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生物概念教學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生物教學概念圖分析
摘要:
概念圖是一種教與學的應用工具,在教學中不僅能有效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系統(tǒng),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生物學素養(yǎng)及體會成功的快樂。概念圖符合新課標要求,更適合生物學這種知識點零散的學科,所以教師在備課、新授課及復習課中要充分利用好概念圖作為工具之一,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
概念圖;知識構建;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知識生物學概念較多,而且概念間聯(lián)系復雜,很多學生不能準確理解各概念及其之間的聯(lián)系,給后續(xù)學習及聯(lián)系帶來困難。只有學生正確理解并準確把握生物學概念,才能建構好良好的生物學知識網(wǎng)架并應用。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能力素養(yǎng)成為培養(yǎng)學會學生的能力目標之一,所以在測試題中場出現(xiàn)“概念圖”的題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區(qū)分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將不同概念網(wǎng)絡化,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是生物學教師需要關注并努力做好的問題。
一概念圖的定義
概念圖又稱概念構圖,或者概念地圖。概念構圖注重概念圖制作,后者注重概念圖的制作結果,通常情況下兩者不區(qū)分。概念圖首次由美國康奈爾大學諾瓦克(JosephD.Novak)提出,是用于學科知識組織和表征。通常被組織或者表征的概念是同一主題的不同級別,它們之間可以用不同連線連接,以形成該主題的概念圖,具有知識形象化、系統(tǒng)化的特點。概念圖包括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層級結構四個部分。
生物學教師概念教學知識要素研究
摘要:在對老師進行具體的教育與培訓過程中,需積極做好教學問題的發(fā)掘、探索與診斷工作,為優(yōu)化教師能力和提升思維轉換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闡述了概念教學的理論,初中生物學教師概念教學知識測查工具的編制、實驗統(tǒng)計學檢驗、生物概念教學有效策略進行了詳細探討,以推動生物學教學工作的進步。
關鍵詞:生物學;概念教學;知識要素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全面提升教育的深度與廣度[1]。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結合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不斷優(yōu)化與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不斷加強他們的理解與認知能力,使知識轉化程度迅速提升。因此,當前生物教學工作的重心在于更好地組織教學工作,并以此為基礎來優(yōu)化與提升實際的教學設計效果。
1概念教學理論概述
作為當前教學工作中的熱門教學理念,概念教學與時展需求相吻合能夠不斷提升與優(yōu)化教學工作質量與水平。概念教學主要將學科概念與理論相結合,并以此作為教學工作的基礎,在優(yōu)化學生規(guī)律掌握能力的同時更好地做到知識點積累與思維發(fā)散。當概念教學與生物學發(fā)生碰撞時,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誕生。在具體的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歸納與總結生物特征,讓學生在學習與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生物理論與知識,真正做到加深印象。當整體的教學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時,概念教學便能夠輕松地進行減壓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并為知識學習與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中,概念教學將知識理論作為基礎,在夯實理論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思維發(fā)散,并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為鼓勵學生更積極進行理論基礎學習,需要不斷優(yōu)化與完善概念教學模式,使后續(xù)的學習工作不再枯燥乏味。雖然概念教學已經初見成效,并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前景,但是部分問題仍然存在,需要在結合實際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思考與討論,不斷提升和優(yōu)化發(fā)展策略,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
2初中生物學教師概念教學知識測查工具的編制
2.1測查問卷的效度檢驗。在當前的效度檢驗工作中,主要以量化分析方法為基礎,在專家評審過程中進行問卷調查,并就具體的調查內容進行知識點配套工作,以期提升與優(yōu)化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1]。其中,為提升知識理論與調查結果的優(yōu)化程度,需要通過數(shù)字來進行有效地體現(xiàn)。數(shù)字1為關聯(lián)性不足;數(shù)字2為相關程度較低;數(shù)字3為密切相關;數(shù)字4為關聯(lián)度一致。在調查問卷過程中,需要參與者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來獨立完成調查項目。在整合與匯總之后,專家進行總結與分析。其中,具體的效度系數(shù)主要通過24/(0+0+1+24)=0.960數(shù)據(jù)得出,當整體的效度系數(shù)能夠達到0.7以上時,即可確定其屬于正常。通過調查問卷,能夠提升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并提升教學工作的針對性。
初中生物概念教學論文
一、生物教學注重概念教學情境的引入,是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生物學科的先決條件
