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核心素養視野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所居住環境藝術氛圍的要求隨之提高,但由于種種原因,部分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后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應當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的人才,這成為目前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該文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行業企業和學校教學的需求,論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現實情況,探究其提升策略,從行業需求和學校教學的角度,闡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和途徑,開辟了核心素養研究的新視野。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指學生通過學校教育所具備的能夠解決問題的素養和能力。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漸漸形成的,是以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目的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別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總體表現在人文底蘊方面、科學精神方面、學會學習方面、健康生活方面、責任擔當方面、實踐創新方面;具體可分為十八個基本觀點。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核心素養的發展并沒有細分,還需要通過更深入的探索,以增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
1.個人的需求
核心素養的形成基于學生在相應階段的學習過程,主要是為了適應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和基本素質,這是學生應該具有的作為主導性質的基礎素養,同時也是知識、技能、生活態度的綜合表現。由此可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本專業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怎樣讓學生能力與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和核心素養的要求相匹配,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同時提升就業質量,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擺在學校面前的現實問題,這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有效實現職業生存和職業生涯多元化發展目標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2.企業的需求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雖然就業門檻較低,但就業領域廣泛,大、中、小型建筑裝飾裝修企業、專業的室內外設計公司等均需要這類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裝飾設計類企業的需求同樣也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發生著變化。裝飾設計類企業需求的轉變,促使其需要更多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當前,裝飾設計類企業希望學校能夠輸送直接上崗不需要花費過多時間參與職業培訓的人才,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要有想法、有創意、踏實肯干、善于溝通和團隊合作等,能夠良好適應行業的發展需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性很強,這個專業的工作體現的是裝飾設計類企業的外在形象,工作性質要求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沿,學習此專業要具備創新思維。因此,學校培養的設計類人才,需要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
3.教學的需求
學校教學目的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發展,關注、解決人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高校培養“雙基”人才,這在當時具有現實意義。但是,僅有知識是無法解決人的發展問題的,于是慢慢有了關于智力發展、能力培養的新要求。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的要求也緊跟時展的步伐。怎樣才能站在時代前沿,緊跟時展的腳步,培養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具備終身發展的主要能力和素質。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校教學,應該關注以人為本的核心素養培養。在一些文獻中,常常能看到“素養”“核心”的相關知識,能力與態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學校教育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會有一些共同點,但因為專業不同,所以在內容上也會有所差異。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有兩個核心素養必須重視:一是創新能力,這是該專業學生的短板;二是綜合素質,這是該專業學生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核心素養的研究現狀
“核心素養”起初是在歐洲的研究報告中出現的。1996年,雅克•德洛爾在《學習:內在的財富》報告中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總體規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的文獻,這是一部在世界教育和學習思想領域具有重大意義的文獻。2003年出版的《核心素養促進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會》報告中,將關于學生能力素養問題的分析指向了“核心素養”。從該報告的總體框架中,我們可以看出“核心素養”其實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和自身的發展,所需要的主要能力和所具備的素質。2005年,《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遴選:行動綱要》指出“核心素養”的選擇和確定,不僅由個體和社會的需求決定,而且由社會和個體的目標性質決定。200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的議案中指出“核心素養”的定義:在知識社會中,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須掌握的一系列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總體來說,“核心素養”不僅關注現在,而且著眼未來。和歐洲相比,我國核心素養的研究起步稍晚。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對職業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不僅要求從事該行業的人員能夠達到國家有關行業的技術標準和相應規定,而且要求從業人員除了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職業核心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行業和職業的發展需求。總而言之,目前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對核心素養的培育問題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與研究。這些研究成果不僅為我們了解核心素養提供了資料,而且為我們更進一步改進、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但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核心素養的研究在中小學基礎教育方面研究較多,主要是在核心素養的理論和課程改革層面的研究,而高職高專核心素養的研究多從高職高專的特點出發,研究高職高專人才的職場核心素養。對于高職高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側重于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缺乏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教育研究。怎樣實施適合高職高專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教學策略,仍是一個有待探索的重要問題。
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探索
1.核心素養的培養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擬定,要依據核心素養的養成,以“企業需求為主導,學生成長為根本”的原則,面向該行業的室內外設計師崗位群,培養該專業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比較強的繼續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等綜合素養,使學生最終成長為能夠勝任室內外設計行業崗位群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核心素養融入第一課堂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擬訂,要通過分析該行業企業的用人要求,把語言溝通能力、敬業精神等作為標準,以適應室內外設計崗位群的工作能力為載體,以一些課外的素質拓展類的各項活動為平臺,融入學生學習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全面發展綜合能力訓練,使學生能夠在體會、總結和評估三個階段把面向職業化的訓練轉化為核心素養,最后轉化為自身的綜合能力。
3.職業素養滲入第二課堂
所謂“第二課堂”,就是在課內學習之外的以各類活動和平臺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以參加各類活動和多種項目的形式加強練習,將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運用于實際的項目訓練,增強核心素養的應用,以相互交錯的形式塑造自身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有力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該行業市場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本專業學生未來職業規劃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核心素養的養成不是簡單的職業和技能的綜合,而是在掌握好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前提下,通過實踐運用后重新整合而成的綜合素質。只有在通盤考慮和專業設計下,把核心素養的各種內容融入課堂的各類項目實踐活動,將職業化情境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培養出適合當前行業企業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真正實現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瓊.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論.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2]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全球教育展望,2016(4).
[3]喻平.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與策略.課程•教材•教法,2017(1).
作者:江俊紅 單位: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