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生產工藝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生產工藝流程標準化管理論文
1研究自己產品的特色,制作出符合自己公司特點的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
首先,要盡量細化自己的產品生產工藝,從原材料采購開始直到產品出廠裝車,細化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這個階段可以利用“頭腦風暴”方法,集思廣益,最終形成公司高度細化的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其次,在詳細的生產工藝流程圖完成后,針對不同的目的,進行不同的工藝流程的優化工作。針對于提高效率管理,生產廠長要結合公司實際,仔細研究各個生產環節,盡量合理安排各個工序之間的銜接,將生產中的關鍵路徑找出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勞動,初步優化生產工序(將生產上認為不必要的生產工序以其他顏色標注備用)。
針對于提高技術和質量管理,技術經理要根據公司目前的生產質量狀況,找出生產重點控制工序(可依據曾經出現的質量事故、顧客的反饋、本公司出現的返工工序等),并按照重要程度分為A、B、C三級。結合生產經理已簡化后的生產工序,技術經理逐工序落實評價被生產經理刪除(被簡化)工序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其風險程度,經仔細商討后,形成公司的標準生產工序流程。根據公司的標準生產工序流程圖,每個工序生產需要的絕對最小時間等,生產經理再次優化,重新設置工序之間安排的合理性,包括工序的先后順序,并列關系等等。此時,切合公司實際特點的生產工序圖基本完成。
2結合本公司的實際設備情況,人員素質狀況,技術能力,合理安排資源的調配
在生產管理上,結合生產控制工序的重要程度要求,制定出重點工序需要的主要設備,主要人員的保證需求,根據工人的熟練程度來分配不同重要性的工序崗位。并考慮工人數量以及作業時間的配置,優化生產工序,做到所有可能的工序路徑都成為關鍵路徑。同時,公司技術部門根據每個工序的特點,編制各工序的生產工序作業指導書,并編制各步驟的質量檢查記錄表格,將常規檢驗項和特殊檢驗項的檢驗表格區分開來。在技術管理上,結合公司ISO9001的管理體系要求,并根據工序的重要程度,對于重點工序,將作業指導書升級匯編成為公司層面的程序文件,進行重點監控。
3新的生產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產管理
根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將新的生產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產管理流程中,進行試運行,半年后,根據運行的結果,重復上面的第一二進程,進行適當的生產工序的微調,以達到最佳的生產工序安排,勞動力配比,以及材料設備的配置。由于公司的生產環境不斷的在變化,人員的素質狀況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公司的生產工序也需要適當的及時調整,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這個時間一般以半年調整一次為宜,調整過頻,公司各部門很難以適應這個變化,調整過緩,則可能造成公司的資源部分浪費,質量上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制藥工藝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教學施效果將嚴重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制藥工藝學是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與制藥行業的生產緊密關聯,是一門兼具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課程。該課程內容多、知識體系復雜,涉及工業中重要的工藝流程,在課堂上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作者所在教學團隊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創新、理論與實踐融合等方面以應用型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
[關鍵詞]制藥工藝學;理論與實踐融合;改革與實踐
新時期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于2018年8月21日在成都召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會議上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安身立命的基礎,大力實施本科振興教育關鍵要在本科教育中堅持以本為本。課程是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1]。課程改革不僅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整個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制藥工藝學》課程作為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和主干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分析制藥過程中設計的工藝和原理,分析工藝操作過程和工業實施方法中所涉及的化學單元反應和化工單元操作;培養學生在制藥過程研究和開發中應具備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設計創新與實踐的綜合能力[2]。該門課程具有極強的應用型,對于藥學類專業學生特別是地方應用型本科的藥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同時,該課程與藥品工業化生產密切相關,在教學中存在內容多、知識跨度寬、藥物種類復雜等問題,在有限的教學課時量下,學生難以聯系企業中實際的生產情況。特別是教師和制藥一線工程師考慮重要的工藝參數和操作過程,在教學中學生往往感覺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下以應用型教學為導向設計制藥工藝學課程,如何理論聯系實踐,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這些都需要探討和研究如何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探索與改革。本論文從作者所在教學團隊的實際教學經驗出發,圍繞課程體系搭建、實驗實踐教學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結合教學模式反饋著力推進制藥工藝學課程教學和實踐相融合,提升該門課程在銜接理論聯系實際的紐帶作用,培養制藥方面應用型高級人才。
