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外匯儲備投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外匯儲備投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外匯儲備投資

人民幣升值金融論文

一、人民幣升值的概述

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了“6時代”,相比多年之前的“8時代”,人民幣已經在全世界人民的關注下升值了許多。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人民幣的匯率有著重要經濟意義,因此人民幣匯率劇烈上升這一變動會牽動全世界的神經。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也對我國的金融領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各種影響。

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原因

考慮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原因,首先必須將我國政府近年來對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有效抑制考慮在內,通脹率的相對穩定,與人民幣升值有著相當直接的關系。所謂通貨膨脹,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大于其理論需求量,造成貨幣價值下跌,物價上漲。盡管自2003年以來,我國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漲價狂潮,在2010年的10月,CPI指數更是暴漲4.4%,創數年以來的新高,使得各類日用品物價全面上漲。然而也就是在CPI指數不斷上漲的同時,我國中央政府不斷打出“組合拳”,調控物價,2010年11月20日,國務院出臺16項政策措施,力求穩定物價,而《人民日報》等重要媒體也不斷消息穩定民心,這一系列措施都使中國的物價水平得到有效平抑,通貨膨脹率也得到有效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人民幣的購買力也得到了良好的保證,因此就給人民幣的匯率的上升提供了比較穩定的條件。其次就是我國長期維持外匯儲備的巨額規模。所謂的外匯儲備,就是指外匯在一個國家所持有的國際資產中所占的儲備,外匯儲備的數量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掌控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與作用。通常來說,外幣現鈔,外國的有價證券以及國外銀行的存款等都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我國,外匯儲備的擁有量獨占鰲頭,據有關數據顯示,其余額業已超過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巨額擁有量對人民幣的升值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巨額外匯儲備的現狀不斷維持,所以流入我國的外匯不斷增多,事實上就會不斷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進而造成人民幣升值的現實。再次則因為我國偏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的實行。通常而言,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由財政政策、匯率政策以及貨幣政策組成,是我國中央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主要手段與重要方式。為了應對一直以來不斷上漲的物價與通貨膨脹壓力,我國政府近年來主要實行的是偏緊縮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其中的首要表現就是減少人民幣的供應量,控制人民幣的發行與政府貸款的數量,從而穩定物價,提高人民幣的購買力,進而穩定社會秩序,促進就業。我國緊縮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政府財政支出的減少與存款準備金率的提升,這使得銀行利率上升,人民幣升值。人民幣的升值則會直接導致人民幣匯率的上升。

(二)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原因

從外部原因而言,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是導致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因素。所謂貿易順差,就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出口數量總額超過進口數量總額,即國際貿易上的“出超”,處于貿易順差地位的國家,通常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優勢地位。由于我國出口貿易的結構性原因,一直以來,我國都處在貿易順差地位,出口總額大于進口總額,這是由我國勞動力成本比較低、供應能力比較強、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需求量比較大等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然而也正因為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這使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相關產業承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為了增加本國的就業機會,扶持本國相關產業發展以對抗中國產品與產業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他們必將不斷向中國施壓,給人民幣造成升值的壓力,從而使中國的出口產品提高價格,減輕他們本國產業與產品所受到的壓力。因此,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人民幣匯率上升。

閱讀全文

小議貨幣國際化的經驗

一、美元國際化:市場選擇的產物

(一)美元國際化主要歷程

學界和業界普遍認為,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可被稱為“世界美元本位”,因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歷年的數據來看,美元不但是各國央行的主要儲備貨幣,也是國際外匯市場主要的交易貨幣。美元成為現今世界中主要的國際貨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市場選擇的產物。學界和業界普遍認為,美元國際化開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于二戰結束后,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巔峰,之后略有衰落,進入新世紀后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

