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藝術設計史論課教學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在我國藝術設計學是一個年輕的學科,藝術設計教育更是如此,短短三十年間,藝術設計專業遍地開花,快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基礎薄弱、理論陳舊等問題,本文對藝術設計史論課教學提出了幾點思考,認為在今后的史論課教學中應更加注重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強化課程內容的實踐性;注視對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
藝術設計;史論課;實踐;文化素養
藝術設計是一門交叉學科,是針對人、物與自然之間復雜研究,其中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眾多領域。設計史論課程一向被認為是設計教育的基礎,因此,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設計教育中理論課程學分比例占到了總學分的半數,教授史論課程的教師也都是德高望重的學者,受到學生的高度尊重。目前我國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史論課程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老師和學生忽略,在這種情況下,對史論課程從內容到形式上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一、注重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
藝術設計這門學科既不同于純藝術創造,也不同于純理性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這就要求在設計理論課程上注重課程的更新與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社會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例如,針對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基礎的設計以及技術理論課程,如果重復已經學過的課程,會阻礙學生的時代視野,就應當結合最新的建筑發展趨勢來進行具體分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城市化進程與現代設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相比較迫切的建筑設計需求,我國在建設設計上的研究還比較落后,很多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都是由西方設計師完成的,在這方面的理念與手段都不及西方的水平。
二、強化課程內容的實踐性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談起史論課程最多的幾個詞就是“枯燥、不實用、難懂”,這說明我們的課程內容理論沒有結合實際,在設置上沒有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是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循環過程,只有遵循這個過程,學生才能在設計水平上有質的飛躍。例如學生學習“視覺傳達設計”這個概念,很多同學在大一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這個概念,但是在這個概念的理解上非常困難。到了大二真正接觸視覺傳達設計時,發現當時的概念已經遺忘了。所以在史論課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入實踐,整個理論和實踐穿插進行。首先,進行課題的實踐。在理論的教學過程中,找到符合教學內容的課題,將實踐融匯到課堂內容中??梢詫W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不同的課題,在每周的理論課程中,可以拿出部分時間展示他們的進程,并且提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整個設計的流程,而不是局限于書本中的條條框框。其次,進行社會的實踐。目前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的老師社會經驗都比較欠缺,導致了學生的理論與社會最新的技術脫節。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聘請一些優秀設計公司的設計師來學校講授最新的設計理念,并且向學生講述一些職業前景。這樣才能在學生踏入社會的時候有所準備,同時也對自己的專業更有激情的學習。同時,也可以將學生帶入到第一線的操作現場,讓學生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象的技術。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技術儲備還可以提高自我的職業認同感。最后,商業化的實踐。設計教育區別于純藝術教育的特點就是設計更具有商業性,也就是更需要社會的商業認可。德國烏爾姆學院成功之處就是將學校和企業密切的聯系在一起,企業為學校提供課題,學校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院校都和企業相脫離,企業找不到優秀的設計人才,同時學校里的學生也不了解真正的商業化設計。因此,應當充分拓展和運用社會資源,學校應該主動洽談與企業之間的寫作,在科技、教育、商業三者之間建立一種協作體系,只有企業與學校的緊密聯系才可以推動我國設計產業的迅速發展,并且提高我國的設計教育水平。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當下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多學科交叉化,例如一個好的展覽館需要在規劃、展示、平面、產品、多媒體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配合,所以設計教育的學科交叉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目前我國設計教育各學科之間還有著明顯的區別,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的學生都各自學習,交流很少。在設計教育迅速發展的浪潮下,設計理論的教學工作者,要注重各學科的關聯性。針對設計學的自身規律,結合科學、技術、藝術等學科的關聯性,優化教育資源,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教學體系。此外,我國在設計專業的招生的考核中,大多數學校都以專業課,也就是繪畫基礎為錄取依據,文化課的分數要求較低,從而造成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文化理論素養普遍較低的局面,進而影響到設計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要想逆轉這一不利局面,不僅要在招生的過程中嚴格把關,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也要彌補學生的不足,致力于將學生培養社會緊缺的復合型設計人才。這種設計人才在對對設計學科相關知識熟練掌握的同時,還能夠了解工科、傳播學、藝術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并將其融會貫通。這就要求設計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教授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負責調配資源,為學生拓寬獲取綜合知識的渠道。對于設計史論課的教學來說,應在傳統的史論、方法基礎上,加大對市場化設計、設計管理、綠色設計等設計知識及素養的傳授。設計產業是社會文化的一面先鋒旗幟,自從它誕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不斷的吸收新的表現手法,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及各民族的文化不斷碰撞與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中國的設計史論課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以期培養出具有前沿視野、文理兼備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作者:鄭艷 單位:齊魯工業大學藝術學院
注:本文為齊魯工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設計史論課程群教學方法改革探析”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