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跨文化旅游形象設計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文章研究當前國際旅游形象圖形樣式,探討國家旅游形象與國家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關系。分析國家圖形語意表達形式,探析國家形象標識與本國文化內涵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作用。通過對國家旅游形象設計的深入剖析,吸取他國設計經驗,利用新的設計分析方法,完善我國旅游形象設計之見解,在文化與經濟輸出方面做闡釋。
關鍵詞:
中國旅游業在近十年發展速度驚人,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中國投資參考》2015年04月29日06:41報道稱:2014年中國人在出境旅游的支出上達到了49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3.1億元。雖然中國目前的出境游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中國人口數量是國外旅游業瞄準的一個基點,僅2014年中國旅游人數就同比增長了20%,人數達到1.17億。就澳洲一個地域而言,2002—2012期間抵達澳洲的中國游客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3%。這說明,我國人在近些年投資旅游的項目支出和投入越來越大,同時也映射出國人對旅游文化的熱衷和興趣。凡事都有兩方面,從文化的角度講,國際旅游讓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了解國外文化傳統和風俗,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輸出的一種方式。由于旅游文化的推進,跨國文化融合的速度進程也隨之加快,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文化取向價值越來越大。作為國際旅游主體,國家旅游形象的宣傳設計也通過互聯網越來越快,越來越多地拉近了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很多國家推出國家旅游標識的時代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3年2月20日網絡公布“美麗中國之旅”以藍色背景,漢字書法體為主體的標識確定為中國旅游形象標識。
一、旅游形象映射文化底蘊
(一)旅游形象是時代需求的文化反應
文化,靈魂的源泉。由此衍生的一切所有相互融合形成完美的概念形式;涵蓋文字、語言、建筑、飲食、知識等所有的民族生活形式均源于文化的母體。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中旅游文化作為精神文化的一種可謂是物質文化和觀念文化的交融體。旅游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對人們生活形式,生活層次的另一種詮釋。在中國本土視域下,1985年至今中國旅游局一直選定由馬踏飛燕組成的標識圖1。作為文物的“馬踏飛燕”圖2不僅僅向外國人宣傳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也體現了旅游文化民族性的深刻內涵。因此,旅游形象不僅是一個國家圖形的外貌表達,外國人通過此形象對中國事物會有一定的判斷。在中國2000年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房地產行業在此期間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消費方向,人們對住房,旅游,海外求學等方面投入的力度加大。2011年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新的標識問世圖3,用色塊組成的墨爾本首字母“M”向國際宣布墨爾本的多元,創新和生態理念。墨爾本用這樣一張城市名片吸引了大量中國人去定居、移民、旅游、消費、休閑包括求學。據2015年3月20日參考消息網報道稱,預計到2023年到墨爾本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將增長109%。中國人到墨爾本的首要原因是度假休閑。澳大利亞旅游部門負責人約翰歐沙利文說中國現在是澳亞里亞的第二大游客輸出國。旅游形象設計標識,隨著設計藝術的文化普及,也逐漸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更進一步地拉近了距離。設計師沙里寧說:“讓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旅游形象標識不僅僅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形象也是這個城市的臉面,用折射的方式在向外界宣傳著該城市的文化內涵。全球旅游文化快速地融會貫通,用標識來區分和宣傳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讓國家民族文化發展創新,發揚光大,給國家乃至城市的發展特色增添賦予別樣的文化底蘊。
(二)地域文化是旅游形象設計的基點
旅游外出所關注的重點無疑是民族性文化的探尋。在一定地域內所保留的帶有民族性的語言、圖形、色彩、行為等符號統稱為地域文化的時候,無疑地域文化成了民族文化的標簽,因此在為該區域設計標識形象時地域文化是首要考慮的元素之一。只有廣度沒有深度的文化是沒有內涵依托的,國家旅游形象的設計必須依托國家本土文化才能得得到世界的認同。例如圖4保加利亞共和國旅游標識。該國地處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該地區的玫瑰、酸奶和葡萄酒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已頗有歷史年代。“玫瑰谷”的稱號也是源于玫瑰河谷長達一百多公里而得名,這里也是游客的觀光勝地。保加利亞共和國的標志見圖5,共和國旅游形象標識沿用國家標識的基礎上增添了新的元素,更加豐富地表現了保加利亞共和國的地域特征。新的標識涵蓋大海、山川、花朵、度假的新鮮意味,把該地域的民族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鮮艷而高純度的色彩也表達力保加利亞人們的開放、自由和熱情的本土文化內涵。
二、國家旅游形象的思想意識表達
(一)國家圖形形象的文化輸出意識
國家圖形形象首先代表的是國家文化形象,其圖形體現著國家文化的精髓。無論任何一個國家,代表民族味道濃厚的圖形永遠是國家圖形形象的最佳表現形式。在選擇國家圖形形象時要選擇能夠代表國家形象性的建筑,飲食文化,語言文字等元素。這些都是設計師靈感的源泉。埃菲爾鐵塔已然是法國的代表;富士山是日本的代表;長城是中國的代表;這些在人們思想意識中根深蒂固的圖形形象不僅僅代表一個地域,也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文化圖形。2012年加拿大進行了一次設計實驗,設計口號為:KnowCanda,此次設計打破常規,沒有沿用楓葉的圖形形象,而是采用國旗的一部分圖8,保留著加拿大國旗的紅色空間區域。巧妙的運用剩余空間布局,去掉楓葉部分,把留出空間的部分進行設計開發,讓觀者發揮眼球的無限想象,也改變了慣有的標識設計樣式。此番設計大膽地改變了慣性思維。簡約的圖形在視覺傳達過程中視覺撲捉速度極為清楚且明確,簡約的圖形反應的直觀概念簡潔明了易于記憶,是設計實驗的成功之舉。
(二)國家旅游形象的圖騰表達意識
