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業技術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現代化的企業需要大批有創造力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高職教育勢在必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分析制約現代農業技術專業創新創業培養的主要問題,提出完善“雙創”課程體系、搭建平臺、結合地方特色農業項目及教材改革等措施,提高農業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帶動農村農業經濟增長,振興鄉村經濟。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之一。2021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中央認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件確定,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高職院校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網絡短視頻、直播帶貨的興起下,農產品網絡銷售市場火爆,各種爆款網紅農產品層出不窮。但與消費者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極不相稱的是,高職院校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生源卻異常不足,專業吸引力不足,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較單一。因此,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創新創業培養在當前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體現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培養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
二、制約現代農業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不夠。盡管很多高職院校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創新創業競賽,例如“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業大賽”等,部分學校還提供了校內創業場地或者校內創業孵化平臺,扶持學生在校創業,但由于受到環境制約、場地和創業資金的限制、農產品生長周期長的限制,能夠堅持全程參與的學生非常少,導致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二)課程體系開設缺乏連貫性與專業性。高職院校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以基礎課和綜合拓展課的形式開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培訓課程,但課時相對較少,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缺乏專業性、層次性和系統性,實踐教學比較薄弱,兩門課程相隔時間較長,教學分散缺乏連貫性,不利于創業意識的培養;教學案例與專業的融合度不高,且存在創新創業理論實踐脫節等問題,導致學生創業意識不足,同時亦缺乏符合本專業的創業信心和創業熱情。
(三)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限制。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大多數來自學校,自身沒有創業經歷,創業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因此教學案例各環節考慮不周全,只能比較寬泛地普及創業知識而不能深入細致地傳授創業技能,特別是以專業技能為背景的創新創業綜合素質培養,更沒有教學團隊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專業化的創新創業輔導。因此,需要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從企業引進一批成功的創業人才充實創新創業教學團隊。
(四)創新創業教育機制不完善。盡管隨著“職教二十條”,“三教改革”的不斷推進,眾多高校已經有針對性的探索,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組織機構不健全,缺乏支撐創新創業教育健康運行的體制機制,機構的責權不夠明確,更有僅僅是為了參賽而進行臨時的教育,同時也沒有聯系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的責任,導致部分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教師與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深入,沒有聯系到農業產業的市場實際進行創新。
三、現代農業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主要對策
(一)重構現代農業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持續培養創業意識。現代農業技術專業“雙創”教育改革,核心問題是如何持續性地促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無縫對接。因此,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專業構建了具有可持續性教育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通過構建“基礎教育—專業教育—項目實踐”三階段全過程雙創課程體系(詳見表1),將培養創新精神,強化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持續性地融入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通過此“雙創”課程體系的教學,現代農業技術專業學生創業熱情高漲,每個學生從進校即開始著手謀劃各自的農業創業項目,并且圍繞自己創業項目進行有計劃的學習。通過學校三年專業+“雙創”教育的培養,創業項目能夠最終成型,同時將創業項目和畢業設計相融合,邀請校外專家進行答辯并完善創業項目,最終參加湖北省乃至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實際上村農業技術專業的學生通過此種教育方式已獲得了2020年湖北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有些好的項目能夠獲得校友、校企合作企業的創業基金支持成功開辦企業創業。
(二)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與地方產業結合。尋找特色創業項目學校應當與當地政府或者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積極搭建創業孵化平臺,引入政府或者企業贊助的創業資金作為學生創業基金,解決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創業資金不足問題。農產品創業關鍵在特色上,農業高職院校應該深入調研當地特色農業產品,特別是可以結合當地地理標志產品產業。以此為基礎,積極拓展周邊產品或者深加工產品,最終形成創業項目,既幫助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創業項目,也能夠為當地政府農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環節打開思路,實現高職院校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項目。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非常重視黃岡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開發工作,在黃岡市科協協助下,聯合黃岡師范學院編訂了《黃岡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業化研究》,每位教師都深入調研并掌握了兩項黃岡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市場行情和產業化現狀,并積極為地理標志產品市場產業化開發提供了諸多可行的舉措,為學生農業創業項目指導奠定了基礎,并且在創業團隊篩選優質創業項目中給予免費提供創業辦公和實踐場所的政策以支持學生創業。
(三)校企合作為學生創業提供實踐指導。由于高校創業教師大多數沒有創業經歷,因此學校應該通過校企合作形式,聘請農業企業老總作為學校創新創業課程的兼職教師,通過自己的創業成功經驗和創業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指導。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常年聘請黃岡市及武漢市優秀農業企業創業成功人員、學校優秀創業畢業生作為學校兼職創業指導教師,定期舉行創業培訓和創業交流沙龍,分享創業經驗。學院還提供了開放式的創業交流中心,為創業團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供了先進和寬松的場所。
(四)建設高質量聯系專業的活頁式教材。隨著國家職教“二十條”的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的活頁式教材編寫工作也提上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材改革工作日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材,結合地方行業特色及專業特色撰寫針對性強的創新創業教材。教材建設質量提升的關鍵是校企合作,專兼職結合,共同組建編寫團隊,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溝通交流,深入分析研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案例、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轉化為教材內容,為現代農業技術學生創業拓寬視野;另一方面,教材形式創新,運用信息化技術,將教學音、視頻、文本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動態可調整”的立體化活頁式教材。
四、結語
現代農業技術自主創業正在走向興盛,產業發展未來可期,但對人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如何將專業技術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積極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推進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的融合就顯得非常緊迫,需要廣大農林人不斷總結,不斷改革嘗試,最終讓我國農業現代化以及農產品品質提升更上一層樓。
作者:李偉 李小梅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制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