(二)美元國際化的主要經驗

1.美元國際化為美國帶來了大量的鑄幣稅收入

由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長期處于壟斷地位,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占有絕對優勢,美國不為在國外私人部門之間和中央銀行之間流動的巨額美元支付利息,也不需為國外銀行和投資者大量持有的美元財政債券支付較普通債券更低的利息。由于美元及美元債券在國外流通的數量巨大,為美國帶來了可觀的鑄幣稅收入。JeffreyFrankel(1991)、AlanS.Blinder(1996)、Eijffinger(2003)、陳玉露等(2005)等研究均持這一結論。經過測算,經濟學家一般認為,截至1981年美國所獲得的國際鑄幣稅收益為1052億美元;而到2002年,由美元國際化所產生的名義國際鑄幣稅達到6782億美元。

2.美元國際化推動了美元資本輸出

閱讀全文

從微觀看中國宏觀經濟論

一、漲不起來的股市

個人認為,我國股市的主要問題就是認識問題。對我國股市至少有四種錯誤認識:一是試驗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就關閉市場,不承認商品和貨幣,實行大一統的計劃管理體制,用了三十年時間最后才發現此路不通。于是開始經濟體制改革,貨幣成為第一推動力,市場全面開放,股市由于地位突出、作用特殊被準為試點,并定下了如出問題隨時關張的調子。現在股市是尾大不掉,關顯然是不大可能,但這個“試”字卻被管理層用到了極致,既然是試,就象玩游戲,可以隨心所欲,出問題也不用負責任,搞不好也不奇怪。二是服務論。就是股市是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由于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經濟體制,為國民經濟服務就是為國有企業服務。也就是說國有企業什么時候需要服務、需要多少服務、哪個地方需要服務,股市就去滿足這些服務。中國石油、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等,融起資來總是獅子大開口,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億元,而一旦回報投資者進行分紅時,不是毛毛雨,就是鐵公雞,股市徹底成了它們的提款機和賬房先生,成為名符其實的服務員。三是發展論。所謂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國股市必須加快發展,迎頭趕上,迅速做大做強。我們的股市才二十年,可我們有2000多家公司,不光有主板、中小板,還有創業板,現在馬上準備推出國際板和新三板;我們不但有A股、B股、H股,還有N股和S股;有現貨交易、股指期貨交易,還有融資融券交易。我們是三步并作兩步,100步并作50步,一年當十年,發展就是一個“快”字。一快解百愁,一快遮百丑。四是賭場論。把中國股市定義為賭場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一位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所謂十賭九輸,正如前面所說,我國股市也有七輸二平一賺之說,真和賭場差不多。上市公司賭政策,股東賭業績,投資者賭題材,管理層賭未來。如果一個市場不能給參與者長期穩定的收益,就沒有投資價值,有的只是投機價值。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虧損,這是相當部分上市公司的真實寫照。在這種情況下,股市成了賭場也就不難理解了。中國實質上存在兩個股市,一個管理層的,一個是投資者的。從管理層來說,股市就是一個融資的場所,是國家的一種調控手段。近二十年來中國股市就是按照這種模式和要求進行建設和發展的。從投資者來說,股市是一個展現個人才能和發家致富的地方,但十分遺憾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幾乎只能是一種夢想。因為我們的管理層最怕的事情就是股市要上漲,最近證監會主席說股市一天上漲4%就睡不著,多年來管理層已有足夠的經驗讓股市漲不動或只跌不漲或多跌少漲。黨的富民政策如果不能在股市中得以落實,股市就只能是少數人發財、多數人遭殃的場所。什么時候“政策市”變成了“百姓市”,什么時候股市的問題就真的解決了。

