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古典園林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中國傳統山水畫與古典園林的演變歷程
“園者,畫之見諸于行事也。”中國山水畫與園林在發展歷程上的吻合,可以通過許多山水畫家本身就是杰出的園林設計者來體現。歷史上許多擅長山水畫的畫家本身就是著名的園林設計者,而許多園林也因一些著名畫家的參與設計而變得名聲大震,如元代畫家倪云林參與設計的蘇州獅子林,畫家李流芳設計的占漪園,文徵明設計的拙政園、紫芝園,唐寅設計的桃花塢,宮廷畫師葉洮設計的暢春園,畫家袁龍設計的退思園等。此外,寄暢園、休園、東園、耕漁軒等都是在文人畫家的直接指導下設計的。中國山水畫與園林都既包含著自然山水之美,又凝聚了藝術精華之美,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民族特性。由此可見,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一直深受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影響,而中國古典園林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中國山水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中國傳統山水畫對古典園林設計的影響剖析
山水畫家參與園林設計必然會以繪畫的理論和技法來指導園林設計,以營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山水意境,這就不僅會使畫論直接成為造園理論,還會使山水畫與園林在創作手法和創作思想上相互影響。自古以來,山水畫家參與創作設計的園林不計其數。
(一)立意
“巧密于精思,神儀在心”“意在筆先”說的就是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指畫家對客觀事物反復觀察后而獲得的主題思想。立意既是畫家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是影響作品意境和品格高低的重要因素。立意既是創作的起點,也是創作的終點。山水畫不是畫家對客觀自然的直接模仿,而是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后創作出來的既有生命又有美感的作品。園林設計也是如此,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設計和規劃思想,即立意。一個好的園林設計不僅要有好的立意,還要相形度勢,揚長避短,有較高的藝術思想境界,在這樣的立意組織下設計出來的園林才是不著痕跡、渾然統一的。如蘇州拙政園中的積水洼地,由于地勢較低,因而在設計時仿效太湖的水鄉景色,以水為中心,以賞荷為主,所有建筑依水而建,將景秀華盛的神韻與獨特的地理條件相結合,既突出了荷風送香氣的意境,又體現了中國山水畫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論思想。
(二)構圖
雖說山水畫構圖與園林布局屬于不同的藝術形態,但由于二者都是一種理想的圖景創造,都是一種于天地之外的靈奇,人們在游覽園林時看到的仍是一個個具體的畫面,因而人們常以山水畫中的圖景來設計古典園林,而山水畫中的構圖手法自然也成為園林設計的重要方法。經營位置是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之一,是一種重要的章法構圖術語,在六法中居于主導地位,一切形象安排都要受經營位置的統轄。經營位置,也稱置陳布勢、章法布局,是指在繪畫前要對畫面構圖進行仔細的揣摩,在千變萬化的事物中理出脈絡、分清主次,這既是繪畫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山水畫構圖手法在園林的山石配置、建筑安排上有著很好的體現。在園林有限的空間中不僅要塑造出花樣繁多的風景,還要體現變化與多樣性的統一,這樣才能營造出優美而自然、多樣而統一的藝術效果。山水畫構圖與園林空間布局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山水畫構圖中的許多原則在古典園林設計中同樣適用。如山水畫在布局上講究主次分明,以橋梁、屋宇等來襯托和點綴山水,山水畫中背山臨水、水中設島等已逐漸成為一種理想的環境觀。這種環境觀在古典園林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古典園林中景物眾多、高低錯落有致、主從關系明確,從布局上來看,全園的重心是主要部分,次要部分既具有獨立性,又從屬于主要部分,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呼應。如蘇州園林中以水為中心,山水參差起落、花木點綴、建筑疏密相間,一步一景,層次豐富、意境深遠。當然,山水畫構圖與園林布局設計之間還是存在著差別的:山水畫中的景物主要通過畫面位置來體現,因而表現在畫面上的景物既具有畫境空間布局的含義,又具有畫面構圖布局的含義,體現的是一種二維空間。在園林設計中,游人觀賞到的是一個三維園林空間畫面,隨著游人的移動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景物。
(三)元素
“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煙云為神彩”“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石為骨”“水為血脈”“寺觀、村落為裝點”,山水、樹木、花石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常用的繪畫元素,這些繪畫元素也是構以成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元素。傳統山水畫畫家非常重視對山石的選用,如郭熙曾這樣描寫四季山石:春山艷、夏山翠、秋山凈、冬山淡。山石的選用在園林造景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如揚州個園以四季假山來傳達借物傳情、營造理想的山水意境。此外,園林景物與建筑在空間中的相互融合,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滲透,山水、花木、建筑之間相互穿插、彼此協調,既實現了可游可觀的目的,也達到了物我同一、心物相照的藝術境界。
(四)意境
意境是中國所有藝術追求的最高審美范疇。好的山水畫不是自然山水景物的簡單描繪,而是“境生于象外”,是自然景物的藝術再現,是在有限的物象之外表現無限的意象。我國古代畫家提出的“以形寫神”“不求形似求神韻”“畫意不畫形”等都是意境思想的具體化。“詩情畫意”是我國古典園林設計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園林設計中的意境是對山水畫意境追求的延伸。在園林設計中,意境是指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營造一種精神環境,以有形有色有聲音的景物塑造來創造一種無限意境,為人們提供一種思想感悟環境。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我國園林設計由于文人畫家的參與而具有了濃郁的情感色彩。文人造園如作文,情與景統一,意與象統一,堆石鑿水、栽花種樹,以展示風景的形式抒發真摯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表達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在中國山水畫中,不同的植物被賦予不同的個性,如蘭花象征著淡泊明志、梅花象征著堅強不屈、荷花象征著出淤泥而不染等。在我國園林設計中,設計者也常常以這些植物來體現主人的個性、寓意造園者的氣節,如揚州個園的主人以“無個不成竹之意”來寓意其氣節的高尚和品格的清逸;柳宗元以“愚溪”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標榜自己孤傲不群的志向。中國山水畫常以寫意的手法來表現自然之美,中國園林要在有限的空間中表達和再現無限的自然之美,就需要借助于山水畫中的寫意手法。“凝固的詩,立體的畫”是中國園林表達意境的獨特方式,江南許多私家園林在設計時常使用假山、漏窗等阻隔視線,看似普通的景色,幾經周折才能看到全貌,帶給人深邃的聯想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使園林景色的意境倍增,意蘊更加含蓄深遠。
三、結語
從藝術創造的角度看,山水畫是寄托情感、抒發隱逸理想的行為,而園林則是寄托情懷、實現隱逸理想的載體,文人以山水畫、園林為載體建構自己的精神人格,抒發個人高蹈出世的理想。無論是描繪蒼渾秀逸的山石樹木的山水畫,還是富含林泉勝景的中國園林,都是富有自然之妙的環境,都是文人雅士向往的隱逸生活的載體,都是情緒的產品。中國山水畫與古典園林在發展上是相互促進的。自山水畫產生以來,以畫論、畫意指導園林設計建造已成為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藝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都是在同一民族心理和習俗影響下形成的藝術形態,二者在發展上相互貫通、相互影響。中國山水畫影響著古典園林的發展,而古典園林伴隨著山水畫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又促進了園林的不斷完善,這也正是我國古典園林的山水畫情結所在。“筆墨當隨時代”,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表現形態、理論和經驗滋養著我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和建構,以傳統繪畫藝術精髓來指導園林設計不僅豐富了園林形式,為現代園林創作帶來靈感,還能夠為人們創造出“可游可居”的理想生活境界。
作者:黃白 單位: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