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食品衛生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食品衛生檢驗辦法修訂研討
作者:雷時奮 羅秀梅 單位:廣西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
我國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國家標準分為兩部分,分別了GB4789—1984《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與GB5009—1985《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兩個系列標準。之后兩個系列標準進行了多次修訂,但由于制修訂工作沒有規范好,致使每次制修訂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本文對這些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以促使今后標準制修訂工作更為規范。
1標準名稱
1.1GB4789系列標準名稱GB4789系列標準的名稱,從開始到修訂至今,較為規范且協調統一,列出不同時期的幾個有代表性的標準便可看出:GB/T4789.1—1984《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GB/T4789.2—1984《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計數》;GB/T4789.18—1984《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乳與乳制品檢驗》。與GB4789.1—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GB4789.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GB4789.18—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乳與乳制品檢驗》。
1.2GB5009系列標準名稱GB5009系列標準名稱,從一開始就不規范,不協調統一。例如:GB5009.1—1985《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總則》;GB5009.3—1985《食品中水分的測定方法》;GB5009.39—1985《醬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上述3個標準名稱的寫法就不協調統一。其中與GB5009.39—1985相對應的是GB2717—1981《醬油衛生標準》,后者包含有微生物指標,前者并未包含微生物分析方法,所以《醬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這個名稱是不準確的,應寫成《醬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理化部分》或寫成《醬油衛生標準(理化部分)分析方法》。現查到最新修訂的只有GB500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方法》等7個單項指標這種類型的標準,《總則》以及產品類型的標準,尚未修訂,建議參照GB4789的標準名稱,重新設計GB5009標準名稱,使兩者協調統一。
2檢驗方法的選擇
檢驗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擇不當,會造成錯誤的檢驗結果,編寫必須謹慎。
談食品衛生和營養學專業畢業設計模式
摘要: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的就業和職業發展與國民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我國高等學校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從業人員質量和數量與社會需求不匹配,就業率較低。而作為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構成部分的畢業設計,是綜合性實踐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將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還能增加就業率。因此,為保障學生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通過對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學生畢業設計教學模式與實踐能力進行探索,以期為科研型和就業型2種學生的培養指引方向。
關鍵詞: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畢業設計;實踐能力
0引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因危害公共安全所暴露的食品安全事件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1-3]。其中,食品中有害或營養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等研究均需較強的專業性。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的主要關注點為食物、營養及其與人群健康關系,是多學科融合、覆蓋范圍廣的一門學科,在預防各級疾病、保護及提高機體健康水平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具有較強的科學及社會適用性。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人才培養參差不齊,相關專業從業人員中人才質量和數量與社會需求不匹配[4-5]。另外,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包含在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低就業率專業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該專業人才培養與現實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對專業的不明確性等。另外,參照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下二級學科囊括了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而多數高等學校將該專業設置在公共衛生學院[6],這就導致該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區分不明顯而造成學生就業誤區[7]。因此,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探索提升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教育質量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高等院校的畢業設計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實踐教學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指導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下,對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要求為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的能力,為從事相關專業打下較好的基礎進而增加學生就業率[8]。因此,為保證學生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主要探索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學生畢業設計教學模式與實踐能力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為相關專業就業率的提高指引方向。
