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長三角地區展示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展示設計的概念梳理、學科歸屬、專業領域和工作任務
(一)專業名詞的衍變
在中國大陸,形成于不同時期的“展示專業”的流行名稱,分別體現了不同時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態對其命名的影響。我們只有了解了它們的看似差異而實際上相互的交疊狀態,才能恰當定位我們的展示專業實務運作和展示專業的人力資源培育的內涵。
1.陳列展覽———可視為“展示設計”的狹義表述,“陳列展覽”側重于空間的搭建和物的陳列。[1-2]它是二十世紀初的在中國通行的名稱。“陳列展覽”在2000年代初期的《國家職業技術鑒定目錄》中對應的職業技術名稱“陳列展覽設計師”。[3]
2.展示設計———是20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大陸流行起來的名稱。它的范疇從“物的展覽”擴展到“公共領域”的導向標識等。由于改革開放得到國際最新的展示設計觀念的傳播,它已經從“陳列展覽”的實務經驗總結表述和傳授,發展到“展示”理論體系的建設,從狹義的“展覽陳列”轉變為“通過營造出一個人與物,人與人的交流、互動的場所,達成有效傳播信息,獲取信息的目標。”
3.會展設計———是20世紀90年代末在中國大陸流行起來的名稱,并被展覽行業及政府部門所廣泛接受,是世界經濟發展新環境下展示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在展示設計的基本事務基礎上,又納入了“會議”、“節慶活動”的實務項目。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會展理論中,會展行業是一個系統化的、跨界的綜合實務和會展產業鏈[4]。會展從業人才分為:核心層、輔助層和支持層三個層次,核心層的任務是會展策劃、營銷和管理;輔助層的任務是設計、施工等;支持層的任務是對會展舉辦全程相關事務的服務與技術支持。從“會展實務”概念派生的“會展設計”和“會展策劃”,已于2005年分別成為《國家職業技術鑒定目錄》新的12個新職業目錄之一[5]。
(二)展示專業定位在視覺傳媒和廣告學的學科領域
行業的發展,其重要的支撐之一就是行業專業人力資源,或者更通俗地表述是:人才的培育和鑒定[6]。首先從中國大陸現有的相關院校的展示設計專業的教學課程體系中去考察:環境藝術設計學科中有展示內容、工業設計學科中有展示內容和在廣告傳播設計學科均中有展示內容。這說明,展示設計是交叉性、復合性極強的專業。“展示設計”專業的學科歸屬,定位在廣告學和視覺傳播媒體的領域,這在美國人威廉•阿倫斯的名著《當代廣告學》當中有明晰的闡述———展示設計是一種以信息傳播為目的的、依存于空間構成的、綜合起多種材料和多種技術手段的媒介設計行為。在上述實務領域中,從事這一系統化的媒介設計行為具體表現為以下的實務內容:展覽會、博物館,宣傳櫥窗、店面與銷售場所,公共空間的導向標識系統,會議和節慶活動。綜上所述,現代展示設計實務,是一個從策劃—任務計劃—最后落實到視覺執行的完整流程。在完整流程過程中,具體的預案策劃、媒介綜合和施工管理等工作,以及對這一流程的總體運作和管理,正是當前展示實務的人才缺口。
(一)地域特征確定行業特質
作為事業的展示設計專業人才培育的前提,是其專業的設置、內涵的界定和目標的確立,這一前提必須擁有兩大基礎:第一是建立在展示設計的專業共性基礎之上,第二,是要建立在對地區優勢、行業前景、行業生存現狀與專業教育現狀的分析的基礎之上。這兩大基礎決定了現代展示設計行業發展的最佳點,因為不同的地理區域所生成的不同發展狀態,決定了不同的任務。在少數民族地區,在“發展中”的地區和在“高度發達”的地區,其行業生存的對策是不一樣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既有產業優勢、傳統文化優勢和現代化優勢,又有國際交流優勢,更有人才優勢。這些,正是支撐現代會展業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南京、常州、蘇州、上海、杭州五地都是會展業發達城市,形成華東會展產業圈。上海世博會大大促進了長三角區域的會展產業巨大發展。
(二)地域優勢和行業發育、人力資源之間的差距
