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提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獲得,更應培養語文素養,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結合教育現狀和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本文從傳統文化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研究的內容、具體措施及意義四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傳統文化;滲透初中語文;教學探析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而在教學中對于其工具性的重視遠遠大于人文性的培養。經典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飽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對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迫于升學壓力,教師沒有精力研究傳統文化經典
迫于升學和各種考試評比壓力,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于課本中的文化經典缺乏深刻的剖析,更不用說對課本內的文化經典進行整合。
(二)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無法靜下心來閱讀文化經典
初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碎片化的信息,他們并不知道如何辯證地吸取和整合。要想真正做到修身正己、立德樹人,傳統文化的培養就十分重要了。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內容
以教材中的文化經典為依托,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祖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傳統文化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文言文和詩詞的學習,還要適當加入書法、剪紙、國畫等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三、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具體措施
(一)教師自身提高傳統文化知識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熟讀傳統文化經典,才能夠在授課的過程中信手拈來,潛移默化地通過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文化修養影響學生。
(二)挖掘教材內涵,滲透傳統文化相關知識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傳統文化的滲透是以教材為依托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每篇文化經典對于中學生人文素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既要擁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情懷,又要懷有“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的理想和抱負,既要擁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又懷要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仁人之心。
(三)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經典文化的興趣
多種活動的形式,是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教師可以組織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朗誦比賽或讀書交流會,同時還可以組織書法、繪畫、剪紙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傳統文化活動,形成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四、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的意義
(一)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初中教材中的文章是教育專家精心篩選的文化經典,其中蘊含的人文素養值得深入的研究。學習《傷仲永》,讓我們不驕不躁,以免步方仲永之后塵。學習《阿長與山海經》,讓我們認識了粗俗無知卻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的阿長,領悟到了人性之美。這一篇篇經典的啟迪,這一首首詩歌的陶冶,這一章章文化的熏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必定會對學生有所觸動,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認知自我。
(二)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習傳統文化經典,能夠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讓我們面對今后各種各樣的挑戰時更加有自信。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顯示出一個人語文素養。而學習傳統文化經典是增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經之路,所以應該給以高度重視。
(三)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命運和發展。繼往開來只有了解并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才能夠更好地更好地為創造祖國的未來,實現“中國夢”。五、結語綜上所述,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課下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相信在教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傳統文化修養,培養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葛立功2011《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引導教師的專業發展》,《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第10期。
2.田存庫2017《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學周刊》第32期。
作者:王虹 單位:大連市第三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