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體形設計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信息圖形應用
摘要:隨著網絡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很多領域,傳統的文字閱讀逐漸被信息圖形的視覺化閱讀所取代,信息圖形有效傳達了龐大而復雜的信息。基于此,該文淺析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中的信息圖形應用,采用舉例論證法,從信息圖形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的關系入手,分析信息圖形在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中的應用,以期為相關設計人員挖掘圖形信息中的視覺元素提供幫助,從而豐富城市整體形象、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影響力。
關鍵詞:城市旅游品牌;信息圖形;形象設計;應用
信息圖形可以用視覺化信息代替文字信息,向大眾傳達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等龐大而復雜的城市旅游信息。作為信息設計的一個分支,信息圖形設計通過圖片、顏色和符號等元素組織信息,不但視覺沖擊力強,而且可以將信息更好地傳達給受眾。信息圖形有助于人們有選擇地接受城市旅游信息,有助于人們有效了解城市的歷史、地理、文化等信息。因此,重視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中的信息圖形應用,對推動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發展十分有益。
一、信息圖形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的關系
在我國,信息圖形設計目前處于發展階段,雖然人們對其理解僅限于一般的圖形視覺表現,但其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時尚的設計方式。特別是城市旅游信息包含較多的信息因素,有些信息抽象且復雜,需要借助信息圖形,通過視覺化的形式傳達給受眾。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時有機運用信息圖形,能以視覺化的角度介紹城市,提升游客對城市的美好印象,更好地服務游客,提高城市旅游信息的傳播效率,彰顯城市的特色。
二、信息圖形在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旅游品質、旅游產品和后續增值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需要恰到好處的設計,需要結合不同媒介的信息圖形,拓寬城市旅游信息的傳播渠道,給消費者帶來美好的生活體驗和購買樂趣。
話語實踐意義上字體設計書法特征
摘要:在漢字字體設計發展的有限歷史中,借鑒經典書法日益成為當今字體設計的重要思路。然而,由于沒有充分意識到基于視覺傳達的設計與基于書寫表現的書法兩門學科的本質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字體設計的膚淺庸俗狀況。有鑒于此,從話語層面切入,汲取傳統書法中富有人文價值的話語內涵,以設計手段模擬和傳達書法中微妙的用筆效果,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字體設計;書法;話語;用筆
一、漢字字體設計借鑒傳統書法的困境
現代意義上的漢字字體設計,是現代藝術設計學科下的一個分支。因此,字體設計的理念完全不同于傳統書法創作。現代藝術設計,主要是適應于現代工業生產和商業流通環境下的產品傳播與推廣,必須吸引和取悅消費者大眾。因此,很多人將藝術設計的創作理念歸結為“以眾為本”。但是,中國傳統藝術門類中的書法創作,情況就復雜得多。首先,書法作為文字,根本目的在于“紀綱萬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質文著世”[1],也就是行使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功能,最初并未提及吸引和取悅的形式問題。隨著字體演變趨于成熟,人們日益自覺視書法為藝術,從書法本身獲取某種“審美價值”的傾向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蔡邕提出“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又強調“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2]。西晉書家索靖將書法的魅力總結為“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煥爛,體磊落而壯麗,姿光潤以璀璨”[3],此后,歷代文人對書法之美謳歌不已,從文字功能、書法形式、筆法體驗、技法源流等多方面探討書法之美。