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藝術設計類史論課程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大數據技術為我們推進史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根據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藝術設計類史論課程的一些教改思路。院校應該重視史論類課程的教學地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建立知識圖譜,并以重構知識圖譜為目標建立大數據庫,豐富教學內容;老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考核方式。旨在改變傳統教師講授的單向傳授模式,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兩者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育學生科學的設計觀,拓展學生的設計視野,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史論課程;大數據;教學改革
1引言
藝術設計類史論課程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開闊視野,提高人文理論素養,培養設計思維和樹立設計理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存在學生重技輕史、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等現象,因此許多院校基于時展從教學目標、手段方法到課堂設計等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圖像、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數據可以通過互聯網容易的獲得,為史論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此外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體驗經濟、服務設計的加入,也給史論課程教學帶來新的思路。本文總結了目前藝術設計史論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大數據的特點,提出一些改進措施,旨在形成史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2藝術設計史論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從當前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院校藝術設計類史論課程對學生的培養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習動機和效果并沒有實現統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在教育大眾化和教育市場化的時代,藝術設計院校側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也偏重于較務實的專業課程,對史論基礎課程重視不夠;一些院校普遍認為應該加大設計技巧或技能的課程比例,沒有必要開設史論課程,對課程存在消極抵觸思想;
2.1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關注點已從原來基于歷史發展狀況、設計活動和設計風格的歷史演變等理論知識的講授轉變為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即挖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參與體驗。但目前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僅限于視頻影像的播放或學生參與講解;
2.2考核方式不新穎。該類課程常用試卷考試和撰寫論文兩種考核方式,“死記硬背”是學生應對試卷考試的主要方式,因此“掛科率高”成了這類課程的代名詞;若撰寫論文,學生則過于依賴網絡,較少思考,致使內容千篇一律,很少真正思考設計的發展規律、設計與社會的關系及以往設計理論對當今設計的指導與意義等內容。上述問題促使我們對原有的課程教學進行反思:大數據背景下,信息之多、資料之全、更新速度之快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按部就班的講授中外設計發展狀況、設計活動、風格、代表人物、作品等內容是否是資源浪費?體驗與交互盛行的時代,教師用PPT進行講授能否滿足學生需求,達到教學目的?這種理論知識的講授是否與專業設計脫節?能否起到史論課程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如何激活傳統設計中積淀的設計思想與人類智慧,并創造性地轉化到現實設計中來?
3改進措施
大數據技術為我們推進史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了新思路。根據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學科專業特點、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現狀出發,把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設計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大數據和多媒體技術,以構建知識圖譜為目標,分別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上進行改革。本文旨在實現近代教育之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所說“尋找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卻可以因此多學,使學生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動,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2]以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3.1設計院校重視史論課,重申其課程地位
設計是以實踐為主導,但沒有理論知識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藝術設計史論課能夠在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把握設計理念、形成個人設計風格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其在專業課程結構中與專業課程應具有同等地位,高校應重申其課程地位,強化其重要性。尹定邦在《設計學概論》一書中特別強調了設計理論對設計發展的必要性。他說:“不從觀念入手,不解決理論問題,不把理論問題落實到教育上,設計的發展最終還是會有限度的,會影響到整個設計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2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建立知識圖譜
