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實驗設計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XBRL實驗設計論文
一、在審計實驗中置入XBRL因素
1.實驗內容。
從教學方來看,通過實驗向學生展示如下內容:XBRL會計數據的生成與傳遞過程;傳統財務報告渲染為XBRL財務報告的基本機理;XBRL信息的萃取機理;基于XBRL的審計證據的收集與處理方法。從學習方來看,通過實驗掌握如下職業技能:獲取傳統財務報告信息;把傳統財務報告渲染為XBRL財務報告;從XBRL財務報告中萃取信息;收集和處理審計證據。
2.注意事項。一是傳統財務報告的獲取。
通過以下渠道獲取傳統財務報告信息:上市公司網站;財經網站;證券交易所網站(上海證券交易所、巨潮網站);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其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體(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金融時報、中國改革報、證券日報、證券市場周刊)。二是XBRL實例文檔的獲取。可從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中下載XBRL實例文檔。三是取得對會計準則及相關規范的理解。主要涉及會計信息化、XBRL通用分類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等。四是取得對審計準則及相關規范的理解。主要涉及審計信息化、內部控制中的信息與溝通、審計過程中對信息的關注等。
3.設計建議:一是教學準備。
教師在準備實驗時,要撰寫審計案例文本,對審計環境、公司概況和審計的主要環節進行描述,以提高審計實驗的效果。二是學習準備。學生在實驗開始前,應回顧傳統財務報告信息的編制過程、XBRL的基本理論、XBRL規范、XBRL分類標準、XBRL實例文檔和報告流程。此外,還要收集或編制基于XBRL的樣式表,提高實驗過程的可視化效果。三是比較實驗效果。通過XBRL審計只是《審計模擬實訓》課程的一個環節,在實施XBRL審計實驗之前,已經實施了傳統審計實驗。教與學雙方都應比較兩種實驗的效果,以增強對XBRL審計實驗的理解能力。四是做好實驗總結。教師要撰寫教學總結報告,學生也要撰寫模擬實訓總結報告。
虛擬化學實驗設計論文
一、基于Secondlife的虛擬化學實驗過程設計
(一)實驗分析
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是利用酒精燈、試管、鐵架臺、導管、集氣瓶、水槽等儀器,通過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利用排水法來收集氧氣。學生不僅要掌握實驗原理、目的,實驗儀器和藥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實驗步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內容,還要培養觀察、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二)《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目的
(1)通過虛擬實驗中的文本展示工具,使學習者了解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
(2)通過對虛擬實驗的操作,掌握藥品的選擇以及儀器連接的先后順序,能夠動手制取氧氣。
(3)通過對實驗過程、現象的觀察、分析實驗反應機制,加深對實驗的認知和理解。
DDS信號源實驗設計論文
1DDS信號源各模塊原理
1)波形Rom
波形Rom又叫正弦函數功能表Rom,它的意思就是波形存儲器,顧名思義,就是存儲波形的,它是用來儲存在循環中產生的那些失真的很小的波形,也就是那些被經量化還有離散后的正弦波形幅值,用于來產生一個完整的波形,波形儲存器就像一個存放成品零件的地方,用于組裝更大的東西。
2)數模轉換器DAC
數模轉換器,又稱D/A轉換器,簡稱DAC,它的作用就是把一些不合適的信號轉化產生成所需的模擬信號,它一般有4個部分組成,即權電阻網絡,運算放大器,基準電源和模擬開關,數模轉換器通過名字就知道是數字量到模擬量的一個轉換,它的作用就是將離散的數字信號轉變為連續的模擬信號,最后通過濾波器,然后輸出。它的作用就好像是一個組裝車間,把剛剛在波形儲存器里面的離散的波形,進行組裝,把他們變為連續的波形。
3)低通濾波器LPF
低通濾波器,簡稱LPF,是這個系統循環中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濾波,既然它是濾波器,那它一定是用來除去一些不要的頻率段的信號的,帶通是讓某一個范圍的頻率通過,低通濾波器是允許低于截止頻率的信號通過,而高于截止頻率的信號就不能通過了,最后得出一個純潔穩定的波形信號。它的作用就好像車間里的最后一步,打磨拋光,是這個物品看起來更加的精美。
