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水路系統設計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環衛洗掃車高壓水路系統設計
摘要:在環衛洗掃車的工作中,高壓水路系統是重要系統之一,其工作性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環衛洗掃車的實際使用。本文結合國內外樣機,對洗掃車高壓水路系統的整體設計方法做出了系統的描述,為我國今后的環衛洗掃車開發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環衛洗掃車;高壓水路;系統設計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公路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對于整個城市的道路清潔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道路清潔的任務日趨繁重。傳統的清掃基本由人力完成,而當下的城市化水平下,人力的清掃已不能承擔城市道路的清掃重任。目前,機械化的清掃車已經逐漸代替人工,并在經濟不斷進步的今天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因此環衛清掃車的開發和研究逐漸成為了當下研究的熱點話題。一般而言,環衛清掃車本身具備較強的功能,如道路清掃,灑水工作以及高壓清洗工作等等。這不僅能夠實現路面的有效沖洗和清潔,還能進行防塵灑水,提高居民的出行質量。并且還將清掃,清洗和污水回收利用等多種功能集成起來。與傳統的道路清掃車相比,功能更多,清洗效果佳,在當下的發展情境下,具備著較大的市場前景。通常來說,當下的清掃車高壓水路系統基本具備了高壓噴霧壓塵、沖洗路面、箱體內部自潔等多種功能。另外在實際使用中,結合有關的輔助洗掃車等裝置來共同來完成清掃工作。
1工作原理
在環衛清掃車中,高壓洗掃車的水泵會承受原來液壓系統的驅動,將HPW高壓水泵作為水源,在水箱中的水需要借助高壓水泵的驅動作用,使水通過過濾會后再壓入高壓水泵,從而產生壓力較強的水,然后經由自動卸荷閥進入總分水管,之后再將水流向不同的控制端口。一般而言,高壓水路系統主要包含了道路清掃與壓塵,箱體的內部自潔等多個部分。路面的清洗裝置重點部分在于“吸嘴”,以及布置在清掃車兩端的高壓噴桿兩部分組成,這樣可以實現單途清掃完兩側路面,較于傳統的灑水車有效的增大了清潔道路面積,提高清掃車的清洗效率。多個高壓噴嘴共同工作,可以實現機器像推土機一般將垃圾進行清掃。垃圾盒清潔裝置一般而言,包含了裝置在垃圾箱內部的高壓噴桿。位于高壓洗掃車車尾的噴霧裝置一般帶有相應的噴霧噴頭,其主要作用便是對清掃之后的路面做出相應的壓塵處理。洗掃車的清洗過程一般是全自動控制的。需要噴嘴和支撐輪的作用配合,KPL自動街道清理系統就可以簡單的將泥漿和垃圾進行清洗。該灑水車還能實現水利資源的節約,基本每平米的耗水量都小于一升。
2系統的設計
2.1高壓噴桿的設計
道路橋梁施工的防水路基面施工技術
摘要:結合所選材料、排水系統設置以及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對防水路基面的質量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施工策略,包括提高材料監管水平、提高排水系統設計水平、做好地質勘察工作、增強施工管理水平,以推動我國道路橋梁施工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道路橋梁;防水路基面;施工技術
0引言
道路橋梁施工包含多個環節,其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難度大、要求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一直都備受關注。要提高道路橋梁的基礎承受能力,必須要提升防水路基面的施工質量。積極吸收實踐經驗以及新的施工技術,認真分析影響防水路基面質量的因素,采取正確的控制方法非常重要。
1道路橋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常見問題