但是,這里所謂的“書法之美”是指一種善書精英的精微體驗,與大眾普遍接受的視覺愉悅趣味并不相同。從根本上講,傳統書法對流俗的抒情趣味采取嚴厲的拒斥態度。如衛鑠就反對“緣情棄道”的膚淺表現,孫過庭也批評“信筆為體”的庸俗書風。這類批評與古代精英士人對生命的深刻體驗相關。他們普遍認為,大美源于一種通達無限造化的“道”或“神”,而沉溺于個體感官的暫時趣味,不但不能通達大美,而且是對這種終極之美的遮蔽和背離。這樣,書法藝術就時刻以“美”的體驗不斷宣示某種特定的文化話語權。在此過程中,精英士人與普通大眾的審美旨趣被割裂,表象的視覺趣味與內在的精神體驗被分離。由此,以文字為載體的書法,歷來就有一道“俗”和“雅”的價值鴻溝橫亙其中。如果說,古代封建社會士大夫階層的掌握絕對的文化話語權,書法以深刻的價值體驗和高雅的筆法品質占據文字書寫的主流地位,那么,現代工商業社會的消費者階層則掌握優勢的商業話語權,與之相應的字體設計必然要形成以視覺裝飾為主要目標的趣味風尚。這就意味著,今天以視覺裝飾為旨趣的字體形式設計,意圖從傳統深刻、高雅、精微的書法藝術中進行借鑒和汲取,必然出現根本的困難。二者的交融實質上是一個話語權相互博弈的結果。若意圖在于一味地強調視覺形式趣味的創新,相比于其他美術樣式,字體設計在傳統書法資源中獲益不會太多。由于書法是注重時間性的書寫行為,毛筆的變化與水墨的流動感,才使得精微而豐富的書寫體驗成為可能。作為設計和印刷的字體,怎樣才能從深厚的書法傳統中獲得借鑒以提升其人文內涵呢?
二、話語層面的借鑒與傳達
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須從字體設計的應用情境入手進行思考。在字體設計中,文字既具有特定信息的所指功能,同時也具有象征暗示信息的能指特性。顯然,能指首先決定于文字本身所處的功能情境。不同的功能情境不僅設定了文字所指的信息內容,實際上也先行決定了字體風格的呈現形態。有一個極端的例子可以說明,比如嚴肅而凝重的追悼會上,所選擇的字體必定不可能是活潑歡快的琥珀體美術字。因此,這就涉及到對文字的話語形態的理解與認知。漢字書寫傳統的話語形態多種多樣,像所謂的許慎所述的“秦書八體”、羊欣所述的“鐘(繇)三體”以及庾元威提到的“宗炳九體”等等。盡管古今制度迥異,但今天的文字應用情境仍舊可以加以歸納探討。
(一)宣教話語下的字體形態
歐美數字標志設計論文
一、數字標志設計的創意
1.準確理解數字的含義
在以數字或以數字作為主要形象進行標志設計時,設計師首先要準確理解標志中所用的數字所表示的含義。因為文字中的“數詞”,有表示數目的“基數詞”,表示順序的“序數詞”,表示幾分之幾的“分數詞”。為了準確地理解數詞的含義和恰當地在標志設計中應用數字,設計師特別注意數詞的量詞或具體表示的意義(英文中有時不用量詞,但要根據上下文準確理解其含義),如數字1,可以表示1個物品、1小時、1年,也可表示第1號窗口、第1棟樓等。在歐洲地鐵站中的數字1、2、3、4分別表示“黃、紅、藍、綠地鐵”(當然本身也表示“1、2、3、4號地鐵”的意思);運動員衣服身上的數字,表示“編號”,也代表隊員的姓名。再如領獎臺上的數字,表示“名次”,數字越小名次越高;銀行營業廳內窗口上的數字,只表示辦理不同的業務“窗口”,而沒有大小、多少的區別。所以,當在標志設計中使用阿拉伯數字時,設計師還要認真考慮實用的具體位置、場所與地點等。
2.考慮文化、宗教與習俗
另外,在進行數字標志設計時,設計師還要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因不同文化、宗教與習俗中,人們對某些特定的數字,給予了數字意義之外的其它特定的含義。如在西方文化中,7被視為幸運數字,有“Lucky7”的說法;7也表示星期日,也被稱為“安息日”。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還有數字360,常表示360度,也有全方位的意思。數字365,常表示365天,即一年,也有每一天、全天候的意思。數字24,常表示24小時,一晝夜(如有“24小時自助銀行”、“24小時服務”等的標志)。
3.情感的表達
在應用數字設計標志時,設計師還要考慮情感方面的表達,如周年紀念日等慶典的數字標志,要使數字的藝術形象充滿活力、具有動感,表現出喜慶的感覺。也就是要針對數字標志所要表達的內涵,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恰當準確地表現出某種特定的感覺(如嚴肅、穩定、輕盈、沉重、運動、端莊、喜悅、信賴、親切、可愛等)。
書籍封面中鏤空藝術的審美趣味
摘要:優秀的封面設計猶如錦上添花,既能體現書的內容與性質,又能帶來完美的視覺體驗。而鏤空元素的運用能營造書籍整體造型的空間層次感,引導觀者的視覺焦點,激發想象力與閱讀興趣,增加形式美感,使得書籍封面的表現語言更為豐富。進一步挖掘和開發鏤空藝術的表現力,對鏤空的圖案進行創新與運用,使之與書籍封面巧妙結合,為書籍裝幀設計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提升書籍封面的審美趣味。
關鍵詞:鏤空;書籍封面設計;審美