1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畢業設計模式
畢業設計選題環節可決定畢業設計的方向、范圍和深度,故正確且恰當的選題應有一定的學術或應用價值,同時也要適合個人能力[8-9]。因此,選題方式是多元化的,既可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也可以是教師科研項目的部分內容、實習單位課題的組成部分或學生自主選題,這種多元化的選題方式不僅利于教師根據實際科研進展而及時更新畢業設計,還有利于培養畢業生科研和實踐的創新能力。
1.1與大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
食品衛生檔案管理工作初探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在衣食住行上,人們對于這些的需求越來越多,而且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我國現在的食品狀況來說,經常會有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人民對于食品的安全考慮。所以,我們在食品衛生當中,應該加大力度進行管理,尤其是面對所管區域內的一些不斷開辦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如果沒有一個整齊完善的食品審批檔案明顯是不可以的。本文就是針對當前的食品衛生檔案的問題展開探討,通過對食品衛生審批檔案管理進行規范,然后得到更安全的食品衛生環境。
【關鍵詞】食品衛生檔案;審批工作;探討
一、食品衛生審批檔案設立的必要性
對于我國來說,有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發現和解決,為了更好的生產處讓人們放心的食品來,我們有必要設立食品衛生審批檔案。對于每一個食品生產加工以及營銷單位來說,一定要從批準辦理衛生許可證那天起,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就應當及時的為這些單位建立起食品衛生審批管理檔案,收集他們的所有關于食品的資料并且保存起來,這也是為了以后能夠根據這些檔案對食品生產單位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測,除此之外,還要對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知識進行有效的培訓,還有健康體格的檢查等這些方面的監督。食品審批檔案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檢查監督機構在進行檢查工作的時候提供出一份有效的依據和資料。比如有時候工作中會出現和監督對象發生矛盾或者出現了不同概念的時候,食品衛生審批檔案就能夠起到核對內容,解決問題的憑據,幫助監督人員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我國食品衛生審批檔案的類別
我國在早期的食品審批檔案的分類,主要是根據北京市衛生防疫站編制的食品衛生審批程序內容為主的,根據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經營性質和單位外部的形式為主要的方式,根據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對審批檔案進行一些細小的分類,如下:飲食。副食、賓館飯店類、招待所、集體食堂、集貿市場、加工廠、添加劑、管理照這幾種。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幾種分類有著比較明顯的欠缺,比如賓館飯店和招待所都是屬于飲食分類的,所以,我們現在的分類主要是分為這幾種,那就是生產加工業、批發零售業、飲食服務業、集體食堂這幾種,這樣的分類就可以大致概括所有的食品衛生審批檔案的每一種了。
三、食品衛生審批檔案的編排情況
酒店管理專業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改革
摘要: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是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但課程體系設置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很多高校雖然開設此門課程,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餐飲部是酒店重要的經濟支柱,畢業以后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占對口就業人數的一半之多。酒店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消防和食品衛生與安全。無論從學校人才培養還是企業安全生產的角度出發,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教育都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從課程安排和實習安排兩方面著手,使學生學即能用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酒店管理;食品衛生與安全;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隨著一帶一路的展開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國內外文化傳播和經濟往來進入了一個高速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就需要有更多的星級酒店為此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保障環節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食品衛生與安全。在我國,每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并不在少數,而且,酒店又是食品衛生事件的高發區。據國家衛計委統計,2008~2015年年均發生食物中毒事件199.63起、中毒7279.38人、死亡127.88人,平均每起事件發病36.47人,年均中毒病死率1.76%。而現在各個酒店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基層從業人員不完全了解食品安全相關基礎知識及操作規范,中層管理人員不知道如何對員工進行培訓,不清楚具體食品安全管理細則,高層管理人員雖然重視,但苦于招募不到專業人員進行管理。而高校中,雖然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很多,但是專門側重培養食品衛生與安全監控管理的卻是鳳毛麟角。食品衛生與安全是食品科學下屬的一門專業性課程,然而,酒店管理專業大都側重于管理類知識的講授,實操方面主要側重對擺臺、鋪床、預定等技能培訓。對于食品衛生與安全知識的學習都是泛泛的、不深入的。因此,先對酒店管理專業食品衛生與安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再分析如何實行教學改革。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的設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目前很多學校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所開設的課程大多是酒店管理方面的,比如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對學生的培養和訓練主要局限于酒店服務層面,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實際上,在酒店后廚和餐廳都離不開質量管理和監控,而相關課程設置少之又少,即便涉及到,也是在餐飲服務的授課過程中一帶而過,講解并不細致。