1.1材料不合格
防水路基面強調的是防水性能,如果道路橋梁施工所用的材料不合格,將直接影響防水路基面的質量。我國目前比較常見的路面材料是瀝青混凝土,從實踐經驗來看,這種材料的防水性較低。當瀝青混凝土材料應用于防水路基面建設中,瀝青混凝土凝固后容易產生裂縫。加之一些材料在采購階段并未嚴格按照要求,導致質檢不合格的材料進入到了施工環節中。
水箱底座模具設計分析
摘要:根據某款智能馬桶水箱底座的結構特點,用UG軟件設計了一副動定模雙斜頂的模具。分析了定模頂出裝置的結構,采用了單點式熱流道的澆注系統設計,優化了動定模的側向抽芯結構的設計,解決了產品脫模困難的問題。實際生產證明,該模具結構設計合理,工作過程安全可靠。
關鍵詞:水箱底座;動定模雙斜頂;澆注系統;冷卻系統
智能馬桶水箱底座是智能馬桶重要的零件,其主要作用是固定智能馬桶水箱,并與馬桶的陶瓷本體相連,其正反面結構復雜,并且在量產過程中需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設計注塑模具時要特別注意側向抽芯機構、脫模系統以及分型面的合理性與前瞻性[1-2]。下面設計的底座模具采用熱流道、雙斜頂抽芯與滑塊的先后抽芯機構、油缸復位的合理結構,其生產的成功經驗可供同行參考。
1塑件結構工藝分析
圖1為某品牌智能馬桶水箱蓋底座(下文簡稱產品)的結構,塑件上表面要求光潔平整,無熔接痕與氣孔、飛邊等缺陷。產品所用材料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從圖1可知,產品的總體尺寸為390mm×210mm×55mm,厚度平均為2.5mm,產品各部分壁厚較為均勻,底座的正面有多處的倒扣,還有多處的碰穿孔,反面形狀比較復雜不規則,加強筋較多,深度較大,不利于塑料的流動與排氣,模仁需考慮是否應設計成鑲塊結構,而且有多達13處的倒扣以及一處側孔,在模具設計時,需要考慮是采用側向抽芯還是斜向頂出機構,產品部分分型面彎曲不規則,型芯與型腔在此處修配比較困難,容易出現飛邊[3]。
2模具結構分析與設計
2.1成型零件的設計
隱形紗窗配件注射模具設計
以可拆卸隱形紗窗配件注射模設計為主線,對塑件結構進行分析,確定了該模具澆注系統、成型零件、抽芯機構、推出機構的設計。隱形紗窗美觀大方,使用方便,家庭門窗安裝越來越普遍,但普通隱形紗窗紗網不便拆卸,成為家庭清潔衛生難題。為了便于室內空氣清新暢通,便于清洗,出現了可拆卸隱形紗窗。可拆卸隱形紗窗連接件一般為塑料件,筆者介紹一種可拆卸隱形紗窗連接接頭的注射模設計。
1塑件結構分析
可拆卸隱形紗窗型材連接接頭,材料選用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其收縮率為0.6%。塑件技術要求為:表面平整,無縮水、無氣孔等缺陷。該制品總體尺寸49mm×28mm×21.5mm,壁厚1mm,側面有兩個方形孔和一個凹槽,上表面有三個方形槽,結構相對復雜。
2模具設計要點
2.1澆注系統的設計
澆注系統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本模具布局采用一模兩腔形式,如圖2所示,主流道小端直徑4.5mm,澆口套內孔圓錐面錐度2°,分流道采用平衡布局,截面形狀為圓形,直徑6mm。為了有利于填充和排氣,考慮取料方便,澆口采用潛伏式澆口,推出制品時,塑件與澆注系統連接處能自動剪斷,降低工人勞動強度。
2.2模具鑲件零件設計
談企業動態監管系統與水運信息化管理
摘要:通過建立企業動態監管系統,對水路運輸企業的信息管理、動態數據審查、“雙隨機”系統進行設計與實現,旨在促進水運管理信息化,提升電子政務服務水平。
關鍵詞:企業動態監管系統;電子政務;水運信息化管理;雙隨機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持續大力推進,全國各省市對如何有效的開展電子政務進行了多樣化的探索,在“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的目標驅動下,對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政務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和我省水運管理具體實施辦法,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結合水路運輸管理的工作實際,對遼寧省水運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通過全省水運管理系統實現對企業日常監管和證書到期預警等重點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突出核查數據的價值;利用年度核查的結果在換發許可證時提供參考與決策支持,突出許可證時效性;以企業動態監管業務為核心將系統建設為適合新法律法規、滿足省市縣和企業多級管理,內外網結合的應用系統。
