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氣候影響園林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園林設計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既包括自然的因素,也包括人文的因素。在這些因素中,氣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國風景園林教育家約翰•西蒙茲(JohnO.Simonds)在他的著作《景觀設計學》中寫道“如果規劃的中心目的是為人或人們創造一個滿足其需要的環境,那就必須首先考慮氣候[1]”。氣候因素常常與地理因素混合在一起,例如氣溫、濕度、日照、風向和降雨,以及氣候因素所造成的植被、水文、地貌方面的特征,甚至氣候因素所造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特征。氣候對于園林設計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氣候影響著景觀(地理概念的景觀)的自然與人文特征,而這些特征對于園林的風格與形式又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園林設計不斷適應氣候,通過改善微氣候來解決氣候的舒適性問題,使氣候與園林設計緊密結合。從古到今,包含在地理因素之中的氣候因素影響著園林設計的形式,這種影響在許多國家的園林中均有所體現。在濕潤炎熱的兩河流域,古巴比倫人在庭院的連廊上修建屋頂花園,以遮蔽陽光和暴雨。在炎熱干燥的阿拉伯地區,庭園多圍以高樹為人庇蔭,用細小的噴泉或水渠增加空氣的濕度,而涼亭四面圍合的隔柵,既可以產生豐富的陰影變化,又可以在遮蔽陽光的同時保持通風。法國氣候溫和晴朗,才會使勒•諾特爾式園林的明麗效果在晴空之下更加突出。英國陰雨連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自然風景式園林由田園牧歌風格轉變為以懷舊風格為特征。在日本,京都潮濕的氣候使得苔蘚成為禪宗園林重要的特色和標志。在中國,氣候因素對于園林設計同樣有所影響。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經常將山設在西北,以減少西北風之侵害,在背山面水之處設置景點,以獲得良好的陽光。氣候差異在中國南北方園林中也有所體現,北方園林建筑色彩艷麗,用以彌補冬季園林色彩單一的不足;南方園林建筑則色彩素樸,掩映于紅花綠葉之中。氣候對園林設計的影響遍及各個國家的各個園林形式之中。由于以往氣候只是緩慢地發生著變化,基本表現為一種穩定的狀態,因此使得園林設計應對氣候所形成的特征呈現出穩定的面貌。氣候(climate)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Klima”,指的是地球相對于太陽的傾角。希臘人認識到氣候主要是太陽角度(緯度)的函數,他們將地球劃分為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的概念一般是指一地多年天氣的綜合表現,包括該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態和極端狀態。因此,氣候是由兩種參量來表征的:一種是表示氣候平均狀態的“恒量”,另一種是表示氣候在極端狀態之間波動幅度的“變量”。對于不同地區而言,由于各地所處的緯度位置不同,所接受的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受海陸影響的程度和大氣環流系統的配置不同,各地的氣候就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一定區域的氣候,取決于若干種氣候要素的變化特征以及它們的組合情況。就四季的劃分來看,中國氣候的大陸特征遠比西歐顯著,中國的四季都比歐洲前移一個半月左右。雖然氣候一直在發生著變化,但是工業革命之后氣候變化的過程正在加速,氣候變化正在由一個過程演變成一場危機。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很可能(90%)是人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所造成,這是目前所公認的。人類活動破壞了自然界的碳循環,使得蓄積在土壤和生物中的“碳”在短短的百年內大量進入大氣圈,從而導致了現在的全球變暖和氣候異常。據估計,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氣候變化主要表現在全球變暖、降雨變化、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環境的其他影響正在出現,例如植被的變化、物種滅絕、糧食減產等。更為嚴重的是,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難以逆轉的。因此,氣候變化將會改變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氣候變化將會影響植被的生物周期甚至威脅它們的生存;全球變暖將會加劇城市的缺水問題,對城市水景和綠地系統產生影響;降雨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則會導致水文和濱水區域景觀的變化;氣候變化還將對人的生活方式帶來影響。
1.1氣候變化對園林設計形式的影響
氣候劇變導致的環境變化,特別是重要園林元素的變化,會使原有的園林設計形式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例如,過去多水的地區現在由于缺水而不得不放棄設計大面積的水體;瞬時暴雨的增加使得園林需要解決洪澇災害所造成的影響;溫帶地區植物的季相變化隨著氣溫升高而消失,以及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園林所需特色植物的消失。
1.2氣候變化對園林設計內涵的影響