封面是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稱為“書衣”,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書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讀者的興趣,引導讀者瀏覽書籍內容,首當其沖的就是封面的設計構思。作為實用的裝飾藝術,封面的設計形式、格調與美學品位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位讀者。封面也是書籍內容的精華凝練,更是書籍精神意蘊的形式化體現。因此,充分了解書稿的風格與內涵,合理開發新的封面設計形式,做到構思新穎獨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設計的最終目的。隨著近年來鏤空藝術在各類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其獨特的立意風格能為現代設計帶來獨特的審美形式。不斷挖掘傳統韻味,反映時代精神,從而折射出設計者對美學意識的感悟及對形式美的追求與創新。
1鏤空的表現手法
書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須服從此書的精神內涵與裝幀的整體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與書籍內容間的內在聯系,才能在此基礎上創作出符合讀者審美要求,具有時代感的封面設計。鏤空是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體空間內進行挖透的一種藝術手法。傳統民間工藝剪紙就是比較常見的鏤空藝術,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色彩。書籍封面中的鏤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鏤空為主,不同于整體鏤空,局部鏤空僅限于單個頁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細節表現。在局限的封面上進行鏤空設計,除了位置、形態與大小,鏤空部位與封面上的圖形、文字的結合以及與周圍頁面的關系均需考慮,設計師應根據書籍封面的材質特性,有意識地對鏤空形態進行調整。若鏤空面積過大,可能會破壞封面的整體效果,也不易于存儲。此外,鏤空線條交接處的處理也需注意,可將原本復雜的形狀簡化,或放大鏤空形態之間的鏈接處。根據鏤空形態、位置、大小的不同,觀者更容易從視覺、觸覺上理解設計師所表達的意圖,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隨著激光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引入,這門技藝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鏤空形態變得愈加多樣化與精致,也極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鏤空的審美趣味
2.1體現傳統韻味,豐富視覺語言
新媒體時代景觀設計表達
摘要:
新媒體的發展將人類帶入了新的傳播時代,越來越多的傳播模式與技術支持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從開始單一的網絡、手機,發展到現在的數字、網絡、移動電視,手機報,電子雜志等等,這都深深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藝術的設計方式、思維方式、傳播方式以及欣賞方式,在新媒體這個時代背景下,實質性的東西或多或少的都被影響到了。新媒體是由聲音、文字、圖形、影像等等共同構成的復合體。新媒體具有的一些獨特傳播方式,像多媒體融合和實時交互等,這些為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更廣泛的設計內容和表現方法。電影、電視、網絡、手機等新渠道的出現,讓人們開始學會運用新的藝術語言,這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使得景觀設計的更加的多元化,表現方式也更加的豐富。從而為景觀設計開辟出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
新媒體;景觀設計;新媒介
前言
如果有人問,現如今最有潛力的藝術語言是什么?我想答案一定是新媒體,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已經滲透到與藝術有關的各行各業之中,不管是在攝影攝像,還是音樂和繪畫,甚至是網絡之中,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現如今,快速的科技發展拉近了全球的距離,人們利用信息通訊技術進行的交流將更為廣泛和便捷,這也促使信息更加快速的傳播。正如大家所了解的,現在人們的信息輸入也從原來的文字信息,慢慢轉變進入了讀圖時代。新媒體因為具有科技含量高,互動性強,傳播性廣,信息易接受,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等諸多的優點,儼然已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逐漸地影響了我們日常的生活。
