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物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有效轉化,活用多媒體進行形象化演示
相對而言,生物屬于一門偏重于自然科學的學科,很多教學內容都是需要以學生的感性理解為基礎的。然而現實中,很多學生對于自然界具體的生物特征及其一些生活習性卻往往缺少最直觀的、感性的理解認識,從而導致學生對于生物僅僅具有一種模糊的感覺,很難繼續深入探討學習。教師要克服這些教學弊端,就必須把抽象的、間接的、微觀的知識概念,通過有效轉化,能夠及時運用多媒體進行形象展示,使其直接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里,還需要教師能夠吃透教材,善于以教材為點,通過網絡搜集資源,靈活利用多媒體進行知識整合,從而讓間接的變成直接的,微觀的變成直觀的。例如,在學習“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時,由于學生對草履蟲不太了解,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草履蟲的外形以及它的活動視頻,讓學生直接感知。對于學生較難理解的草履蟲形態結構,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放大草履蟲外形讓學生觀察,然后再用顯微鏡來觀察、對比,從而理解細胞的具體結構。又比如細胞分裂,即便用顯微鏡觀察,學生也很難發現。過去僅僅依靠教材的文字描述來理解,讓學生直接背誦理解,這有點形而上學;然而現在卻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呈現,將細胞分裂過程通過“慢鏡頭”慢慢呈現,從而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再比如,學習“動物棲息地的保護”這一章節,如果僅僅靠說教,讓學生明白這些瀕臨滅絕動物的現狀確實有點困難,但是通過多媒體的呈現,可以使學生了解東北虎、大熊貓等瀕臨滅絕動物的生存狀況,了解環境的破壞對這些動物造成了多么大的影響。這樣通過演示對比加深學生對這一章節內容的印象,從而喚起他們對大自然、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二、有效展示,巧用多媒體進行重難點突破
對于生物學科來說,生物的生理功能往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依靠傳統的講解說教,教師不僅感到很辛苦,而且還會事倍功半。畢竟學生缺少感性認識,對此理解自然非常困難,甚至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畏難情緒。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技術,利用快捷、直觀、形象的動畫展示,以及具體生動的文字解說,不僅圖文并茂,可以使比較復雜的生理結構變得具體化、形象化,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自然也就變得非常容易了。另外,引進多媒體,通過人機對話、人機互動,乃至情境再現的形式,還可以豐富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環境,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組織學生觀察“魚是怎么呼吸的”。如果單靠教師說,或者出示實物,讓學生去想象是有點困難,自然理解也就很難到位。這里,教師可以把魚的呼吸過程制作成動畫,可以把魚的呼吸道的有關位置、具體部位,以及顏色變化等,都通過動畫形式展現出來。針對重點部分,比如腮,教師還可以放大,引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以及具體作用;針對細微部分,比如腮絲,教師可以截取,再次放大,引導學生觀察血管,用動畫形式表示水的流動方向,空氣的行徑路線等,甚至還可以用動畫展現氧與二氧化碳在腮血管里進行交換的過程。這樣學生邊看、邊聽教師講解,邊思考、邊分析,就會明白魚鰓為啥是紅色的,水中的氧是怎樣在魚鰓中進行交換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對魚的呼吸也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光合作用”的教學也是如此。教材是把這一內容分別安排在三個章節里,并且安排了三個實驗,分別來說明原料、條件以及產物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難度,讓教師便于教、學生便于學,但是如果用多媒體動畫來展示,則可以一節課完成,并且學生也容易理解。比如,通過“天竺葵的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個演示實驗就可以證明光合作用的具體生成物是淀粉,而光則是必須的條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讓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
三、有效呈現,善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化教學
生物學科中,具體的生理進化過程比較緩慢、比較細微,甚至抽象,而學生的思維往往是直觀的、具體的。比如,血液的流動、呼吸、細胞的變化等,相對而言,屬于微觀,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微觀變得宏觀,可以讓靜態緩慢變得動畫而直接。因此,教師在整合多媒體運用的過程中,也需要精心選擇圖片,精心選擇音樂,甚至還需要設計每張圖片的播放形式,從而讓整個播放過程與生理過程趨于一致。這樣,有效的動態呈現過程,不僅給學生帶來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美的享受。此外,教師在選擇圖片時還需注意圖片的科學性,圖片線條要清晰、色彩要柔和、比例要大致相當,從而在整體上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美。通過教師精心的準備,推動多媒體教學更直觀形象。例如,“血液循環”這一章節的教學。過去,有很多教師喜歡直接講解,或者干脆讓學生進行背誦。雖然也有教學重點,但是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又比較抽象,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而現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既能清晰呈現整個血液的流動過程和心臟的跳動過程,也能激發學生興趣,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的知識變得富有情趣。教學中,教師可以出具心臟模型,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血液先經過那個心室,后流經哪里。然后,通過多媒體呈現,用光點先把“腔”進行強化,接著再強化“瓣膜”。在整個過程中,還可以用血管與腔聯系,分別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強化。教師還可以強化“心臟”,通過多媒體呈現心跳的動畫。在具體的演示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內容進行時間控制。可以邊講解邊顯示,一來讓學生在具體形象中鞏固知識,二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樂于接受,從而讓學生快樂學習。結果顯示,利用多媒體教學,85%的學生能夠通過回憶畫出血液循環圖,90%的學生能夠具體描述血液循環內容。
四、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生物學科實驗性強的特征,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可以把相對抽象、枯燥、緩慢的過程變得直接而形象,從而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學習興趣會更高。當然,教學中多媒體也不能濫用,更不能喧賓奪主,為使用而使用。教師需要認真吃透教材,真正從學生出發,盡可能地發揮多媒體的特殊作用,做到內容為本、技術為輔,這才是根本。
作者:沈向前 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