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體育教育教學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
摘要:在小學階段,小學體育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內容,而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界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因此,開展小學體育教育改革也成為了教育界的共識。近些年我國小學體育已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依據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于如何改革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改革;小學體育;教育;教學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下,全社會更加注重中小學學生的素質教育問題。體育作為開展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能夠增加學生的身體素質,開發學生的智力,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由于小學體育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小學體育未能體現出教育教學地效率與質量。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與實踐課題,受到了教育界較為廣泛的關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1創新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讓體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終身體育的意識,讓學生逐漸養成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中,較少會依據學生學習體育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而且“一致性”的體育教育教學目標與任務,也難以適應學生個性化的體育學習需求,從而影響到學生體育意識。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想要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可圍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創設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學習的實際情況,創設多樣化的教學內容,通常不少于3~4個運動項目,并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切入,讓學生能夠從各個方面來獲得提升。例如,在開展籃球教學時,教師可安排“跑動傳球”“帶球過人”“三步上籃”“籃球比賽”等籃球運動項目,拓展籃球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籃球基礎、攻防訓練、團體競賽等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籃球水平。第二,創設游戲化的體育教學內容。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生性好動,對游戲化的教學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創設游戲化的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寓教于樂的進行學習。并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學習方式當中,讓學生能夠學習與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例如,在傳統的隊列訓練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會感到學習較為枯燥乏味。教師如果能夠將此訓練進行游戲化,可讓學生練習火車縱隊、雄鷹展翅等隊列練習,充分激發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習積極性。第三,創設生活化的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源自于現實生活,不少體育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具有緊密聯系,想要做到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可創設生活化的體育教學主題,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郊野拉練,在度假區游樂場內進行“體育鐵人三項比賽”,通過在游泳池的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比賽。由于是在現實的生活情景當中進行體育運動,可讓學生在生活化的體育教學內容中,鍛煉學生的體質的同時,也較好地培養了學生自身的意志力。
2開展高效體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體育的興趣
首先,我們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可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身臨其境的感受與體會情境,教師在教學當中,可讓學生通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來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并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快樂的學習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教師可依據小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學習心理特點,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當中,較好的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例如,教師在讓學生練習短跑訓練的教學內容時,以往傳統的短跑教學形式,較多的是讓學生進行跑動練習,學生會感到訓練的過程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如果教師創設通訊員傳遞戰場情報的主題情境,充分激發起學生作為“小軍人”的想法,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具有使命感,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短跑訓練當中。其次,我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體育的興趣。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影音結合的方式,來將教學內容生動有趣的展現出來,給予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學習,以及體育分解動作的講解。例如,在跨欄訓練當中,如果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授課,學生難以有效的學習與掌握跨欄跑的技巧,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跨欄整個技術動作,并做好相應的跨欄跑分解示范動作,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的了解到腿部如何“攻欄”、如何“跨欄”,手臂伸臂動作如何與腿部的“攻欄”“跨欄”動作相互協調。再學生通過視頻學習跨欄知識之后,讓學生能夠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幅整體性的跨欄技術動作圖,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就能夠取到良好的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學習與掌握跨欄的知識與技巧。
改革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淺談
摘要:小學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科目,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一環。從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既影響了體育課程教育教學的實效性也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都為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當不斷發現教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路徑選擇。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路徑選擇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進行體育鍛煉對于學生今后的身體素質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基礎。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體魄的重要教學內容,教師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不斷探討其教育教學改革方法。而在探討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方法之前,教師首先要針對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探索。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現階段,在素質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下,體育課程教育教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這導致學生從內心深處抵觸繼續課程,也有一些學生認為體育課程就是放松和玩耍的課程,由于這種錯誤的認知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程上對于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缺乏興趣,由于學生難以主動參與到體育課程中,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未能關注到學生的這些特征,在采用的教學方法上未能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最終導致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不高,影響了體育課程的功能和價值發揮。
(二)忽視學生基本功訓練。體育課程作為強健學生體魄,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學科,只有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擁有強健的體魄,進而提高體育課程學習效果。但實際上,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認為基本功訓練浪費時間,無法完成既有的教學進度和計劃,因此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淡化體育基礎知識,并且采用生硬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這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了難以學習的觀念,最終對體育課程產生畏難情緒,也影響了體育課程的學習。