1研究背景
書籍封面中鏤空藝術的審美趣味探討
摘要:優秀的封面設計猶如錦上添花,既能體現書的內容與性質,又能帶來完美的視覺體驗。而鏤空元素的運用能營造書籍整體造型的空間層次感,引導觀者的視覺焦點,激發想象力與閱讀興趣,增加形式美感,使得書籍封面的表現語言更為豐富。進一步挖掘和開發鏤空藝術的表現力,對鏤空的圖案進行創新與運用,使之與書籍封面巧妙結合,為書籍裝幀設計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提升書籍封面的審美趣味。
關鍵詞:鏤空;書籍封面設計;審美
封面是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稱為“書衣”,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書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讀者的興趣,引導讀者瀏覽書籍內容,首當其沖的就是封面的設計構思。作為實用的裝飾藝術,封面的設計形式、格調與美學品位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位讀者。封面也是書籍內容的精華凝練,更是書籍精神意蘊的形式化體現。因此,充分了解書稿的風格與內涵,合理開發新的封面設計形式,做到構思新穎獨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設計的最終目的。隨著近年來鏤空藝術在各類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其獨特的立意風格能為現代設計帶來獨特的審美形式。不斷挖掘傳統韻味,反映時代精神,從而折射出設計者對美學意識的感悟及對形式美的追求與創新。
1鏤空的表現手法
書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須服從此書的精神內涵與裝幀的整體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與書籍內容間的內在聯系,才能在此基礎上創作出符合讀者審美要求,具有時代感的封面設計。鏤空是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體空間內進行挖透的一種藝術手法。傳統民間工藝剪紙就是比較常見的鏤空藝術,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色彩。書籍封面中的鏤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鏤空為主,不同于整體鏤空,局部鏤空僅限于單個頁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細節表現。在局限的封面上進行鏤空設計,除了位置、形態與大小,鏤空部位與封面上的圖形、文字的結合以及與周圍頁面的關系均需考慮,設計師應根據書籍封面的材質特性,有意識地對鏤空形態進行調整。若鏤空面積過大,可能會破壞封面的整體效果,也不易于存儲。此外,鏤空線條交接處的處理也需注意,可將原本復雜的形狀簡化,或放大鏤空形態之間的鏈接處。根據鏤空形態、位置、大小的不同,觀者更容易從視覺、觸覺上理解設計師所表達的意圖,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隨著激光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引入,這門技藝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鏤空形態變得愈加多樣化與精致,也極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鏤空的審美趣味
2.1體現傳統韻味,豐富視覺語言
篆書裝飾藝術在字體設計中應用
摘要:篆書裝飾藝術是中國文化藝術中的瑰寶,研究篆書裝飾藝術在字體設計中的再造,對于保護傳統文化、促進漢字字體設計創新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該文從闡述篆書裝飾藝術的概念入手,探討篆書裝飾藝術在字體設計中再造與應用的意義,并總結出再造的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篆書裝飾藝術字體設計民族風格
一、篆書裝飾藝術的概述