1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
1.1教材選擇
目前,制藥工藝學教材種類多,通過市場常用教材比對,從皖西學院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以應用型教學為導向,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經過早期的仔細比較,課程團隊選擇了天津大學元英進教授編寫的《制藥工藝學》[3],本教材基于已成功開發的臨床典型藥物的制備,以工藝路線和參數調控為抓手,內容豐富而新穎,體現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上,在典型藥品制造過程的學習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該課本充分收納了制藥領域先進技術的發展趨勢,使學生可以了解最新科技前沿。
1.2教學內容安排
化學專業社會實踐探究
摘要:在地方高校從師范性向技術應用性轉化的背景下探究應用化學專業社會實踐發展模式,著重從辦學定位、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研究應化專業的課程設計、化學實驗、化工見習、化學實習及畢業論文等社會實踐模式的轉化,結合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應化專業2009-2014應化等五屆學生的社會實踐的經驗,探索應用化學專業在社會經濟轉型下社會實踐開展,有利于應用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提高應用化學專業學生技能和就業率。
關鍵詞:轉型;應用化學;社會實踐;就業
2014年4月底在河南駐馬店舉行的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教育部副部長魯昕關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上述講話,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的戰略部署———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積極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建設之路。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是35所高校發起成立了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者之一,圍繞磷化工產業、都勻毛尖茶產業、地方民族文化產業、區域物流產業、大數據產業、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等貴州省、黔南州產業和資源優勢辦專業,著力辦好六大學科專業群,積極推進轉型發展[1-4]。基于學院轉型的定位,化學化工學院系緊緊圍繞黔南是亞洲最大磷礦肥基地的資源優勢和“煤電磷、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體系對人才的需求,建設應用化學專業突出應用技能培養定位。專業方向凸顯地域性特色,強化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1應用化學專業辦學定位
從傳統的單一性、演示性、驗證性實驗轉變為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敏銳洞察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從強調學術性轉變為注重應用性,逐步建構了“2+1+1人才培養模式”。依托貴州川恒、甕福磷礦、貴州金正大、貴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黔南州環保監測站、黔南州藥品食品檢驗所、貴州有色物勘地質隊、廈門纖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實踐實訓基地,構建化工見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教學模式培養有利于企業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增加學生的就業率[5]。
2教學模式的轉化
化學化工學院在轉型下培養適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應用人才,在2015年修訂應用化學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應用化學專業的應用拓展的模式,切實從2+1+1人才培養模式入手,縮短理論學時,增加學生實驗和實習實訓學時,把學生從學究性轉向應用技術性[6]。
煉鐵冶金環保與節能技術反思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深化。鋼鐵行業是產生環境污染的重要工業,加強鋼鐵企業煉鐵冶金環保以及節能技術的研究,對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論文主要針對煉鐵企業冶金環保與節能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煉鐵冶金環保;節能技術;環境保護
1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產鐵大國,由于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導致鋼鐵企業一直以來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污染大戶,影響生態系統平衡以及污染問題的治理。因此,必須要加強對煉鐵冶金環保以及節能技術的研究,提高煉鐵行業的環保和節能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當前煉鐵冶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能耗較高
我國鋼鐵行業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于能源資源消耗量高,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受到生產工藝以及生產技術的限制,與先進國家鋼鐵行業的能耗相比,我國的能耗要比國際先進水平高了每噸100kg左右。
混凝土軌枕生產中的質量管理
