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域文化因素中包裝藝術設計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現代包裝藝術的現象學解讀
現代現代包裝設計作品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著“懸擱”是首要回答的問題。在《知覺的懸置》中,克拉里用極大的篇幅檢視了古典視覺體系與現代知覺體系區別。在他看來,現代知覺形式作品展示出來的不是猶如“均勻懸置的注意力”,是一種“仍無法將一切真理背后所涉及之存在超絕物本身,加以真切的描述”。相反,他看到的是“觀者的不確定性的地位”。對于現代包裝藝術而言,如果說之前設計更多是創作者的“純真視覺”———設計出的是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遺忘掉之前印象中的東西———也就是讓自己向現象與本質真正地敞開,得見到真正陌生化的事物。那么,電腦現代包裝設計則是通過作品確立屬于創作者直面世界的立場,而且這個世界要存在于心靈、肉體、思想、視覺等種種區分之前。換言之,現代包裝藝術提供了進入現代包裝內容的純化之路。顯然,與哲學意義上的本質直觀相仿,現代知覺形式的現代包裝設計通過視覺直觀達成意識直觀,實現主客體的交互與交織。這并不是說明,電腦現代包裝設計體系所懸擱的內容,是視錯技巧性展示或者純粹“原始派”理路。恰恰相反,現代知覺形式的現代包裝設計所展示的是在與知覺經驗中所有感觸相關的藝術存在形式。正如克拉里指出的,是人的注意力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上述狀態成為讀者經驗性存在的方式,也為大眾在景觀社會空間現代包裝藝術視覺消費提供核心質素。
1.2地域文化的現代性張力
盡管地域文化特色關注的是知覺與視覺在歷史文化過程中被建構的路徑,然而,我們從現代包裝藝術設計中也可以看到創作者主體的現代性張力,這種張力恰恰是德勒茲與加塔利關于藝術文化及其他藝術類型在整個現代性架構過程中遭遇的另一種現實寫照。而站在地域文化特色的角度探討現代包裝藝術創作者設計展示出文化訴求與現象,本身就是對于克拉里視覺研究路數的一種致敬。在我們看來,現代包裝藝術內蘊的諸多文化表征,能夠在現代包裝的藝術性與內容的現代性遇合中找到其自身應有的存在可能。這也構成了視覺考古的具體方法來探討藝術性層面文化的內在邏輯理路。換言之,創作者的現代包裝設計承載著藝術精神價值與文化內涵,在其藝術文化傳承變遷的繪畫性語言呈現中具有完整性和在場性,探討現代包裝作品的審美理解,實則是在探尋現代包裝藝術設計與藝術文化史相關性,其最終旨歸在于彰顯創作者的主體性與現代性之間的張力。
1.3地域基層上主體的存在狀態
地域文化特色基礎上主體與現代包裝關系在現代包裝藝術設計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如果從藝術脈絡的角度來說,與傳統的手繪本相比較而言,現代意義上現代包裝藝術圖像深受后人文主義崛起與后現代轉型的文化影響。前者不關注宏達敘事層面的展現,而是強化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事的重新發現,后者則在空間的層面上主張從不同的視角完成對于同一事物的多重立體再現。電腦處理現代包裝就可以看到上述兩種風格融匯的影子,更多地強調了讀者的注意力對于現代包裝的觀看意識。電腦現代包裝處理多是按照創作者理解在作品中重新對事物進行排列組合。這也就是所謂的“色彩造型”、“藝術變形”與“幾何構圖”等重要內容的題中之義。我們看到,現代包裝藝術地域文化特色展示中既體現出了上述創作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現代包裝包裹著的現代包裝內容的高度、深度。一方面,電腦處理現代包裝不是對于自然的機械模仿,所追求的是將個人的主觀意識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電腦處理現代包裝在對于形體和空間的把握上又試圖反映真實的自然。誠如上述,我們能夠看到在電腦處理現代包裝構建的光影效果下,現代包裝不再是空地般的存在,其立體的質感讓圖畫本身瞬間具有了重量的特征。而其底色的震顫性質的肌理又與書脊的厚重感構成系統對比。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既感覺清晰可見,又充滿模糊質感的立體結構。實際上,對于位置感變動與重建并非單純運動視點這樣簡單。在對于整個觀者位置的位移中,電腦處理現代包裝表達的是一種融貫主體的概念。恰如我們在觀看電影時候表現出的對于無中心的畫面的不確定性一樣,在電腦處理構筑的世界中,一切中心都必然消失,觀者看到的是“似動”的畫面體驗。畫面成為一個位置不斷變化、視角不斷位移的綜合的矛盾統一體。在這一過程中,觀者要從意識中清除掉自身既有的位置感———對于所觀看事物的原有經驗和當下體驗———重新看待作品展現出來的對于視知覺的沖擊,及其布局與格法的基本脈絡。倘若我們單純地停留在視覺史層面,就無法揭示其在歷史斷裂過程中電腦現代包裝創作與內容現代性敘事的內在悖論。