2.實踐教學普遍少于理論教學
網絡教育食品衛生學應用
1網絡教育的特點
一些研究發現,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教育在有效性和實用性方面并不會遜色于非互聯網形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習者的滿意度以及在知識、技能和行為的改變方面兩者相當。就我國情況而言,學生相對較多,而教育資源相對較少這種現實情況通過網絡教育可以得以緩解。因此,網絡教育將成為學習者獲得更多學習機會的平臺,有利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網絡教育的現狀
從網絡教育出現迄今已有七八年,這期間其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縱觀國內多媒體遠程教育現狀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開設的課程種類、內容質量以及實時交互性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國硬件基礎設施、課程設計開發、師資力量、自主學習導航方面以及網絡教育的評價與反饋方面都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雖然發展趨勢迅猛,但尚無法完全達到西方發達國家水平。目前主要是充當對傳統教育的補充,其主要目標是發展非學歷培訓等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如高等學歷教育、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和崗位培等),還不具備成為終身教育體系和轉變成為學習型社會的教育形式的主要條件。國外高等網絡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其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包括完善的支持服務系統、嚴格的教師選聘和服務制度、網絡教育系統分工明確。政府并不直接干預辦學活動,高質量的網絡教育課程和嚴格的質量評價標準與定期的評估制度和緊密的反饋控制機制都在國外高等網絡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國的網絡教育具有高程度的開放性,上至國家教育部,下至全國56個州的教育部門開設了面向國民免費開放的網站。教師、學生和家長可以便捷地從網絡獲得教育普及讀物,政府的主要教育部門和民間的各個教育機構也可利用網絡教育培訓計劃以供查詢。同時公眾還可從這些網站下載大量的免費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育指導、升學指導等方面的書籍、研究報告、論文和其他類型的資料。由于我國網絡教育的定位并非教育方式的主流,其普及程度還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出版社已陸續出版數字教材,很多網絡教育的產品已經出現在我國網絡教學資源市場上,且其中大多數資源庫都具有上百GB的數據容量。但根據一些引進這些資源庫的學校反映,資源庫中可用于實際教學的資源數量相對較少,有價值的資源搜索還是存在困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學資源庫在設計和建設時采用了復雜的結構,對資源進行歸類時沒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盲目的將教育資源堆積,資源庫的建設者缺乏系統的整合教學活動過程的觀念;資源庫的設計者僅將資源庫定位于提供基本的教育資源,沒有設計相應的整合工具來進行系統的管理。因此,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不僅應重視建設,也要重視資源的維護與更新。而且,在建設、維護和更新的過程中需要有工作在第一線的教職人員參與設計、實施、改進,使設計者能夠了解使用者的需要,更好地將資源整合。
3網絡教育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中的應用
良好的營養狀況有利于提高國民身體健康,也有利于國家綜合國力的可持續增強。發達國家國民身體素質和平均壽命均處于較高水平,這與他們對營養知識的認知密不可分。美國大學生中約有88%的學生接受過營養學方面的相關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而且從幼年時期即接觸營養與健康的相關知識。我國國民現已逐漸認識到營養學的重要性,開始關注各種媒體對營養知識的宣傳。但是,媒體對營養知識的詮釋是否正確,人們無從考量。因此,《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作為一門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其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更顯重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應用性,與國計民生關系密切,在增進我國人民體質、預防疾病、保護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首先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完善自己的膳食構成,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而后可對其周圍的親屬、朋友進行宣教,有針對性的采納健康、正確的食物,改進膳食營養狀況,從而全面提高國民整體的健康水平。《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應做到:(1)資源庫中應提供學生所需各種課外相關知識或可查閱相關知識的網絡鏈接,其中應包括文字、圖片、聲頻、視頻、課件、電子書刊、文獻查詢鏈接等各種形式。(2)資源庫中應提供一些實際案例,通過案例可以系統地將教學內容整合,具有較強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并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正確理解,便于實際應用。(3)由于《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應使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為自己或家人及身邊的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評價個體營養狀況、為家里糖尿病患者配餐、為肥胖或超重的朋友或家人規劃飲食等,通過實現學生自我價值,增加學生對營養學的學習興趣。因此,網絡中應增加實際應用板塊,方便學生查詢和實踐應用。(4)網絡教學應保證學生能與教師在固定時段快速、有效的交流,以便隨時為學生解決營養相關問題,增加學習積極性;(5)網絡頁面中可設學生留言板,每一位學生可在非交流時段將問題寫在留言板中,教師可以清楚知道學生的學習動向,在課前有針對性地準備一些相關內容,滿足了學生求知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6)順應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利用網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隨時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有效地把素質教育全面貫穿在教學中。教師作為網絡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應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個性與興趣,使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這是網絡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通過網絡學習,培養學生進行營養保健和配餐的基本技能,可以指導人們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增進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病發病率日趨升高,人們對營養與健康的關系越發重視,因此膳食營養知識的宣傳與普及迫在眉睫,培養優秀的、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食品與營養相關從業人員的至關重要。