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贛西地區是禪宗勝地,具有豐富的禪茶文化旅游資源,禪茶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目前,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多樣性茶文化沒有與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形成合力發展,沒有建立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強勢品牌,沒有建立健全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人力資源保障體系等諸多問題。本文將通過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文化部門融合發展;通過多樣性茶文化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通過引進人才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產品高級化;通過建立強勢品牌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國際化發展等模式。推動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融入全球文化旅游產業價值鏈,推動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強勢品牌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
佛教茶文化與文化旅游產業的關系研究是當今研究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針對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的研究比較少,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論著和學術論文的發表,也尚未構建相應的理論體系。本文嘗試研究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問題。
一、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贛西地區是禪宗勝地,具體地域范圍包括宜春、新余和萍鄉三個地級市,它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宗七派溈仰、臨濟、曹洞三宗和楊岐派的發祥地,贛西地區有寶峰、百丈、洞山等多座禪宗道場。因為豐厚的禪宗文化底蘊造就和誕生了獨特的禪宗文化,所以當前贛西地區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加快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打通明月山至宜豐黃檗寺和洞山普利禪寺、奉新百丈寺、靖安寶峰寺等之間的快捷通道,形成“千里旅游路、千億大產業”旅游發展格局。全面鋪開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旅游餐館旅館、旅游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等區域的建設。贛西地區的禪茶文化與當地旅游產業緊密融合,逐漸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具有“宜春金片”觀光園、“仰山禪茶”休閑茶莊、“普庵茶莊”休閑茶莊、“宜春禪博園”、“禪修養生”產業等一系列禪茶文化旅游產業,造就了一批如百丈寺、寶峰寺、棲隱禪寺、慈化禪寺和化成寺等旅游勝地,為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提供了現實條件,營造了比較濃厚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氛圍。總體看來,贛西地區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和現實的產業發展基礎。對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的研究可以有助于當地構建“仰山禪茶”“宜春金片”等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禮品品牌的創建,促進當地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多樣性茶文化與禪茶旅游產業發展沒有形成合力。贛西地區除了禪茶文化之外,還有樟樹市閣皀山道教茶文化,民俗茶文化等多種茶文化。這些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前景,但是它們沒有與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因此,贛西地區在發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時,應該積極根據各種茶文化的特點,重點突出打造禪茶文化旅游產業,以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龍頭,適當發展相應的禪茶文化禮品,推動其他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相關的產業發展。另外,作為差異性補充的其他茶文化產業,與禪茶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可以提升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然而,當前贛西地區多樣性茶文化與當地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有很大的空間。
(二)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孤立發展。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是限于廟宇、禪茶農莊觀光園、茶藝表演等各自獨立發展階段。沒有與當地的農業觀光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對接發展,沒有運用高科技手段,與外界高級文化藝術設計部門對接,積極開發高端禪茶文化旅游產品。而且區域間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也不充分。
(三)沒有建立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強勢品牌。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沒有形成強勢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品牌。只有禪茶品牌,而且處于創建、發展和維護階段,相關配套的禪茶文化產業品牌和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品牌處于創建階段。各種品牌各自發展,沒有形成產業體系融合發展,創設具有區域特色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強勢品牌,還需要相當長的時期才能實現。有關旅游產業管理部門可以向國內外有關部門學習,依據自身的區位和文化底蘊來創建和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在全國乃至世界有一定影響力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品牌。通過品牌的力量,推動相關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產品,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日漸增長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品牌推廣。