在生物教學中注重概念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簡捷地導入教學內容。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概念,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學習水到渠成。教學實例:冀教版“細胞的分裂與生長”一節(jié)中的核心概念是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細胞的數(shù)目增多,通過細胞的生長,細胞的體積增大,經過一系列的變化,生物體由小長大。這個核心概念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過于抽象,如何把生物體是如何由小長大的這個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設計概念教學情境播放動、植物細胞分裂的動畫,學生通過觀看細胞分裂過程的動畫,觀察細胞分裂的特點,可以自己總結出細胞分裂的概念,并能總結出細胞分裂最終的結果是細胞數(shù)目的增多。實驗教學情境引出核心概念,例如,學生分組制作不同部位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課件展示不同部位的細胞,學生觀察找出這些細胞有什么不同。通過學生的觀察可以總結出細胞生長的概念、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體積由小長大。
二、畫概念圖分析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概念的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講授的概念內容在黑板上繪制成概念圖。概念圖的繪制,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體系一目了然,建構了知識的整體框架。概念圖的繪制使學生更能清晰地分析出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樣有利于新舊知識的整合,促進有意義學習,最終達到知識的有效遷移。例如,冀教版七年級下冊“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這節(jié)課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組成、反射和反射弧的關系是本節(jié)的重要概念。通過概念圖的講解,學生對本節(jié)的重要概念形成了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不再是死記硬背,機械的記憶,概念圖還總結了前面章節(jié)中學過的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又學習了新的知識,達到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三、動手制作生物模型加強感性認識,使知識經驗化、直觀化,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實物能最直觀、最有效地表述生物的特征,能夠讓學生充分地理解事物;一種好的記憶方法、好的講解方法都能夠讓學生根深蒂固地記住事物。教學實例:冀教版七年級上冊“細胞的結構”一節(jié),在講細胞的結構時,我課前先準備好瓊脂、培養(yǎng)皿、花生、綠豆、蕓豆、小麥、塑料膜等實驗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細胞模型,制作完成后,再由代表講解所制作的細胞模型是哪種生物的細胞,其中所選的實驗材料代表細胞的哪些結構。學生在親自動手制作細胞模型的過程中,建構了細胞結構的組成這個核心概念,加深了對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qū)別這個知識的理解。
四、在生物概念教學中利用“歸納”教學模式,注重重要概念的建構
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策略
一、注重概念,夯實基礎
概念是生物教學的基礎,但往往也是我們教師最容易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應當將生物教學放在一個重要的課堂地位,并努力養(yǎng)成生物概念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們不應當將生物概念教學視為傳統(tǒng)而單一的知識性教學課程,而應當秉承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的新課標教學理念.將多媒體教學,演示實驗等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生物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生物概念不是一味的重復強調基礎知識,而是我們要讓學生在認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解決生物問題.如,在學習“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知識點時,我舉用了“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課例.我個人比較排斥將顯性與隱性、R與r等抽象的生物知識直接告訴學生,從而讓學生從這個實驗中得出基因的分離定律或者自由組合定律等.教學過程要積極結合多媒體進行生物教學,師生合作共同演示雜交實驗過程.讓學生經過實踐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單調的課堂傳授易于接受與理解.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生物概念.進而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二、運用生活實例,構建科學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質特征的抽象概括,理解難度是有的.但經驗豐富的老師會千方百計把知識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選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例,將生活事例和抽象的生物概念聯(lián)系起來,逐步引入概念.學生在通過生活實例獲直觀的感性認識后,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相對應的生物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學概念.如:“反饋調節(jié)”這個生物概念是指在一個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本身的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jié)該系統(tǒng)的工作方式.生物教材上描述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這里我是借助學生經常碰到的現(xiàn)象來解釋的.比如:甲同學考試考的很好,看到自己的努力沒白費,他更加努力了,考的更好了———正反饋調節(jié);乙同學考試考的很好,覺得自己很聰明,驕傲了,考差了———負反饋調節(jié).如,“類比推理”這個生物概念是由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的現(xiàn)象,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也相同或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的一種推理方法.這種解釋很枯燥,換一個例子講解就會更加明了:加拿大外交官朗寧曾在競選省議員時,由于他幼兒時期吃過中國奶媽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敵的攻擊,說他身上一定有中國血統(tǒng).朗寧反駁說:“你們是喝牛奶長大的,.”于是有些同學就回答:你們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統(tǒng).很顯然學生已經理解“類比推理”的概念了.
