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舞蹈創作中的傳統文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舞蹈與書法有著冥冥之中的聯系
書法藝術的線條筆直如松,彎曲如柳,書法的美也正是通過書法家筆下線條的美展現出來的。下筆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可以演繹出不同的線條;書法家揮墨方式的不同,會給欣賞者帶來不同的美學感受。兩門藝術雖然采用的表現方式不同,但是都能給欣賞者一種美妙的意境,在觀賞書法與舞蹈這兩門藝術時,僅靠視覺是不足以領悟的,還須用心靈去感受。書法與舞蹈呈現的不僅僅只有形式的美,而且更加注重所表現的內容之美。那么舞蹈與書法有無結合的可能呢?由臺灣著名舞蹈藝術大師林懷民先生編創的現代舞《行草》就充分體現了舞蹈與書法兩者的共通之處。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是林懷民的創作靈感,如何用身體舞蹈表現大書法家當年揮毫潑墨所留下的氣韻,是林懷民先生最開始研究的。舞蹈《行草》通過西方現代舞的結構表現了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審美,這是一個書法與舞蹈完美結合的中國現代舞蹈作品。從《行草》中可以感受到陰陽消長的道理,男為陽,至剛至強,女為陰,至陰至柔,在這樣的身影中使舞劇欣賞者感受到了天與地的觀念。這樣美好意境的舞蹈作品,可以使舞蹈表演者和觀眾產生心靈上的交流,從而引起共鳴。欣賞這一舞蹈作品時,一幅幅由身體寫出的書法長卷在舞劇觀賞者眼前鋪陳開來,在《行草》中有一幕用鉛字文鋪天蓋地地把舞臺籠罩了,舞蹈表演者在穿過這些字的叢林的時候,那些字突然間跳了起來,重新呼吸了。身著黑色舞裝的舞蹈表演者在白色的舞臺上翩翩起舞,猶如在素色的宣紙上暈開的墨跡。王羲之,懷素等名家留傳至今的著名書法作品在追光燈下,以龐大的尺寸,撩動心弦的細節展現在欣賞者的面前。舞蹈表演者的身體時而靈動欲飛、時而作勢欲動。群舞演員用流動的舞步畫出軌跡,來與書法家筆下婉轉線條相互呼應。筆盡而意無窮,東方元素不僅點綴了整個舞蹈,更是貫穿舞蹈始終的靈魂。在柔和的音樂中突然響起靈動的音樂,瞬間舞蹈表演者的步伐也變得輕盈靈轉了,這無疑是整個安靜的表演中一個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亮點。舞蹈表演者在幻燈投影的幕布下時隱時現,如同穿梭在時空隧道中一般,這是舞蹈表演者利用身體與舞臺空間的巧妙融合,是舞蹈與書法兩門傳統藝術的對話。舞蹈和書法都具有抒情性,書法傳情舞蹈達意。在舞臺上,舞蹈表演者舞動著肢體,那飛舞的身影如同書法家手中揮舞的毛筆留下飛舞的筆墨。整個《行草》并不是用舞蹈在寫一個個的字,而是用舞蹈表現出這個字的一種意境或是感覺,觀眾在欣賞時不要被一個個的字而迷惑,要用心去感受舞蹈表演者表演的意境。這就是舞蹈,看似平淡無奇,卻瞬間波瀾壯闊,能讓臺上的東西傳到了觀眾的身體里,這不僅是舞蹈與書法的交流,更是對中國千年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傳達。
二、舞蹈與書法的結合不僅體現了傳統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融合
還體現出編導準確把握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能力,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對道具運用的淋漓盡致。編導對道具的全面開發以及道具與舞蹈的結合都有著精心的安排。通過分析舞蹈與書法兩門傳統文化從起源到藝術特征的共同性,感受到了舞蹈與書法的不解之緣,這樣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能夠推動了舞蹈動作元素的開發并且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力,在舞蹈動作元素方面巧妙地結合了傳統的書法形態和文字筆畫特點,創造出美的空間調度、美的動作和美的藝術形象。促進了對編舞素材的開發。用舞蹈的藝術特征充分詮釋了“以筆來書、書中帶韻”“人體為書、書中有情”的情境,為舞蹈藝術的升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結語
目前,一些舞蹈編導成功地在其舞蹈作品中融合了書法元素,這些作品不僅得到了書法界和舞蹈界專家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然而在運用書法元素進行舞蹈編創這一課題上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通過結合所創作出來的舞蹈作品如何為大眾所接受,如何通過書法這一單一元素帶動更多中國元素在舞蹈編創中的運用等等。這就要求舞蹈界的同仁們更加深入的探究兩者的共同之處,尋找、總結其內在藝術規律,在舞蹈創作中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創造和組織舞蹈語言、編排設計舞段,并通過書法這一單一元素帶動更多中國元素在舞蹈編創中的運用。例如,剪紙、皮影、年畫等等,讓大眾通過舞蹈這一載體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不斷地推動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發展。
作者:張昂 單位: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