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茶文化旅游對茶葉經濟發展影響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以茶葉文化為核心主題的一種新型旅游項目,主要是以茶葉為核心,通過展示與茶相關的多種茶事活動,傳播茶葉文化,全面展現茶葉的物質特性和精神象征,并通過這一過程實現休閑娛樂、陶冶情操的目的。本文從多角度闡述茶文化旅游的內涵,分析茶文化旅游的經濟價值,提出茶文化旅游促進經濟發展的策略,希望有更多專業人士加入茶文化旅游的探討,促進更多茶葉產區的茶葉旅游經濟快速、穩步發展。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茶葉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一、茶文化旅游的基本概述
中國是茶文化發源地,是茶葉的故鄉,有幾千年的種茶歷史。茶葉產業的發展最早是以中國為核心,逐步向國外多個國家擴散。茶文化不僅是茶葉本身,同時也是茶文化的延展,不僅促進了中外友好交流,也推動了中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在綠色經濟發展理念下,人們更倡導回歸自然、尋求身心愉悅的休閑度假旅方式,許多城市人、年輕人都更喜歡選擇生態旅游,而茶葉生態觀光園,便憑借其獨特優勢成為各種旅游資源中極具吸引力的一種文化旅游方式。
(一)茶文化旅游的社會背景。中國自古就是茶葉文化發展的大國,從神農嘗百草到吳理真種植茶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一直喜歡茶,從茶葉種植、制作、沖泡到飲用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提煉出了極其豐富的茶文化內涵。茶文化旅游更是通過茶葉文化的傳播,向國內外游客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這種以茶為媒介的低碳經濟旅游方式,不僅加強了國際交流,同時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可以說茶文化旅游影響深遠。對于中國人來說,茶不僅是一片樹葉,不僅是一種解渴的飲料,它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因此,對滲透著濃郁傳統文化的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和綜合利用,開展以茶葉為核心的相關研究和交流活動,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茶文化學習的需求,同時還能提升了消費者對于茶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和體驗,并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二)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內涵。茶文化內涵包含內容較多,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一為物質層面,二為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內涵就是以外化形式體現,譬如茶葉的種植栽培、沖泡、品鑒等形式,而精神層面則是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例如茶道。文化旅游是以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有效結合的一種充滿內涵的旅游方式,打造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新型旅游項目,在茶文化的資源上進行合理開發,引導游客在茶葉的種植、生產、品鑒等過程中體會當地風俗習慣、學習中國飲茶禮儀等,從而感受中國茶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提升文化自信。
(三)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內容。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為核心主題的一種新型旅游項目,該項目主要是以茶為核心,通過展示與茶相關的多種茶事活動,傳播茶文化。如茶葉的種植技術、采摘技術、加工方法、茶葉沖泡技藝、茶道文化、茶習俗以及歌舞等,全面展現茶的物質特性和精神象征,并通過這一過程實現休閑娛樂、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時,可利用這一形式傳播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旅游是一種可以帶動茶葉經濟發展的產業鏈,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是一種值得開發和應用的新型旅游項目。
二、茶文化旅游的經濟價值分析
(一)茶文化旅游產業能夠促進茶葉產品的質量提升。在茶文化旅游項目中,茶葉以及周邊產品越來越受游客歡迎,旅游結束后,這些商品或文創作品會被當成紀念品或者禮品采購。而茶葉的包裝以及產品質量,則是采購的核心驅動力,茶葉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茶文化旅游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打造茶文化旅游項目過程中,應非常重視茶葉品質的打造,從茶樹的品種、茶園的管理、加工設備的配備以及人員技術的提升、后期包裝與營銷方面,都會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茶葉就是一個產區品牌樹立的金字招牌,以高質量的產品打動消費者,才能真正促進旅游產業的穩步發展,從而帶動整個茶葉及周邊商品的整體銷量。