三、注重實驗,促進成效
我們的生物課堂是一個知識性與動手性相結合的多元性課堂教學的學科.在我們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提高生物課堂的互動性,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生物課堂趣味化,提高課堂的教學氣氛,在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下高效教學.而生物的實驗就是我們實現(xiàn)生物課堂趣味性最好的方法.我們要適時、適當?shù)膶φn堂的生物教學內容開展相關的動手實驗以及演示實驗內容,幫助學生在趣味的引導下更好地認識生物,了解生物知識.如,當我們在講授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時,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是一個經典的課例.我個人比較排斥直接同學生將顯性與隱性、R與r等抽象的生物知識,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基因的分離定律或者自由組合定律.我認為,適當?shù)慕Y合多媒體教學,模擬演示雜交實驗的過程.通過學生親眼所見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單調的課堂講學易于接受與理解.通過適當?shù)难菔镜玫降慕Y論,更有益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這樣幫助了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生物課程.我們在教學課程中應適當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作為輔助工具提高以往生物課堂中某些單一內容的興趣性.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
四、完善概念教學體系,構建知識網(wǎng)絡
概念教學初中生物論文
一、概念教學要建立在對話與交流的基礎上
課堂中的對話應該是師生雙方的一種有效的探討與共同的建構,良好的溝通能夠讓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良好的溝通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質疑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對概念的理解有一個質的提升,達到一個更高的思維層次。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一些錯誤的認識,也能夠在師生的對話中得到及時的澄清與解決。要想開展良好的對話,需要教師對相關話題加以引導,在教學中,精心地設置一些真正有思維含金量的問題,讓學生調動自己的思維,對概念的本質特征進行必要的討論和交流。 比如,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對“呼吸作用”與“呼吸運動”這兩個概念比較容易混淆,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把雙方間的想法交流出來,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針對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溝通,讓學生從本質上真正地去理解兩者間的不同。這樣也有利于學生以后對該知識的有效使用。
二、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巧妙地引出重要的概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學生的思維也才能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求知狀態(tài)。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內容,尋找一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知識的材料,用新穎的教學方式、生動的語言等提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夏天的時候食物為什么容易腐敗呢?但是如果把食物放在冰箱里的話,則不容易腐敗,這是為什么呢?有些酒為什么是越陳越香呢?這些問題的提出層層遞進、相互印證,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探究其中的道理,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水到渠成地生成了“細菌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這個重要的概念來,這樣也能激發(fā)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積極性也隨之得到提高,他們還會帶著好奇的心理不斷地去收集、查找一些資料,在求知中去探索問題的答案,這也能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有效地推動了他們學習的發(fā)展。
三、充分利用生物學概念的對比教學策略來教學生物知識
初中階段的生物學教材中,有一部分概念在字面的表述和變化的過程等方面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如果不加以分析的話,很容易將這些相似的概念混淆,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是非常低效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概念間的相似性,結合兩者之間的異同點,進行對比教學,強化兩者之間的差別,加深學生的記憶。對比教學主要包括列表對比、圖像對比以及概念圖對比等方式。其中,列表對比是最為直觀形象的,在教學相似概念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列表對比,將更知識點間的特征寫出來,利于學生進行概念相似性的歸納、不同性的區(qū)別等。比如,學習“動植物細胞的基本機構、細胞分化與分裂”等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物學概念對比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這些概念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通過適宜的對比教學方式,讓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生物學概念也逐漸地變得清晰明起來,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掌握生物學概念的本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時,就可以通過類比教學法,讓學生一目了然地去學習、掌握這些生物概念。
四、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直觀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
一、采用分析法全面把握概念
分析法是概念教學中的常規(guī)方法,在新授課時尤為適用,可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把握概念。例如: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內容的教學時,教材中對減數(shù)分裂概念的描述為:“減數(shù)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配子)時所進行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分裂。”教師可首先引導學生對該概念進行分析,此概念包含以下信息:(1)“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主體,指明了什么樣的生物可進行減數(shù)分裂。(2)“產生成熟生殖細胞(配子)時”是減數(shù)分裂發(fā)生的時間。(3)“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是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如此一來,教材中對減數(shù)分裂概念的描述便可以從主體、時間、結果三個方面去把握,既降低了學生記憶的難度,又為后面講授減數(shù)分裂的場所、過程及特點作好了鋪墊。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讓概念“動”起來
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師不妨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動畫等形式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硬的表述生動起來。例如:在講授《基因的表達》時,轉錄和翻譯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原因是僅憑教材中的文字描述與插圖,學生很難在腦海中形成一系列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一段相關的動畫,生動連貫地展示在真核細胞中,細胞核內DNA分子先解旋,然后以其中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出mRNA分子,此過程為轉錄。隨后,mRNA從DNA分子上脫離下來,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與核糖體結合,作為翻譯過程的模板合成蛋白質,此過程為翻譯。這樣,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腦海中,轉錄和翻譯再也不是幾句生硬的表述,而是清晰生動的畫面,學生記憶將更加深刻,理解起來也變得容易多了。