二、跌不下去的房價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社會公開商品住宅房價數據顯示,200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價格為2111元/平方米,2010年為5032元/平方米,十年增長了1.38倍,年均增長9%。2011年,全國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為5011元/平方米,2012年1月至11月為5498元/平方米,比2011年上漲近10%。城市排名前三的是:深圳,住宅均價24550元/平;上海,住宅均價23113元/平;北京,住宅均價22161元/平。有人說這些城市房價收入比已達1∶33,全球第四。我們只得說,高,實在是高,真是寸土寸金。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看,這十多年來,房產投資是最有保障和最劃算的投資。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董藩在2013經濟學家年會的“房地產調控功過反思”論壇上稱,25年后北京房價每平方80萬,全國均價每平方9萬……,信不信由你。要發財,去買房,這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我們怎么辦?這里提供兩個思路:一是個人的觀點,從投資學的角度來說,任何一項成為共識的投資最終結果都不太好。2007年的中國股市和2012年的中國白酒都可以證明。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美國,以1890年售價為10萬美元的房子為基準,1997年房價是11萬美元,2009年為12.5萬美元。從一個長期角度看,10萬美元的房子和10萬美元的存款差不多。這是社會穩定所帶來的效果。在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頂峰時,日本的地價是全世界最貴的。據說當時全東京的地價總和居然超過了整個美國的地價總和。這時候打死也沒人相信房地產價格會下跌。因此,當時日本社會最瘋狂的一個說法是:賣掉東京,然后買下整個美國。遺憾的是這種“偉大”的設想日本人還沒有來得及去實現,泡沫經濟就開始全面崩潰,股市暴跌,地價也大幅下降,日本經濟從此進入20年的停滯期。據2005年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地價統計數據,日本全國的平均地價連續14年呈下跌趨勢。與1991年相比,住宅地價已經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產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業用地下跌了約70%,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點。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曾經回憶,他在東京的表哥在泡沫經濟前夕,用5億日元買了一套房子,結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億日元。可見,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當然,中國的事情不好說,也許房價也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房價多少合適?這是中國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房價的認識和判斷。就個人而言,你如果有錢買得起房子,這個房價就是合適的。如果你要借錢買房子,但是每月的收入能供得起就是合適的。國際上用房價收入比來衡量房價合理性,一般認為6∶1以下比較合理,即5-6年的家庭總收入能買到一套房子,這是一種理想狀態。由于我國的家庭年收入較難統計,加之不少人買房子會得到多方面的幫助,所以不能簡單套用國外的方法。個人認為,較準確的方法是用個人月收入和每平房價之比來衡量。在當下中國,由于我們在生活上較能咬牙堅持,所以如果你一個月的工資性收入能買到一平的房子,我認為房價就是合適的。換一句話來說,100平的房子你如果用十年的收入買下來,就是一樁劃算的投資。深圳、上海、北京住宅均價20000元/平以上,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是太高了。

三、擋不住的通脹

所謂的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發行過量而引起物價上漲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現在我國政府已把它視為頭號敵人。2012年,每月CPI(消費物價指數)一公布,從政府官員到普通老百姓都要神經緊張一陣子。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會產生較大的波動。人們聞漲色變。2010年我國CPI上漲3.3%,2011年為5.4%,2012年政府折騰了一年后為2.3%。我國CPI構成中,房價并沒進入(美國占比40%),食品占了31%以上(美國只占6%),而這兩年食品類價格上漲都在10%以上,民以食為天,我們見面禮就是“你吃了嗎”這句話,食品價格大漲當然會引起緊張。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不一定是壞事。我國吃飯問題不會是大問題,所謂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就是一種現實寫照。沒聽說過食品價格上漲引起國破家亡的。我們現在不止是吃飯,能吃的東西還有很多。只要我國居民收入的增長能和國民收入或GDP增長保持同步,就不會出大問題。有關數字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增長都在9%以上,但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只有6%多一點,而財政收入經常在20%至30%以上,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算財富總量,2012年我國僅貨幣財富就超過了100萬個億(1979年是830多億),比美國多40萬億以上,是世界上錢最多的國家,不知是否可以說國強民富。但問題是財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大多數財富并不掌握在老百姓手中,馬汰效應讓他們感到害怕。通貨膨脹是一種對窮人的殘酷掠奪,簡單的例子是我國房價飛漲,富人們財富大幅增值,而窮人只有望房興嘆。投資房子是富人的專利,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不可能進行資產配置的。窮人們就是再努力工作,再省吃儉用,結果只有一個———離房子更遠了。現在老百姓的命根子是房子,時下的中國,民以房為天。有一個詞叫結構性通貨膨脹,就是普通老百姓越缺少的越買不起的東西,漲得越厲害。最絕的是股市天天跌,而房價天天漲,于是老百姓財富大幅縮水,而富人們資產爆炸式增值。富人榜上中國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但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不減反增,這才是老百姓受不了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如果通貨膨脹是以年率3%—5%的速度增長,而居民收入以年率5%以上速度增長,通貨膨脹并沒有什么可怕。但如果維持現在的分配格局,不出五年,世界首富不是萬達的王健林,就是恒大的許家印,沒美國人什么事了。