在以往,園林設計主要是與美學、文化、藝術相關聯,在氣候變化條件下,生態、環境在園林設計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且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也將納入園林設計的內涵。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新環境,園林設計需要考慮如何適應它;面對氣候變化給城市和生態環境帶來的災難,園林設計需要考慮如何防止和縮減這些災難造成的損失EDAW的詹姆士•賽普斯(JamesSipes)和安妮•羅琳斯(AnneRollings)分析了卡特琳娜颶風的災難性后果、對人口的變化影響和重建的原則,并為重建提供了一個可持續性的分析模型。這與以往園林設計師的工作相比有了明顯的差異。另外,過去園林設計對氣候的作用只局限于對微氣候的調節和改善,但現在園林設計將需要應對氣候變化這個既是地方性又是全球性的問題。
1.3氣候變化對園林設計理念的影響
隨著人類在技術方面的不斷發展,人們似乎越來越具有和自然抗衡的能力。氣候變化危機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大自然的力量。天人合一,設計結合自然,這些理念將得到重新評價。很多違背場地條件、忽視自然影響和氣候變化、破壞環境的景觀模式也將被限制和摒棄。園林設計將更加注重保護原生自然資源、減少開發對自然狀況的影響和恢復場地的自然機能。
2.園林設計應對氣候變化
園林設計具有積極的生態效益。這些生態效益包括降低溫度、增加空氣濕度和吸收二氧化碳等,能夠起到改善和調節微氣候的作用。面對氣候變化,這些生態功能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園林設計還需要針對氣候變化的特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特殊的作用。目前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大體分為兩個主要的方面:減緩和適應。減緩是指針對形成氣候變化的機制采取措施,從而使氣候變化得到抑制,或使其可能性縮減到最小。適應主要是針對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后果,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呈現,而且由于氣候變化的慣性,即使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立刻停止,氣候在短時間內也將會持續變化并可能有加強的趨勢,所以適應氣候變化也是當務之急。園林設計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在這兩個方面都有體現。首先,園林設計要減緩氣候變化。目前減緩氣候變化的首要任務是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量,包括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有回收和儲存二氧化碳。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園林設計可以發揮間接的作用。例如園林設計要素,包括植物、屋頂花園、綠墻、地形和水體等的巧妙設計可以起到改善建筑熱效能的作用,從而減少建筑保暖和制冷所需要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其次,在園林選材方面,選擇可回收的材料和低碳消耗的材料也將會有益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回收和儲存二氧化碳方面,園林設計則可以發揮直接的作用。研究表明,海洋、土壤和森林都具有良好的碳儲存潛力,甚至超出大氣的儲存能力。土壤的碳儲存量是大氣的3.3倍,陸地生物庫的4.5倍。另外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發現多種多年生草類混合種植地土壤的碳和氮儲量比相同種類單一種植地的平均值要高出5-6倍。而且,暖季型草和豆類植物的加入可以使土壤的碳收集增加193%和522%。戰勝氣候花園(ClimateVictoryGarden)就是利用這些研究成果,將不同根系種類、根系深度和生長速度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從而將園林綠化的固碳功效最大化的一種設計。以固碳為導向的園林設計將會對減緩氣候變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園林設計要適應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后果。針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地方水文變化,園林設計能夠采取相應的適應措施。例如在荷蘭,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增多的影響,許多城市面臨洪澇的威脅。為了避免災難,蓄容更多的雨水,城市中設置更多的水體或者蓄水設施,河道被拓寬或者增加輔助河道。在澳大利亞,氣溫升高和降雨量減少使干旱成為最大的問題。面對愈演愈烈的炎熱干燥氣候,為了維護城市水文環境,水敏性城市設計(WaterSensitivUrbanDesign,WSUD)理念在園林設計中開始實行,雨水經過收集、過濾、凈化和儲存并最終得到再利用,如園林灌溉。圣保羅根據氣候變化合理地改變了雨水管理方式,從而創造一系列雨水花園。總之,由于氣候的復雜性,目前對于氣候變化的研究仍然無法準確預測氣候變化將來的趨勢和程度及其后果。但是,無法確定并不等于無從適應。防氣候(Climate-proof)設計就是一種保證城市和園林設計免受一定氣候影響的設計。如何應對不穩定的氣候已經被融入設計過程中,從而使得設計成果具有一定的氣候適應能力。
3.結語
氣候是園林設計主要元素之一,在現代社會,園林設計越來越呈現出綜合的特征,科學、功能、藝術是現代景觀追求的目標;社會的前進和發展,大眾審美和需求的提高又進一步影響著園林景觀的變化。氣候是當代園林規劃和設計面臨的重要挑戰,不斷尋求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法的過程也是園林設計師重新認識自然、了解氣候、思考真正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過程。要不斷的適應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