(三)缺乏體育課程特色。大多數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按部就班地根據教學大綱和體育教學計劃進行授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一到六年級學習的內容相差不大,這使得學生在長期重復的學習與訓練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大多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缺乏建設特色體育課程的意識,導致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落后,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需求。因此,只有教師關注到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并且在改革的過程中制定相應的策略進行優化,這樣才能夠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體育課程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價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
摘要:隨著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新時代教育理念的目標之一。為了有效全面地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體育教學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要求日漸提高的體育課堂,對于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體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來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實現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實現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提升的終極教學目的。本文首先對于當前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其次,對于培養高校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從教師編寫教案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有效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提升課堂組織能力、突發事件應急能力以及體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望達到提高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目標,提高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
作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高校是正能量得到傳承和發揚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必然會對學生是否能夠全面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是否正確樹立也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在當前隨著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不斷深入,對于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從當前的現狀顯示來看,高校大學生呈現出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的趨勢,因此這就給當前體育老師順應時代要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達到提高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日漸提高要求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當前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教師資源未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
學歷是作為高校的師資力量以及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參考性以及可靠性。從當前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學歷狀況來看,擁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據的比例較大,甚至也有部分體育教師擁有博士學位,目前,在高校任教的體育教師最低學歷也是學士學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情況已經不足為奇,并且他們也擁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時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儲備。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體育教師“所教非所長”的現象,即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所應用到的技能往往與教師的研究方向存在著較大的偏差,這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從而導致了教師無法充分發揮其特長和優勢,教師資源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的嚴重后果,甚至會造成了體育教學效果不佳、與所期望的效果存在著較大差距的情況。
1.2專項技術分析能力不足
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及手段都很難適應二十一實際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現了體育人才供需脫節的現象。如何從實際需要出發,改進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體育文化和運動水平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高校體育教學現狀,淺析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實踐。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實踐
體育運動是人類在自然運動中發展起來的運動和競技項目。任何一個體育運動項目多少都涵蓋了走、跑、跳、投等基本運動形式,把體育運動作為發展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不僅鍛煉價值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賞與競技價值。體育運動是完善運動技能、培養運動人員意志、提高訓練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體育為“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的主要服務內容與方式。
1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內容改革現狀
1.1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現代化
中職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
隨著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社會分工在不斷的細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他們擁有超高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更需要人才具備健康的體魄。本文通過對新課改中職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本著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滿足學生對體育的需求,給中職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合理的改革對策,全面的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中職體育;教學;問題;對策
體育教學作為中職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體制的增強、綜合素質的提高、緩解課業的壓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開展體育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身體體質,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疏導學生的心理,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目前我國現階段的中職體育教學的理念還比較陳舊,沒有跟上新課改發展的步伐,中職體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阻礙學生體育素質能綜合能力的提高,影響體育教學的進一步優化改革。因此,以下就針對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新課改下中職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觀念落后
體育教育教學實踐建設研究
摘要:
對目前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運行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建設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議:(1)完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2)改進管理體制,統籌整體規劃;(3)保障經費投入,加強隊伍建設;(4)調整課程結構和集中實踐時間。
關鍵詞:
體育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近年來,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專業教學實踐活動已經成為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于開展“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推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不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體育教育專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其特有的運動技能訓練型實踐教學區別于非體育學科,教學技能應用型實踐教學區別于其他教育學科,生理、解剖等實驗課程的實踐教學又與生物、醫學等專業區別較大。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社會對體育行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學實踐基地作為重要的實踐教育平臺對于教育目標的達成,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在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必須結合專業特點,順應社會需求,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實踐能力。
