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文化傳承下的古詩文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代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最為直觀接觸傳統文化的方式就是古詩文學習。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古詩文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民族文化的代表,濃縮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基于此,本文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視角,提出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策略,為繼承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語文;古詩文教學
隨著我國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優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逐漸受到重視,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對學生成長及發展有深遠教育意義。為了實現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深入研究并挖掘古詩文素材中的傳統文化底蘊,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與文化素養。
一.培養學生具備家國情懷
在小學古詩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內容,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素養。向學生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提升民族凝聚力。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民族及國家的歷史文化韻律,從而形成愛國情懷。古詩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能夠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詩人楊萬里在西湖邊送別好友方子林,與其他送別詩悲傷的基調有所不同,整首詩以景寄情,前兩句描寫西湖六月的景色與其他季節不同,指詩人楊萬里與方子林的感情與他人不同。后面兩句描寫西湖荷花碧連天,陽光下別樣艷紅,指詩人與方子林的感情與西湖的荷花一樣連接到天邊,在陽光的照耀下越發紅艷。這樣的友誼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這也是一種對真摯情感的呼喚,讓學生懂得珍惜生活中的親情、友情等。又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從古詩的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詩人對山河統一的激動情感,體現了作者的家國情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此部分的講解,讓學生理解作者在古詩文中寄托的情感,并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嘗試在文章創作時運用同樣的方法,從而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二.培養學生尊重師長
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向學生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進行深入的講解,幫助學生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從而將古詩文的文化價值發揮到最大。例如,當教師在講授《陳太丘與友期》時,教師要讓學生注意文中對長輩的稱謂,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尊重師長,要對長輩尊重,在稱呼比自己年長的長輩時,要以敬語稱呼,從而繼承并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禮節文化,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在生活中能夠成為一個有禮貌,懂禮節的孩子。古詩文所蘊含的文化能夠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古詩文具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與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將其中的傳統文化價值挖掘出來,讓學生對其中的文化進行深層次的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及文化素養,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以傳統文化為指引待人接物,通過古詩文學習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比直接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三.在情境中傳承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相應的學習情境十分重要,在與學習內容相應的情境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內容,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教師在以故事為內容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時,要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例如,在學習《過零丁洋》時,很多學生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難以理解,此時需要教師為學生介紹作者文天祥的個人背景及生平經歷,歷史客觀條件決定了文天祥的愛國壯志難以施展,面對王朝覆滅的感慨與思緒萬千,無以言表,文天祥以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愛國情懷。通過對相關背景的了解,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躊躇滿志及壯志難平的情感。如果單純為學生講解古詩文內容,則難以讓學生深入的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通過介紹時代背景及作者個人的情況,才能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跟隨配樂朗讀古詩文,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能夠逐漸進入到古詩文的意境中,體會到古詩文蘊含的意境。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味其中的韻律與節奏,從而在意境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體會其中并蘊含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朗讀結束后,要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與指導,從而強化學生的朗讀熱情與自信,使得語文古詩文教學更具趣味性與多樣性。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傳統文化
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不但提升,不光是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提升、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教學輔助設備上也有所提升。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別為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古詩文內容,探究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多媒體技術能夠直觀形象的將古詩文呈現的學生,與傳統板書式教學,更能烘托課堂氣氛,容易將學生帶入到古詩文的情境中。在多媒體技術下,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對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學習內容能夠降低對古詩文的理解難度,有利于學生記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握這一優勢,進行古詩文教學,提升古詩文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不僅可以將多媒體技術上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了解文化紀念館。例如,通過帶領學生了解杜甫草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詩人的情感,特別是在杜甫在自己生活窮困潦倒的情況下,依然憂國憂民為國家擔憂的愛國情懷,通過多媒體技術參觀杜甫草堂的時候,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的偉大情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體會,從而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深入的感知其中的傳統文化,這一點在傳統語文教學中難以實現,這是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通過對有歷史文化價值資料的深入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文內容,促進古詩文傳統文化滲透,對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學來說,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不僅要實現文化知識的傳遞,更要具備更高的目標與引導性,很多古詩文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文明內涵,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給學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與情感意識,培養學生繼承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而發揮出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作用與價值。小學教育階段正是學生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文化熏陶與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與品德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作者:邢榮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頭寨子鎮共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