(二)茶文化旅游能夠助力打造中國茶企的強勢品牌。在商業經濟時代,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消費者心智中代表某個品類的代名詞,人們在購買時,越來越認準品牌。因此,地方旅游要獲得更大發展,必須重視品牌的打造。而品牌的存在既不能離開潛在消費者的心智存在,同時更離不開商品品類而獨立存在。在茶文化旅游項目中,為提升項目影響力,茶葉企業及相關旅游主題也開始轉型,越來越多的企業及機構從家族式、傳統式管理轉型為現代化管理,改善管理制度,打造專業營銷隊伍,從技術管理到策劃廣告再到銷售服務物流等方面進行全面優化改造,運用市場撬動需求,制定營銷組合拳,通過更有計劃性、系統性、節奏性、連續性的營銷措施打造更具有競爭力的強勢品牌。通過茶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有利于樹立地方強勢品牌,讓游客完整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當地人文文化等,真正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茶文化旅游有助于打造茶業經濟產業鏈。傳統茶行業以茶葉產品為核心,而茶文化旅游則是以產品為核心帶動周邊旅游資源的發展。茶文化旅游是一項龐大的產業鏈結構,涉及茶葉采摘、制作、茶藝表演、茶俗展示以及為游客提供的“食住行游娛購”相關配套實施的建設與運營,每一個環節均可設計相關體驗項目,加強游客參與感,提升體驗感。而觀賞、體驗則可推動旅游區茶葉的生產發展,刺激整個茶葉消費和相關衍生產業的發展,擴寬整個茶文化旅游市場,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渠道,刺激當地經濟和文化事業的快速穩步發展。因此,茶文化旅游可以從旅游著手,調整產業結構。茶葉為健康飲品,可以根據現在流行的養生潮流,將茶葉旅游項目與養老產業相結合,旅游項目可圍繞具有當地特色的茶產業開發一系列康養旅游路線、開發休閑保健食品等,循著景區茶區一體化、茶旅康養一體化來發展,將大健康產業與茶產業有效結合,形成區域經濟的優勢互補,共同推進,開辟一條全新的茶葉旅游發展道路。在茶文化旅游這個項目中,不僅可以增加茶葉銷售量和影響力,有利于樹立區域旅游品牌和茶葉品牌,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當地茶葉地理優勢,為游客提供以旅游為核心的完整產業鏈,吸引更多崇尚健康旅游的游客,全面提高茶產業的綜合附加值,推動整個區域茶葉經濟的整體發展。
三、茶文化旅游促進經濟發展的策略
茶文化旅游應該以茶葉品牌為發展核心,堅持以市場需求為發展導向,以企業及相關經營機構為主體,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全面發揮當地居民積極性,提升居民收入,提升相關產品的質量效益。按照茶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的思路,促進更多茶葉加工企業、旅游經營主體的轉型升級,全力推進茶葉及相關產品加工產業鏈的壯大與發展,做大做強茶文化旅游產業。
(一)深度挖掘茶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產業集群。中國茶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歷史悠久,以茶道來說,包括茶葉種植環境、茶道禮法、茶藝表演以及修行四大要素,茶文化旅游可以通過茶葉沖泡、茶舞觀賞、茶香及茶味品鑒與飲茶禮儀等茶文化相結合,通過與現代流行元素碰撞,形成一種更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征的旅游方式。與此同時,茶文化旅游還可以結合茶葉產業發展科研、技術教學、工藝生產、產品銷售等與人物形象結合,從茶葉風格、品性中引申出一種更高尚的道德風范。將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相結合,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設計相關衍生品,形成完整茶文化旅游新產業。如基于茶葉開發相關衍生品,茶枕頭、茶化妝品等,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做好產品品質,做好品牌塑造,通過產業鏈促進地方經濟穩步發展。
(二)打造“茶葉觀光園+”模式,邀請文化名人采風,利用新媒體提升品牌影響力。茶文化如果僅僅聚焦于茶葉風光的普通參觀和常規品鑒,并帶動銷售,這種旅游模式略顯單調,不具競爭力。要真正實現茶園經濟與旅游經濟的結合,就需要打造“茶葉觀光園+”的全新模式,將茶葉與其他業態有效嫁接,異業聯盟,把茶葉觀光旅游項目做寬、做深、做廣,將地方打造成以“茶葉觀光園”為基礎、為核心的觀光小鎮。一方面,滿足游客觀光旅游的基礎訴求,另一方面,根據地形地貌打造更有創意的茶園景觀,如層層疊疊的丘陵、郁郁蔥蔥的茶園,在這山水之間,滿目綠色,清新怡人,給游客帶來一場不可復制的綠色視覺盛宴。同時,結合新媒體舉辦相關活動,邀請有影響力的文化人來景區采風,如攝影家、畫家、作家、網紅等,通過他們的渠道傳播不一樣的品牌特色,吸引更多人來到景區,形成口碑宣傳,打造影響力。
(三)科學規劃,匹配茶文化旅游的豐富資源,通過主題展廳展示完整旅游產品,以觀光體驗帶動消費升級,促進經濟發展。茶文化旅游是將茶葉資源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的新型休閑旅游形式,以體驗及了解茶葉種植、茶葉品飲及與其相關的文化元素,以達到增長知識、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并獲得身心愉悅為目的。這種旅游方式融觀賞、考察、參與、購物等為一體,能夠滿足旅游者“求新”“求異”“求知”“求樂”的現代旅游需求。因此,茶文化旅游項目應該包含一些參觀、體驗、品鑒的環節,做到科學規劃,根據“溯茶”“尋茶”“詠茶”“悟茶”“識茶”等需求,設置茶樹品種展示園、茶葉采摘體驗園、茶葉加工展示廳、茶葉產品品鑒廳、茶文化綜合展示廳等,通過主題展館的美學設計,全面闡釋中華茶文化的歷史淵源,讓游客感受到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總結
綜上所述,茶文化旅游是一種新型旅游方式,它結合了休閑與文化傳播功能為一體,通過將旅游與茶文化的融合,實現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作用。在全面宣傳和推廣茶葉品牌的同時,也能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下,各地方政府更應重視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擴大宣傳力度,增加資金投入,讓茶文化旅游發展更加有聲有色,帶動當地發展,促進中國茶文化的傳播,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林朝賜.茶文化旅游與茶業經濟[A].中國茶葉學會.全國茶業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茶葉學會,2007:5.
[2]張文文,林朝賜,劉玉芳等.茶葉經濟發展與茶葉文化旅游[J].中國農學通報,2008(02):385-388.
[3]黃婭.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2(1):111-116.
[4]徐竹,李小兵.低碳經濟視域下茶文化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6(07):155-156.
作者:宮園園 單位:榆林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