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漢字意象思維啟發的字體設計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字體設計課程學習之伊始,學生對漢字的意象理解往往有所欠缺,喜歡著眼于筆畫樣式去設計漢字。本文討論用留白為設計主題和創意切入點,在引導學生理解留白的同時,打開學生的創意思維。幫助學生完成字體設計的學習,并構建出一套啟發學生思維的字體設計教學方法。
關鍵詞:漢字;留白;意象思維;思維
漢字歷經甲骨文的圖畫式特征,演變成今日的具有象征性質的象形表意式文字,她承載著祖先的智慧和溫情。漢字構型所體現“意”與“象”之間的相互交融,是漢字獨特的文化特征,所傳達的意象美是漢字這一古老而年輕的象形文字魅力之內核。基于漢字構型的意象思維及設計研究課題在當今設計領域已經發展成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頗多。結論認為漢字的“象”是經過創作主體情感滲入與主觀體驗之后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形象。換言之,文字意象來源于客觀事物,但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摹寫,而是對其滲入主觀情感后的概括,提煉加工得來的。如何在目前的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和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字體設計實踐中體驗漢文字的意象美并幫助學生找到字體設計思維途徑?筆者試圖將留白設計思路和字體設計課程教學相關聯,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漢字意象的認知。以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目的。
一當前漢字字體設計教學的問題解析
1.對字體樣式的追逐多于對漢字的文化解讀,阻礙學生對漢字意象的認知
中國文字的造字哲學是對客觀對象關照之后的,創作主體飽含著情感地對客觀對象的本質特征抽象式的觀物取象。從字形上觀察不難發現,漢字造型中大都蘊藏故事,可謂既風趣又妙哉!如“休”刻畫了在古代,一位長途跋涉的人靠著大樹恢復體力;又如“噪”刻畫了停在樹上的眾多烏鴉,看上去就仿佛聽見它們吵得厲害。可見漢字本身就決定了其設計過程是一個力求形意合一的過程,而漢字造字文化本身就具備激發創造思維的能力。但以往的字體設計教學中,對漢字文化的解讀環節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還存在著單純地機械地結構和筆畫設計培養方式。這種重“形”而輕“意”的教學方式沒有凸顯漢字的文化美,也導致學生的字體設計活動過多的著眼于外相樣式。不關注“意”,以“形”造“形”的設計思路會局限創意思維的萌生。因為設計者對設計對象主觀意識的缺失,會導致對設計活動缺乏主動性把控。
2.經驗解讀多于感知字體體驗,阻礙學生對漢字意象的創造性思維的萌生
感知字體是對字體的認識行為,它需要調動感性因子,對文字的筆畫、空間、結構等要素所組成的文字形態視為有機體系,來展開全新的認識活動。通過整體感知字體的形態和內涵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激發出設計創作的欲望。而在以往的教學環節中,過多的灌輸式的經驗解讀,代替了感知字體體驗活動,容易讓學生形成定勢思維。比如學生如認定筆畫粗而且前端圓的文字易于親近且兒童感,這經驗可能變成限制思維的框架,阻止創造性思維的發生。
二、漢字遇到留白,啟發學生的漢字意象思維
1.漢字和留白鏈接的可能性分析
留白最初是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常用的一種創作手法,其中也蘊含著深奧的東方美學觀念,《道德經》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對東方留白的解讀。后來留白被展延成為一種理念,它不是某一具體的物象,但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和眾多的具體物象相關聯。在中國畫中,它可能是水或者云;在包豪斯的設計哲學中,它是負形;在建筑領域,它是門前的廣場或者空地。它在無和有、虛和實之間自由切換,很難將它絕對落實于一固定實象。從漢字造字哲學的基點考慮,在字體設計教學中,設想漢字遇到留白,那留白會不會強勢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去分析或者理解情景呢?會不會引導學生尋找由境生“意”,由“意”生“象”的設計思維路徑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此“象”就并非簡單的實象了。換言之,筆者認為它可以幫助學生規避在漢字設計活動中容易拘泥于實象的弱點。基于此,本次字體設計的教學活動設定“留白”為漢字字體的表達主題,在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留白”的過程中,體會到主觀情感融入漢字字體設計的重要性。
2.留白思維的漢字意象表達
在本次字體設計教學中筆者發現,留白這個看似虛無縹緲的“難題”沒有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反而給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思考路徑。透過解讀和認知留白,有學生對滿和空、有和無、主和次、黑和白、正和負等多對關鍵詞匯嘗試思考、規整和表達。有學生以自己的視角總整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構圖,得出留白規律后,嘗試改變漢字的結構、移動漢字的筆畫位置去契合自己總結出來的留白規律;有學生在限定的空間中,通過文字筆畫虛實轉換去契合留白的虛實變化(圖1);有學生嘗試通過文字的架構布局的空間布局來設計留白的;也有學生通過西方對負空間的理解來詮釋留白的。觀察本次字體設計課程的作業發現,留白主題對學生的設計思維激發有三點益處;其一是學生設計思路呈現多樣化形態,學生能用多種途徑去理解主題;其二是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顯現出思維上的主動性;其三是跳出了以往字體設計教學單純的在文字筆畫形態和字體結構上做美學處理的困頓局面。
三、漢字意象表達教學的實踐思路要點
基于留白的漢字意象表達的課程教學是借著留白內涵豐富,形態抽象的東風,去促成學生主觀認知的形成,打開學生的創新思路。意象中的“意”是主觀認知后對客觀的提煉、認知或情感。中國人常言相由心生,此“心”是主觀認知。同理,在字體設計教學中,用留白啟發學生尋找“意”,由“意”生象和傳統的相由心生不謀而合。“意”是字體設計活動的關鍵,以留白為設計主題的教學環節中要注意一下三個方面:
1.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的啟發
引導學生對留白文化的分析是課程上的必備環節,營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創意氛圍,激發學生對留白的思考,并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尋找并表達對留白的主觀認知。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評價學生的認知,也不要過多地給學生思維設限。教師要在此環節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生交流時,教師要找到學生的思維點,順著學生的思路來啟發學生。
2.引導學生給留白畫像
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留白的認知意識到圖像形式的轉換任務。這是為字體設計環節做準備。在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抓留白的本質感覺和視覺印象。在動手環節提醒學生調動構成知識,融入個人的情感,盡可能表現出留白的樣貌。留白畫像不限定表達形式和風格,此過程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把感覺視覺化。
3.完成留白主題的漢字設計
在留白畫像比較清晰以后,學生從漢字的結構、空間、筆畫等多方面梳理和規劃文字形態,使之和留白畫像建立關聯。再尋找契機完成留白畫像和文字結合。在字體設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看情況靈活處理文字細節的設計。
四、總結
漢字是形意結合體。學生在學習字體設計的過程中,往往重“形”不重“意”。本文認為,可以以留白意象做為漢字字形創意的切入點,先引導學生認知和理解留白意象。再通過對留白的畫像啟發學生設計思維并完成字體設計。學生作品顯示,該教學法提升了字體課程教學的成效,為設計專業同學的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楠.漢字意象化字體設計解析[J].陜西教育,2015(01):14-16.
[2]彭凌燕.淺談字體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飾,2010(05):125-126.
[3]趙蕾.手工感設計-探究漢字字體設計教學創新激發模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9(01):63-65.
[4]李淳.基于意象思維的漢字民間裝飾字體構型思考[J].美術觀察,2013(08):110.
作者:王駿 單位:廣東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