文字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而漢字則是起源于繪畫。以形表意的符號化、抽象化的象形文字,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發展,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審美理念,成為別具一格、形式多樣的方塊字,并且兼具實用功能和獨立的審美價值。漢字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從陶符到甲骨文、大篆、小篆,再到隸書、草書、楷書等。篆書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字體形式,自古以來一直兼具實用和審美的雙重功能。篆書原本只是一種應用性的字體,其功能局限于書寫,不具備裝飾用途。但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隨著文字圖式的更替,篆書的審美意趣不斷發展,裝飾性逐漸增強,并成為裝飾藝術的一種構成要素而被廣泛運用。在初始時期,篆書之前的字體只是應用性的文字,實際上尚未發展到規范化書寫體的階段。從篆書開始,字體才具有規范化的特點。與規范性書寫體相對應的是篆書裝飾性的創新與應用,即在文字規范性的基礎上,通過變形、置換、添加等裝飾手法對文字進行裝飾性設計。這推動了文字筆畫的演變,形成了兼具信息傳遞功能與藝術裝飾功能的文字圖式[1]。這些文字圖式在各個歷史時期傳遞著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信息,其自身也逐漸變成帶有中國文化內涵的裝飾性設計元素。
二、篆書裝飾藝術在字體設計中再造與應用的原則
設計師要提升篆書裝飾藝術的整體美感,就要在字體再造設計時平衡傳統與現代的特征。具體而言,設計師主要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易識性原則。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以視覺傳達的方式向大眾傳遞信息,在設計中既要考慮文字的美感,又要保證其清晰、易于識別。傳統篆書是不易辨識的繁體字,經過筆畫與結構上的簡化,如今的中文簡體字已經成為字體設計和應用的主流字體。設計師在將篆書裝飾藝術融入字體設計時,需要分析和比較篆書與現在通用的簡體字在結構和筆畫上的異同之處,而后尋找到最佳的切入點。設計師需要以文字的整體效果為出發點,有效傳達文字要表達的信息,以便于人們閱讀與記憶文字,并實現對設計主題和設計意圖的表達。
標志設計中圖形的適用性3篇
第一篇
一、漢字圖形化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原則及體現
1.漢字圖形化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目前,漢字圖形化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已非常普遍,成為了一種民族審美的趨勢。在對漢字圖形應用于標志設計進行研究和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應遵循標志設計的原則,按照標志的客觀規律,以市場信息為依據分析設計的目的和具體要求,注重從形象思維、審美情趣、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對標志的設計思路進行綜合考慮,從而達到以簡化的符號傳達豐富的意蘊和美感的目的。具體來說,將漢字圖形化應用于標志設計中應遵循四項基本原則:一是視覺識別原則。要通過設計使標志容易辨識,具有能夠與同類商品區別開來的視覺識別效果。二是信息傳遞原則。要通過視覺語言把設計對象的特征、寓意等信息明確地傳達給觀眾。三是特色鮮明原則。要求設計的作品要醒目突出、生動活潑、形象鮮明,要具有藝術感和審美價值。四是形象集中原則。設計作品的藝術形象要集中,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明快、清新,在視覺藝術特征上要達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效果。
2.漢字圖形化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體現
(1)借鑒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文化藝術形式,按照字體風格可以分為草、隸、篆、楷、行等書體,各種字體的審美形式構造為漢字圖形化提供了豐富的借鑒空間。漢字具有“神形合一”的特性,草書的簡練連貫、行書的瀟灑、篆書的渾厚、隸書的典雅、楷書的端莊無不體現著漢字特有的美。把書法藝術圖形應用到標志設計領域,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文化底蘊,讓觀眾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書法標志的設計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使用傳統書法字體或名人題字,頗為直白;另一種是突出視覺個性,追求傳統書法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設計。如北京2008奧運會的標志和修正藥業的標志,它們融合了書法藝術的精華,具有氣、韻、形、神,提升了字體內涵和藝術效果,體現出了深層次的意境之美,使作品更具視覺沖擊力和文化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