【摘要】鐵路運輸在交通運輸行業中占據重要的位置,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對鐵路建設中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論文從提升混凝土軌枕生產的內在和外在質量的措施,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三方面詳細論述了提高混凝土枕木質量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混凝土軌枕;生產;質量管理;措施
1提升混凝土軌枕生產內在質量的相關舉措
1.1嚴把原材料入口關
高質量的原材料是保證混凝土軌枕質量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原材料選擇方面要秉承嚴謹、細致的原則。混凝土軌枕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細骨料、鋼筋、水、添加劑。要保證混凝土軌枕的質量,要注意以下問題:(1)要確保水泥、鋼筋、粗細骨料的強度要求達到設計標準。通常情況下,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鹽低堿水泥(強度等級42.5,堿含量不超過0.60%,三氧化硫含量不超過3%);粗骨料采用粒徑為5~20mm連續級配碎石,采用碎卵石時,碎卵石的破損面應大于70%;細骨料采用天然中粗河砂,含泥量不大于1.5%;不應使用具有堿-碳酸鹽反應活性或砂漿棒膨脹率(快速法)大于或等于0.20%的堿-硅酸鹽反應活性的骨料;預應力鋼絲按照圖紙要求采用規律變形鋼絲,箍筋采用熱軋光圓鋼筋,或采用低碳鋼冷拔鋼絲,螺旋筋用低碳鋼冷拔鋼絲;拌和用水在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鹽含量、堿含量、凝結時間差、抗壓強度比等方面均符合要求方可使用。(2)要根據鐵路施工地區的氣候、溫度、地勢特點等選擇合適的添加劑,從而提高混凝土軌枕質量的穩定性[1]。
1.2堅持高標準工藝制造
1)不斷改進自動配料與攪拌工藝。為確保生產出的混凝土軌枕質量達標,必須不斷進行生產工藝的調整和改進,進而生產出高質量的混凝土軌枕。要提高原材料配比的科學性并通過多次試驗進行驗證。一方面,每日進行常規測量檢查,每次施工前要測量當天的砂、石的含水率,將測得的含水率輸入拌和混凝土用計算機中,計算機會自動生成當天的施工配合比,并按照施工配合比進行施工。另一方面,要檢查減水劑的配置情況,調整砂、碎石、水等的配料計量值,經檢查無誤后再開始配料。配料的計量誤差控制為:砂、碎石±2%;水泥、礦物摻和料、水、減水劑±1%。混凝土稠度試驗方法要符合《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試驗方法跳桌增實法》(TB/T2181—1990)的規定。混凝土攪拌宜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混凝土的凈攪拌時間不應少于120s,要保證攪拌的均勻性。2)提高鋼筋拉伸制造工藝。混凝土軌枕制造過程中,對鋼筋拉伸工藝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須確保每根鋼筋所受的拉應力均勻,建議引入高精度傳感器測量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等設備,以此保證鋼筋拉伸受力均勻。目前,作者所在企業運用的張拉程序是:鋼絲張拉程序0→總張拉力的30%,暫停15s(調整穿板、張拉掛板位置,檢驗鋼絲的絲位,符合要求后)→總張拉力持荷1min(當顯示器上張拉力讀數下降時,自動張拉設備啟動,自動調整到總張拉力),擰緊螺母→0。同時,張拉設備必須定期檢驗校正,傳感器精度不應低于1.0級,誤差控制在±1%范圍內,各種軌枕的張拉力值均要符合圖紙要求。3)優化軌枕養護工藝。軌枕采用蒸汽養護,使用自動養護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并自動記錄,監測養護全過程,養護系統溫度精度控制在±2℃。以作者所在單位為例,執行的普通軌枕的養護要求標準為:在溫度5℃~35℃的環境中,靜停時間不少于3h;混凝土升溫速度不大于15℃/h;降溫時,降溫速度不大于15℃/h;當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2.0%且≤3.0%時,恒溫溫度在(51±2)℃~(46±2)℃線性插值,恒溫不少于10h,總養護時間不少于15h;當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2.0%時,恒溫溫度(51±2)℃,恒溫不少于9h,總養護時間不少于15h;養護結束時軌枕表面與外部環境溫差不大于15℃;有砟岔枕的養護標準為:在溫度為5℃~35℃的環境中靜停時間不少于3h;混凝土升溫速度不大于15℃/h;降溫時,降溫速度不大于15℃/h;養護結束時,岔枕表面與外部環境溫差不大于15℃。軌枕脫模后,應繼續濕潤養護3d以上;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保溫措施。
發酵食品工藝學印記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
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發酵食品工藝學》為例,設計和探索了印記課程教學模式。印記課程結合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以大學生對知識、教育教學、教師、學院和母校的記憶和印記效果為特征,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對課程體系的學習效果。通過印記課程的實施,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單元特色理論與實踐教學和創新考核方式為一體的印記課程教學模式。印記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
印記課程;教學模式;單元教學
