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其基礎在于青少年的培養教育。本研究分析基礎教育領域網絡安全教育的發展趨勢,設計并建構了一整套從理論、實踐到實施、評價的CIII教育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核心素養,以期為各層次學校開展網絡安全普識教育提供借鑒與參照。
關鍵詞:青少年;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教育體系;建構研究
隨著全球網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信息網絡普遍成為國家運轉的“神經系統”,其安全性已成為影響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命門[1]。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要想在各國網絡空間安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快建立健全及推進“自上而下”的立體式、全方位的網絡安全意識培養體系[2],而其基礎就在于青少年的培養教育,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四有好少年”為長期目標[3]。基礎教育階段應加強學術興趣、知識、防范意識方面的培養;高等教育階段應重點培養其技能、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校教育方面,國家側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較多關注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教育,而較少關注中小學生的相關教育。截至2020年2月,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關鍵詞“青少年、中學生”并與“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安全素養、網絡安全意識”相關的研究論文僅有20余篇,具有典型性的則少之又少。雖然從2016年起國家將每年九月第三周確定為“網絡安全宣傳周”,但其出發點是國家層面具有引領性質的全民意識培養,更系統的培養則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高度重視,針對青少年學生群體提出更具全面性、系統性的教育方略,建構及開發一整套從理論、實踐到實施、評價的教育體系,以便各層次學校借鑒、實施,以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優秀的專業人才奠定扎實基礎。
一、網絡信息安全意識CIII教育培養體系
以適應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為基本出發點,融合歐美信息安全意識教育文化和現代資源建設理念,并體現出內容多元化、形式多樣化、評價全面化的思想,以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為目標,設計“核心、保障、推動、提升”教育培養體系(簡稱CIII體系),即以內容體系為核心(Core)、以教育方式為保障(Indemnification)、以多元評估為推動(Impulsion),最終達到網絡信息安全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Improvement),如圖1所示。CIII體系的核心,是以教育內容為基礎;CIII體系的保障,是以多重培養途徑作為支撐;CIII體系的推動,是以多元評估模型來調節;CIII體系的提升,是以網絡信息h安全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1.教育目標。CIII體系的核心是明晰青少年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的概念,認識網絡信息安全是每個人的責任,學習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加強對網絡潛在風險的辨識能力,了解網絡攻擊者的常用伎倆,掌握基本的防護方法,并遵循必要的安全指南,養成良好的設備使用習慣,提高保護數據和隱私的水平,提升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意識[4-5]。
2.內容體系。CIII體系的核心內容包括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理論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是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其二是主題教育,包括三大類31項基礎知識,涵蓋指導方針、安全概念、風險與提示[4-6]。實踐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四個主題,即保障計算機安全六步法、虛假網站識別及購物安全、家庭無線網絡設置及安全、設備安全防護及數據備份與恢復[4]。
3.實施策略。CIII體系采取基礎學習、實踐訓練、競賽強化三步法則,分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實施,如表2所示[4]。
4.評估模型。CIII體系采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一般評價與信息化評價相結合的四位一體、三結合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多元評估模型[7-9],如圖2所示。
二、結語
經過為期5年的持續研究、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CIII教育培養體系。從2017年起,我校以一定范圍內各層次的學生為培養對象,以每年的“網絡安全宣傳周”為契機,從九月份的第三周開始進行為期8周、16課時左右的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培養人數至今共計8910余人,經過基礎學習、實踐訓練、競賽強化三個階段的實踐,采取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多元評估模型來驗證分析實施成效。實踐證明,學生了解了更多的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掌握了基本的防護技能,網絡安全核心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部分學生創作的網絡安全作品榮獲國家、省、市級各類科技比賽大獎。盡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向區域內高中以及部分初級中學推廣實施的過程中,仍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配套的課程、資源庫、測評軟件專業性太強,方案中的課時量安排不合理,需要重新設計、修正。CIII體系的核心在于其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支撐網絡信息安全意識考試、測評和培訓的基石,因此,對于不同階段、基礎水平不同的學生,應在培養體系相同的前提下,設計更加層次化、接地氣的培養方案、知識體系、評價量表等配套資源,這也是后續需要著重研究的內容。新時代的青少年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但是,學生的成長道路上總是會出現各種不安全、負能量的因素[10],尤其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更是面臨極大的挑戰,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建立起聯動機制,建構起標準化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加強青少年的知識儲備、防范意識、攻防技能,筑牢人才根基,才能在未來的網絡空間利益博弈中占據優勢。
作者:董李鵬 單位:山西省陽城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