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多媒體技術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幼兒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語言交流也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高幼兒談話活動的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和生動性,在實踐中應靈活運用錄音、ppt、投影等多媒體形式,避免誤區,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能同時將獲取、處理、編輯、儲存有機結合并展示圖像、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的媒體系統,其最大的特點是集成性和交互性。根據其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具有可控性強、能創造出靈活生動的媒體使用環境、可以及時反饋信息、形象直觀、明了、多樣等優勢。幼兒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與教師交流。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充分展現學習過程,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隨著教育的現代化和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入,幼兒園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我們嘗試把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幼兒語言教學中,以此來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一、使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然性
語言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維的外殼。現代社會信息化、科技化的快速發展,對未來人才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即在表達時,能用最簡明的語言,準確地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收到盡可能大的效果;在聆聽時能迅速捕捉對方的語言信息,作出有助于解決問題的決策。幼兒期的語言特點是以口語(說)為主,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是發展幼兒口語的基本條件,聽與說密切聯系。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強幼兒聽說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隨著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方面已經具備潛在的力量,在學前教育中引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方法,將會極大地豐富和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在語言活動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喚起幼兒的真摯情感,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渲染欣賞氛圍,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構建想象空間,提高幼兒語言運用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而多媒體技術所特有的優勢更能很好地解決幼兒語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突出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教學重點、難點。
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體技術能把文字、圖像、語言、實物等各種媒體經過處理,組成一個交互系統,它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獲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多媒體技術適當地運用于語言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
(一)讓幼兒的談話不再枯燥乏味
談話,是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活動。在幼兒中進行談話活動時,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剛開始時,有趣的中心話題能使幼兒產生交流的愿望,他們暢所欲言;然而到活動中期,他們的興趣就會有所下降,注意力往往不集中,談話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使幼兒保持這種談話興趣呢?運用多媒體可以做到這一點。以中班主題活動《頑皮一夏》為例。教師先引導幼兒討論夏天的氣候特點,當幼兒講得差不多時,運用多媒體展示夏天的情景,再次鞏固他們對夏天特點的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拓展話題:夏天人們的衣、食、住、行各有什么特點呢?幼兒每說出一個不同之處,教師就運用多媒體加以表現,以活躍幼兒的思維和活動的氣氛,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談話興趣。最后,教師進一步拓展話題: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克服夏天的缺點呢?這時,再次逐一展示夏天的缺點,吸引幼兒有針對性地加以討論,并組合展示幼兒提出的解決辦法。如討論“夏天太熱了,怎么使自己涼快一點?”的問題,可以先出示一幅酷熱的夏天主圖,待幼兒說出解決方法以后,教師在主圖下方逐一點擊一幅幅分圖,并請剛才所想的方法和圖示一樣的幼兒站起來。這時整個談話活動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創意在屏幕上出現,甭提有多高興了。談話活動始終緊緊地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興趣得以延續,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目的。
(二)生動的視聽效果能大大豐富幼兒的語言經驗
講述活動能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的發展,它要求幼兒積極參與講述實踐,讓幼兒在講述過程中逐步獲得獨立構思和表述的經驗。我們知道,成人講述一件事或一個物體,可以憑借當時的實物、情景,也可以憑借腦海中存留的記憶進行,然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表象積累并不充足,因此,在講述活動中需要有一定的憑借物。傳統的憑借物不是實物,就是教學掛圖或幻燈片,富有動態的憑借物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構思和對某一內容的完整認識。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計算機擁有靈活的信息處理能力,既可以展現給幼兒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畫面,又可以模擬各種現實情景,以利于幼兒創造性才能的發揮。如中班主題活動《蛋寶貝》,要求幼兒能夠運用一系列的動詞表達小鴨子從蛋里鉆出來的情景。如“小鴨子啄破殼,伸出嘴,搖搖頭,擺擺尾,跟著媽媽跳下水”的情景,如果單展示圖片,幼兒很難把小鴨子出殼這一系列動作講得這么完整、形象。而使用多媒體就不同了,由于它能將動畫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幼兒不但看得投入,而且表達得也十分生動、具體。
(三)有情景的表演讓幼兒有想說、敢說的氛圍
情景劇表演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教育活動,它含有較多的語言表達成分。它能夠較好地吸引幼兒參與到學習語言的活動中去,使他們在積極、愉快的活動中完成語言學習的任務。用多媒體來創設表演情景,營造表演氣氛,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好奇心,樂意進一步參與并完成表演。以情景劇《小兔子乖乖》為例。教師一開始先讓幼兒戴上小兔子的頭飾,到布置好的“家里”玩耍,然后使用多媒體導入情景:兔媽媽挎著籃子出門了,屏幕上出現一只兇惡的大灰狼,它學著兔媽媽的聲音告訴“小兔子們”:“媽媽回來了,快來開門吧。”由于形象逼真,再配上一定的音樂背景,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很快進入了角色,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與情景中角色的對話。(四)能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談話活動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部分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它能把靜態事物轉化為動態事物,把虛擬事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事物,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品,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從而激起幼兒的說話欲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主題活動《沙漠之舟》中,要求幼兒通過觀察圖片,了解駱駝的生活習性。由于故事是在沙漠中進行的,城市中的幼兒對沙漠缺乏必要的認識,如果只是一張張的圖片,幼兒沒有那種生活經驗,對于沙漠中的人們出行的“舉步維艱”,以及駱駝“耐饑耐渴”、“不畏風沙”的特有習性是無法表達的。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制作了課件,把靜態的畫面變成了具體、形象的“動畫片”,生動的形象、豐富寫實的場景,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理解力,豐富了幼兒對沙漠的認識,有利于幼兒進行觀察、分析、綜合,在邊看、邊想的活動中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從而既發展了形象思維,又發展了語言邏輯思維。
