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科競賽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改革實踐教學體系與內容
學科競賽作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已逐漸被社會和高校認同,而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競賽層出不窮,名目繁多。按競賽的主辦單位可分為教育主管部門主辦、企事業單位主辦、行業協會主辦以及幾個部門聯合主辦的競賽等;按照組織規模分為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競賽;按內容可分為單科類、專業類、綜合類競賽等。其中,教育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主辦的學科競賽舉辦時間穩定、規模大、覆蓋面廣;針對全球范圍展開征集的國際性設計競賽參賽周期長,對創新性要求高,獲獎難度高;企事業單位的設計競賽征集在時間上則具有很大的隨機性,比賽目標單一,對實用性要求高。學科競賽的評選標準也各不相同。因此,藝術設計專業要以學科競賽的參賽要求、參賽時間、評選標準等為依據,改革實踐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將學科競賽有效融入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1.根據實踐教學課程的特點合理選擇學科競賽
目前,大多數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由實訓、課程設計、快題設計、專業考察、畢業設計幾大模塊組成。實訓類實踐來自“理論+實訓”授課模式的專業課程,主要解決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培養,因此不太適合對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競賽。教師應根據課程的教學安排提前找好合適的設計競賽資源。企事業單位主辦的設計競賽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之一,這類競賽屬于典型的商業設計行為,主題明確,對實用性要求較高,非常適合常規的課程教學。如標志設計課程的實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選擇在時間和課程上較為同步的企業標志征集作為課程作業。課程設計、快題設計、畢業設計主要培養學生將學科知識用于實踐的綜合能力,突出對學生的創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養。其中,畢業設計的周期較長,通常在12周以上,課程設計和快題設計是集中式短期教學,通常為2到4個教學周,且上課時間安排的自由度較大,適合參賽周期長、綜合能力要求高的學科競賽,如,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以及一些國際性賽事等。這類競賽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較多。將這類學科競賽與課程設計、快題設計有機融合,能更好地達到賽訓結合的目的。
2.將周期制課程設計改為學期制課程設計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國際級學科競賽參賽周期長,從賽事信息到賽事結束有的長達幾個月,周期制的課程只有幾周,有的課程只有短短的兩周,時間上難以協調。另一方面,優秀的設計作品從創意構思到最后的制作完成,確實也需要付出較長的時間和較多的心血,需要靜下心來思考和沉淀。因此,打破以往的集中周期式的課程設計,采用學期任務制的教學模式,以學科競賽的設計主題作為課程設計的項目來源,學生和教師可以預約時間見面交流;以工作室和實驗室為依托,便于教師進行跟蹤式的輔導,發現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學期制的課程設計在前期階段,教師和學生可以一周見一次,甚至兩周見一次,讓學生做好資料查閱和市場調研工作,到后期其他課程快結束的時候,采用較為集中的指導和交流。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充分實踐和深入開展課程設計,并可根據教學進度循序漸進地完成課程設計各階段的內容。
3.以學科競賽深化畢業設計實踐教學內容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由于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設計項目的資源有限,畢業設計結合實際設計項目的機會較少,通常以學生自擬的模擬項目居多,畢業設計選題缺乏前瞻性和創新性。這時教師往往成為畢業設計項目設計的主體,但是“很多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的不足使得項目設計形式大于內容,缺乏典型性、真實性、完整性”,最終畢業設計作品沒有達到應有的設計水平和高度。而賽事級別較高的學科競賽的選題和評審標準極具學科前沿性,充滿人文關懷。如,靳埭強設計獎全球華人設計大賽近幾年的參賽主題“水”“相生”“閑”等。再如,由世界包裝組織(WPO)為世界各地的高校致力于包裝設計及研究的在校學生設立的“世界學生之星”包裝設計獎,是該設計領域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獎項,其評選標準主要參照以下六個方面:創新程度,銷售外觀效果及平面設計,包裝適用性,環保性,易于加工制造,整體印象。指導教師可以將這些比賽的要求、評審標準以及歷屆的獲獎作品作為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的指導參考和依據,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從而避免選題水平不高、研究意義不大的問題。
二、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學與市場的接軌,以校企合作推動實踐教學。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處于一種比較松散甚至流于形式的狀態,一些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不足。然而諸多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競賽的獲獎作品,很多都是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如,獲得2015年德國iF設計大獎的AppleWatch智能手表、錘子手機等。一些企業對設計重要性的忽略使得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因此,設計學科領域的設計競賽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以此推動校企合作的力度,實現資源共享、互利雙贏。
1.優選合作企業
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環節的結合可以多層次、多維度進行,從課程設計延伸到畢業設計,從課堂教學延伸到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尤其是不少級別較高的學科競賽要求參賽作品必須是完成的或投入生產的實際項目,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無疑是最好的平臺。一方面,校企合作教學能夠在技術和工藝上提出專業意見,有利于設計作品的制作與實現。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進行得順利,一旦企業有了好的設計項目資源,指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團隊參與設計過程,并將設計項目成果直接投稿參加學科競賽。因此,校企雙方需要就研究領域、價值追求、未來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學校要選擇合適的有實力的企業合作,企業也要有強烈的合作意愿。實現資源共享、互利雙贏是校企合作的前提。
2.完善合作機制和保障
第一,建立合作分工的管理制度。在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完成實際設計項目的過程中,企業導師負責指導設計項目工藝與技術上的制作與完成;專業導師要負責梳理名目繁多的學科競賽的要求與特點,篩選適合設計項目投稿的學科競賽,這樣避免為了競賽而競賽,正常的實踐教學沒有受到干擾。第二,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大量實踐表明,導致校企合作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激勵機制的缺失。校企合作設計項目參加學科競賽如果能夠獲得好的成績,尤其是在德國紅點設計大獎、IAI亞太室內設計雙年大獎賽等國際性的知名學科競賽中獲得好成績,對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無疑具有很好的宣傳作用。因此,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的政策,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如設計項目獲獎的共同署名、獎金的合理分配、專利權的歸屬、設計作品的大力宣傳等,使校企雙方能夠真正地在校企合作中構建利益共同體。
作者:明蘭 單位: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