四、用不完的外匯

閱讀全文

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化解路徑

 

目前我國市場物價仍舊呈現明顯上漲的態勢.特別是2011年內的1到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路上漲,達到了1997年以來的最高漲幅.通貨膨脹問題成為阻礙我國經濟正常運行攔路虎.我國此輪通貨膨脹已由最初的“結構性通脹”,演變為以農產品價格的高速上漲為標志的“全面通脹”.通貨膨脹進一步導致了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原來社會中收入較高的群體名義收入增幅超過同期通貨膨脹率,實際收入增加,也是通貨膨脹中獲益者.而原來社會中收入較低的某些群體名義收入增幅低于同期通貨膨脹率,實際收入是減少的,通貨膨脹蒸發了他們部分收入.本文試圖從多個方面來探析我國此輪通貨膨脹的原因,分析政府此輪治理措施的效果,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治理對策.   1我國此輪通貨膨脹的成因   1.1國際收支雙順差式失衡,致使外匯占款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增加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式的失衡是最近幾年大家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國際收支“雙順差”是指一國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與不包括官方儲備的資本和金融項目同時出現外匯收入大于外匯支出的盈余狀態.國際收支雙順差式失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貿易順差,二是國際企業或機構直接投資流入,三是海外熱錢涌入.貿易順差和國際直接投資流入反映了中國儲蓄大于投資、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也來自于我國長期推行鼓勵的出口的外貿政策和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優惠政策.國際收支雙順差帶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一國在保留外匯儲備的同時也放棄了利用實際資源的權利,所保留的外匯儲備量越大,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就越大.加劇了通貨膨脹和投資膨脹.   1.2輸入性通貨膨脹   今年的輸入性因素對國內CPI的抬升有很大的影響.由于國際油價一路飆高,造成國內成品油市場零售價格連續5個月保持歷史高位,到10月份才有回落跡象.此外,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造成國內企業生產成本上漲,最終傳導到CPI上.我國的輸入性通脹,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可以討論一下,如果進口的大宗商品多數價格均上漲在30%左右,那么下游的產品必將因為原材料的上漲而價格上升,這將導致中國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很高的通貨膨脹率.對于輸入性通脹,運用政策手段來解決,方法其實很少.因為本來我國在原材料上的供給就不充分,快速的經濟發展又急需從國外大量的進口,如果少進口則意味著經濟發展減速.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而相對較好的選擇,只能是加速本幣升值,以緩解輸入性通脹的壓力.然而,小幅度的人民幣升值作用并不會很大,與大宗商品動輒20-30%的漲幅相比,人民幣平均每年僅有5%左右的升值幅度,實在很難抵擋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1.3旺盛的投資需求   我國經濟具有“新興+轉軌”特征,在這段時期內,制度紅利、改革紅利、人口紅利還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紅利等很多因素推高了企業盈利預期,國外企業或金融集團對中國的投資興趣也極為濃厚.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外商直接投資(FDI)后,計算我國總投資累計增速與CPI有超過0.5以上的相關.當總投資累計增速持續高于25%,那么我國有明顯的通脹壓力.這種相關統計,在三個階段表現出來:第一階段是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2月,國家總投資增速持續較快增長,累計增速高達31.7%,同期CPI增幅達到8.7%,同為2005年以來的歷史高點.第二階段是2008年2月后,統計局數據表明,由于總投資增速快速下降到18.9%的低位,同期CPI同比也下降了1.6%.第三個階段從2009年后,由于總投資增速快速波動式拉升,CPI同比增速見底反彈持續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又加大.此外,由于市場供銷兩旺,廠商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上漲,良好的市場環境也提高企業投資回報的預期,增加了企業投資的熱情,這在客觀上促進了總投資累積增長率.2010年后,總投資增速減慢,通貨膨脹也有減緩趨勢.最近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總投資累計增速有快速向下趨勢,預計通脹壓力會有所減輕.   2我國治理此輪通貨膨脹主要采取的對策及效果   2.1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措施及效果分析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2011年以來,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連續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如此頻繁的調升節奏歷史罕見.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也是央行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從資金利用效率看,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準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商業銀行將大量的資金沉淀在中央銀行,盈利能力無疑大大削弱.   