2現代包裝藝術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的現代性
2.1完整清晰圖像
在古典定點透視時代,現代包裝藝術設計經歷著大規模的知識范式的交替過程。不同的知識型體現出以繪畫為代表的藝術實踐所必須的種種慣例與邊際條件。顯然,現代包裝藝術的完整清晰意向設計處于整個大時代的現代性轉型的斷層期。從圖像的視覺表征來看,盡管古典知識型所謂的定點透視的理念與之呈現出的完整的、清晰圖像仍然大量存在。古典知識型所謂的視覺體系顯然已經無法滿足藝術創新探索。與此同時,不能忽略的一個技術層面的發展是電影的出現。電影敘事所代表的是全新的人類知覺和視覺形式。
2.2固化視覺及想象
現代知覺形式逐漸放棄了用單一的結構來構圖敘事的嘗試,通過對于知覺形式形成過程的探索,來固化視覺所及的形象與想象。我們感受到知覺已經不單純是記錄,它必須正視并明確知覺自身的不穩定性。現代知覺形式把握自身對于知覺斷層的敏感認知,并揭示出注意力的悖論。這種情形下的現代包裝設計關注某個事物,并不能到達事物的本質,進而把握其內在的直接性。毋寧說,現代知覺設計是在指出知覺的分解和形式的喪失,倘若認為注意力是連續體的動態形式,而忽略掉注意力本身的有限持久性,那么,視覺固化在某一點的清晰性必然伴隨著注意力的分解和清晰性的消解,試圖在知覺空間中建構自身的離心特性,以便讓創作者的視覺和想象力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3當下現代包裝藝術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的人文與審美追求
3.1美學訴求與自然和諧的一致
現代審美思想跟地域文化特色并行不悖,是視覺與知覺理論在設計層面的表現,這是我們探討中國現代包裝藝術設計需要申明的一點。在我們看來,我國現代包裝藝術設計審美思想具有極強的東方藝術。第一,對于自然的認識上,仍將自然看成是自我精神審美的載體,強調感覺與自然的和諧與一致。毋寧說,電腦現代包裝設計具有了類似于“平行于自然”的理念。自然既包括客觀所可以得見的自然,也包括主觀感知的自然。只有二者有機統一,才是真正的具有藝術性的現代包裝設計作品。這種二者的統一還體現在讀者各種感覺器官之間在遇到現代包裝時的互通體驗。在人的感知發展的高級階段中,這種互通就成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器官的和諧共存。
3.2人文精神與電腦技術性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科技及多媒體特性,通過圖像、文字的多重整合,消弭了文字載體的邊界,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現代包裝藝術的電腦處理在迎合并滿足讀者讀圖偏好的同時,也在主客體之間創造了一種相互解讀的需求。在電腦技術實現了之前無法實現的功能的同時,長久以來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彰顯也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種種變異。一方面,電腦圖像技術讓世界的改變與圖像的更替變得輕而易舉,設計者自身通過電腦圖像掌握變造世界的特權。而在本質上說,現代包裝藝術是與現代包裝內容相關的一個整體精神的傳達,現代包裝藝術的過度制作和特效的機械復制,極有可能讓現代包裝整體上失去了本雅明所說的“光暈”,而進一步淪為整個社會系統中可有可無的“裝點”,遁論在此過程中對于人性的開掘與人的尊重。現代包裝藝術的設計是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審美追求的,倘若一味地追求新奇,采用違反數據邏輯的方式來引起對于常識或者顯在的事實的背離,則只能造成更大意義上的認知錯亂與邏輯錯誤。同樣的道理,倘若現代包裝藝術的設計失去了對于攝影照片式的信賴,觀者很可能“先入為主”,順從數據庫訊息,進而在日后不可避免地產生認知沖突。至少對于現代包裝的主要閱讀群體來說,這種認知錯亂是地域文化特色展示技術造成的隱患之一。
作者:王斐 單位:浙江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