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技工院校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電工電子技術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由于電工電子課程內容相對理論化、抽象化,造成技工院校學生學習情緒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技工院校電工電子課程實施中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實施教學創新的思路,以期提高電工電子教學的質量。
隨著電子化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和設備的不斷更新,企業對電工電子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對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培養高質量的熟練掌握電工電子技術的人才,對新舊動能轉換和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以基本電工知識為基礎,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內容涉及較多專業術語和抽象原理,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抽象、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在常規教學模式外,專業教師應該探究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施的新途徑,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電工電子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薄弱
從生源來看,技工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尤其是數學、物理方面的知識較欠缺,沒有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而電工電子技術的學習需以數學、物理知識為基礎,因此學生入門較為困難。從課程設計來看,電工電子技術的知識點與學生之前所學習的內容銜接性不強,學生之前學習的內容涉及電的知識相對較少,學生的實踐操作更是存在短板,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在初學時興趣點不能得到有效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2.學習工具不完備
學習工具是進行教學活動的條件和基礎,電工電子技術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需要大量的學習工具予以輔助。例如,在學習過程中會用到各種測試儀器、接觸器、斷路器、繼電器、穩壓器、電路板、二極管、三極管等元器件和設備,這些器材體積較小,價格相對便宜,技工院校一般都會配備,但有些知識點,如輸電、配電章節,涉及整個電力系統,包含發電站、高低壓變電所、電力網等,一般院校沒有配備相應的教學模型等,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直觀接觸,更無法進行現場教學。又如電氣控制線路知識點,如果沒有配備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速度繼電器等實習設備,只憑教師抽象地教授和學生憑空理解,肯定無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3.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
隨著電工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智能儀表、新型控制器、超級電容器等新型技術產品也在不斷更新,而大部分教師的教學以課本內容為基礎,教師繼續教育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沒有與新技術、新設備有效結合,教學活動與社會和企業需求脫節,造成學生畢業后相關技能素質達不到企業的需求。此外,在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中,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往往采用期末統一考試的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只是總結性評價,不能有效反映和區分學生對各個模塊的學習情況。同時,期末考試是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的,學期結束后,大部分學生不會再根據考試結果重新學習課程。
二、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創新方法
為更加高效地完成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任務,技工院校要加大軟硬件的投入,以保證所需的教學資源;教師要不斷提高職業素養以滿足教學需要,強化繼續教育,掌握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在課堂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
1.院校層面
(1)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力度。如果教學必需的硬件沒有配備,或是沒有及時更新,學生的技能掌握肯定會大打折扣,就業后不能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甚至需要接受企業的進一步培訓,導致學校教學質量大大降低。技工院校應廣泛征求各教研室及任課教師的意見建議,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更新。例如,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需要電阻、二極管、三極管、導線、開關、線路板、接觸器、斷路器、繼電器、穩壓器等電路器材和萬用表、搖表、示波器等測量儀器,還需要電動機、變頻器、PLC等設備。(2)加快軟件教育資源建設。技工院校要注重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鼓勵教師和學生制作優秀的教學課件,豐富資源庫的內容。有了充足的信息化教育資源,教師和學生就可以更便捷地學習。特別是電工電子類原理多、較抽象的課程,利用信息化資源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同時,技工院校要結合辦學特點,積極與企業的培訓資源庫對接,共同開發教育資源,體現校企融合的特色。
2.教師能力提升層面
(1)積極開展各類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的活動,教研活動是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切實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的良好平臺,更是激發教師的內在興趣,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電工電子技術專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動這個平臺,多開展聽課、評課等活動,讓教師互評互學,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積極開展教學競賽。電工電子技術教師通過參加比賽,見識到其他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后,能意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形成一種危機感。另外,通過競賽這個平臺,參賽教師有機會與其他選手進行經驗交流,取長補短,了解自己真實的教學能力水平,從而激發自身的內在需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教師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通過與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相互交流,通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認識不斷深化,從而使自身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3.教學層面
(1)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事物的興趣越高,思維認知活動就會越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越強,學習效果就會越好。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內容一般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直觀地了解,教師要針對課程的這一特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可以生動、形象、清晰地展示所要講授的內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知識環境和虛擬實驗環境,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教師可將電容器充放電過程、正弦振蕩電路等利用Flash工具做成動畫,演示其工作過程,這樣就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相對于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會更強。又如在數字邏輯電路教學模塊中,授課內容主要為數字電路和邏輯門電路,其中包含編碼、邏輯代數和邏輯函數等較為復雜、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教師在講授此類知識點時,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前提前學習和討論,找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和學習反饋進行區分,設定相應模塊,采取有重點的針對性的教學。(2)將教學與技能大賽結合,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我國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的最好成績,我國成功申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并將于2021年在上海舉行等一系列好消息掀起了全國重視技能人才、崇尚工匠精神的熱潮,技能大賽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技能大賽各賽項的規程、標準及技術指標代表著行業的標準和最先進的技術水平。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也要引入大賽的標準,不斷完善課程體系,讓學生掌握最先進的知識。技工院校要鼓勵學生參加大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競爭機制和平臺。同時,教師可在授課的各個環節設置比賽,例如,在講授點動正轉控制線路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安裝點動正轉控制線路的比賽,通過比賽,提高學生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和水平。(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熟練掌握技術,成為合格的技能人才。校內的學習實踐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是有差距的,所以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第一個途徑是在教學的各個模塊鼓勵學生利用實訓中心資源進行綜合性的創新設計實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實驗研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個途徑是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小家電維修志愿服務活動,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電工電子技術的興趣與熱情,彌補實訓教學的不足,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第三個途徑是學校積極與企業對接,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企業人才評價機制,通過帶學生到企業實地觀摩、師傅帶徒弟、定崗實習等方式,使學生掌握的技能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4)引入過程化考核評價模式,提高人才評價質量。2016年,山東省人社廳安排青島、濰坊、煙臺三市部分技工院校開展職業資格過程化考核鑒定試點。這種考核模式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根據職業分類建立模塊化的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內容,以一體化教學模式為教學手段,通過模塊化考核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可按照此辦法,按章節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例如,學生在學完電子電路模塊后,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成績合格的進入下一模塊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課和補考。這種考核模式遵循了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克服了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弊端,能夠提高電工電子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明駿.《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教學之我見[J].中國培訓,2017(2).
[2]鄭麗輝,方曉汾.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農機,2017(4).
[3]崔雪梅,燕居懷,張蒙蒙.基于項目化教學的《電工電子技術》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7).
[4]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Z].2016-05-18.
作者:鈕玉軍 單位:濰坊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