1需求分析
企業動態監管系統依據《遼寧省水路運輸管理規定》,建立遼寧省水路運輸企業數據庫與水路運輸檢查人員數據庫,針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日常進行監管,及時了解企業現狀與市場行情,從而確保企業合法合規經營,資質資格完整有效。該系統包括企業基本信息和動態信息、核查信息和雙隨機監管四部分。從上報審查的流程、證書到期預警、檢查的公平公正多角度提升遼寧省港航水路運輸管理能力。系統依據業務不同,將用戶分為系統管理員、企業維護人員與業務管理員三類角色。系統管理員由省級港航管理部門項目負責人擔任,對業務管理員依據行政管理的省市縣級別進行系統功能權限的分配等管理。企業維護人員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對企業基本情況以及日常經營數據及時維護,上報更新至業務管理員。業務管理員依據其管轄范圍與系統管理員分配的權限對企業上報信息進行監督審核。
2系統設計
2.1架構設計
汽車護板注塑模具三維設計探究
摘要:本文分析汽車護板注塑模具的設計和制造,詳細介紹了以UG注塑模為基礎的三維設計方法,并通過數控加工對注塑模具的三維制造過程進行了闡述。設計和制造三維注塑模,可以有效地改進模具的設計和生產效率,縮短模具研制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技術人員。
關鍵詞:汽車護板注塑模具三維設計及制造
1引言
模具設計合理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成型的塑料制品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外觀質量和精準的成型尺寸。此外,優良的鑄模應具有先進合理的加工工藝,無需干擾裝配,堅固可靠,成型時間短,模具壽命長。模具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塑料制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模具的合理設計,即表示基本已經成功了,剩余部分則應以出色的模具制造技術、先進的數控加工機床、制作模具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制造人員為基礎。因此,為了獲得高品質的模具,需要具備業務技能強的設計團隊,縮短首次試模時間,保證塑料質量。目前,在短時間內完成模具設計,不只是基于經驗,還要使用先進的三維軟件設計,以此有效地完成模具設計。
2塑料制品及開模分析
汽車護板注塑制品的材料為聚丙烯,平均厚度為2.5毫米,重量280克。本產品是一種復雜的彎曲表面,應用三維模擬3D軟件。在塑料制品的模擬過程中,必須要分析拔模,為了防止出現彎曲鉤子,影響脫模,也需要仔細分析塑料制品的厚度,以防止塑料制品的收縮。還要分析出卡鉤、側孔等是否足夠,以便可以成功地脫離模具,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塑料制品,以保證開模沒有問題。由于塑料制品對外觀要求高,在開模前必須確認接頭線的位置,以免出現表面質量問題,導致大量修改或模具作廢,無法及時提交可接受的樣品。此外,應根據產量、機床噸位、材料和結構等要求,編制開模分析表,保證第一次試驗期和開模周期在預計期限內[1]。
3模具結構設計
多向抽芯的熱流道模具設計研究
摘要:針對帶有周向凸臺及內側倒扣的套環脫模困難的問題,設計了多向分步抽芯的雙分型面注射模。根據塑件的尺寸和結構特點,創建了復合進澆的澆注方案,通過定距分型機構控制開模順序,依次完成彎銷側抽芯、斜頂塊內抽芯及推塊二次推出運動,最終實現塑件自動脫模。實際結果表明,模具結構設計合理,工作穩定。