三、采用比較法辨清概念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于單個概念能基本掌握,但遇到多個相似概念時往往容易混淆,顯得比較迷茫。教師要及時對他們施以援手,采用比較法幫助他們辨清概念就是不錯的選擇,有利于學生弄清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例如:不少學生容易混淆種群密度與豐富度這兩個概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種群密度是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的個體數(shù),而豐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請學生回憶種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區(qū)別進而得出種群密度和豐富度的區(qū)別:種群密度是種群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可以反映種群中有多少個個體;豐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可以反映群落中有多少種生物。
四、利用概念圖做總結,強化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傳遞教學
一、通過經典實驗探尋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
視頻播放:海爾蒙特的實驗。小組討論:通過該實驗能夠得出什么結論?(水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學生通過觀看科學家的經典實驗,在觀察與思考中自己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方式既有趣、輕松,又能學習觀察和科學思維的方法,體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習得的知識既扎實又能靈活應用。教師再順勢提問,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提問:植物體僅僅利用水就能長大嗎?播放視頻: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及其他人的重復實驗。提問:①沒有綠色植物的密閉容器內蠟燭為什么很快熄滅?小鼠為什么很快死亡?②有綠色植物的密閉容器內蠟燭為什么不會熄滅?小鼠和綠色植物為什么能長期存活?③為什么其他人重復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有的能夠成功,有的總是失敗呢?現(xiàn)在學生接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廣泛,部分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答案:蠟燭燃燒和小鼠呼吸釋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氣;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該實驗需要在陽光下才能成功。但教師須強調,該實驗在當時的條件下,普利斯特利只能得出“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和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的結論。“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蠟燭燃燒和小鼠呼吸釋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氣”的結論是后來的科學實驗證明的,而需要陽光也是后來由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證實的。通過這些實驗及其講述,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艱辛,一個重要結論的取得往往需要幾代科學家進行無數(shù)的實驗。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可以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演示實驗裝置,取出試管,將快要熄滅的火柴或衛(wèi)生香迅速伸進試管口內,讓學生觀察火柴或衛(wèi)生香的燃燒情況,直觀感受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通過所述實驗,讓學生知道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也需要光,才能夠釋放氧氣。同時產生新的疑問:綠色植物是不是直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構建了自己的身體?為什么需要光?為什么會釋放氧氣?綠色植物是否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了新的物質呢?教師通過這些疑問,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繼續(xù)探究,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始終處于問題情境中,不斷尋找答案,不斷產生新的疑問。
二、實驗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可在重要概念傳遞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真正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實驗探究課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如下:①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饑餓一晝夜后,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放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②取一部分遮蓋的葉片,去掉遮光紙片;③把去掉遮光紙的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④(實驗前教師要交代清楚隔水加熱和碘遇淀粉變藍的現(xiàn)象)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yǎng)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⑤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發(fā)生的顏色變化;⑥提問: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為什么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綠色植物制造了什么新物質?⑦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探究實驗后,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能加深對相關知識意義的理解,促進對概念的意義建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進一步講述:現(xiàn)在知道,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二氧化碳;產物:氧、有機物(貯存能量);條件:光。那么,光合作用是在綠葉的什么結構中進行的呢?(視頻播放:恩格爾曼實驗。分組討論并回答:好氧細菌為什么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呢?)
三、構建概念體系
讓學生用寫有光合作用原料、產物、條件、場所等的紙片擺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圖或反應式,在作業(yè)本上寫出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光→葉綠體有機物(貯存能量)+氧在學生能正確書寫光合作用反應式后,讓學生根據(jù)反應式用語言描述概念: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
作者:曹發(fā)君 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應用
1學生難以形成明確生物概念的原因
1.1潛意識里存在著固有的生物概念
在現(xiàn)實中有很多學生在還沒有真正的學習生物之前,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的或者一些嘗試的東西讓學生形成一種已經固有的概念。但是這些概念與在課堂上真正學習到的是不完全一樣的,有些也是不明確的。因為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一個現(xiàn)象時也沒有做過多的思考,或者沒有人指導,這樣就導致了學生看到的只是不清晰的、淺層次的、和不明確的一些概念。比如在沒有學習生物之前,學生對“醋”的概念只知道是酸的,卻沒有深層次的想法,這種淺層次的概念卻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1.2把生物學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混淆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和生物學中的概念是不一樣的,生物學中的概念更加的系統(tǒng)、科學,但是生活中的概念通常都是為了方便,簡單的概括了命名的稱呼而已,是不科學的,有時候也可能是錯誤的。比如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狗叫做動物,但是在生物學中動物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
1.3生物學中的概念比較抽象難懂
概念一般都是對某一個事物的本質進行的一種概括和描述,通常都比較抽象難懂,高中生物中的概念也不太成熟,所以對概念性的都沒有形成明確的、清晰的概念,就會很難理解。所以教師必須要對概念進行剖析,如果只是淺層次的剖析,長期下去就會積累成很多都不懂得概念,也會直接影響生物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