區文藝研究”“、客家音樂”及“客家民俗研究”等課程,實現了地方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的傳承。③選修課設置應該注重專業背景。高職院校一般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強調專業技能。比如工科類高職院校學生普遍欠缺人文素養,針對這一現狀,可以通過設置具有人文特色的公共選修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本院工科背景,開設了《中西方文化比較》、《茶與茶文化》及《詩詞之美》等課程。
3結語
高職院校既要注重專業技能培養,更不能忽視人文素質培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中還并不普及,這與院校的重視程度和課程建設有關。高職院校承擔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義務,如何完善課程教育體系與提高教育水平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在此基礎上,重點對中國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建設提出了幾點要求,期望完善其課程建設,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高職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作者:靖彩玲 單位: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