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文化融入原創兒童繪本淺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兒童教育投入的增多,兒童教育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我國兒童繪本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家長愿意為孩子的教育投入資金。但市面上缺乏中國原創繪本,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繪本更是少之又少。繪本閱讀的人性化設計不足,兒童無法實現自主閱讀。本文結合當前國內原創兒童繪本的創作特征,提出應當針對兒童在藝術感知、認知規律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結合更多的創意,將傳統文化因素有機地融合到原創繪本創作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文化特色;兒童啟蒙教育;中國原創繪本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二胎政策的放開和教育理念的提升,80、90后家長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特別是關注兒童的啟蒙教育。兒童繪本作為傳遞知識的橋梁,對兒童的啟蒙教育有重要的作用。繪本所描述的社會環境、傳遞的價值觀、呈現的行為和語言模式被現代兒童有意或無意地學習并內化,對兒童認知發展、審美能力、道德意識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作為一種文化表達的媒介,兒童繪本還對傳播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兒童作為圖書的讀者,年齡偏小,對知識的概念模糊不清,沒有理論知識基礎。在繪本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是簡單而直接地通過感官去觀看與觸摸,所以接受文化的熏陶更容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在兒童繪本中加入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符合現代市場發展需要,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我國繪本發展速度突飛猛進,國內繪本品種漸趨豐富,但引進繪本過多,原創繪本發展不足,且引進版兒童繪本在兒童繪本市場占據主要地位。內地繪本市場的培育能力逐步增強,但兒童繪本市場總體缺乏品牌影響力,行業說服力差,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原創國內繪本幾乎為空缺狀態。在國外,由于我國繪本發展起步太晚,市場接受程度幾乎為零。在西方國家,具有中國題材的兒童圖書也比較少,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圖書更少。正如熊亮所說:“一個人小時候看過聽過的東西他永遠不會忘,這就是我做中國繪本的原因,要給予我們的孩子一個可記憶的中國。”因此,在繪本創作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加入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值得繪本創作者深思的問題。
一、我國傳統文化因素在原創兒童繪本中的應用現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兒童繪本大多是一臉傲氣的表情,自由自在的加菲貓、純真善良的史努比和米奇唐老鴨的形象等。兒童還沉迷于黑貓警長、貓和老鼠、喜羊羊懶羊羊、小魔仙等動畫片中,而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征的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以及傳統節日民俗等特色的繪本在市場上幾乎成為空缺。經過調查發現,國內兒童對這些具有優秀傳統經典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以及傳統節日民俗等特色的繪本也不喜歡。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國外動畫片形象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國內兒童的眼球,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視覺形象在兒童繪本市場中有逐漸被淡忘的趨勢。繪本是兒童童年生活的精神食糧,繪本中故事情節推動著整個繪本故事的發展,好的故事情節符合兒童在藝術感知、認知規律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兒童在學習繪本中會潛移默化地吸收故事中傳達的價值觀。現在的兒童繪本大部分以講故事、普及知識為主,功利性比較強。兒童繪本設計不能很好地從故事情節的挖掘與創新表現出發,沒能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視角去構思故事情節,沒有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合理地引導兒童參與到文化的體驗中來。我們應該注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教育——樂于助人、互幫互助、誠信友愛等,以及民間故事、傳統節日民俗等特色教育,間接向兒童滲透一種和諧、謙遜的傳統美德。在原創繪本設計上,兒童作為圖書的讀者,年齡普遍很低,繪本閱讀的人性化設計不足,視聽覺障礙兒童沒有屬于自己的繪本。市面上缺乏中國原創繪本,且兒童無法實現自主閱讀。另外,原創兒童繪本在內容上只是對傳統生活或者傳統故事的懷舊,內容枯燥無味,形象不能引起兒童的興趣,與現代生活脫節,難以吸引兒童的眼球。兒童繪本編排缺乏合理性,兒童不能夠在閱讀中保持長時間的興趣。
