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推手創新園本教研方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國家戰略,運用信息技術支持幼兒園教育教學是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信息技術條件下幼兒園教研模式變革與教研活動創新發展,可以構筑教師與專家、同伴對話的平臺,為教師提供海量的教育資源,運用“信息技術+”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園本教研更加及時、順暢、快捷,有效支持教師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專業成長,形成幼兒園特色的園本教研信息化創新發展之路。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園本教研;教師專業成長
2019年11月29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主要支撐。校本教研要立足學校實際,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其中在強化校本教研中提出“學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開展經常性教研活動”。“園本教研”是幼兒園針對辦園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普遍性問題以及根據本園的教育教學特點和一線實踐工作發現的困惑所開展的研討活動,其重點是基于園所、立足園所,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2018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等相關政策,這些文件的出臺構成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的全新政策環境,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為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幼兒園教研模式變革與教研活動創新發展的方法、路徑與策略,攀實幼以園本教研為切入口,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并形成了相關經驗。
一、“信息技術+”借助影像記錄讓園本教研更加具體、形象
信息技術是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為主要手段,實現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利用等功能的技術總和。實踐發現,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幫助幼兒園很好地解決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制約與瓶頸問題,教研中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給園本教研帶來更多的視角,更豐富的內容、形式和更靈活的交互時空,能有效地促進教研的進行,提高教研效率。相比于傳統教研中單純的語言描述和文字記錄,運用手機、平板、攝像機等器材進行抓拍、影像記錄,可以動態地呈現研究對象的遞進、發展、變化過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研,可以將各環節進行可視化切換,使教研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給教研活動帶來生機與活力。此外,視頻、圖像還可提供教研各部分之間論點與論據的相互印證,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一些鏈接和返回應用,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通過媒體反復演示、回放,這樣的互動,最大限度地還原事物本身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具體性,使研討有的放矢,聚焦問題,促進教研過程的優化。案例一:在一次大班戶外體育游戲“夏日玩水樂”的公開教學觀摩現場,老師為孩子們圍砌了一個約30平方米大小的方形戲水池,注入20cm高的水后孩子們便可以在水池中利用水槍、塑料瓶、泡沫、竹筒等進行玩水游戲。不巧的是,游戲過程中小水池一側突然垮塌,水便順著缺口快速往外流。事發突然,老師如何應對,將考驗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與應變能力;孩子們如何反應,也正是觀察孩子,支持其學習、發展的重要契機。于是,老師立刻與孩子們商量:是下次再玩,還是馬上修補?孩子們都提出“馬上修補,還想繼續玩”。老師再次引導孩子們商量:怎么修補?孩子們嘗試了很多種辦法,有的孩子將帆布拉高以阻止水流出,有的將沖開的積木重新圍好,有的抬來沙袋壓在積木上……整個活動環節,被觀課的老師們用手機拍攝下來。活動結束,觀課老師們開展了現場教研,當出現分歧時,教師們借助抓拍的視頻,反復觀看錄像回放,逐一分析,形成了更多的解決策略和方案。
二、“信息技術+”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教研更加順暢、多元
