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定義
大數據作為新的經濟資產類別,與土地、石油、黃金、貨幣等并列成為經濟運行的根本資源,關于其概念定義不是最近出現的,只是在信息化時代的驅動下,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甚至被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而關于“大數據”的定義,顧名思義就是指數量很大的數據,包含了數量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的多種數據,因此又被成為海量資料,是一個大型的數據集合。美國早在2012年就正式啟動了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投資2億美元提升收集、分析、萃取數據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數據成為各個國家以及各大企業競爭的核心,更可能取代人才成為最具價值的重要載體,利于進一步優化運營企業發展。
2.特點
根據大數據的定義可以明顯看出其具有數據量大、形式多樣、運算高效、產生價值等4個特點,業界更多使用4V來概括,即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其中數據量大是大數據的顯著特點,也是計算機網絡存儲技術發展必然結果,在計算機相當普及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滲透人們的生活、工作、休閑,不但的產生新的數據,此外傳感器、探測器等也在產生數據,致使開始使用PB、EB甚至ZB等計數單位。同時,大數據又是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數據構成,如:字符、日期、聲音、視頻、數值、動畫等,加速數據量增長的同時,提升了大數據的利用價值。由于大數據數量的巨大以及形式的多種多樣,因此在進行數據處理時,更多的要求實時與高效,便于及時根據數據結果決策。當然,大數據的大量使用及推廣,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數據的深度采集、分析、處理、挖掘,可以對大數據的數量、多樣性、速度進行分析,萃取更多深入的職能的有價值的真正有用信息,最終產生價值。而對大數據進行信息萃取的過程包括數據輸入、數據處理與數據輸出三階段。
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全球經濟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推進國家與企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潛藏著信息安全風險。
1.缺乏對大數據時代的全面正確認識
計算機信息網絡的大規模普及推廣,是促使大數據時代到來的主要推力,無論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中的郵件傳遞,還是網購、下載視頻音樂等都會產生新的數據,也存在著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進入大數據時代后,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甚至導致個人數據的權利邊界都更加模糊,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對大數據時代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通過對大數據時代人們最關注的調查分析,發現74.91%選擇了個人隱私被侵犯,9.97%選擇了經濟損失,8.93%選擇了浪費時間與精力,5.84%選擇了危害個人聲譽,0.34%選擇了沒有損失。根據這一調查可見,人們對于個人隱私被侵犯的選擇率最高,最為關注,相對其他的還認識不足。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各方面的信息安全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2.集中的大數據庫存在安全威脅
全球互聯網用戶高達3億,移動上網終端有20億,聯網設備更是多達500億個,每天產生的數據信息近1EB。如:每天使用谷歌搜索次數近100億次,淘寶網產生3000萬筆交易,2500萬張照片共享,加上電話、短信等消息軟件產生的數據,更是不可估計。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2年我國在各類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較多,其中互聯網、手機等占絕大部分。大數據時代信息多集中在幾大互聯網巨頭手中,而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又決定了其數據存在一定的泄露風險。目前大數據集群應用數據庫并沒有采用“圍墻花園”模式,并沒有對內部數據庫進行隱藏,避免其他程序隨意訪問,因此大數據的架構極其容易暴露。這樣集中的大數據庫,使得客戶端在進行程序操作間,可以同不同節點進行通信,避免驗證客戶是否具有訪問權,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
3.大數據技術自身存在風險
當前,大數據技術還不太成熟,自身平臺較為脆弱,大數據存儲處理技術多采用分布式與大規模結合處理,增大了被攻擊的范圍。同時,在進行數據分布式處理時,節點處的存儲數據多為碎片,難以進行集中統一的安全機制部署。當然在大數據技術中,普遍缺乏一定的內生性安全保障機制設計,多通過外部保障技術來確保信息的安全性,這樣的大數據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多缺省配置,失去了對信息的基本安全防護。
4.加大了黑客攻擊的可能性
大數據自身的4V特點,增大了黑客攻擊的吸引力,刺激黑客全面實施非法攻擊。黑客多是有組織有目的的對確定的數據進行攻擊,在大數據海量數據信息存儲的環境下,黑客更容易通過攻擊,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內容,給受攻擊方帶來名譽、財產等不可預估的損失。如:Android系統使用用戶越來越多,產生的數據信息也是海量的,成為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當移動設備感染木馬被黑客攻擊后,當用戶使用APP提供的服務后,就會泄露相關的數據信息和訪問權限。甚至有的黑客行為主要是針對國家的,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必須采取措施積極預防黑客的攻擊。
三、提升信息安全的途徑分析
1.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
大數據是一種新興的寶貴資源,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要充分尊重數據所有者權利,這才能充分顯示出大數據時代的真正魅力所在。而公眾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只要將信息到網絡上,就會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也就存在信息泄露,被盜用的可能。為了更好的防止大數據信息泄露,確保信息安全,就必須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在進行個人信息公布時格外小心,注意保護與個人信息相關的大數據,避免成為黑客攻擊的對象,導致信息泄露造成不要的損失,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異構數據中心安全體系
傳統的數據存儲通常都會建立完善的防護措施,但大數據的架構較為復雜,多采用虛擬化海量存儲技術來進行數據信息資源的存儲,用服務的形式提供數據信息操作存儲,更需要進一步完善數據的隔離與調用。同時,大數據利用云計算存儲數據,為了方便所有者對數據進行存儲、分析、挖掘、控制,可以構建一個異構數據中心安全體系,從管理上來增強對大數據信息安全的防護。尤其是,集中的大數據庫,更需要格外主要防護,降低出現“棱鏡門”事件。
3.加強大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發
經過無數實踐證明,傳統的信息安全技術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尤其是大數據時的到來,加速了云計算、物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等多種新技術的發展,反而加大了大數據收集、存儲、分析、處理的難度。為了進一步從技術上加強對大數據信息安全的防護,應當加大大數據技術研發資金投入,提高相關技術產品,包括信息訪問控制、數據加密、數據備份等技術手段的發展,促進大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發,才能真正有效的推動國家社會的高速發展。
4.完善大數據信息安全體系建立
大數據作為新興的數據類別,需要相關政策措施進行維護,在“十二五”計劃上,工業信息化部將信息處理技術作為新工程提上日程,包含了大數據中的數據存儲、分析,以及圖像視頻分析挖掘等方面。因此,為了防止黑客的攻擊,造成信息泄露,必須進一步完善大數據信息安全體系的建立,以實現對大數據信息安全防護的目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大數據安全防護技術的研發,可以通過在網絡設備或是節點上設置訪問權限,或是使用SSL技術對登錄傳輸數據實現加密保護。當然,針對重要的大數據信息,還應當實現端對端的數據保護,及時備份相關數據,避免因為系統出現故障造成數據損害、泄露等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到來的背景下,不僅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更多的信息安全風險。為了更好的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就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提升對信息的安全防護,以便尋找到新的突破口,確保大數據時代的更好發展。
作者:黃雋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