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城市文化展示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大慶城市文化的獨特性
提起大慶,人們自然想到“工業學大慶”,學的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也是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資源,可以說沒有鐵人精神就沒有大慶的由來,沒有鐵人精神就沒有共和國初期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因此,大慶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大慶精神在大慶城市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也是大慶特有的文化。并且,這種文化根深蒂固,有很強的生命力。近幾年,從大慶的城市文化設計建設和發展方面,不難看出大慶是一個具有獨特內涵的城市。隨處可見的“磕頭機”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樣,在微地形綠化景觀中若隱若現;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鐵人建筑”“鐵人景觀”串聯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所有這些形成了大慶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大慶城市文化的重心應落在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上,因為這是大慶城市文化的代表。因此,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大慶城市文化的獨特性所在。
二、大慶城市文化展示的意義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因城市文化而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幾十年來,大慶城市文化展示為突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一鮮明的主題,一幅幅圖片、一行行文字、一座座雕塑等都出自藝術工作者的智慧,展現了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這樣的表現形式和設計手法,無論對大慶市民還是到過大慶的人來說,都是無聲的教育、無形的啟發、無止的激勵。激勵和感召人們熱愛大慶、服務大慶、向往大慶。這種文化展示也提高了大慶的知名度,增添了大慶的魅力。同時,也推動了大慶的經濟、文化等發展??梢哉f,大慶城市文化展示深入人心、耐人尋味,富有教育意義,對大慶城市發展也具有催化作用。
三、大慶城市文化的現代展示設計方法
城市文化的現代展示設計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所展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和風格韻味也不盡相同。城市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大慶城市文化主要凸顯物質文化方面的建設,其中包括城市公共環境、城市建筑和展館展示設計等。通過對城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加以現代展示設計的綜合與凝練,更好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展現城市的魅力。
(一)改善文化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公共環境涵蓋多方面,包括軟文化和硬文化。具體講,一是形成立體文化即公共建筑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沿街建筑立面風格形式、城市公共小品、雕塑等;另一個是平面文化覆蓋,通過圖片、文字、電子屏、專題片等營造文化氛圍。無論是立體文化還是平面文化,在現代展示設計上都應力求藝術性和獨特性,從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文化環境。
(二)研究歷史傳統,挖掘文化底蘊
作為大慶文化設計者,應了解大慶的歷史,挖掘大慶文化底蘊,這樣才能突出展館展示設計主題。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正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大慶,為共和國獻上厚禮,當時的省委領導提議把油井所在地大同鎮改為大慶鎮,后來將油田命名為大慶油田,1979年安達市更名為大慶市。這段歷史是大慶文化設計不可缺少的部分,為大慶文化設計提供了基本依據。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與設計相結合。在展館展示設計中,無論是整體效果還是局部細節,都應體現大慶文化的內涵與獨特的韻味。例如,展館內的地面設計可以通過采用火燒板、黑色烤漆玻璃等材料,來寓意石油作為城市背景基調,為當下的大慶城市建設奠定了夯實的經濟基礎。同樣展臺也可以錯落有致,猶如“百湖”布置在油城土地上,中間穿插大慶的本土蘆葦景觀,與原生態自然產物相結合,既展現大慶精神又精致別樣。提取具有大慶元素的色調,綠色、藍色的運用使空間具有獨特的濕地色彩,整個空間看起來有生動靈活的感覺。墻面的處理上可以采用豎條狀裝飾,使墻面有強烈的拉伸感,像瀑布一樣飛流直下。還可以參照流水線模式,有條理、有秩序地進行商品的擺放,把整個空間塑造成一種猶如大慶人獨有的鋼性,這也是一種對鐵人精神的傳承,讓世人透過展館的內部設計去體會和感受這座城市的特殊魅力。大慶文化底蘊豐厚,幾代人艱苦創業錘煉了大慶精神即愛國精神、創業精神、奉獻精神,以及鐵人精神,這些珍貴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設計上應突出這一主題,彰顯鐵人精神。只有縱觀大慶歷史文化,才能使大慶文化在展館展示設計中更具有特色,并能更加有效地吸引人、教育人。在表現形式上,既要體現大慶的過去,也要展示大慶的現狀,還要憧憬大慶的未來。
(三)科學規劃,凸顯文化特色
城市文化的設計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城市主題文化的挖掘、提煉、培植、加工的過程。城市文化對一座城市來講具有特殊意義,它既是城市的生命與靈魂,也是城市塑造的核心。然而,城市建筑又是城市文化的主要承載者,是城市文化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是城市物質文化的精髓。所謂科學規劃,就是要把文化設計納入城市建筑整體規劃之中,與城市的發展同步。凸顯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因有特色才會形成城市的品牌,成為城市的代言,同時也是城市的優勢,更是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大慶文化特色就在于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大慶這座城市的標志性文化,要凸顯這一文化特色,在設計理念上要做到兩個結合即歷史與現實的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結合。通過多種設計手法,滲透大慶歷史文化、展示大慶現實文化;開發利用大慶城市的自然景觀,烘托大慶文化、創設人文景觀、弘揚大慶精神,由此突出大慶的城市個性。大慶鐵人紀念館是眾多展館中的典型代表,主體建筑外形由“工人”二字組合而成,俯視呈“工”字形,側看為“人”字,象征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主體建筑高47米,正門臺階共47級,寓意著鐵人王進喜47年短暫而不平凡的人生。主體建筑頂部兩側為高高向上豎起的鉆頭造型,點明這是一座石油城市的地標性建筑,隱喻大慶油田奮發向上、永續輝煌的精神品質。并且體現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的主題,是現代設計象征性手法的完美體現,成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的生動課堂。
四、結語
藝術通過設計加工、再加工的過程,才能富有生命力。通過設計與展示,使人由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從而激勵人們去思考、熱愛、保護這座城市,讓大慶城市文化以鮮明的主題展現在世人面前,讓大慶城市文化的內涵更加豐富。綜上所述,大慶城市現代文化設計表現形式,應富有前瞻性,今天的文化設計,要考慮大慶未來的發展;應富有卓越性,設計風格和城市風貌應富有創造性,用獨特的符合自身特征的表現形式,展現獨有的大慶城市文化。
作者:劉昱曉 陸津 單位:大慶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