近年來,幼教事業蓬勃發展,很多地區開始采用集團化辦園模式,以一園為主體領辦多個分園。但隨著幼兒園園所數量和教師隊伍逐年增加,給幼兒園同步管理、開展園本教研帶來很大的難度。采用“信息技術+”,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讓教研更加快捷、順暢。通過運用微信群、QQ群、騰訊會議、釘釘移動辦公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來開展網上教研,提前通過各個平臺發布教研公告、教研內容、教研時間。教研開始后,老師可以在線上線下互動交流,上傳或下載相關資料和圖片。這樣一來,無論是出差在外、休假在家的教師,還是一線當班、后勤值班的教師,都可以在線下載、觀摩、互動和討論,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展開交流和對話,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悅,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共同探討工作的難題,暢快地溝通關于教育教學的思想和見解。此外,當規定時間內的在線教研結束后,平臺會將教研話題保留,以便教師下來繼續發表自己的未盡之言,或者根據實際需要持續跟進,補充完善。案例二:2018年全市幼兒園角色游戲優秀活動展評在我園舉行,攝像機、網絡直播、LED大屏幕、手機終端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再次大顯身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動當天,共有三百多名專家和園長、教師到場觀摩,由于比賽場地有限,且為了盡量不干擾到孩子們的游戲過程,組委會要求除評委外,其余來賓均不能進入場內。對于這樣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每個老師都很珍惜,希望能近距離觀看。為了合理有效地解決這兩方面的訴求,游戲活動當天,幼兒園在場地三個不同的角度各架設了1臺攝影機,三百多位來賓和本園的70余名場外老師通過會議室的LED大屏幕或登錄“掌門直播”手機客戶端觀看了游戲的實況轉播,家長和社會人士也通過該手機軟件觀看了當天的活動,短短一個小時的活動,線上點擊量就達到了八千多人次,網絡留言七百多條。除現場參與討論的26名教師外,其余教師則通過手機一邊觀看直播,一邊在群內參與討論。其中涉及一個現場問卷調查,5分鐘不到的時間里,我園全部79名教師就通過在線方式提交了問卷,計算機很快統計出數據,為教研第二階段問題的深入展開提供了及時的信息反饋和數據支撐。信息技術為高效的園本教研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了跨班、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互動,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可以發表意見,連校外教師、專家、家長也可以點評。特別是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宅”家成為戰“疫”最有效的措施,在停學停課期間,信息技術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攀實幼先后利用微信群、騰訊會議、釘釘移動辦公平臺召開了4次課題組工作推進會,完成了6次網上教研,保障了園本教研工作不中斷。
三、“信息技術+”讓教師們的視野更廣闊,教研的內涵更豐富
當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開來,跨越時空的界限,讓人們受益匪淺。作為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其信息接收渠道相對比較閉塞,急需要各種教育新理念的引領。利用網絡,線上線下的互動和交流,解決了教育教學問題,還共享了來自全國幼教專家、優秀幼兒教師、優秀園所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攀實幼,每月的主題教研活動,幼兒園會事先設置教研主題,給予充足的準備時間,讓老師們在網上收集資料,之后集中展開研討。充分的準備,可以使教師的教研覆蓋面更大,內涵更豐富,研究更深入,成效也更加顯著。攀實幼園以“玩美”教育理念為核心,構建了“學習”“生活”“運動”“安全”“節日”“藝術”等系列課程。這些課程設計的思路來源于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教研成果和優秀幼兒園課程的資源,期間通過網絡,先后查閱了期刊論文、碩博論文、專著等,其他如教案、活動設計177篇,開展相關教研活動26場。初稿完成后,在試用過程中,幼兒園又組織課程實施專題研討會11次,教師們針對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展開專題教研,不斷對課程進行修改完善。正是因為互聯網具有海量資源,才使得敢于嘗試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全面拓展與更新,研發適合幼兒園和本地區特色的園本課程,如立足本地區豐富石頭資源生成的石畫藝術課程,依托“三線建設”開拓創新精神生成的愛我家鄉課程,整合園所、社區、家庭資源生成的幼兒社會交往發展課程等,使課程內容藝術化、生活化、游戲化、本土化成為現實。從傳統教研到現代數字化教研的轉變,不僅改變了老師們的思維視角,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前景和豐富的信息資源,也提高了教師運用網絡資源與網絡教研的意識與興趣,提高了信息化素養,形成良好的教研意識與教研習慣。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管理,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設備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拓寬教育領域,整體推進教研方式的現代化,是時代和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讓現代信息技術為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插上雙翼,以研促教,助力幼兒園教育向更加專業化、現代化、特色化、優質化目標奮進。
作者:刁玲 李藝 單位:攀枝花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