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是評價高校教學與大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專業技能好壞關系就業和創業,因此,探索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施,可以提高大學生和社會對學校和專業的認可度,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提升高等院校專業特色的知名度[1-2]。同時,適當的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易于被學生接受和認可,滿足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他們選擇這個專業求學的初衷,解決學不知所、學無所用的教育矛盾[3]。《發酵食品工藝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發酵技術方向重要的必修課程,以醬油、豆醬、食醋、腐乳、豆豉和丹貝等傳統發酵食品為主要內容。課程的內容專業性強、各章節既獨立又有內在聯系、理論聯系實際較多,通過課程的學習,既能滿足學生對發酵專業方向的技能需求,又以點帶面,掌握發酵食品行業知識。據此,《發酵食品工藝學》課程改革創新和新型的授課方法設計,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思考內容。所謂印記課程教學,以在課程的傳授者(教師)與接受者(學生)之間建立持久的記憶為目的,教師設計和傳授有特色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授課教師和所學的知識內容在記憶中永存,實現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學方法。與傳統課程相比,建立以“學生印記”為主線的課程教學體系,利用全新視角衡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過程,全面提升了教師魅力、授課技能、實驗實施技能及考核改革水平,是印記課程實施的中心主旨[4]。經過2011級、2012級、2013級本科學生和2014級專業碩士研究生等四屆學生的《發酵食品工藝學》改革實踐,印記課程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也成為學院特色教學課程之一,為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
1印記課程的教學設計
印記課程的設計實施不僅讓學生記住課程的傳授者(教師),重要的是考量教師的綜合素養、人格魅力和知識體系,也體現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實驗新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能力。總體上,教師僅是課程的設計者,課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參與多種多樣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過程。這種全程的印記過程,使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課程學習的自主者,不再是以成績為要求,而是力爭多參與的積極心態。《發酵食品工藝學》印記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如圖1所示。首先,教師的首要工作是規劃設計課程的主要內容,從宏觀上和主觀上做好充分的知識和能力儲備,以便掌控教學實施的各環節。其次,課程設計從教學手段、教學媒介、實驗教學、課程考試和特色嘗試5個方面開始。學生參與授課的全過程,包括Seminar討論班式的學生自主學習和講解過程、開設新實驗、開放考試等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并增設市場調研、查閱資料、科研設計、數據統計分析和科技論文解析等多種特色教學內容,增加視頻教學、發酵食品工廠設計、發酵新產品開發等學生感興趣的前沿與熱點話題內容。作為印記課程的主體,通過教師參與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圖1實箭頭方向),學生全程參與各教學環節(圖1虛箭頭方向)。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印記課過程中,每位學生還參與教學、新產品研發和工廠生產設計,學生思想里烙上深深“印記”。學生對教學、教師、實驗室和工廠等教學實體產生深深的感情,這種參與感、被認可程度和想象的發揮等主觀心態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得淋淋盡致。同時,學生對專業課的認知、對教師和學院的感恩、對未來擇業與創業的信心等,會隨著課程的進行而記憶深刻,體現了印記課程的特點。
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成型課程設計指導方法
摘要: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成型課程設計是材料化學專業學生對所學相關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實踐。從課程設計題目選定及時間安排、教師輔導、成績考核等方面入手,改進指導方法,能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應用型與創新型相結合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成型;課程設計;指導方法;教學改革
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成型課程設計是高分子材料專業系列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完成高分子材料成型與加工原理理論學習和工廠認識實習后的一項實踐項目,是學生對所學相關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實踐[1-2]。通過這一實踐環節,使學生熟悉并了解文獻檢索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資料收集及運用、設計及配方計算、計算機CAD作圖的能力,為畢業設計打下基礎[3-4]。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成型課程設計通常是在給定設計題目基礎上,根據設計要求,一人一題獨立完成。通常安排2~3周,需要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指導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少同學只會死記書本知識而不會靈活運用,在接受設計題目后茫然無措,不能有效收集資料。此外,對課程設計環節不重視,懶于思考,經常坐等其他同學接近完成后拿來機械模仿,不去思之所以然,導致設計說明書漏洞百出。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課程設計完成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熟悉工程設計流程并掌握正確的工藝計算規則,指導老師必須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探索合適的指導方法,以達到培養合格工程實踐人才的目的。現就課程設計的各個環節指導方法的改革和實踐總結如下。
1課程設計題目的選定及時間安排
