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配網自動化中網絡技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分析無源光網絡在配網自動化可行性
目前,配網通信系統的主要方式為串口通信、無線通信和光纖通信。然而串口通信局限于帶寬小的缺點,遠遠不能滿足現代電網的需求。無線通信減少電力架設線路,雖然減少投資成本,但是從經濟角度看,日常的通信技術使用費用高昂,長期的積累也是企業的負擔,而且寬帶小的缺點不適應在范圍廣的區域使用。
2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的應用
2.1配網自動化通信系統要與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結合
配網自動化通信系統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的特點,對配網業務要求能夠以最大限度利用無源光網絡(PON)接入技術能力。配網自動化必須具備以下要求:(1)各種惡劣的環境,能夠保持系統穩定運行,電力應急機制的能力和穩定性。(2)系統的拓撲靈活多變,滿足復雜多變業務種類。(3)靈活組網能力,滿足主站向終端下發控制命令,又能夠使終端上傳數據到主站,以實現分散接入,又能夠雙向收發信息。(4)設備適應性強、可靠性高。比較方便安裝、攜帶和維護。(5)利用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的特點,充分利用資金、設備和人力投入,提高通信質量,提供高質量的業務。
2.2工作原理
而無源光網絡系統(PON)主要由一個局端的光線路終端(OLT)、一組用戶端的光網絡單元(ONU)組成,光分配網絡(ODN)或連接器把一個OLT(主站)連接一組ONU(變電站),連接由光纖和無源分路器共同構成。一般而言單個分路器分路比為2,4或8,實現多級連接。不需要電源、設備簡單,全天候的環境運行工作,主要任務負責為ONU(變電站)網絡提供用戶側的接口,完成OLT(主站)到ONU(變電站)的傳輸(下行方式)ONU(變電站)到OLT(主站)的傳輸(上行方式)的轉換,實現各類業務的接入。
2.3配網自動化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的拓撲結構
配網自動化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的應用的結構,一般常見的網絡結構有如下:
(1)星形結構:
OLT(主站)和光分路器(ODN)之間用一芯光纖連接,OLT放置在主站中心機房,光分路器(ODN)放置在中心機房或集控站、營業廳,由于ONU(變電站)有多個網絡接口,可以靈活設置接口的優先級和帶寬,光分路器(ODN)和ONU(變電站)之間通過芯光纖連接,站點內放置ONU(變電站)通過光分路器(ODN)節省光纜的數量實現與主站設備的互聯互通。同時,可以對立劃分不同的虛網,無源光網絡(PON)系統可以為各種業務提供靈活的網絡接入,對站點的業務接入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語音網關設備和合波設備,電話和有線電視也可以通過PON系統,在一芯光纜上增加,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接入服務。
(2)鏈形結構:
光纖呈鏈式分布,采用多級分光,不等分光功率的光分路器方案。OLT(主站)沿著光纜敷設到達第1個站點時,由分路器分光,一路經一芯光纖接人站點ONU(變電站)設備,另一路接著到下一個ONU(變電站)站點,依此類推,直接連接中間不經過其他設備,各個站點雖然經過多級分光實現,保證了扁平化管理。鏈形結構可以節省主干光纖資源,提高光纖資源的利用率。
3分析配網自動化系統業務隔離和數據安全的應用和解決措施
無源光網絡(PON)在配網自動化通信系統中能夠承載多種業務,為電力企業提供不同類型(集中抄表、配電網SCADA系統以及需方WEB管理等)的業務通道。而分類型的業務對于分別管理至關重要。明確業務之間的分界點,應用業務隔離把不同類型的業務,提供相應的傳輸服務質量。根據不同的要求,有效地確保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然而無源光網絡(PON)技術具有解決問題能力,以下是無源光網絡(PON)技術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
(1)傳輸上行數據采用TDMA(時分多址復用)的方法,ONU(變電站)可以在自己的時隙內發送數據,避免通道停滯,具有良好的通道邏輯隔離能力。
(2)采用標簽技術劃分各個不同類型業務的分類,區分OLT(主站)與ONU(變電站)的業務,由于OLT(主站)使用三層光分路器(ODN),可以將各種數據歸屬到不同類型的業務平臺,有效地實現端到端的數據傳輸,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無源光網絡(PON)在數據通行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確保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安全運行。
4結束語
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為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帶來全新的革命,通信接入方案在通信速率、成本、可靠性等方面滿足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需求,點對多點的拓撲結構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網絡擴展靈活,PON技術的優勢將為未來網絡接入技術的發展方向提供空間,在市場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作者:吳湛 單位:廣州南方電力集團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