國家旅游形象是時代的召喚。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種文化現象——圖騰,附著著靈魂的載體,同時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諸多國家運用圖騰做國旗,國徽,均說明圖騰信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雖然圖騰來源于印第安語言,但是在中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中,從未間斷且大量記載了有關圖騰的各種學說,因此中國圖騰文化也為當今時代的藝術創作靈感。用圖騰創造出來的設計作品不僅易于識別,并且在文化傳達方面創作深度和廣度也頗深。在中國旅游標識中運用龍圖騰、鳳圖騰的也很多。例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公司形象就是用鳳的圖形和字母演繹而成。當今的網絡游戲,紋身藝術均有圖騰意識表現。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圖騰出現的頻率極高,所有中國人的共識圖騰有中國龍、鳳、魚、鶴、建筑等等諸多元素,很多世界博覽會、賽事運動會、旅游形象中頻頻出現。如圖12和圖14安徽旅游標識和開封旅游標識均運用經典建筑圖形為主要元素,貴州旅游標識運用少數民族圖騰圖像,明確地傳達出該地域的文化特色,又給旅游者一個很直觀的文化識別。
(三)國家旅游形象的色彩文化呈現
色彩在一定環境下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內涵。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色彩傾向,不同地域的人對同一種色彩也因特殊的因素有不同的判斷和態度。例如英國、德國等國家傾向藍色,藍色代表理智,諸多西方國家采用藍色作為本國喜好色彩。但在東方亞洲國家很多人把紅色定位為熱情的色彩,也有特殊的表達例如中國國旗的紅色代表鮮血。民族色彩文化雖然有著一定的區分和語意,但是人們總能在審美角度上達成一定的共識。膚色使我們進行了種族的區分,國別的區分。地域的區分。民族色彩文化作為媒介又把人們的眼球進一步拉近。土耳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在伊斯蘭教中藍色代表純潔與神圣,金色代表執著與熱情,綠色代表吉祥;伊斯蘭教傳統的民族舞蹈久負盛名,色彩斑斕的服裝和節奏明快的音樂是他們的民族特色。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由于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因此也是歐亞的十字路口。土耳其總統雷杰普塔伊譜埃爾多安開發了新的國家形象標識以促進出口投資。標識以土耳其的英文名稱Turkey和代表土耳其特色的民族圖案設計而成,整體采用藍色、綠松色、金色和藍色色調圖15—18,而這些色彩的采用均源于民族教義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三、旅游形象與國家文化意蘊演繹
(一)旅游形象是展示國家文化的有效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融合與輸出是加速經濟鏈接的一種有效形式。旅游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已經是全球共識,在此基礎上萌生的旅游形象無形中擔任了“外交大使”的角色。旅游形象承擔著國家文化的宣傳功能,直接影響國家形象在國際上的樣貌;也代表著該國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和信仰。國家文化通過旅游方式一步步滲透其中,讓人們接受該國事物,旅游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審美眼光的轉變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一步一步地號召引領者人們的選擇方式。例如2008年奧運會期間,舞動的北京“中國印”的設計向世界宣告了北京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地位,讓世界通過北京了解了紅色屬于中國,書法是中國的文化的表達方式。世界上諸多國家已經在這個問題上顯示出了明顯的態度,認同書法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概念用中國的書法和印章組成的標識得到認同??v觀世界,諸多國家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對旅游形象也進行了大力度的投入和開發,因此目前世界上諸如澳大利亞旅游形象用的袋鼠來做標識;墨爾本城市推出新的標識不僅僅推動了旅游產業同時也促進了移民進程;尼日利亞、保加利亞共和國、巴西、韓國、冰島的諾爾辰市都推出新的標識,目的就是促進旅游的新舉措。甚至有的國家例如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專屬是為了歡迎中國游客的到來,特意使用漢字做宣傳標語。
(二)地域文化是國家旅游形象設計的靈感底蘊
中國旅游形象目前在中國國內各地域內呈現散點式興起過程中,著名景點地區用各自的本土文化做元素,創造設計出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旅游形象標識,在選材上有的用地域建筑,有的用當地民族圖案,有的用象征符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孔孟之道都是我們的靈感源泉。在設計過程中書法中蘊含著意境,色彩中包含著民族的味道,用各種各樣的圖形來演繹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在國際旅游這個問題上,目前中國在對世界的宣傳上投入力度還不夠,說明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還不夠明顯,設計力度跟進進度過于緩慢。在中國境內的旅游城市推出城市標識的大多是南方城市例如杭州,安徽、上海等地;但北京、天津等北部較發達的一線城市卻沒有明確的標識照面。
結語
中國文化本源就是和諧。中國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諧。因此中國設計根植于中國文化本源。中國的水墨意識、太極文化也必將成為中國設計的最根本思想的表達。中國設計時刻應傳達和諧相生理念,文脈相成。中國國家旅游形象跨文化傳播是個系統戰略工程,跨文化雖是地域問題,然而隨著文化交融進程的加快,跨文化已經演變為融文化,旅游形象在其中承載著聯姻效應。所以在當今時代,重視和優化國家旅游形象勢在必行,是時代的感召和國際文化戰略的一部分。
作者:倪春洪 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本文系天津市人文社科項目“特色濱水城市色彩識別系統規劃研究——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課題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0142307
參考文獻:
[2]楊加印、張利滿.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李申申.跨文化視野:中國特色和諧社會的探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匡林.中國國家旅游形象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5.
[5]吳姍姍等.中國國家旅游形象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2015,07.
[6]“美麗中國”與中國國家旅游形象[N].中國旅游報,2013-02-22.
[7]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