知識圖譜又稱科學知識圖譜,是顯示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系列各種不同的圖形,用可視化技術描述知識資源及其載體,挖掘、分析、構建、繪制和顯示知識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圖譜能夠展示課程的核心結構、整體的知識架構、發展歷史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為課程研究提供切實且有價值的參考。高校藝術設計類史論課程教學主要包括中外藝術設計的產生與發展、藝術設計理論的萌芽、形成、發展及其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貢獻等知識,一般設置32學時。針對內容繁多而課時偏少兩者之間的矛盾,講授內容需要有所取舍,因此應結合各專業教學目標,重新梳理教學內容,建立知識圖譜。如環境設計專業可主要講授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包豪斯、構成主義等與設計有關的知識,要求學生對各國各歷史時期的設計理論、運動風格流派、代表人物、作品作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藝術學專業則可主要講授雕塑、繪畫、陶瓷等發展狀況。這樣這門史論課可分幾個重點,每個重點內容分解為幾個單元,每個單元可設置幾個專題。建立知識圖譜,能夠使課程內容更清晰,學習目標更明確,教學方法更有針對性。
3.3以知識圖譜為目標導向,建立大數據庫,豐富教學內容
在大數據時代海量的數據信息、資料,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我們可對每個知識點收集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的資料,建立大數據庫。如有關建筑歷史題材的視頻、影視錄像在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現”欄目、《故宮》《頤和園》紀錄片中涉及一些知識點。針對知識圖譜里的每個知識點,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按文字、圖片、視頻影像、模型等方式分類,根據知識點的特點,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選擇最恰當的方式進行講解,并設計課堂教學。這些資料可以作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資料。
3.4圍繞知識點,設計課程教學
教師用PPT、視頻影像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講授,學生始終處于接收知識的被動地位,根據知識圖譜,圍繞每個知識點設計課堂教學,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引入案例教學。針對教學內容上偏理論性的問題,聯系當下社會時事熱點新聞進行講解介紹,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促進他們獨立思考。比如在講解中國明清家具部分時,結合目前最火熱的明清宮廷劇里的家具布置、樣式等,對明清家具進行對比講解。較以往理論知識灌輸,案例講解更加生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更好、更牢固的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設置探討式教學環節,進行分組式教學。給定幾個寬泛的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擬定具體方向進行課外學習。以問題為向導,小組課下討論,課上講解,比如對于某種設計風格,學生收集資料從中挖掘該設計風格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并進行作品分析,分析該風格產生原因、特點、影響及發展等知識,通過課堂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討論與思考,提高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溝通能力。增加實踐環節設計。可帶領學生去當地博物館、美術館、展覽等場所,根據實物展示、實地參觀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4]另外也可利用3DMAX\sketchup等軟件,要求學生制作一些經典建筑作品模型,如包豪斯學院、流水別墅、光之教堂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對設計作品結構有深入了解,對其社會意義有了更深體會,鞏固了所學的基本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按照教學內容,有秩序的組織教學活動,緊扣主題,層層設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分析與討論,進而展開辯論。
3.5建立試題庫,改進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而非僅僅是知識的掌握。圍繞知識圖譜,針對不同階段學習內容建立試題庫,并設置開放課題,與時展相呼應。學生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階段成績及期末成績。平時成績由課堂表現、小組作業完成情況組成;階段成績是考查學生對選擇的主題進行深入學習情況;期末成績是根據設計理論的演變發展過程及其基本規律,解釋當今的設計現象和啟示。教師結合課題完成情況、學生表現及小組內部同學互評進行綜合評定。
4結語
本文首先總結了藝術設計史論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改革建議。我們提出要梳理史論類課程知識點,建立知識圖譜;然后從知識圖譜出發,搜集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的資料建立大數據庫,并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為目的,優化授課資料;圍繞每一個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授課方法、手段,設計教學過程,或引導式授課環節、討論式授課環節、實地講解授課環節等;建立試題庫,重在提出一些開放式問題,調動學生思考。課程結束后通過比較分析法和經驗總結法,逐步發現具體問題并總結經驗,并在下一個研究循環中不斷完善,形成課內與課外、應試與應用相結合的高校藝術設計類藝術史論課程教學體系。通過這幾個方面教學調整希望能夠改變傳統教師講授的單向傳授模式,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兩者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將教學過程逐漸演變為在參與中探索、發現和思考的雙向傳播學習模式。同時有利于培育學生科學的設計觀、創新思維,拓展學生的設計視野,成為其日后設計生涯的設計思路的源泉,發揮史論課程應有的作用,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專業課程建設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賈國濤.中國設計史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再探索.裝飾,2014(12)
[2][捷]夸美紐斯,任寶祥等譯.夸美紐斯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01
[3]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25.
[5]徐躍改善高校藝術設計史論課程教學狀況的一點思考.裝飾,2004-08.
作者:孫秀麗 單位:河北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