2.2提高利率措施及效果分析   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為應對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壓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008年9月份起,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央行又開啟了降息空間,5次下調貸款利率,4次下調存款利率.2011年2到7月4次上調存貸基準利率,上調加息之前,央行已經開始逐步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步伐,這也意味著“雙重緊縮”的貨幣政策開始實施.全球各國低利率政策帶來充足的流動性、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以及國內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都是導致通脹的重要因素,目前這些因素并沒有消除,所以對通脹不能掉以輕心.目前我國貨幣供應已實行了一定程度的緊縮,但從全球來看,低利率導致的流動性依然很充足,如果將貨幣供應管得太緊,提高利率就很容易造成熱錢流入.盡管通貨膨脹率仍處于高位,但貨幣供應不能管得太緊,不能用提高利率的辦法對付通脹.提高利率會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一些中小企業的成本會隨之提高,這會影響到經濟的增速.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為代表的全面緊縮的貨幣政策,并沒有明顯降低貨幣供給量的供給增速.廣義貨幣供給量(M2)增速始終在高位運行.#p#分頁標題#e#   3我國治理此輪通貨膨脹更適宜的對策   3.1采取壓縮不合理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給相結合的貨幣政策   要對我國的一些上游產業信貸需求進行壓縮,采取嚴格的信貸政策來約束那些離權勢較近或者發生通脹較早的行業或企業.對于重復建設的重化工項目和非生產性的項目加大信貸約束力度.信貸結構更趨合理,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中小企業貸款增速要繼續高于大型企業貸款;“三農”貸款增速要繼續高于同期各項貸款;中、西部地區貸款要持續提高.通過優化信貸產品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3.2增加自身供應,隔絕外部輸入性通脹   要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建立節能型的經濟結構,進一步完善現代石油儲備制度,加大國內油價體制改革力度,提高石油自給能力,降低石油進口依賴.正確地引導消費.通過提高補貼、減免稅費、擴大公共產品供給來保證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的實際收益,保證農民在糧價上漲中得于實際利益,從而提高種糧積極性.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如果收入有大的提高,則消費就能增加,可以實現擴大內需的目標,從而降低經濟對外依賴度.   3.3深化外匯管理體制   針對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外儲成本和風險迅速提升的現狀,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來應對.首先要規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管理,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防范國際熱錢大規模的快速流入流出.第二要逐漸放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間,增加匯率變化的彈性,提高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雙向性和不可預測性,有效防止可預見性的快速升值帶來的熱錢涌入.第三要簡化企業和居民在境外投資審核手續,拓寬外匯相關投資渠道,方便個人和企業進行實業和金融投資,真正做到藏富于民.最后打破原先央行持有并形成官方外匯儲備格局,實現外匯儲備持有主體多元化,形成官方外匯儲備、其他官方外匯資產與非官方外匯資產共同持有的格局.通過多元化的投資,既可以降低因外匯資產過快增長對我國貨幣供應的單方面壓力,又可以提高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投資收益率.   3.4降低貿易順差   除了匯率低估的外,形成我國貿易順差的因素還有很多.如貿易政策、稅收政策、引進外資政策等,還有偏低的國內能源、土地、勞動力價格,環境保護標準過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足,這些因素人為地提高了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解決以上問題,能有效地降低貿易順差,減少貿易失衡,降低我國貨幣政策、匯率政策實施的難度.   3.5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有效緩解通貨膨脹壓力,比如適當調減居民利息稅率、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關注低收入人群福利等.提高企業的出口退稅率、給予中小企業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等.在財政收入增速持續超過GDP增速的背景下,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社保、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的開支.   以上這些抵御通脹壓力方面財政政策可以直接惠及企業和居民.目前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現在景氣起穩回升的不確定性在增大.面對通脹預期管理的復雜局面.加大了我們判斷未來物價走勢、把握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難度.有效抑制通貨膨脹,需多管齊下,針對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在控制通貨膨脹的過程中,應注意保持經濟適度較快增長,避免矯枉過正.