設置《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網絡課程的重要目標是將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向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新型現代教學模式轉變,有助于學生畢業后從事營養與疾病的臨床工作、科學研究工作、食品相關的研發、管理等相關發面的工作。同時,可根據我國居民膳食結構、食物組成、飲食習慣、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疾病發生等特點,有針對性地編制適合我國居民的膳食指南,指導人們科學健康飲食,讓學生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4結語
營養和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教學思考
全球醫學飛速發展下,醫學領域專業人員不僅要具備基本外語素養,更要通過持續學習提高自身專業英語能力和水平,以便能與其他國家醫學行業進行無語言障礙且直接的溝通、交流,進而為加強本土醫學發達程度收集更多專業經驗。基于此,醫學專業培養現代化人才時,既要通過基礎與專業課程加強學生基本素養、專業能力,也應意識到專業英語教學重要性,以學生實際專業需求為中心,設置、開展對應專業英語教學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專業相關術語具體英語表述形式同時,能深層次檢索和應用海量醫學信息,進而幫助其提升自身專業造詣。對此,本文將結合宋德富主編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英語教程》,分析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教學現實意義,探索該專業英語教學創新實踐的可行性路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英語教程》,主要以我國針對高校營養與食品衛生教學大綱發展所提要求為編寫依據,選取近年來深受國內外高度認可的全新專業研究成果,順應大眾閱讀思維和習慣所編著而成的專業教輔書籍。就整體構建特征來看,本書從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及膳食營養金字塔等要點,將全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紹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基本理念和類型,并詳細說明三者對人體健康所產生影響;第二部分闡述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作用于人體的發展實際;最后一部分則從膳食營養金字塔結構出發,深入講述特殊人群營養需求,生物分子和食品衛生安全營養學的專業內容。由此可明顯看出,本書充分考慮整體理論、內容體系知識性同時,也全方位認識到專業深度層次性和適度性,可作為高校醫學專業實施營養與食品衛生英語教學的專用教材。此外,該書文字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貼合實際生活,可為對營養學感興趣之人實施自學活動提供理論參考與指導作用,非常值得人們閱讀和學習。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教學的具體實踐,主要是加強學生英語綜合素養和實際運用能力,以便提升學生在專業工作環境中的交際能力,從而為強化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發展水平提供重要基礎保障。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作為組建完整、成熟預防醫學體系的重要基礎部分,其發展進程快慢在我國食品對外貿易范圍持續擴大情境下,深受國家高度關注,尤其是如何提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水平,更是迅速成為社會新晉熱點問題。從實際發展視閾出發,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教學實踐具有明確地位和意義:首先,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雙語教學一樣,是培養學生綜合英語素質必要課程,對加強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素質有重要教育價值;其次,輔助學生了解、掌握更多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詞匯、短語及句式,讓其能累積豐富專業術語量,進而有足夠交際能力從國際營養學領域獲取更多專業知識信息;最后,專業英語教學不但可將多樣且準確的譯文資料展現于學生眼前,使其全面知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發展歷程,還利于學生收集更多前沿學術信息,以此強力推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學研究進程。專業英語教學的貫徹實行,可有效提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形成強勁綜合英語實力,進而使其在日后工作與學術研究中更加游刃有余。由此,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開展專業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時,可從下述幾點深析專業英語教學的創新實踐:第一,選取、采用符合現代社會最新發展形勢的教學內容和教材。
就教學實際目的來看,教育者不但要以本專業所涉及知識要點為參考范圍,科學選擇與專業息息相關的實用性、先進性及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教材選用方面,也應在以傳統教材為教學基礎前提下,順應國家社會發展實情、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將極具前沿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專業英文文獻及外文網站等視作教學材料,以此豐富專業英語教材體系。第二,根據現代醫學人才培養需求不斷摸索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完善、改進路徑。新媒體時代下,教育者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專業英語教學同時,也應注重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教學的有機融合,強調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原則,以現代人才培養標準為方向,積極、努力探索如何創建能跟上時代發展腳步與知識理論更新、傳播速度的教學方式,以此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其創新思維,進而滿足新型醫學人才培養需求。第三,加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必要性。一來,為確保專業英語教學得以順暢進行,教育者應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形式增添專業英語教學趣味與應用性,并利用互動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和動力;二來,借助多媒體與互聯網創建虛擬教學情境,并要求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進行對話或短劇表演等活動,以便學生聽、說、讀、寫等技能得到充足練習,從而大力提升其英語水平。綜上,專業英語教學是增強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其英語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且作者參與河北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資助項目(SKJC201906)時,也從深層次研究過程中得知專業英語教學的創新實踐,對強化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整體教育水平有諸多積極影響和作用。因此,教育者應在不斷教學實踐中,實時完善、改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英語教學實踐體系,與多方共同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際化預防醫學專業人才。