一、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運行現狀
(一)目標體系單一,內容體系不完整
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長久以往,體育改革在不同的地區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著,放羊式體育教學、學生體質健康、體育課地位提升等重點問題仍有待解決。本文采用文獻資料、訪談、邏輯分析、數理統計等方法,對武侯區體育教育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旨在找出武侯區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特點及不足,為我國其他地區解決放羊式體育教學和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問題提供借鑒,促進體育課的地位得到提高。研究表明:武侯區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從體育課時數出發,完善了體育課程設置、豐富了體育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等基礎體育,具有創新性、堅定性、科學性、自主性等特點;經過三年改革,解決了武侯區放羊式體育教學和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問題,提高了體育課的地位。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改革;體質健康
2000年12月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和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1],并于2001年9月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新課標的頒布實行給中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多全新的理念,但是也給體育教師帶來了很多困惑,不知體育課到底該上什么。一時間,全國大范圍的出現“放羊式”的體育教學。如今“放羊式”體育教學現象在全國范圍類仍舊普遍存在,同時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體育課被語數外等課程占用的現象也十分普遍。與此同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連續多年下降,儼然已成了嚴肅的社會問題。如何提升體育課的地位、有效解決“放羊式”體育教學、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已成為每個體育工作者和部分社會人士關注的焦點。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武侯區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體育課時數、體育課程設置、體育大課間及體育課外活動為研究對象,以武侯區紅牌樓小學為調查對象。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摘要:教師資格考試及教師招考是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途經。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方法對集美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結合教師資格全國統考及教師招考的要求對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教師資格;體育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2011年,教育部選擇了浙江、湖北2個省份試行了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2014年繼續擴大改革試點范圍,2015年在全國鋪開,實現常態化。據教育部統計,在前2年的試點工作中,共組織4次全國性考試,6個省份參加考試人數28.08萬人,通過7.72萬人,通過率27.5%。而在試點前,各試點省份考試通過率一般在70%以上。改革試點的內容包括教師資格考試的標準和考試大綱統一,建立試題庫,按照高考形式進行組織等等。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全國范圍內實施師范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不再直接認定教師資格這一規定。該制度對原有的師范專業沖擊最大。因此,調整專業培養目標,重新思考專業發展顯得非常迫切而重要[1]。作為以培養合格中小學體育教師為主要辦學目標的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從2015年開始,也必須參與教師資格全國統考的改革,有從教意愿的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必須在通過教師資格全國統考并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參加地方組織的教師招聘考試,因此,教師資格全國統考成為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面臨的第一個就業門檻,體育教育專業如何順應歷史和社會的潮流,為畢業生創造更好的就業條件,既關系到千千萬萬畢業生的幸福與前程,也關系到自身的生存及社會聲譽。教師資格全國統考及地方教師招考制度的實施,對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傳統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從教師資格統考及教師地方招考的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現狀,才能適應國家及社會對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也為自身的立足及生存創造更好的條件。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與考試大綱,全國教師資格統考內容包括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教師素養、片段教學、普通話等,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更加注重聯系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實際。因此,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
1重新構建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重視教育知識與能力的灌輸與培養
長期以來,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不需要通過教師資格統一考試即可獲得教師資格證,而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等專業的學生需要通過省一級統一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因此,傳統體育院校包括體育教育專業只是相應地開設“教育學”“心理學”“體育教材教法”等簡單的教師教育類課程。從2015級學生開始,不分專業,所有有從教意愿的體育學院畢業生均需參加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在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基礎上,才能參與地方組織的教師招考。改革后的全國教師資格考試內容包括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教師基本素養等,涉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師德與教育法律法規”“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簡史”“德育與班主任”“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體育專業基本功”“片段教學”“普通話”等眾多教師教育類課程。根據教師資格統考及地方教師招考的實際,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應該重新構建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師德與教育法律法規”“教師口語”等課程列為必修課程,把“中外教育簡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德育與班主任”等課程列為專業選修課程,建立起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同時,在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育教學中,一方面注重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掌握,另一方面加強運用基本理論解決教育教學實際能力的培養。通過一系列教師教育課程的培養,使得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既有扎實的體育基本功,又有豐富的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具備從事教師教育事業的教育素養。
2調整專業課程,重視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培養
通過對集美大學體育學院2012級、2013級的部分學生調查發現,76.83%的學生認為應該重視專項理論與實踐的課程體系建設,59.76%的學生認為應該重視教育科學理論與實踐的課程建設,只有34.15%的學生認為應該重視人體科學理論與實踐的課程建設,顯然,與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中重視“健康”的目標要求及當前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有關人體科學的課程設置有一定的距離,這也是傳統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重專業、輕基礎,重術科、輕學科弊端的體現。隨著教師資格全國統考及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主干課程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注重專業課程建設的同時,加大基礎課程尤其是基礎理論課程的建設力度。結合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實際,重點加大田徑、體操、武術、游泳、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力度,在大類招生的基礎上,模糊專項區別,強調一專多能,使學生牢固并熟練掌握上述課程的專業基本功。同時,為應對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需要,加大人體科學基礎理論課程的建設力度,使學生在熟練掌握“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處方”“營養學”等課程的基礎上,能夠為中小學生傳授更多的健康知識技能及保健知識技能,使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能夠實至名歸。在逐步綜合改革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高考文化要求,加強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科建設,使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區別于體校或體工大隊而逐漸回歸“體育教師搖籃”的功能,使得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既有牢固的術科基本功,又有豐富而扎實的理論功底,為日后從事教學或研究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