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文化符號與建筑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通過當地人們的無窮智慧形成了統一風格的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可以說就是這個地區的縮影。從建筑角度來說主要表現在對建筑必須符合當地文化特征,能夠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而不是孤立地對單體建筑的表達。力圖與環境相融合,創造出豐富的街貌乃至城市景觀。但這又絕不是完全把自己埋沒掉,而是要達到更深層的吸引人并表現自己的目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建筑對裝飾性與隱喻性的強調。美國建筑師R•文丘里在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批判了現代主義,影響很大。文丘里主張建筑設計中形式與功能可以脫節;針對“少就是多”的說法,認為“少是枯燥”。此后建筑中不僅只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而更注重建筑的形式。建筑裝飾性與隱喻性的強調便成為了重點。中國傳統視覺符號本生就具備了裝飾性與隱喻性,是通過千年的沉淀積累所傳承下來的中國文化精髓。這是建筑發展思潮下不可多得的元素。在建筑的發展潮流下這種形式是必然的。建筑設計創新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其文化符號就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的建筑設計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把傳統符號適當地運用于現代的設計當中。在建筑設計方面,我們除了要借鑒西式的意識設計思想,更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傳播力。
二、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建筑設計的應用
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社會環境的改變,文化符號原始意義逐漸退化,文化符號的象征意義最終被傳承。在征符號的傳播過程中,媒介是必要條件。建筑中運用傳統文化符號是建筑設計思潮發展的要求。同時傳統文化符號也需要建筑這個媒介擴大傳播力度。相似性、傳承文化或文化解釋又是中介的必要條件。建筑作為象征符號表達的中介之一,其自身具有復雜的所以任何一座建筑都必然將生活形式頗為基本的某些文化客體象征表現出來,若想做出既傳承地域傳統文化又符合當代審美理解的建筑就必須準確認識傳統文化符號的象征意義。
1.圖案色彩符號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圖案或色彩符號傳遞通過建筑傳達視覺信息及文化傳統信息,并給滿足人們的精神愉悅在保持現代建筑功能性的同時,傳統圖案和色彩設在建筑上的傳達帶給人們文化的洗禮。在現代化建筑中引入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結圖案或以喜慶因素著稱的紅色等傳統中國文化,更凸顯建筑重要性和個性化,帶給民眾視覺享受沖擊。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中國館的中華藝術宮,建筑整體采用中國紅以及中國傳統的鼎作為其建筑的基本特征配以倒階梯式。方管建筑,給人大氣磅礴的視覺感受,更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現代化建筑的設計靈感以及設計理念多數來源于我國傳統文化,其中色彩與圖案等設計是符號設計最關鍵因素。
2.傳統意識形態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
傳統意識形態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主要包括結構、空間以及節奏等幾個方面;建筑通過傳統意識形態的詮釋以特殊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建筑魅力與建筑風范,并更具文化價值及增強文化的傳播力。傳統意識形態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不僅提高建筑自身的價值,而且通過建筑這個中介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再次的弘揚,通過現代化建筑傳播更多傳統文化。例如:國家體育館“鳥巢”,整個體育場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格狀的構架,外觀看上去就仿若樹枝織成的鳥巢,其灰色礦質般的鋼網以透明的膜材料覆蓋,其中包含著一個土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臺。在這里,中國傳統文化中鏤空的手法、陶瓷的紋路、紅色的燦爛與熱烈,與現代最先進的鋼結構設計完美地相融在一起。鳥巢的設計是我國古代營造法則和現代化建設理念體現,其鳥巢形象完美純凈,其形象與周邊環境結合顯得既巧妙又簡潔充分展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充分展現建筑藝術美和文化美。
三、結語
當今建筑潮流下,各個國家的建筑設計中都注重將本國傳統文化符號融入其中。在我國未來的建筑設計中在保持建筑功能性的同時,應更注重建筑的形式美。且不能一味地追求科技感與時代感。我們擁有著通過千年積累的文化精髓,將這些寶貴財富運用在建筑設計中不僅符合了建筑發展的需要,更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作者:葉松濤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