作者:李超 韓小衛 單位:河北醫科大學 外語教學部
營養與食品衛生網絡課程教育技術論文
1建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數字化學習平臺網絡課程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營養、關注健康。因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這門課程不僅作為醫學生的必修課,在醫學部對廣大醫學生開設,同時據了解,廣大非醫學背景的學生也迫切希望學習這門課程。每次開設的《飲食與健康》公開課都非常受學生歡迎,而且學生已不滿足于課堂營養和食品衛生知識的學習,希望能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并有所交流和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例如每次課后,學生都會圍著教師問問題,積極跟教師討論營養方面的相關知識,索要教師的PPT課件等。另外,由于營養學公共課課程開設人數的有限性,不能給非醫學背景每一位學生提供這門課程的學習機會來滿足廣大學生的學習愿望和要求。鑒于此,十分有必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網絡課程。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理論和實踐。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可以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地域上的限制,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學信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網絡課程開設,有助于拓展學生學習渠道,促進師生、同學之間協作學習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因此,作為一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授課教師,本文作者認為十分有必要建立這門課程的網絡課程,向廣大學生開設這門課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通過運用數字化學習平臺、視頻音頻媒體技術、Photoshop圖像處理、FLV等軟件工具的應用、Flash及Flashpaper制作、思維導圖繪制和應用等現代化教育技術構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網絡課程,不僅提高了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開闊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拓展了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平臺,成為傳統學習方式的有益補充。
2基于Blackboard教學平臺構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網絡課程
Blackboard教學平臺是國際領先的教學平臺及服務供應商,該平臺以課程為中心集成網絡“教”、“學”的虛擬環境,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開設網絡課程,學習者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將該數字化教學平臺與現有的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開展基于網絡的輔助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究與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查閱文獻與科學探究技能,倡導學生進行網上的交流和協作,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基于此,利用Blackboard教學平臺初步建立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網絡學習平臺,以期通過該平臺的應用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該教學平臺課程結構設計具體如下。通知及教師信息:通知欄主要向學生教學安排、布置學習任務等,實現了信息的實時更新與。教師信息欄簡要介紹了授課教師的個人簡歷、聯系方式等,方便學生以多種途徑與教師交流。課程信息:課程信息欄放置了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和本課程學習的思維導圖。課程簡介對本課程進行了簡單說明,如課程性質、地位、主要內容、課程結構等,使學生初步了解本課程的相關信息,同時也認識到學好該門課程的重要性。教學大綱主要介紹了各章節學習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程度,注明各章節學習內容中哪些是一般了解、哪些是需要理解的以及哪些是必須重點掌握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避免盲目,對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一目了然,學習目的更加明確。本課程學習的思維導圖向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現了本課程學習的知識結構和內容,便于學生理清本課程學習的思路,幫助學生學習記憶。另外還可有助于學生拓展學習思路、鞏固和提高所學的知識、激發創造和促進創新。課程資料:本欄放置了課程PPT和精品網絡課程。課程PPT教學課件主要將課堂教學內容按章節細化,將授課內容用powerpoint文件上傳至學習平臺;精品網絡課程直接放置了該課程的相關鏈接,點擊該鏈接可直接進入精品網絡課程學習網頁,例如放置了著名營養學專家蔣卓勤教授開設的《飲食與健康》精品網絡課程。課程內容:本內容區直接展現了各章節的授課內容,并輔以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圖片、視屏、音頻和flash動畫等多媒體教學形式,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活潑、圖文并茂,易于理解。課程作業:本內容區放置了課后作業和單元測試題,課后作業和測試題是檢驗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必須手段,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融會貫通,提高對知識的掌握。