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字體設計中的方與圓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文字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之一,對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字體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基礎,在設計行業內受到廣泛的重視。圖案化、幾何化的字體設計發展趨勢下,多媒體屏幕作為未來漢字的主要傳播載體,對漢字字體設計造型的精度有更高的要求,傳播速度的加快帶來多樣性的需求。文章認為,漢字設計中方與圓的博弈和融合正是創新的關鍵點。
【關鍵詞】現代設計;幾何化;字體設計;方形;圓形
在現代設計普及后,字體設計逐漸呈現出圖案化、幾何化的趨勢。不同形式的字體在視覺傳達上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從格式塔理論角度出發,可以將字形的視覺印象大致分為幾何化的方形與圓形。受到現代設計的洗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西文字體Helvetica和簡體中文字體微軟雅黑體為代表的無襯線體逐漸普及。這種不需要文化背景也能理解的、能用于任何情境的字體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而到了當代,設計環境已經逐步開放,科學技術的發展縮短了創新和造字的時間,需要用到字體設計的地方越來越多,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設計個性才能符合用戶的需要。所以,研究不同的字體設計中的方與圓也顯得非常必要。
一、漢字造字構形中的方與圓
人們閱讀習慣的演變以及設計環境的發展,是字體設計的基礎和依據。漢字構形學說將漢字分為左右、上下、圍合等結構,造型不一而龐雜的筆劃讓漢字結構中的偏旁部首之間本身就形成方與圓的關系,如橫與豎的方和半包圍、撇、捺的圓,研究漢字構形中的方與圓對提升字體設計的識別性和增加字體的多樣性有重要意義。用戶對漢字字體的認知是從整體開始的,漢字又被稱為“方塊字”,由單個的文字構成,字義多,字量龐雜,從外輪廓來看,其幾何形可以是方形的,但由于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結構,有些文字的外輪廓也可能成圓形,或者菱形、三角形等形狀。從整體來看,由于不同的字體幾何外形特點的區別,給人們帶來不同的閱讀和認知體驗;從個體來看,不同的漢字由于結構以及偏旁部首的差別,其外輪廓也可以呈不同的幾何形態。例如,黑體字,無裝飾線,不出尖,方正飽滿,筆劃粗而平穩,筆形方頭方尾,這些特征使黑體字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又有穩定、規整的效果,適合用做標題字體;宋體字,字形較為纖細,多鈍角且出尖,橫劃細、直劃粗,這些特點使其輪廓相對柔和,適合用做正文字體。字形作為字的形體和可以辨認的抽象的圖形符號,使字義不會隨字體設計的不同而變化。在不同的漢字中,漢字筆劃的位置、大小和形態有變化,但該筆劃的意義,即它所包含的文字信息是恒定不變的。漢字的字義是抽象的,文字信息不因字體的不同而改變,因此字體設計的目的是對漢字信息的易辨性進行優化。字形部件結構的方圓認知對字體設計工作有著指導作用,怎樣在不改變漢字的辨認有效性的情況下做出字體設計的創新和對可讀性進行優化是設計師致力研究的方向。
二、書法美學中的方與圓
漢字從甲骨文開始歷經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直到鉛字時代印刷字體的發展演化。書法作為傳統的漢字的藝術表達形式,在審美和造型方面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字字體的設計與應用。
(一)楷書的圓
楷書中的橫劃和行書中的橫劃的寫法有很大差別,楷書的寫法是筆劃比較用力,并且終筆會反方向頓筆加重一次,從而形成圓潤的特點。在中國的傳統相學說中,有“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來形容豐盈,寓意吉祥的面相。圓形象征豐盈、吉祥、圓滿。傳統文化中的方形出現在玉璽、官印等代表權威、公正的事物中,寓意平穩和權威。結合圓形與方形的文化內涵、造型特點和時代精神,對字體設計可以有一個新的解讀。在楷書的構形方面又有著橫平豎直的特點,《辭海》解釋為:“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書在筆劃寫法中的圓潤和構形方式中的方正,體現出書法美學中方與圓的融合,方與圓互為表里、相輔相成。行書的筆劃整體線條比較細,并且線條呈流動性、跳躍度大,在構形方面比較圓潤并帶有動勢。圓形象征著圓融,傳達了人們追求幸福圓滿的精神理想。很多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都包含特有的圓形結構,如年畫、窗花、剪紙等藝術,這些民間藝術形式中的圓形傳達的是傳統儒學思想的溫潤細膩、圓融和諧的傳統美學情感。因此,圓形在書法美學和中華傳統文化中都是一個有著美好意義的幾何形體。
(二)漆書的方
金農的漆書作為一種特殊的書法審美區別于其他的隸書,它破圓為方、似刷漆之跡的八分之書而得名。漆書的書體特征橫重豎輕,形成橫粗豎細的鮮明對比。章法上源自隸書的特征,趨向方整,視覺上用方強調了隸書的橫重的趨勢。金農漆書在乾隆年間成為一種獨特的創作,把古與今融合到極致,是方形審美的模范。
(三)勘亭流的圓
勘亭流體屬于江戶文字,是一種江戶時代(大體相當于我國明末清初)由戲劇界岡崎屋勘六創立的文字,因其別號“勘亭”而得名“勘亭流體”。其最早作為歌舞伎劇場文宣所使用的廣告字體。勘亭流體字體特征在于圓滿,字體的黑色線條的圓填滿方塊字的方框,滿溢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筆劃粗,字形圓潤、敦厚,筆畫中極少出現直線與折角,幾乎全由曲線和彎角構成,是圓形審美的典型。