在課程設計開始之前,首先要對學生情況進行摸底,了解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及靈活運用程度,以及對本專業領域主流產品實際生產流程、工藝參數、基本配方的熟悉程度,了解學生獲取文獻及生產資料的渠道和學生對課程設計的重視程度。在輔導學生時,通過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幫助其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詳細的調研和輔導,了解學生的基礎,并使學生知道如何進行課程設計準備工作。在擬定課程設計題目時,盡量擬定學生感興趣且資料收集較為容易的題目。如我們在生產實習中曾經組織學生參觀株洲時代新材、株洲工業園金德管業,對改性塑料生產工藝、注塑、模塑和擠出加工成型方法積累了詳細的一手資料,學生對一些應用性強的產品如家電專用PP塑料、汽車內外飾件的工程塑料、給排水管等產生了濃厚興趣,我們擬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題目供學生選擇,如“高鐵用PTFE滑塊產品工藝設計”“耐高溫聚乙烯管工藝設計”和“高鐵用尼龍扣件加工工藝設計”等。課程設計開始的時間選擇也極為重要。課程設計一般需要2~3周時間,程序為指導老師下達題目,進行具體安排和講述基本要求,確定考核方式,使學生充分了解課程設計的內容和需達到的任務指標。但是如果采用集中的2~3周時間,完成從選題到設計方案優化和完善以及設計說明書的撰寫,時間上較為緊迫。因此,需要機動靈活地安排設計各個環節的時間。同時,由于目前我校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課程設計安排在理論課程結束后、期中考試周開始前,生產實習安排在學期初,雖然理論課程的學習和課程設計環節銜接緊密,有利于學生在對理論課程尚有深刻記憶時通過課程設計進一步加深理解,但即將開始的期中考試必然會分散學生的精力,占用不少時間,使課程設計完成的效率和質量難以保證。學期初的生產實習由于只是進入車間參觀,聽取工程師講解,生產實習結束后馬上是多門專業課程的學習,實習期間掌握的現場知識和工藝細節會隨時間流逝慢慢淡忘,對課程設計沒有起到應有的輔助作用。為了把生產實習、理論課程講授和課程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改革了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在學期初安排生產實習時,根據實習內容安排了課程設計的選題工作,使學生帶著課程設計的任務進行生產實習。在實習動員會議上,指導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實際生產中原料配方、原料質量指標、設備參數、車間生產制度等與設計相關的問題,做好詳細記錄。學生在現場實習時,由于有確定的目標,可做到“帶腦”“帶心”參觀生產過程,與工程技術人員深入交流,有利于獲得更多的生產資料。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在實習報告中添加和設計題目有關的生產工藝現狀與發展、工藝流程及控制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對將要進行的課程設計有一個總體認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論知識,提高效率,課程設計集中的時間段可安排在期中考試結束后,一來學生可釋放復習迎考的壓力,心態最為放松,有利于課程設計環節的開展;二來老師結束理論課程也有更多的精力全程輔導。在組織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上,為了強化學生的獨立性,減少對教師和其他同學的依賴,在選題上盡量體現不同,如在產品規格、原料來源和質量指標、生產工藝選擇等方面存在差異。同時,指導教師需在統一的時間檢查進度,召集3次設計討論會議,時間節點設置在工藝計算部分初步完成、設計說明書初稿完成和圖紙初稿完成階段,在集體討論中,對相關環節出現的錯誤可及時更正。在學生分組上,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層次,在對學生性格、心理的充分了解上進行分組,如有的學生工作細致,追求完美,有的學生善于整理文獻,有的學生公式運用熟練,計算能力強,合理的分組能達到1+1>2的效果。
2課程設計應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輔導的有效性
在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指導老師的輔導環節是十分重要的[5]。指導老師首先要消除學生面對選題時茫然無措、無從下手的心理,給學生詳細講解相關范例,幫助確定設計說明書框架并及時審閱相關內容。指導老師輔導可以采取在線隨時輔導和線下集中組織兩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老師統一召集學生,以會議的形式對設計任務、設計說明書的內容和格式、圖紙的要求和數量進行統一規定,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解答。引導學生查閱和使用工具書,對往屆課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預警并提出解決的途徑。由于學生在知識儲備和接受水平上存在個體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十分必要。在線聊天工具是大多數學生使用頻繁且得心應手的工具,在線討論也可消除學生單獨會見老師的緊張。設計組的學生和指導老師可建立討論組,暢所欲言,開放和放松的氛圍也有利于激發靈感,減少失誤。學生遇到公式運用上的困難以及某些關鍵資料無法收集的情況,可以直接和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討論,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
機械制造工藝的合理化機械設計研究
摘要:
在機械制造工藝中,對機械設計進行合理化處理是確保機械產品質量的關鍵,而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擴大規模,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因此,應有針對性地對機械設計進行研究。從機械制造工藝流程入手,對機械制造工藝中的合理化機械設計進行系統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為我國的機械制造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機械制造工藝;合理化;機械設計
1機械制造工藝流程
從整體角度來對機械制造工藝流程進行分析,機械制造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1制造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