閱讀全文

貿易順差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一、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放市場,允許外資到我國投資辦廠,各地甚至將引進外資的規模和數量作為考核當地政府的重要指標。從統計數據看,我國貿易順差中有將近90%是來自加工貿易,其中又有將近70%是外資企業,外資企業將產品加工后出口到國外,造成中國貿易順差的擴大。另外,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辦廠,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內地銷售,中國企業或者個人在國內就可以買到原來需要進口才能買到的貨品,大大減少了進口,也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一個原因。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往往需要和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優勢為我國企業的產業升級、技術更新提供了巨大幫助,從而使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為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提供了便利。3.外貿順差是以出口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為主要競爭手段換來的盡管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速度不斷加快,但整體對外貿易質量并不高。巨額貿易順差主要是依靠產品的低價格優勢以及出口數量來換取的,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同類商品的價格要便宜的多,每雙鞋的出口價格僅僅為2.5美元,衣服平均每件僅僅3.5美元,這些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少,又缺少獨立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影響力,只能算作國際貿易產品中的低端貨。很多出口企業甚至沒有利潤,只能依靠國家的出口補貼和退稅來維持企業運營。而且由于門檻較低,大量的出口企業制造同類產品,國內企業之間競爭非常激烈,互相壓價現象屢見不鮮,導致出口增量不增價。而國際上一些高端市場依然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所牢牢控制。我國在生產這些大量的低端產品的同時也消耗了我國大量的能源,污染了環境,這些都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在計算企業生產成本中并沒有量化進去,如果算上這部分環境成本,我國低端產品出口得不償失。

二、中國貿易順差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巨額貿易順差猶如一把雙刃劍,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作用。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1.中國貿易順差對國民經濟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增強對外經濟影響力

巨額貿易順差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出口20498.3億美元,增長7.9%;進口18178.3億美元,增長4.3%;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擴大48.1%。巨額貿易順差為我國帶來的巨大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的增多意味著中國對外支付能力的增強,中國可以購買自己需要的技術或者進行戰略收購等等,大大改善了我國際收支和信用狀況,增強了我國在國際上的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幫助我們更好的維護根本利益。近年來,國際上一些知名評級機構對我國的信用評級不斷提高就是很好的例證。

閱讀全文

經濟金融戰勝危機建議探究

摘要:

為了提高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水平從而保證其處于正常運轉狀態,進而為我國經濟金融降低風險,如何針對我國經濟金融在戰勝危機中現存問題提出政策建議成了重中之重。本文針對我國經濟金融在戰勝危機中取得的成效及現存問題進行簡單概述,就提出政策建議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經濟金融;戰勝危機;政策建議

如何針對我國經濟金融在戰勝危機中現存問題提出政策建議是我國在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的重點問題。然而,從目前我國經濟金融在戰勝危機中存在的問題來看,因受傳統思想影響較為嚴重,從而使其政策建議沒有獲得及時有效的更新,這樣不僅在解決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盲目性,還對我國金融環境穩定性造成威脅。

