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探析(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科性質定位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可見,初中語文這一學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和重任,而語文教材也是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而這就決定了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將傳統文化有效的深入其中,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實際滲透效果令人堪憂。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加強對其的研究力度和程度,總結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和建議。
一、滲透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概括的來講,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助于學生修養的提高。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的理解忠孝禮儀廉恥等這些基本的傳統文化,從而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一種隱形的約束作用,讓學生更能夠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和行為去學習、生活、處理事情,讓學生更好的做人,在這樣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修養都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十分有幫助的。第二,能夠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瑰寶,需要繼承和弘揚。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做好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學習、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熱情和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而中學生的隊伍又比較龐大,當更多的中學生能夠主動地投入到發揚傳統文化的隊伍中時,也就能夠影響到更多身邊的人,這樣一來,就能夠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實現更完善的傳承和弘揚。第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會認為語文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會存在倦怠和厭倦的心理。而將傳統文化有效的融入其中,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更獨特的魅力,讓學生覺得教材內容別有一番風味,其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而語文教材中又有很多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樣一來,傳統文化和語文教材能夠實現有效的互動,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
二、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是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的,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呢,本人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提出了幾點建議,并輔以案例佐證,具體內容如下所述:1.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從教材中找到傳統文化滲透的銜接點。初中語文教材中本身就蘊含著很多傳統文化的內容,所以,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挖掘的程度,從中找到銜接點,使得傳統文化能夠在實際教學中自然而然的滲透。例如,在滲透愛和美這個傳統文化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文章中塑造的形象,來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愛,不同的美,并能夠感受到不完美中的“美”,感悟到人生的真諦?!侗秤啊分械母赣H身材臃腫,步履蹣跚,不美?!杜_階》中的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不美。《老王》中的老王“面如死灰”,行動“遲緩”,不美?!缎趴汀分械睦闲趴?ldquo;不誠信”也不美。這些人物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他們的精神是美的,這就是不完美中的“美”的最好詮釋,烘托出了人性美的價值。2.教師利用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欲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對學生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可以加強專業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力度,用自己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欲望,實現真正言傳身教。例如,在講解《陋室銘》一文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傳統文化中知人論世的理解方式深入探究,運用多個傳統文化的相關資料,讓學生逐漸走入劉禹錫的內心深處。從而讓學生明白讀經典美文就是讀作者心路歷程的道理。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處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時代賦予我們一線教師的神圣使命。但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在實際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斷的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
作者:張蓮香 單位:甘肅榆中縣東灘中學教師
第二篇: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
【摘要】即使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發展仍然具有許多的指導意義與重要影響,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十分必要的。在高中語文課堂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最為合適,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知識的拓展,向高中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本文重點圍繞“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這一課題展開討論,希望對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
引言
語文學科是高中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對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樣能夠提高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對提高高中語文整體教學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要意義
(一)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底蘊,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使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道德修養。此外,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提高學生對高中語文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傳統文化不但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十分有利。
(二)能夠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將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滲透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加深學生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使我國的優秀文化能夠得到良好的傳承。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會體會到古圣先賢的大智慧,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
(一)深挖語文教材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教師應當深挖高中語言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并且應當將一些教材中的傳統文化作為語文課堂教學重點,向學生介紹文中蘊含的文化價值與道德修養,使學生在學習與品味的過程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內化,提升自身的修養,并且能夠與古圣先賢的思想產生共鳴。例如,《鴻門宴》這一文中存在著座次禮儀的內容,“相忘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文中講述了項羽和項伯面東而坐,劉邦面北而坐,范增面南而坐,張良面西而坐。很多教師在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只會停留于字面意思,沒有對其中包含的古代座次禮儀文化進行滲透。古人重禮,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忘禮儀。按照古人的習慣,東方屬尊貴之地,西方屬卑賤之地,座位的好壞依次為東南北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了解文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尊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師在《鴻門宴》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主旨思想與文學藝術的講解,還應當挖掘文中的禮儀文化與飲食文化,細細的體會古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二)營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營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荷花與月色這兩種意向,并且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圖片的展示,并且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播放古典音樂,向學生介紹古典荷葉的文化,并且可以結合周敦頤的《愛蓮說》來學習,使學生沉浸在濃郁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當中。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傳統文化氣氛,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的接受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詩詞文化。
(三)進行傳統文化的課外延伸
教師應當進行傳統文化的課外延伸,使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品讀經典文化作品,并且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的書籍,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鑒賞意識與閱讀能力,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并且,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合理的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傳統文化的擴充,例如《百家講壇》、《天天向上》等電視節目都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有效的弘揚,并且可以向學生推薦古風的音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積極影響,實現傳統文化教學的真正目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教師應當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掌握傳統文化的精髓,加深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這樣才能達到傳統文化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明霏.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43):64-65.
[2]高潔.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2):50.
[3]殷飛.淺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路徑[J].課外語文,2017(27):155.
作者:王曉娜 單位: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第二中學
第三篇: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分析
【摘要】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十分迅速,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但是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外國文化漸漸侵蝕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語文課程作為繼承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占據著重要位置。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這一主題,將文章分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這兩個大的部分進行展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
我國的整體國民素質雖然有所提升,但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巨大的缺陷,形式不容樂觀。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教育方法供教育者參考。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新課標要求老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幫助學生培養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掌握和理解。老師想要踐行新課標的要求,想要將素質教育深入貫徹落實到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就需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傳統文化教育擺到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的道德教育。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在物質條件上有很大的提升。并且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又忙于工作,道德教育就占據著小學教育的重要位置。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事物判斷能力都較弱,無法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辨別信息的好壞、事物的好惡。因此,道德教育在小學教育中肩負著更加重要的責任。我國的傳統文化意蘊豐富,包含著非常多的優秀作品,其中傳達著重要的道德知識。學生在進行傳統文化學習中,能夠耳濡目染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促進自己的道德品質形成。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立足古詩詞教學,使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首先需要立足古詩詞教學,讓學生首先要了解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而古詩詞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更加能夠傳播傳統文化。比如《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一句詩詞,濃縮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意蘊,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思鄉的感情?!队巫右鳌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寥寥數語不僅將母親對孩子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加能夠表現孩子對母親的愛和感恩。這是古詩詞的魅力,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古詩詞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最合適不過。通過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任何課程的教學都離不開課外資料的輔助,通過課外資料來充實課程的資源,幫助學生們了解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所以,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指導,來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比如,《三字經》《孝經》等優秀的傳統文化書籍,語言精悍,傳遞的正能量也更加能夠幫助學生們培養正確的三觀和道德素養。老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課外閱讀的任務,同時,也幫助學生們理解這些課外資料。結合生活實際,有效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一些傳統文化比較困難,那么老師就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們理解并學習傳統文化。比如在一些傳統的節假日中,老師可以帶領全班同學開展一些傳統文化活動,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端午節,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們觀看龍舟比賽,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包粽子。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們了解傳統文化,并且踐行傳統習俗。在中秋節前夕,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制作傳統禮物,來送給自己的家人,在傳播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家庭關系和諧。
三、總結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代表著我國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一個國家的發展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發展,更加重要的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最寶貴的財產,需要更好的傳承。而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要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語文課程將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立足古詩詞教學,使學生感受中華傳承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結合生活實際,有效融入傳統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文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J].成功:教育,2013(1).
[2]劉顯存.論小學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弘揚[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作者:劉杰 單位:臨沂羅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