家長或者幼兒園可以帶兒童深入當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在閱讀繪本的同時,給兒童提供深入學習自己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讓兒童在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兒童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悟,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兒童繪本創作的初衷就是給兒童看的,所有的教育應當以兒童為基準。因此,繪本創作必須涉及兒童的認知發展、審美能力、道德意識以及心理方面的內容。兒童作為圖書的讀者,年齡普遍較低,大多為3~6歲的學齡前兒童,其感知力、思維力與情感都具有獨特性。原創兒童繪本融入傳統文化因素也應考慮兒童的這些特點。
(一)抓住兒童的興趣特點。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可以融入現代元素,豐富繪本內容形式。可征求兒童的想法建議,和兒童一起助力傳統文化的發展。兒童對知識的概念模糊不清,更不具備理論知識基礎。在繪本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是簡單而直接地通過感官去觀看與觸摸,因此,可以將傳統文化中的形象變成可愛的小動物形象,以使兒童主動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豐富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水平將傳統文化化繁為簡或升級難度,使兒童易于接受,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及動手能力,讓傳統文化更加新穎。應抓住兒童的興趣特點,順應當前時代的發展以及傳統文化教育價值,將傳統文化融于繪本中,讓中華優秀文化煥發新時代的光彩。
(二)豐富兒童的閱讀體驗。我們可以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編寫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情節。故事可以由專業播音員錄制講故事的音頻,具有情景性,并且聲音更生動有趣,會使兒童更加喜歡繪本閱讀。添加可錄制音頻按鈕,家長可以錄入自己的聲音,增加實用性。繪本可以使用無紡布,以及各種觸感好的材料做書頁,增加繪本的操作性與趣味性,這更符合兒童的使用特點。在保障繪本使用安全的基礎上,可以設計主題形象、背景添加、創意觸感、可操作材料等,讓兒童感受玩具般的閱讀體驗。可以手繪有聲可觸摸繪本,由一線幼教人員根據幼兒生活習慣,積累素材,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將兒童生活中的點滴進行記錄,并加工成故事。原創繪本可以采用按鍵式音頻設計,實現兒童的自主閱讀;可操作觸感畫面能提高兒童的閱讀樂趣,豐富兒童的閱讀體驗。
(三)多種渠道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國內的原創繪本創作選題可以傾向于傳統文化中比較有特色的元素,例如傳統節日、民俗文化等,同時深入每個地區,挖掘當地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應注重調查整理兒童閱讀繪本過程中的需求,及時將設計方案、兒童閱讀繪本的過程形成文檔和影像資料,收錄整理成繪本資源庫。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推送,實現故事素材的再循環和閱讀人群的有效增長;根據用戶反饋和需要,調整產品數量,使原創繪本的原動力(故事素材)得以持續發展。可以選擇一些最具中國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使繪本造型可愛,形態夸張,顏色鮮艷、配圖嚴謹,符合兒童的審美特點。繪本應將中國傳統繪畫風格與現代兒童繪畫技術相結合,既滿足幼兒的審美需要,又有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繪本的推廣包括建設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教育兒童的推文,開設網上繪本館,設置聽故事、專家答疑、家長交流社區等平臺,和用戶互動,提高用戶的瀏覽量;與各種兒童的App、大V等線上資源進行產品的推廣以及資源的置換。還可以與兒童培訓機構、幼兒園聯合舉辦活動,以獎品贈送的方式進行產品推廣。定期參加國內兒童繪本展覽會,開設展廳,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繪本創作中。
三、結語
作家保冬妮曾說過:“這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包括圖畫書都是引進的,孩子們在欣賞那些不可否認的優秀作品時,是連同文化一同接受下來的。孩子們沒有讀過原創圖畫書,記憶里就沒有民族的印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對文化傳承的多重價值。我們應抓住兒童的興趣特點,順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將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將傳統文化融入兒童繪本創作,使兒童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讓繪本成為他們精神成長的食糧。
作者:魏巍 葛興艷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