作業的類型包括了課程期末考核的所有試題類型,如單項選擇題、多選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學習資源:該內容區主要為學生提供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參考書籍、課外閱讀文獻、學習網站以及學習軟件,學生可以下載自主學習,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教師通過檢索國內外學術期刊將相關知識最新動態在課外閱讀文獻區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接受的信息更加廣泛,視野更加開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討論區:教師在討論區中主要組織學生進行營養與健康討論,通過給出營養狀況案例介紹,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查閱有關文獻后將學習心得與大家分享,同時對學生討論的方向或內容給予適當的引導或作出解釋回答。以數字化教學平臺為媒介的營養狀況案例討論能夠全方位調動學生課余時間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使之在組員的相互協作下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另外,教師也可通過討論區一些學科前沿熱點話題,例如目前研究比較熱的膳食因素與基因對慢性疾病發病的交互作用、非營養素植物化學物對健康的影響等,組織學生自學和自由討論,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彌補了現有教材知識更新滯后的不足。同時,討論區也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答疑解惑的平臺,教師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還鼓勵其他學生幫助其答疑,最終根據大家回答的情況給予總結性陳述。
3結語
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立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數字化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途徑,增進了學生、教師間的合作學習與交流,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
作者:馮丹 單位: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情景教學法在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的應用
摘要:針對傳統教學在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介紹了基于情景教學法的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教學設計,并闡述了情景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以期為進一步提高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的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情景教學法;教學設計;注意事項
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是以獸醫學和公共衛生學為理論基礎,研究肉、乳、蛋、水產品、蜂蜜等動物性食品的預防性和生產性衛生監督,產品衛生質量的鑒定、控制及其合理的加工利用,以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和保障人、畜的健康,防止疫病傳播和增進人類福利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1],是高等農業院校動物醫學等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涉及多個學科、理論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專業課程,與動物解剖學、動物生物化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病理學、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傳染病學、獸醫寄生蟲病學、動物檢疫學等多門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讓學生了解動物性食品污染的類型、來源及控制,熟悉動物性食品在生產、加工等環節中制假、摻假的手段和動物性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掌握肉、乳、蛋、水產品及其制品的衛生與安全的理論知識和檢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相關動物檢疫職業的崗位能力,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很快適應工作環境奠定基礎。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具有知識密集、涉及面廣、專業技術性強但知識點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不強等特點,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生澀難懂、無從下手,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已有許多高校對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了探索[2-3]。國內很多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4-5]。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的具體場景,將理論知識演化成直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6]。學生在情景教學法中變被動為主動,既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增強其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又能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為了提高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的教學效果,筆者借鑒了其他高校的經驗,首次嘗試在西昌學院2015級動物醫學專業動物性食品衛生學課程授課中引入情景教學法。現介紹如下。
1基于情景教學法的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教學設計
根據教學進度精細設計角色和問題,設計時要考慮每個角色的職能和特點,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既要符合動物性食品衛生監督檢驗實際,又要綜合覆蓋多章節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角色模擬采用分組形式,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分組前,對各部分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布置任務。每組任命1名組長,協助教師輔導其他小組成員扮演不同角色。
1.1入場監督查驗
A組人員作為生豬屠宰場業主提出檢疫申報,填寫檢疫申報單,準備相關材料。B組人員作為官方獸醫檢查A組所準備的相關材料,包括“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等,檢查豬只佩戴標識的情況,詢問生豬運輸途中有無死亡等情況,同時進行臨床檢查,主要檢查生豬的精神狀況、外貌、呼吸狀態、排泄物狀態等。根據查驗結果,做出處理決定。經查驗符合條件的,可以卸載入場,同時回收相關的動物檢疫證明。不符合條件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