一、我國經濟金融在戰勝危機取得的成效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經濟金融在戰勝危機中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總結起來包括:其一,廣義貨幣供應量余額高達6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0%,增幅與上年末相比高出9.0個百分點;其二,信貸市場巨額增長,使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得到有效扶持;其三,黃金市場價格呈現迅猛增長趨勢;其四,股市基市恢復牛市狀態。但是,潛在問題也非常明顯,總結起來包括以下幾大點:

閱讀全文

中國當前利用外資的現狀及前景

   今年以來,中國的外資流入出現了連續的下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額為29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額為247.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

自去年3月份起,中國的外資流入一直呈下滑態勢。在通貨緊縮未得到改觀、國內需求一直不旺的情況下,作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外資的持續滑坡顯然是人們不愿看到的。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利用外資的80%來自亞洲國家,亞洲金融危機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縮水,使得其資本輸出量減少,一些FDI擴建項目被迫削減或停止。

二、近年來,國際資本流動有2/3是以購并方式實現,而且多集中于電訊、金融、石化、航空等領域,而在這些敏感的領域中國對外資購并尚未開放。

三、歐元的啟動加速了歐元區國家之間資本流動,相對制約了歐洲資本向歐元區外的流動。而歐洲經濟的好轉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流回歐洲。

四、中國政府加強加工貿易、外匯管理等政策出臺后,一些外商徘徊觀望。

五、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緩慢,某些產業由于前幾年的過量投資或國內需求不旺而能力過剩,以及沿海地區工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閱讀全文

人民幣升值壓力緩和途徑

 