中國大陸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展示設計的第一個標志性事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的“亞太博覽會”舉辦。此后30年中國大陸的會展經濟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展示行業離發育成熟期還有差距。過去,大量展示設計實務是由廣告公司、裝潢公司、裝飾公司來承擔的,而廣告業的從業人員缺乏空間知識,裝飾業的從業人員缺乏傳播知識,所以從事最大量展示實務的人員中還缺乏得到過真正的現代展示設計專業訓練的人才?,F代展示設計的第二個標志性事件就是“上海世博會”,在此前后,專業化的展示、展覽、會展公司和展示設計工作室開始進入長足的發展期,正在逐漸縮短中國現代展示進入“發育成熟期”的差距。地區環境優勢、行業發展前景與專業人才隊伍、院校教育培養之間的適配度不足,賦予了展示實務行業、展示設計隊伍和院校專業系科的生存理由和發展空間。中國大陸的展示設計專業教育習滯后于行業發展,按中國會展聯合機構專家說法,還處在“掃盲階段”。特別是在行業甚至政府部門都已廣泛樹立起“會展”概念時,院校的專業教育明顯滯后。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大陸的院校展示教學一直是以課程形式而存在的———比如展覽會設計課,櫥窗設計課,銷售空間設計課等。1991年中央工藝美院(今天的清華美院)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展示專業。但直至本世紀初,還只有武漢等少量院校設有展示專業。但在近兩三年里,中國進入了展示專業的“開設熱”,特別在長三角地區的南京、常州、無錫、蘇州、上海、杭州的主要設計院校都開設了相關專業。國內展示類專業教學,目前大多數可歸入以下三個類型:以建筑與室內設計為學科依托,側重于空間搭建陳列布展;以工業設計為學科依托,側重于展架展臺造型結構設計產生于展示專業開設熱,以會展策劃、管理為重點。這個現狀,說明在現代展示設計的人才培育上,普遍還缺乏更深的更接近專業本質的共識,“以廣告業大平臺為依托的展示視覺傳媒綜合設計”的現代展示人才教育觀,還應該得到更積極的傳播。
三、展示行業的職業崗位現狀幫助我們鎖定專業培育的域界
(一)梳理本專業所輻射的行業機構、職業崗位和工作內容
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有展覽公司、會展策劃公司、廣告公司、媒體制作公司、展示設備公司、建筑裝飾公司創意公司、設計事務所工作室以及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政府機構的會展事務部門和節慶委辦、社會各機構的宣傳部門、公共空間管理部門,形象業(服飾、時尚業等)。其職業崗位可歸納為三個集群:
1.策劃、設計工作———項目調研策劃,總體設計,媒介計劃。
2.視覺傳達設計的執行工作———二維、三維完和多媒體完稿,其它技術性圖紙以及陳列布展。
3.項目管理工作———業務洽談,合同與預決算,施工制作管理,以上各項的綜合或單項管理。“策劃設計”著重思維,語言表述,視覺設計和媒體技術的知識和能力。“設計執行”著重視覺設計與專業制圖完稿能力。“項目管理”著重語言表達,商務知識、工程知識、媒體技術和綜合管理能力。
(二)以職場和職業技能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從傳播的角度把握“展示實務”的精神實質,從視覺傳達角度認識“展示實務”的物化本質。這才能對現代展示設計作為一個正確的判斷。在專業課程中,引進國家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部強力推行的“職業技術資格鑒定”機制,推行雙證教育模式。與展示設計專業人才相關聯的國家職業技術資格包括:陳列展覽師,會展設計師,會展策劃師,廣告設計師,廣告攝影師等等。目前在長三角地區,職業技術資格鑒定的培訓和考證工作,從無到有經過十年努力,逐漸地向制度化發展,但是可以說仍處于“初級階段”,因為“職業資格證”還缺乏“行業準入”的作用。如何使中國的職業資格證書能成為像德國那樣的真正的從業“準入證”,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不是任何一個單方面能夠解決的。必須由政府、行會、企事業機構、院校四方面共謀方能達成目標。
四、展示設計人才的理想化培育目標
