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技術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優化教學過程,突破常規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能夠促進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對傳統教學活動的影響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把要學生理解、掌握的知識點運用多種信息媒體呈現給學生,除了語言、文字等傳統教學信息媒體外,還有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新型教學信息媒體,使得教學形式更加豐富,知識的展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生由傳統教學中被動的“聽”“記”變為主動的“看”“賞”。通過教師簡潔優美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內容,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出來的賞心悅目的畫面、優雅動聽的音樂等等,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要講述的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向學生邊展示邊講解,學生會感到耳目一新,興趣盎然,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積極而持久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學生的學習觀念逐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2.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的時間總是有限的,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課堂知識容量相對較少,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相對較慢,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相對較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師利用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活動,可以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節省講授所用時間,同時加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在練習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模擬、仿真等手段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師生、生生進行時時交互,并及時得到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反饋信息,教師再進行查漏補缺,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擴展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課堂上呈現一些真實的場景,這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實現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再現課本內容中的精彩瞬間。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化學課中放慢正常放映無法看清楚的快速變化,在生物課中放大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微小生物,在地理課中俯視地球的全貌,在物理課中呈現物體運動規律等等,更易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學生在信息技術化的課堂中猶如身臨其境,極大地擴展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4.強化了學生的知識理解。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記憶的內容就可以達到65%。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中,由于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只能簡單地從聽覺接受教師的講授,從視覺觀看教師的板書,盡管能夠讓學生記住一些理論知識,但這僅僅是一種單一的、靜止的、孤立的抽象認識。而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撐的課堂上,由于利用多媒體手段,除了傳統的聲音、文字信息外,更多的是向學生呈現圖片、視頻、動畫等視覺材料,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利用生動形象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再現教學情境,推理演算過程,增強互動交流,豐富練習方式,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快為慢,化遠為近,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容易理解,對所學技能更加容易掌握。
二、信息技術給傳統課堂帶來的變化
1.教學資源的多樣化。現代教學已不滿足于教師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需要多種感官體驗配合使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傳統的教學活動中,主要教學資源局限于書本上的文字和教師講授的聲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包括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資源,使教學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足不出戶,即可感知天下,獲取更多的知識。
2.教學模式的立體化。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活動中,由于課堂教學內容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教學資源也更加豐富和多樣化,這就使得教師在實踐教學任務時往往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并在不知不覺中推動了教學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比如3D打印技術、大數據時代的大規模在線教育、虛擬現實技術、移動終端設備、知慧教室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使得信息技術下的教學模式更加立體化。
3.教學水平的科學化。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教師傳統的教學能力和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要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專業知識的研修和自我專業素質的提升,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努力踐行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和科學性。
4.教學關系的自主化。現代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僅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更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和建構者。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促成了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到主動的探索學習的轉變。特別是多媒體教學,使孩子們的眼界更為開闊,思路更為活躍,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課堂教學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的自主化。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缺乏師生互動,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增強了師生互動,更加注重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不加設計地濫用,也會給課堂教學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而傳統教學方式也有它獨到的一些優勢。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我們應努力探尋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有機整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實現高效課堂而服務。
參考文獻
[1]乞成云,李強.案例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學苑教育.2011.
[2]葛振亞.巧用多媒體為課堂添活力.新課程(上),2012.
[3]劉艷輝.計算機專業實習課程教學探索.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4]王雪梅.論如何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中國校外教育.2017.
作者:熊素權 單位:重慶市涪陵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