三、方與圓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字體設計應用中,影響漢字字體識別因素的考量包括字體設計的易讀性和可讀性。易讀性和可讀性是兩個不同維度的因素,字體的易讀性是指單個文字字符的字形、筆劃和結構關系被識別的難易程度。字體的可讀性是指被放在文本中的字符群在單位時間內能被閱讀理解的效率,可讀性還與文字排版的行距、字距等因素有關。標題字體等少量文字的字體研究即研究字體的易讀性,如在版式設計中通常會使用微軟雅黑等方形特征明顯、筆劃方正平穩和較粗的字體,這樣有利于增加視覺沖擊力,起到強調效果。正文字體大量文字的字體識別性是對字的可讀性而言的。如在版式設計及書籍設計中的正文字體的選擇上通常會選用中宮大、筆劃細、筆形柔和、方圓結合的宋體。這是印刷字體設計應用中方與圓對字體的可讀性和易讀性的影響造成的。現代漢字字體設計主要包括字面、筆劃、筆形等要素,這些要素在反復設計和斟酌中呈現出的方圓,是漢字字體造型的關鍵。字體設計師謝培元曾歸納總結說:“設計新字體的開端階段,必先訂立結構、筆形、粗細三個類別的規范,以此達到新字體穩、整、勻的目的。”在開始設計開發一套字體的工作之前就要定好規范,同時要以不違背漢字構形的結構和字義作為前提,統籌整套字體的共性,創造每個漢字的個性,最終輸出整套統一調性而又有創新意義的字體。
(一)字面的方圓
漢字由于筆劃的排列組合不同,導致構成形式各不相同,從幾何形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方形和圓形。直角多的字整體看來是方形;鈍角多的字由于多曲線成分,整體看來大致是圓形,由于曲率的不同呈不規則的方形或圓形,筆者統一歸為方和圓兩類。不同的幾何圖形造成字面的大小也隨之不同,因此,調整字面形態的方圓曲直能使字體保持字面大小基本一致,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例如,構成形式為正方形的字,在具體字體設計中,應該注意中宮的大小和筆劃的形態,使其和構成形式為圓形的字面大小保持一致,避免視錯覺產生的不規整。
(二)筆劃的方圓
筆劃作為漢字的基本構成單位,由于視錯覺的存在,其數量變化會對字面的大小產生影響。筆劃從一筆到二筆再到二三十筆,筆劃數少,字面空間就大。在進行字體設計時,為了保證同一字體字面大小的基本一致,要對筆劃多的字和筆劃少的字的空間進行調整。根據對方形筆劃和圓形筆劃之間所占比例和大小的把控,調整視錯覺中筆劃數多的字顯得緊和字面小的問題。然后統調單個字符的大小,達到字符與整套字體的和諧。
(三)筆形的方圓
書寫時運筆的軌跡所形成的點、線、面是字面中最基本的造型要素,筆劃的線條產生的筆形也是文字構成的基礎,不同方圓程度的筆形形成不同風格的字體特征。在字體設計中,設計師的風格和設計理念通過一套字體中每個字符的筆形呈現。一套好的字體的要素是在充分消化了漢字構形對漢字結構的要求之后,有風格理念和統一均衡的筆形。對漢字筆形的創新設計主要是對筆形的方度和圓度進行磨合與調整。
四、現代設計語境下字體設計的趨勢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文無襯線字體Helvetica刮起一股極簡的、無個性的風潮之后,以西文Helvetica和簡體中文黑體為代表的無襯線體逐漸普及。1975年的哥娜體就是第一個直接接受Helvetica影響的字形,其圖像化、中性化,筆畫收尾切平,去掉了傳統的喇叭口,沒有裝飾性的襯線,是前所未有的風格。黑體的風靡顯然拔高了方形特征在中文字體設計中的地位,去掉裝飾性,去掉襯線,等同于去掉曲線及其帶來的多樣性。這是互聯網和快餐閱讀文化迅猛發展的時代選擇。如今進入了超平面時代,傳統紙媒低靡不振,互聯網和屏幕媒體的迅速發展讓文本突破二維的線性閱讀進入有交互意義的、活躍的、有選擇性的閱讀。時代背景給互聯網字體設計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字體設計師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字體由于出現頻率的增加帶來了獨特性的挑戰,這讓方形特征的壟斷地位開始動搖,多樣性的需求讓方與圓在需求與設計中摩擦和融合,輸出更多的優化結果,讓字體設計在新媒體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給漢字設計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挑戰,精細的視覺體現成為字體設計與印刷的特征,一套好的字體結構、筆形、重心、黑白度的方圓都是精微的體現。面對信息發達的文化趨同,新穎的字體設計仍舊需要設計師的創造力來實現。同時,多元文化和設計理念的吸收有利于設計師的創新靈感。設計師應基于漢字構形基礎和鉛字時代留下的設計流程和行業標準,融合新的技術觀念的同時,尊重傳統文字的歷史脈絡,從而創造出當代設計語境下的字體的方與圓。
參考文獻:
[1]柯志杰,蘇煒翔.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M].臺灣:臉譜出版社,2014(11):108-109.
[2]林存真.漢字字體識別及其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64-66.
[3]劉釗.漢字印刷字體發展、設計與應用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147-148.
[4]史仲一,黃顯鎖.書法美學對中文字體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7(1):105.
[5]辛毅.金農“漆書”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4-6.
[6]羅娟.論圓形與方形在字體設計中的意象表現及情感表達[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76-78.
作者:施宜君 尹言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