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的發展中所保留下來的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和,它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包含思想、文化、語言、書法、音樂、節日等,我們應該從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其優秀的部分繼承并弘揚下去,這有利于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有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增加人民對于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并且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想道德建設;國家軟實力;中國夢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我們稱之為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最根本的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道德傳承,是各種物質成就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是一個民族長盛不衰、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歷史與現實的種種經歷證明,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與發展的關鍵。一個民族要快速穩定地發展,必須清楚“自己是誰、從哪里來的、又要到哪里去”。不正視甚至全盤否定自己的歷史,不珍惜甚至遺忘自己的文化和思想,那么這個民族也沒有未來,無法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歷史上曾經有多少輝煌燦爛的國家如曇花一現,究其原因,就是在發展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因此,弘揚傳統文化有利于國家持續、穩定而有力地發展和進步。
一、弘揚傳統文化與思想道德建設
弘揚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從而推進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中華民族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更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所在。在考察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時曾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根本支柱,而崇高的道德才是一個國家崇德向善的根本體現,是國家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我們的祖先也曾對思想道德建設與發展有過深遠的考慮,在思想文化最為輝煌燦爛時也曾出現過諸子百家競相爭鳴的學術局面,在激烈的思想碰撞與融合中,祖先們尋找出了最適合我們發展的思想觀念與道德基礎,它引領我們向往并追求著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并因此形成了積極向善的心態與一往無前的力量,這種思想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身體,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如中國人崇尚的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中,善琴者豁達從容、善棋者睿智深邃、善書者自有風骨、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勝友如云、善花者尊重生命、善茶者幽遠淡然,我們都喜愛并追尋著這樣的生活態度與處世風格。弘揚傳統文化能夠再次激發出我們血液里流淌的高尚品德,因此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并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弘揚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并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又是在中華民族長期發展中根據實際經驗和理論要求分析總結得來的,它積累了整個中華民族最深層、也是最完美的文化積淀與精神追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與我們的生活貼合,不能時刻感受到。因此,若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地被人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離不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特別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與價值觀念更是值得我們繼承并大力發揚。傳統文化向來是與民族精神相輔相成的,民族精神無法獨立傳承,它需要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滲透到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中國自古以來便崇尚和平,反對戰爭,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國地大物博,富饒遼闊的自然資源環境讓我們無法獨善其身。國難當頭時,有無數的仁人義士甘愿舍生取義,這種愛國情懷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奔騰不息地流淌著并代代相傳。同時也演繹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如十年持漢節的蘇武,“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面對強敵入侵國破家亡仰天長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從容就義的文天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崇高的愛國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最寶貴的核心內容。也正是在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華民族才得以數千年不曾消失,至今仍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進步,外敵的威脅也從未消失,只是戰爭逐漸演變為文化殖民,他們企圖通過游戲、影視和文學等多個方面來達到文化侵略的目的。文化殖民雖然沒有戰爭那么血腥殘暴,其結果卻比戰爭更為觸目驚心。戰爭不會讓人忘記自己的民族,忘記自己的民族曾經歷過的恥辱,只會激發一個民族反抗的決心與斗志。然而文化殖民卻讓人從心底里忘記了反抗,忘記了他們曾經深愛并不惜一切代價守護而來的國家,甚至從心底里否認并排斥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這是多么的可悲!因此,必須發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思想道德精神的精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此弘揚精華,抵御外來文化殖民,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弘揚傳統文化與國家軟實力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有利于提高中國的軟實力,文明和文明的發展高度就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也是國家形象的一部分,是國家影響力的象征。我國本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我們的傳統文化經久不衰且豐富多彩,這值得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自豪,這些傳統文化也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應“妥善保管”并善加利用。時代在不斷發展,較古代而言,經濟、醫學、文化、科學等都有了極大的進步與改革,但是傳統文化中仍有許多值得我們思索借鑒的地方。真正的傳統文化是歷經時代的洪流仍散發獨特韻味的文化,是我們民族的底蘊,也是我們民族的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一經提出,便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與支持,因為它喚起了國人心中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從未消失。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便熱愛著我們腳下的土地,信仰著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祖先,落葉歸根便是這一信仰最直接的體現,而軟實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和被關注,也是中華民族重新建立文化自信的一種客觀體現。雖然近代以來曾有過一段屈辱的歷史,在這一時期人民曾對傳統文化產生過質疑,也曾感到失望,然而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根深蒂固的影響又說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信心從未消失,我們也從未放棄過我們的文化,我們只是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不斷地去改革,使我們的文化越來越厚重,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
四、弘揚傳統文化與中國夢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的實現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國夢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喚醒國人的文化自信,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國人意識到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多么偉大,即使是在全世界的文化中也可大放異彩,中華民族也將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再次在世界的舞臺上光芒萬丈。“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完美融合,讓其獨特的魅力在全球背景下光彩奪目。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以文載道,以文傳道,且最終合于道,回歸于光明之路,這才是真正的華夏文明。如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僅剩中國,四大文明也僅剩華夏文明,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智慧與華夏文明獨一無二魅力的最有力證明。曾指出,若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而民族精神的弘揚、民族力量的凝聚與中國道路的堅持,都依賴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這是因為傳統文化中積淀著中華民族最為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國民族持續發展、生生不息的根本支柱。可以說,傳統文化是實現中國夢的最為重要的思想支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的思想源泉,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內在動力,也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精神的家園,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靈魂。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得以薪火相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而中國夢的實現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將國家、民族與個人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與個人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因此,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實現中國夢是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的關系,它們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精神支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是綿延不絕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和藝術等物質和非物質精神的總和,這些豐富的文化底蘊有利于增強人民對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磨難中日益強大,離不開人民對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加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認同感可以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力量。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可以看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已深深地扎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中國人的身體里也早已凝聚著振興中華的文化血脈。因此,為實現中國夢,我們要全面了解并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與競爭力、影響力與感召力。新中國成立70周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有賴于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大力弘揚。雖然傳統文化在有些價值觀念上仍然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它具有超越時空的核心理念,這些理念仍將在現代社會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中華文化仍然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智慧源泉、精神支柱與文化淵源,我們應將其中有利的部分仔細甄選,將其轉化為適合時展的治國智慧與文化軟實力,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更好地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文化支撐,為時代的進步提供精神支撐。
作者:艾桂芳 單位:樺南縣林業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