1.貨幣升值及對經濟的影響   貨幣升值也叫“貨幣增值”,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價值增加或上升。用匯率表示,則意味著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一國貨幣相對于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提高了。通常情況下,一國貨幣升值是經濟發展水平、匯率制度、國際收支狀況、外匯供給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外匯的供給受到國際收支狀況的直接影響,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盈余,本國對外匯的需求小于外匯的供給,則外匯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反之,本幣升值。一般看來,商品價值的上升通常是件好事,但是,貨幣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升值卻未必是件好事。因為,一國貨幣升值并不能增強本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只是提升了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比價,這直接導致一個國家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上升,出口減少,而外國商品在本國價格降低,進口增多,這會使一國的國際收支趨向負值,進而影響GDP的增長。   2.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分析   2.1人民幣升值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盡管2005年7月21日我國政府宣布人民幣匯率升值2個百分點,并且預示今后人民幣匯率將主要由市場供求來決定。但這并沒有抑制住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趨勢,如今在國內通貨膨脹加速的情況下,人民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升值壓力。因此,如何應對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問題,就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4月16日,央行宣布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日波幅擴大一倍,實現了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波動區間翻番。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告別單向升值,向雙向波動的時代邁進。   2.2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有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增強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支付能力。(2)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3)平衡和緩解與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與貿易伙伴的經濟糾紛與摩擦。人民幣升值確實能夠帶來某些好處,但是權衡起來,升值的弊端更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出口增長受到制約。(4)使我國外匯儲備承擔了較大損失。(3)不利于吸引外資特別是境外直接投資。(4)不利于緩解國內就業壓力。(5)不利于貨幣政策的有效發揮。(6)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3.日本、德國應對匯率升值的經驗及啟示   20世紀60、70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國幾乎在同一時期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匯率升值也成為了困擾這兩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難題。面對貨幣升值壓力,日本和德國所采取的對策分別對兩國的經濟穩定和增長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3.1日本匯率升值的對策和經濟影響   1951-1970年間,日本的經濟增速高達9.7%,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這引起了美國和其他貿易伙伴的不滿,同時也給國內的貨幣政策造成了較大壓力。為弱化日元升值影響,緩解升值壓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生產基地由國內向國外轉移。生產的轉移對抑制日元升值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總體看,生產基地向他國的大規模轉移,造成了日本本土產業“空洞化”,國內就業崗位減少,失業率上升。(2)提高生產效率,加大對資本設備的投資力度。這次集中性的設備投資極大的提高了日本制造業的競爭力,但卻造成了產能過剩,為之后日本經濟的長期蕭條埋下了伏筆。(3)降低利率。從表面上看,日本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可謂一箭雙雕:在激勵相關部門(主要是日本銀行)持有更多美元資產,減少外匯市場上日元升值壓力的同時,有利于擴大需求,降低日元升值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然而,這一政策在實際上刺激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大量資本涌向房地產和股票,直接促成日本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以及80年代的泡沫經濟,嚴重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德國匯率升值的對策和經濟影響   與日本相似,二戰后,德國經濟持續保持順差,成為戰后世界經濟又一突出亮點,德國馬克也面臨了較大的升值壓力。和日本不同的是,德國的對外貿易主要在歐洲國家占據較大比重,對美國雖然也存在大量的貿易順差,但卻不像日本貿易順差那樣集中。在貿易順差的持續推動下,馬克不斷升值。起初,德國貨幣當局積極干預外匯市場,力圖通過抑制出口、擴大進口、對流入資本征稅等措施來回避馬克的升值。但是,央行基礎貨幣投放增多以及外匯儲備的激增加劇了國內的通貨膨脹。為緩解通脹壓力,德國央行緊縮銀根,這又導致資本流入的增加,本幣升值壓力加大。德國政府較早的對匯率政策進行調整,采用了主動、小幅、漸進的升值方式,并且,德國貨幣當局始終旗幟鮮明,將重點放在國內,特別是對國內物價、產出的穩定上。在應對馬克升值這一問題上,德國貨幣當局結合本國實際,在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三者之間,選擇了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自由流動,德國貨幣當局也基本貫徹了資本自由流動下的浮動匯率制度,沒有為緩解本幣升值壓力而犧牲國內物價穩定,德國馬克至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類似于日元匯率大幅波動的狀況,德國的經濟也得以平穩發展。   3.3對人民幣升值的啟示   回顧日本、德國經濟發展史上匯率波動的全過程,可以發現:在一個國家經濟崛起的過程中,遭遇匯率升值壓力是一種必然經歷,匯率也勢必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整;對匯率進行小幅穩步的調整是最符合經濟基本面變化要求的調整方式,同時,這種漸進式的調整也有利于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國內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奉行獨立的貨幣政策,絕不能犧牲國內貨幣政策以保全匯率政策,使貨幣政策成為匯率政策的附庸。   4.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對策   (1)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減少,即外需降低。國內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有效刺激內需的增長。(2)完善出口退稅政策,促進貿易平衡。(3)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中小企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緩解就業壓力。(4)繼續深化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浮動區間,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5)進一步放松外匯管制,藏匯于民。中國居民在使用外匯方面受制較多,只有進一步放寬對外匯的管制,實現投資主體的開放,讓中國企業和個人可以直接投資國外的實體經濟,獲取國外的資源和技術,才能實現“藏匯于民”。(6)加快人民幣衍生產品市場建設,增加外匯避險工具。人民幣升值以來,一些企業利用遠期結匯、套期保值等外匯衍生產品來規避外匯風險。(7)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從微觀來說,順應了我國企業規避國際結算中匯率風險的需要;從宏觀來說,可以大量減少外幣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款,減輕由匯率波動所帶來的損失,此外,還可使我國在國際事務中享有更大的話語權,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國際地位也可得到進一步提高。#p#分頁標題#e#

閱讀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h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 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 久久成人毛片 | 欧美大陆日韩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第4页 | 亚洲图片欧美日韩 | 99热成人精品免费久久 | 国产拍拍拍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91在线播放中文 |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啪啪网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 a级黄色毛片 | 日韩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 伊人一区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 日韩欧美亚洲 | 午夜在线免费视频 |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爽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 |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69影院 | 欧美另类图片亚洲偷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在线观看视频日韩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青草视频 | 欧美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