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分層教學視域下的信息技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各異的原因
(一)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普及程度不同
我曾經在剛入學的七年級學生當中作過一個調查,很多農村學生小學階段學校教學資源匱乏,根本沒有上過計算機課,而城里的學生則從三年級就開始了計算機的系統學習,這就造成了升入初中后的兩極分化,這種差距是特別明顯的。
(二)由于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學習條件不同也會造成學習效果的較大差異
條件好的學生,家里備有電腦,從小就開始接觸,很多上課時儼然就是一個小老師,能夠替教師幫助其他同學完成課堂教學活動,而家里沒有電腦的學生只能在學校計算機課上學習到相關知識,下課后就沒有了上機的機會。
(三)學生的學習能力、自身素質和學習態度各不相同
有些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有著極大的學習興趣,這就激發了他們認真學習的動力,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教學效果明顯,而有些學生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欲望不夠強烈,總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顯著,差距越來越大。針對這種狀況,如果用原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同樣的知識傳授給差異巨大的學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就要改變自己原有的陳舊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以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教學就是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分層次地設計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在進行分層教學時尤其要重視學生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和智力水平的差異性,分層指導、因材施教,讓全體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又要讓每個學生的素質都能夠有所提高,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要想進行分層教學,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層。那么怎樣把一個班的學生進行分層呢?首先,我在班內對學生進行了一個基本情況的了解,包括他們對于電腦是否感興趣、家里是否有電腦、小學是否學習過計算機等等。對學生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態,根據他們逐漸出現的分化現象把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高層次的學生為計算機優等生,他們對計算機學習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計算機知識,這些學生有較好的電腦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強,實踐操作能力強;中層次的學生為中等生,他們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不錯,但是對于計算機學習缺乏主動性,總是被動接受知識,沒有強烈的探索欲望;低層次的學生為學困生,這些學生電腦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不高,因此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當然,對于學生的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通過層次的不斷調整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教學的效果。除了學生分層,教學也要進行分層:
(一)教學目標要分層
在設定教學目標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高、中、低三個層次來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高層次的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目標的基礎上,應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提高,因此主要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操作技能;中層次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目標的基礎上,操作實踐能力也要有所提高和拓展,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低層次學生應掌握基本的知識目標和技能,在這些基礎上有所突破。
(二)課堂教學要分層
課堂上開展形式各異的教學活動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開展,要做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三)課堂練習要分層
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有所區別,它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的操作時間要占整節課的70%,所以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操作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好練習題,學生的操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課堂測驗要分層
在學習一個階段后,教師要根據學生這一階段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進行綜合性測試,當然,這些綜合性的測試也是分層次的,這樣既能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又不打擊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
(五)教學評價要分層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分層次的。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標準要高,使他們能夠謙虛認真,不斷提高自己;對于中等生要指明努力方向,激發學習熱情;對于后進生要多表揚少批評,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
四、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分層教學,激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計算機學習都能有極大的提高,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龍源 單位:江西省分宜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