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文化如何促進學生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傳統文化是各個國家、民族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綜合體現,傳播繼承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增加民族凝聚力,還能促進莘莘學子的成長與發展。教育教學是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合理的方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心里,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方法;促進;發展
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現狀
對于如何以教育教學促進學生成長發展的研究,一直都是教育教學領域研究的課題。其中,傳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教學中教師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人生觀、價值觀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還是將教學重心放在相應的知識傳授上,關于傳統文化的擴展比較忽視,就算是教材涉及傳統文化,也只是簡單簡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傳統文化無法滲透到學生心里,難以實現以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另外,在用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這一方面,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對于如何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方法,很多教師還在不斷思考、探索。
二、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方法
(一)教師仔細研讀教材,發掘其中蘊藏的傳統文化元素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則要依靠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實現。因此,教師首先需要仔細研讀自己教授的學科教材,然后發掘出教材中蘊涵的傳統文化元素,做好備課工作,等到上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重點抓住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為學生樹立相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相關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論語》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整篇課文都可以作為傳統文化教育元素。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是說學習和思考緊密聯系,既需要學習,也需要思考,兩者缺一不可。以該文化元素教導學生正確學習,傳授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學習成績提高。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告訴學生要虛心向別人請教,培養學生謙虛好學的精神。教材中蘊涵大量的傳統文化元素,需要教師發掘,并將其展示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精神品格,促進學生發展。
(二)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驅使學生學習,驅使學生接受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文化背景,在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同時,形成情感上的感悟。比如,針對各個民族風俗、節日的學習,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出生動的圖片和節日故事,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另外,教學改革背景下,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可以就某一傳統文化引出話題,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自由討論,在激烈的探討中,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全面,對其中表達的情感有所領悟。在自主討論中,學生都能夠得到深層次的理解,進而影響學生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從而促進學生成長。
(三)利用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促進學生發展
傳統文化包含多方面內容,語言、文字、思想、民俗、節日等,根據傳統文化開展的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學校為了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可以盡可能多地策劃傳統文化活動,活動的內容可以由朗誦、歌舞、書法等組成。在此期間,學生的知識面、思想情感都得以豐富。
(四)傳統文化傳播與生活實際聯系,促進學生發展
我們每年都會經歷各種節日,節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節日背后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在節假日期間組織教學活動,有助于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例如,在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制作節日主題黑板報,在學生搜集資料、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得更加全面,思想情感得到更好的深化。再比如,新年到來期間,可以讓學生進行對對子比賽,講述跟“年”相關的故事。學生在與生活相關的傳統文化實踐中,不管是精神層面,還是知識層面都得以提升。傳統文化在我們生活、學習中隨處可見,教師需要善于發掘,并將其融入教學,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
三、結語
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育元素,在拓展學生知識的同時,實現學生的精神情感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傳統文化元素,采取合適的方法,滲透到學生心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校需要根據傳統文化組織相應的文化活動,在實踐中以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豈之.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J].歷史教學問題.1999(6).
[2]李聯慶.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1).
[3]趙嬌,劉德志.基于個性化教育的幾點認識[J].吉林教育,2015(7).
作者:李靜 單位:甘肅省金塔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