三、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一)讓錄音功能成為幼兒聽的好伙伴
聽是發展幼兒口語的基本條件,只有會聽、聽得正確,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多媒體錄音功能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教師可以讓計算機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自由播放,重復使用,靈活控制播放時間及錄音內容,避免了錄音機因倒回播放而中斷教學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影響幼兒思維等弊端的發生,這就可以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它作為語言教學的好助手,為幼兒的“聽”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也解決了聽力訓練中的一些難題,如小班幼兒對某些相近的字音如“做飯”、“做伴”和“歡迎”、“番迎”分辨不清,不能正確發音,我們將標準的發音播放給幼兒聽,讓其模仿,反復數次,以達到目標。中、大班幼兒聽覺的感受性大大增強,在傾聽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們借助錄音媒體,通過聽不同的樂器伴奏、聽不同的人說話、聽忽大忽小的聲音片段培養幼兒聽覺的敏銳性;或是提供繞口令,讓幼兒在仔細聽清的基礎上學說、說快、說好;或是播放散文、童話故事等文學作品,讓幼兒欣賞、感受作品中語音、語調的變化……逐步養成幼兒專心聽、耐心聽等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讓ppt把內容變得更生動、活潑
在中班主題活動《頑皮一夏》中,有一首古詩《江南可采蓮》,為了讓幼兒能在理解詩詞內容的情況下,學會念古詩。我特意設計了利用ppt課件進行教學的活動。在ppt的演示下,古詩變得生動起來,一片片的荷葉緊挨在一起,風吹過去碧波蕩漾,一條條的小魚在荷葉間游來穿去,時而上,時而下,時而左,時而右。幼兒通過觀看動畫,很快就理解了古詩的內容以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概念。同時,為了方便讓幼兒記住詩句,我又通過ppt里不同的動畫效果,在幼兒每念一句的時候用不同的切入方式展現一幅圖片作為提示。這樣,一首難教的古詩,在ppt的幫助下很快就讓幼兒學會了。由此可見,運用電腦幻燈片技術進行的教學活動,因為在內容上更加生動活潑,能帶給幼兒很直觀的視覺感受,所以能很好地促進幼兒的表達與想象。
(三)視聽結合,講述不再困難
運用各種媒體的表現手法為幼兒提供聽說的條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聽說活動。語言離不開思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為使抽象的語言教材變成生動的具體的可視聽形象,我們運用各種視聽媒體特有的表現手法,幫助幼兒理解和思考,使幼兒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如在語言講述《公園里》中,借助投影儀去“逛公園”,展示公園里人們各式各樣的娛樂方式,如打拳、跳舞、放風箏等;播放錄音“聽公園里的聲音”,樹葉隨風沙沙地響,鳥兒枝頭喳喳地叫,視聽媒體的刺激從而引發幼兒“說公園”的興趣和動機。如果說,課件內容廣度的增加,為我們在語言教學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技術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的話,那么運用形式的變化,也使語言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效果得到提高。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兩種運用形式:一是整體運用法,二是穿插運用法。整體運用法就是教師將事先設計制作好的某一語言教學活動課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從頭至尾運用,讓幼兒在“看看、講講、想想”中,提高語言能力和認識水平。如《蘿卜回來了》,故事本身有點長,在制作成課件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投影儀一一將畫面打開,組織幼兒仔細觀看并展開討論,對于個別重點問題,比如“小小兔子為什么要把蘿卜送給朋友”“它把蘿卜放在了哪里”“蘿卜最后是怎么回來的”等,在教學過程中可進行暫停技術和無聲畫面處理,讓幼兒積極表述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時用整體運用法還不能最大體現其教育功能,形式單調,甚至減低了教師的創造力,于是我又開始積極尋求更好更理想的運用方法———穿插運用法。穿插運用法就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課件的運用只是一至兩個部分或環節,主要是通過電腦與其他的教學形式進行組合,發揮出最大的教育功能。如《飛向未來的車》,活動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先運用多媒體營造一個進入外太空的情景,接著再展示各式各樣的概念車、想象車;二是通過觀看后,幼兒自己動手設計未來的車子;最后幼兒通過投影儀將設計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及車子功能。通過實踐,我感覺這樣的設計,使用穿插運用法,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的特性。
四、使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以它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促進了教學形式的豐富、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多媒體教學也不是萬能的,因此不能夸大或過分地依賴于它,要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改革,在改革中不斷進取,以完善它的作用和功能。所以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在刺激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確實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但多媒體課件無論設計得怎樣精彩,也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它替代不了教師的情感投入、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師生的互動等因素,它應該與這些因素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這樣才能使課上得精彩、上出成效,這樣的教學才可以說是得多媒體教學之精髓。
2.多媒體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媒體手段,而要與傳統的手段有機結合,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化教學活動,使幼兒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切不可牽強附會,搞形式上的多樣化而濫用現代化教育媒體。
3.應用多媒體手段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內容,慎重選擇應用,力求做到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不必要的媒體最好不要出現,以免干擾教學重點和難點,占用教師必要的講解、幼兒的思維活動時間,有時活動中穿插幾幅圖片、一段動畫就能很好地解決了該活動的問題。
概而言之,多媒體技術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必不可少手段,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過程,能有效地化枯燥為樂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讓幼兒在活動中更興趣盎然,為幼兒的語言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使幼兒自身的創造性素質也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為幼兒園教學帶來新的生機。
作者:楊楠 單位:成都市第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