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以高校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網絡問卷方式調查高校學生的飲茶習慣和學習茶文化的途徑,探討影響茶文化傳承、發展的因素。基于問卷統計數據分析表明,高校學生對茶文化認知較淺顯,結合社會、學生實際情況,提出在高校校園中普及茶文化的方法,以期助推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生;調查問卷;普及
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茶“興于唐、盛于宋”,明清兩代是中國茶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1]。中國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制度、行為、精神的具體表現[2],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世界其他國家關于茶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間接源自中國[3]。唐朝陸羽所著《茶經》是中國茶文化體系形成的象征[4],《茶經》也被引入古朝鮮、日本、俄羅斯、東南亞、南亞、西亞及非洲等地。我國傳統茶文化被多主體推動、多路徑發展、多視角深入的全面發展[5],促使茶文化被不斷地完善和創新[6]。1993年10月25日,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組織活動正式開始。我國高校設置有與傳統茶學文化有關的研究專業,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在21世紀更為興盛[7],茶藝師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愈加完善[8]。“盛世興茶”,茶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在現代大國外交活動中也同樣起到了推動“和平發展”的作用[9]。中國茶文化蘊含的和諧理念可以溝通感情、增進友誼、營造和諧的環境,能夠促進個人與社會、國家與國家、民族與世界之間和睦相處及和諧共進[6]。茶文化未來的傳承、推廣和發展離不開代表了社會新技術、新思想前沿的高校學生群體,高校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認知程度在茶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
通過問卷星在線調查高校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認知狀況。電子問卷調查內容涉及了目標群體的飲茶習慣、獲取茶文化途徑、影響茶文化發展因素、茶文化發展繼承形式等21個方面的問題。通過大學生傳播問卷鏈接發放并回收調查問卷,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返回問卷1488份,其中有效問卷1459份,問卷調查數據有效。統計問卷數據發現,接受調查的1459名高校學生中,男女學生比例為1∶1;接受調查的學生分布地區比例為,國內華東地區接受調查學生數占28.9%、華北地區占16.7%、西北地區占14.8%、西南地區占14.2%、華中地區占12.5%、東北地區占7.9%、華南地區占4.6%、國外地區占0.4%。統計數據顯示,有54.6%的高校學生對飲茶喜愛程度為一般,36.6%的學生比較喜愛飲茶;77.4%的學生喝茶頻率在每周一次以上;65.7%的學生家中有專用泡茶用具,其中有58.9%的學生掌握泡茶基礎知識。接受調查的學生對六大茶類的喜好選擇順序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和黃茶;選擇茶葉的受影響因素順序為品質、價格、保健、名氣和其他因素。統計數據中,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男女比例均衡,國內各地區均有分布,能夠反映不同地區的高校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情況。高校學生對茶的認知主要體現在關于茶香、滋味的感覺上,對茶葉本身比對茶葉傳承的茶文化更關注。接受調查的學生獲取茶文化的途徑來源情況為,網絡傳播占29.7%、茶文化公眾號信息占22.9%、家人朋友交流占19.7%、茶文化書籍占16.9%、電視新聞相關內容占6.4%以及其他方式占比4.4%等(圖1)。圖1表明,高校學生主要通過網絡了解茶文化,因而在網絡信息時代,通過網絡宣傳并傳播茶文化是較重要的方式。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關于茶文化中茶與人的關系圍繞茶能靜心、以茶會友、助人識禮、茶可療養等四方面內容有了解的分別占比42.9%、26.3%、15.7%、15.1%,認為對茶文化非常了解的僅占13.8%、淺顯了解的占50.5%、完全不了解的占35.7%(圖2)。學生關于茶文化的認知主要是茶藝、茶道和茶飲方面的,分別占比24.6%、24.4%、18.4%(圖3)。由圖2~3可知,接受調查的學生或多或少對中國茶文化有所了解,對于茶文化關注點多是茶藝的,對茶文化中蘊含的傳統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沒有深刻認識。多數學生認為目前中國茶文化的傳承、發展不理想,并認為現代快節奏工作、生活是影響茶文化被學習、掌握的主要原因。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對于在學校外的茶文化專業培訓機構學習態度見圖4。圖4表明,高校學生對學校以外的茶文化培訓機構認同度較低,對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和學習效果不滿意,對學習時間表現的較為憂慮,多數學生希望能在校園內學習并掌握茶文化,因此在高校校園內宣傳、推廣和弘揚中國茶文化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茶文化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起著積極的作用[10],在茶飲品鑒中“識茶評茶”,通過茶藝表演展現中國茶文化的獨特意蘊。高校學生對茶文化認知程度不夠深刻,在高校校園內普及、推廣茶文化,對學生個人、校園文化底蘊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二、高校校園茶文化知識的普及
基于高校學生對茶文化認知情況調查,結合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制,提出在高校校園內普及推廣茶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茶文化修養的建議。
(一)為學生開設校園茶文化公益講座及公開課。定期為學生開設茶文化公益講座及公開課,讓有興趣的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關于茶文化歷史、茶馬古道、茶藝、茶道、茶禮、茶俗、茶葉加工、古茶樹保護等。
(二)在校園組織茶藝表演及茶藝表演培訓。借助校園公共平臺向師生展示茶藝;通過校園茶藝表演興趣班培訓學生學習茶藝,鼓勵茶藝愛好者積極創作創新、交流茶藝,深入感受茶文化意蘊,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茶主題活動宣傳茶文化。在校園中定期舉辦茶文化主題藝術活動,組織茶葉加工、茶飲創作、茶詩創作和茶藝表演等與茶文化有關的活動,吸引師生學習中國茶文化。
(四)營造校園茶文化氛圍。在校園營造茶文化氛圍,為茶文化愛好者提供專屬賞茶、鑒茶、品茶、聊茶等與茶文化活動有關的場所,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并深入了解中國茶文化。
(五)定期組織開展茶文化活動。成立“校園茶文化興趣學生社團”,讓校園茶文化愛好者可以集中學習評茶、賞茶、茶藝表演、茶道等茶文化交流活動[11]。
(六)多種茶文化互動學習途徑利用網絡開展校園茶文化在線活動,通過校園網站、微信、微博、QQ等平臺茶文化內容信息,整合茶文化資源,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提供茶文化多媒體學習資源[9]。
三、結語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附著的文化與內涵價值顯著,在現代科技、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逐步從國內向國外發展,在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環境中,高校學生茶文化的認知程度普遍停留于茶葉作為一種飲品的表象,對茶文化中蘊含的的茶禮、茶藝等不甚了解。中國茶文化可以提升人的氣質修養、幫助修正人的行為舉止、改善人們的生活觀念。在高校校園中普及推廣中國茶文化,既便于培養學生的個人文明行為,也利于良好校園氛圍的形成。依托高校校園搭建茶文化宣傳平臺,立足時代、放眼世界,做好茶文化的傳播工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12]。
作者:江燕 藍增全 吳田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國家林業與草原局西南風景園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南林業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茶生態(森林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