關鍵詞:注射模;圓周脫模;分步抽芯;模具結構;熱流道
0引言
注射模設計過程中,對于復雜結構的塑件,需要考慮抽芯結構的形狀、數量以及所處位置特點等設計脫模機構。許傲[1]針對軸承套環圓周脫模方向與徑向成一定夾角的雙層側孔,設計了一種圓周多向同步抽芯機構;武寧寧等[2]針對多個不規則錐度孔的脫模需要,設計了一種采用平行一體式聯動抽芯機構和模板驅動式凹環哈夫滑塊抽芯機構。在上述參考文獻中,側向抽芯脫模機構主要是針對圓周單側的多向扣位進行脫模設計,現結合某塑料套環圓周內外兩側的多向扣位結構,對其抽芯脫模機構與模具結構進行設計。
1塑件結構分析
套環結構如圖1所示,尺寸較小,其最大外形尺寸為ϕ21.8mm×14.2mm,體積為1.09cm3,平均壁厚為0.9mm。塑件結構由4個部分構成:360°回轉環主體、36個4層的外側凸臺、3組內側倒扣和5條加強筋。4層外側凸臺高度約為0.3mm,沿軸向對齊分布,每一層的36個凸臺大小相等且沿徑向均勻分布,其中心法向均垂直于主體環的外表面,中心線夾角為10°;內側3組倒扣沿ϕ18.8mm的圓周均勻分布。套環材質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收縮率為0.5%,密度為1.05g/cm。
2脫模難點分析
電動汽車電池熱管理系統選型和布置
摘要:分析電動汽車常用的電池熱管理設備的選型和布置的基本原則及布置方式。
關鍵詞:電動汽車;電池熱管理;簡易機組;獨立機組;非獨立機組
電動汽車電池熱管理系統是通過外部設備來調節電池的工作溫度,使電池始終能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工作。對于鋰電池來說,其溫度在20~35℃工作狀態最佳。溫度較低時其容量衰減,功率性能下降;溫度較高時自放電風險增加,內部副反應增多,影響電池的可用容量,降低電池的使用壽命和效率[1-2]。電池熱管理包括:在夏天,當電池溫度過高時,給電池降溫,避免電池產生不可逆的熱反應而發生安全事故;在冬天,當電池溫度過低時,能夠給電池加熱,保證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同時避免電池低溫工作時在電池負極產生析鋰而造成電池內部短路等風險[3-4]。
1電池熱管理設備的選型
電池熱管設備的選型需要結合車輛使用場景及電池布置位置進行,以滿足車輛對電池熱管理的要求,確保電池處于“舒適”的工作環境中,從而提高電池使用壽命。下面介紹幾種客車常見的電池熱管理設備的選型。1)簡易機組。制冷時將空調冷氣引入機組內與循環防凍液進行熱交換;制熱時是電液體式加熱器加熱循環防凍液。防凍液冷卻或加熱后進入電池箱,對電池進行熱管理,確保電池在控制的溫度范圍內。與獨立機組和非獨立機組相比,簡易機組成本最低、系統最簡單,同時因簡易機組無蒸汽壓縮式制冷循環,相對來說也最安全。但其冷氣來自車輛制冷設備,因此必須安裝制冷設備,同時制冷設備剛開始工作時,冷氣溫度較高,簡易機組的制冷能力較差,制冷功率較小,一般小于2kW。適合安裝于充放電倍率較低的慢充型電池的混合動力客車。2)獨立機組。獨立機組自帶的壓縮機、冷凝器和板式換熱器組成制冷循環,其產生的低溫低壓冷媒在板式換熱器內與進入機組內的循環防凍液進行熱交換[5];制熱時通過電液體式加熱器加熱循環防凍液。防凍液冷卻或加熱后進入電池箱,對電池進行熱管理。與非獨立機組相比,多了一套單獨制冷用的壓縮機和冷凝器,成本較高。但由于其系統為一個單獨系統,控制邏輯相對于非獨立機組較簡單,同時冷媒接頭數量少,相對也較為安全。獨立機組制冷能力可根據需要選擇,一般在2kW以上。適合安裝于充放電倍率較高的快充型電池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上。3)非獨立機組。通過將另外的制冷設備產生的低溫低壓的冷媒在板式換熱器內與進入機組內的循環防凍液進行熱交換;制熱時通過電液體式加熱器加熱循環防凍液,防凍液冷卻或加熱后進入電池,對電池進行熱管理。因此,必須安裝制冷設備,且由于變頻壓縮機的頻率有最低值,造成非獨立機組產生的功率大,一般在6kW以上。與獨立機組相比,存在電池熱管理和整車制冷的需求相沖突,因此,其控制邏輯最為復雜。適合安裝于充放電倍率較高的快充型電池的純電動客車。
2電池熱管理設備的布置
2.1電池熱管理設備布置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