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招貼設計古典裝飾元素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傳統裝飾
最早的招貼藝術起源于原始社會,在生產力低下,對自然無法控制的情況下,人們把最美好的祝愿與情感寄托在各種裝飾品上,這就產生了最初的美學。招貼藝術作為外來的藝術,在經過中國藝術家的創作之后,也逐漸融合了中國的傳統美學。
裝飾藝術和手工藝術是現代設計文化的主要形式,而我國的當代設計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了20世紀,在全球化的沖擊之下,我國的傳統設計也呈現出新的面貌,西方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給各方的設計理念帶去了新的觀念,中國傳統文化也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當代的招貼設計充分融入了中國古典裝飾元素,以便與大眾產生共鳴,更易接受當代的招貼設計。現代設計師不拘泥于傳統,將當代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不斷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容,改革創新,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招貼設計。不僅表現了傳統民族精神和情感,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二、古典裝飾元素對當代招貼設計的意義
(一)豐富當代招貼設計、創新古典裝飾元素
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歷史,其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味固守傳統文化只會讓我們的文化落后于其他國家,所以要對傳統文化進行不斷創新、在對當代招貼設計中融入古典裝飾元素,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更是對傳統文化的發展,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容。
(二)我國當代招貼設計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國家綜合軟實力不強,我國的設計也一直處于模仿階段,落后于很多世界文化強國。想要在世界文化設計中標新立異,展現不同的風采,就要區別于其他國家的文化,而作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優勢。我國港臺地區的設計要領先于內地,主要是由于他們與外國交流頻繁,不斷吸收外國優秀設計,又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革創新,才創作出富有中國特色的當代招貼設計。我國內地應該吸取港臺地區經驗,發展內地當代招貼設計,緊跟世界時代的步伐。
(三)民族文化日益發展的需求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無論經濟如何發展,都不能忘卻一個國家的根基。當代招貼設計發展迅速,如果不將古典裝飾元素融入其中,則很可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沒落,甚至消失。將古典裝飾元素融入當代招貼設計中,也是保護本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既緊跟時代的潮流,又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一舉兩得。
三、古典裝飾元素在當代招貼設計的表現形式
(一)形與物的融合
在北京新奧運的招貼設計中,有一幅以哪吒為依托的招貼設計。哪吒的整體身體與奧運五環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風火輪與后面的祥云相聯系,極為生動傳神。有著開天辟地的吉祥寓意,無論哪國的觀賞者看過這幅招貼設計,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便是當代招貼設計與古典裝飾元素融合的魅力。另一幅是以蓮蓬為原型的招貼設計,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評為金獎奧運招貼畫的《新時尚》,更體現了古典裝飾元素在當代招貼設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圖形的運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圖形寓意多種多樣,例如用百鳥朝鳳代表萬眾一心,用梅花寓意傳春喜報,用幾何陰陽圖形象征辯證關系。在當代招貼設計中加入古典圖形,簡單且有張力,更能與觀賞者達到精神上的共鳴。
(三)符號和技法的運用
我國的象形文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同時這種符號在當代也有很多寓意。“蘇州印象”的招貼設計中巧妙的運用了“州”字的象形文字,展現了古典裝飾元素的絕美意境。水墨畫這種技法也可以運用到當代招貼設計中,水墨畫主要是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以點、線、面的多重變化,與現代招貼設計相融合,給人獨特的視覺感受,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室內設計的應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懷念過去的事物,人們也更加追求生活的藝術,于是,很多現代室內設計添加了古典裝飾元素,如影壁、室內陳設等等。不但可以給家里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人們也可以潛移默化的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家里增添幾分文化內涵。
四、古典元素在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防止元素運用的單調性
經典的古典元素由于被大眾熟知,很容易造成應用時的同化,缺乏創意。在應用時在表現形式上不用局限于常用的古典元素,應當多搜集其他的元素,避免明顯的單一性和模仿性。例如,在傳統文化節的宣傳時,可以使用龍鳳、臉譜等圖案,并進行適當的融合創新,能達到合適的效果。
(二)注意避免解讀誤區
傳統元素的運用重在創新。通過對圖形進行重新構造,將傳統元素與現在理念相結合,既能體現傳統特色,又能不落潮流。將寓意不同的圖形運用到不同的方面,合適的設計自然就能產生。例如,在表達矛盾和辯證思維時,可將太極圖形、圍棋等運用到設計中。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信息化的時代,如何讓傳統文化在這個時代依然散發光芒以成為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將古典裝飾元素與當代招貼設計恰當的融合為一體,不僅可以繼承傳統文化,又可以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緊跟時代的脈搏。提升我國現代招貼設計的實力,在世界的設計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徐海蛟 單位: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