(四)沒有建立健全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人力資源保障體系。贛西地區地處江西中西部地區,江西作為欠發達地區,各種人力資本累積水平不高,各種高層次人才短缺。贛西地區又是江西相對落后地區,人力資本水平長期處于低端水平,各類領軍人才稀少。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游客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他們不但要消費健康的飲食、安全的住宿,更要求消費健康、高雅的文化旅游產業產品,特別是具有一定哲學內涵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產品,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要求層次更高。高級人才將是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瓶頸,這就要求贛西地區在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高標準、高要求地建設人力資源保障體系。
三、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一)通過多樣性茶文化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模式
以禪茶生態園建設帶動禪修文化休閑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協調發展。1.禪宗文化旅游產業與茶產業融合的休閑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禪宗“南天八祖”馬祖道一歸真處的靖安寶峰寺,宋代建筑馬祖塔亭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懷海創建的奉新百丈寺一直祖燈相傳,佛光普照;臨濟宗祖庭黃檗寺,歷來為僧眾朝拜的圣土,留有許多人文景觀和歷史傳說。宜豐洞山不僅是曹洞宗的發祥地,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也有“良價祖塔”和夜合山塔林,吸引著眾多的日本僧人遠渡重洋來此參觀參拜。所以,贛西地區的奉新的百丈山、靖安的大雄山、袁州的仰山、宜豐洞山等禪宗圣地可以建立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觀光茶園、禪茶文化旅游禮品業、禪茶文化旅游禪修等產業,既可以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又可以帶動茶產業、餐飲、酒店產業的發展。例如南廟鎮的禪農生態園,踏入禪農生態園,可以到開心農場體驗親自種植之樂;進入蔬菜大棚,可以近距離觀賞高科技蔬菜瓜果種植,寓教于游。在禪修中心,用心領略贛西地區禪的境界;在禪農閣品茗一杯,驅散一身的疲勞,體驗禪茶的妙用;也可與三五好友漫步果蔬長廊之下,品嗅瓜果之清香;在清雅的禪宗音樂陪伴之下,盡心品味原生態的農家美食。2.禪宗文化旅游產業與多種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需要消費相關的祭祀、裝飾紀念品等,還要觀看禪茶茶藝表演、購買茶制品,既可以修身養性,又可以享用健康美食。還可以買禮品送給親朋好友。這樣,可以適當發展相關茶藝用品產業、茶藝設計文化產業、茶食品產業、禪宗文化禮品產業等諸多產業協同發展,共同創建贛西地區禪茶文化產業強勢品牌,助推相關產業向高端產業鏈發展,增強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文化部門融合發展的模式
禪宗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說,袁州本土禪師——普庵印肅禪師:“東西南北中央佛,共飲乾坤一碗茶”,作為一代宗師,把對茶禪的研究參悟拓展到普世的境界,為此禪茶進入贛西尋常百姓家。贛西地區此乃禪宗發祥之地,禪宗文化和禪茶文化源遠流長,所以贛西地區建設喝茶參禪修行的養生場所可以帶動有關保健產業的發展,各種茶保健品和參禪修行用品產業也可以建立和發展起來。1.與禪茶文化博物館聯合,宣傳贛西地區禪茶文化。向全國乃至世界宣傳贛西地區豐富多彩的文化,通過文化的多樣性展示,體現出贛西地區禪茶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發源地高端地位。建設多樣化的文化展區,撰寫多樣化的原創性文化典籍,運用先進手段,挖掘和開拓高端藝術產品,陶冶旅游客人的情操,讓真、善、美為主體思想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在世界發揚光大。2.通過開辟茶園、修建景點、禪茶文化走廊、禪茶影視宣傳館等,讓游客在游玩、休閑的同時聞茶香、識茶趣,知歷史、學知識。使游客在自然的感悟中提高文化修養,也滿足了對知識的好奇心。游客可以考察、學習中國傳統茶藝,體驗茶道茶俗,親身經歷植茶知識,到茶園學習茶葉采摘、親手制作茶葉、茶具等。3.針對學生,推出以生態保護為主題的茶鄉夏令營活動,讓學生在修學過程中,學習豐富的科普知識、歷史知識、文學知識等,寓教于樂。此外,開設禪茶文化研修班,讓禪茶文化愛好者通過游學式的禪修,了解并推廣禪茶文化。舉辦“禪茶文化”論壇,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禪茶大師前來講學,不斷提高贛西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通過引進人才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高級化的發展模式
引進高層次人才,以技術創新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結構高級化。建立人才引進制度,創設領軍人才進入機制,通過引進高端人才進入相關產業,加強本地人才培訓,提高當地人力資本存量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通過禪茶制作工藝的創新、禪茶產品的開發創新,建設具有高端科技含量的健康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產品,還有茶飲料、茶餅、以茶葉做原料的休閑小吃等產品。也可以通過運用高技術設計和制作各種禪茶技藝表演節目,豐富禪茶茶藝文化旅游產業產品體系。帶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升級,提高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
(四)通過建立強勢品牌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向國際化發展
通過“月亮文化節”中的禪都文化,把禪茶文化推向海內外,推動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進入全球文化旅游產業價值鏈,推動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高端產品的建設與發展。助推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走向國際化。另外,贛西地區可以通過一年一度的“月亮文化節”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宣傳贛西地區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產品,通過政府推廣和政策保護贛西地區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品牌,做強做大禪茶文化旅游產業,使之成為國內外強勢品牌和產業。總體來看,贛西地區的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模式有:與相關文化部門融合發展的模式;多樣性茶文化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模式;引進人才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高級化的發展模式;建立強勢品牌推動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模式。最終,這些模式必將助推贛西地區禪茶文化旅游產業向高端產業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權.石門禪茶文化旅游開發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03)
[2]于萌.北禪茶文化與茶經濟[J].農業考古,2015(04)
[3]王立平.贛西地區禪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J].中國商貿,2010(07)
[4]丁水平.宜春市禪宗文化旅游產業化開發的現狀及對策[J].宜春學院學報,2017(01)
[5]李文杰.論佛教茶文化產業[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5)
作者:劉日星 潘小梅 單位:宜春學院經管學院 宜春學院生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