(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內涵填充觀
展示專業教學的唯一目標,是建設性地為學生更高質量地生存,為治療“學生難就業,行業難用人”痼疾而努力———根據行業實際,制定培養方案,輸送適配人才,提升行業水準,最終促行業提升,反過來又擴大就業空間———專業教學改革,就是要鍛造這條“教學—產業”的良性循環互動之鏈。展示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行業前景與教育現狀,在“展示專業開設熱”面前,我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填空觀”,免作“同質競爭”,而是去發現展示領域的新技術、新崗位,以及揭開舊崗位的誤區而發掘它的需求實際,使每個院校的展示專業都能生存得有根據,有價值。通過考察分析國內展示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上的根本缺陷,據此設定“填空、補充”些什么?如何在內容、方向上避免重合復制?重要一點是行業前景對人才的新要求的預測,來設定帶有前瞻性課程安排。
(二)培育“入世的,為人服務的,建設性的”專業人才
展示設計特別凸顯“人與人”的關系,在實務流程操作中,始終充滿了表述、說服、協商、協調、妥協、協作、監督管理等的事務。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這些正是當前院校培育出的展示設計專業人才素質的短板。以下四個方面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1.建立職場從業觀:培育“入世的,為人服務的,建設性的”從業態度,而不是制造“消極的疏離社會的”態度。把“幫助學生消除對社會對職場的不適癥”的努力,融入整個培養過程中。
2.建立系統實務觀:建立對專業事務的綜合性、程序性、系統性的體驗,培植整體理事能力和全程掌握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超越專業內的局限,廣譜地普適于社會,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在業內的發展或向業外轉行的開拓。
3.認準“信息傳播與溝通”的切入點:以傳播溝通為主導,統領“空間,平面,新媒體”三項訓練———憑借這一獨特性,與當前國內院校普遍的陳列展覽型、環藝設計型或工業設計型的“展示專業”的培養理念拉開距離,避免低層次的重復、競爭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4.平衡三者學習,復合培養五項素質:把課堂的知能學習,校內的情景化實訓和校外的職場學習三者,得到平衡地配置,培養人的設計素質、技術素質、管理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
五、認識差距,把握契機,持續開拓
展示設計專業很“年輕”,正在漸漸走向成熟。我國的展示行業和展示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所以缺乏現成的教學經驗和培訓方案,這無疑影響行業的成熟。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這種困難恰恰帶來了另辟蹊徑的機會。我們思路的明顯特色是:從多領域的邊緣切入,從學科著眼———也就是在室內、環藝、工業、廣告、平面、數碼之間找到交叉點,以傳播為主線統領起來,編織進技能的要素,持續地實驗。短短幾年的教學與行業實踐的積累,遠沒有達成理想的目標,但是許多信息還是使我們不斷地增強信心:一是國家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科技的持續發展,帶動了行業的需求旺盛和日益成熟和規模化。二是近年的招生狀況(比如展示專業的第一志愿率和分數線)比往年有很大上升,折射出社會對展示專業有新的認識和信心。我們必須不停止改革嘗試的腳步,除了繼續提高在設計作圖方面的已具有的成功,同時要加強在“視覺識別系統、材料工藝、聲光電和方案策劃”等方面形成有效的配套訓練方法。還有,進行展示專業的“共同綜合基礎”和“分方向進階”的實驗,比如可設立會展策劃、會議與節慶活動設計、展覽設計、新媒體展示應用等專業方向,以期為優化行業的人力資源做貢獻。
作者:毛建華 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