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域文化醫院公共藝術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元素解構
元素解構是指根據自身的需求,把傳統景觀符號中不同體系、時代和地域的一些單體符號按一定規律或隨機地加以組合,形成一個新的體系,代表某種新的含義。對地域文化符號的解構,就是在本土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對元素進行分裂、片斷化、不完整化和持續變化的創作手法,使原有的視覺元素產生新的形象與新的語義符號。元素解構打破了原有結構的整體性,強調結構的不穩定性和不斷變化的特性。對地域文化符號的解構與重新整合體現出樸拙、大氣的文化內涵以及強烈而渾樸的生命本質,加之動感豐富的空間構架,形成全新的空間語境。保留文化符號的某些肌理,通過對元素符號的重新解構,使人們在感受設計創新的同時也領會到符號背后的文化內涵。元素解構的設計手法為醫院公共藝術設計提供了新的空間表述方式,從而使地域文化具有了全新的視覺面貌。如杭州市下沙醫院門診大廳背景墻上的不銹鋼浮雕取材自被譽為“天下奇觀”的洶涌壯觀的錢江潮,既提示人們,醫院位于被譽為浙江“母親河”的浙江省第一大河錢塘江邊,更提示人們要以“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勇敢精神面對病痛,又告知人們要以“世人歷險應如此,忍耐平夷在后頭”的堅毅精神戰勝病魔。在錢江潮的浪花中還加入了C、H、O、N、P這五種構筑生物體的基礎元素,豐富了浮雕的文化內涵。
二、夸張變形
以當代的藝術手法,將元素意象加以夸張放大,產生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夸張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是在某種限度和原則指導下的夸大和強調。在設計中,夸張往往是對符號的提煉、分裂與變形處理,無論是尺度、形狀,還是材料、色彩等形式要素,都在原有的基礎上融進了新的內容和含義并加以強化,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象征符號,以此引起人們的共鳴,這種夸大的結果使人明白作品的“形”所強調的意義。如杭州市下沙醫院住院廳背景墻石材浮雕“富春山居”意境清和,悠閑自在,寧靜致遠,取材于元朝書畫家黃公望以杭州富春江為背景所創作的、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
三、借代手法
將地域文化元素中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人們的審美情趣投射到當代醫院公共藝術設計中,使其帶有傳統的文化信碼,這樣設計出來的公共藝術作品能起到新舊溝通的作用,并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西溪濕地是位于杭州市區西部的城市中次生濕地,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淀深厚,曾與西湖、西泠并稱為杭州“三西”,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內河流眾多,水渚密布,植被繁多,生長著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如睡蓮、莼菜、菖蒲、野慈菇等。杭州市西溪醫院門診大廳背景墻上的石材浮雕取材自醫院所在地——西溪濕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生植物睡蓮,有著矜持超脫、芳華四溢、迎著朝氣、拋去暮氣的意境。杭州市下沙醫院門診大廳的挑臺陽角選用具有杭州地域歷史文化氣息的“良渚玉琮”造型,通過現代手法演繹,使空間凸顯杭州地域特性。
四、場景再現
場景再現就是把歷史事件或傳說中的部分場景通過畫面的形式直接體現出來。這樣能使人們聯想起某一時代的生活、某個地域特定的傳統景觀,使人們對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體和感性。如杭州市下沙醫院在電梯廳、候診區、門診和病區過道等公共空間陳設以杭州運河和余杭塘棲、富陽龍門、桐廬深奧、建德新葉等江南古鎮村為題材的馬克筆畫、風景油畫和石材浮雕等,將江南古鎮村的滄桑之美、江南園林的婉約靈動之美展現出來,帶給人們清美的視覺享受。
五、結束語
要實現國內醫院設計與國際接軌,除滿足當今時代的醫療、保健、康復、科研、教育和精神需求,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外,還要堅持地域文化在設計中的應用和延續,在設計中保持國家精神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重視醫患個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等因素。
作者:項海青 單位:杭州市衛生事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