系統安全實驗設計論文
1實驗平臺
實驗的硬件環境為兩臺計算機:一臺作為宿主機,運行各種安全實驗的代碼;另一臺作為調試機,運行被實驗的內核。兩臺機器通過串口進行連接,傳送調試指令和調試數據。具體實驗時,可使用虛擬機以WRK內核引導系統運行,既可以防止實驗對真實的硬件和文件系統產生負面影響,也可以方便地通過一個命名管道連接虛擬機和物理機,將虛擬機作為被調試機、物理機器作為調試機來進行實驗。
2實驗模塊
實驗內容的設計是以Hook技術為基礎,從影響操作系統安全的外設事件、進程保護、文件管理、網絡安全等方面進行設計。Windows操作系統是建立在事件驅動機制之上的,系統各部分之間的溝通也都是通過消息的相互傳遞而實現。Hook(鉤子)技術是Windows系統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接口,可以截獲并處理在其他應用程序之間傳遞的消息,并由此完成一些普通應用程序難以實現的特殊功能。Hook技術分為應用層Hook技術和內核層Hook技術。該實驗采用Hook技術設計了全局鍵盤監聽、進程隱藏與保護、文件監視、網絡監聽等具體實驗內容。
2.1全局鍵盤監聽
本模塊的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理解Windows的消息處理機制——回調函數、Hook技術的原理,并能運用這些原理改變系統消息的控制權,達到維護系統安全的目的。實驗內容是通過回調函數定制新的鍵盤鉤子,在主控機上通過windbg把鉤子以DLL的形式加入到目標機的所有運行進程中,實現全局鍵盤監聽。鉤子函數將獲取的鍵盤信息返回給主控機,在其dbgview上顯示鍵盤的輸入信息。
2.2進程隱藏與保護
微型電解實驗設計論文
1實驗設計
選擇紫甘藍汁作指示劑一些電解質溶液電解后,其酸堿性經常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加入酸堿指示劑(如酚酞)揭示陰陽極所發生的電極反應;紫甘藍汁可由紫甘藍(紫卷心菜)制得,所含色素的顏色會隨pH改變而有鮮明的變化,且較穩定,可保存較長的時間,是一種天然的酸堿指示劑;已有文獻報道了紫甘藍汁遇到不同pH溶液所呈現的不同顏色。筆者將紫包菜剪碎,用熱水浸泡獲得紫甘藍汁(或直接剁碎紫包菜擠壓獲得高濃度的紫甘藍汁)。借助于pH傳感器配制了上述不同pH的溶液,發現溶液酸性增強,紫甘藍汁的顏色由紫青色逐漸轉變為紅色,溶液堿性增強,紫甘藍汁的顏色由紫青色先變成綠色,后變為黃色,證明了上述結論的正確性。因此我們借助紫甘藍汁來作為該微型實驗的酸堿指示劑。
2實驗應用
2.1電解硫酸鈉溶液
配制1mol•L-1硫酸鈉溶液,向2個西林瓶中分別加入硫酸鈉溶液至體積占大部分,然后滴加紫甘藍汁至瓶口,將盛滿液體的西林瓶反倒于瓶蓋中,與注射針頭相接觸。向飲料瓶蓋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溶液,以保證整個裝置回路,用連接導線的的鱷魚夾各夾住2個注射針,并分別與9V的電源相連。可以發現大約1~2分鐘就可以觀察到下列明顯的現象:陽極附近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紅色說明陽極區顯酸性,水分子失去電子,生成氧氣和H+;陰極附近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綠色說明陰極區顯堿性,水分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和OH-。學生依據上述的實驗現象就可以寫出該反應的電極反應式。隨著反應的進行,陰極溶液堿性增強,由綠色變成黃色。筆者建議若本實驗應用于課堂教學,只要觀察到陰極區變綠色即可,若應用于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可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陽極反應:2H2O-4e-=O2↑+4H+陰極反應:2H2O+2e-=H2↑+2OH-
2.2電解飽和食鹽水
將上述硫酸鈉溶液換成飽和食鹽水,陽極電極換成鉛筆筆芯,其余步驟同上。電解飽和食鹽水,陰極區H+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因此附近溶液顏色由紫色變成綠色進而變成黃色,溶液顯堿性。陽極溶液的顏色變化則由紫色變為紅色,進而變為無色,并且可以聞到少量的刺激性氣味,這說明Cl-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氯氣,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顏色的鮮明變化可以揭示這一系列化學反應。陰極反應:2H++2e-=H2↑陽極反應:2Cl--2e-=Cl2↑Cl2+H2OHCl+HClO但該實驗進行到10分鐘時,陽極溶液才褪色,此時產生的氣體已把陽極的溶液排得僅剩少部分,而陰極所在西林瓶中的溶液則更是被排得所剩無幾(因為氫氣的逸出速率比氯氣大)。為了解決該問題,筆者將作為陽極的西林瓶中溶液體積減少一半,陰極溶液體積不變,可以發現大約5min內陽極就可以出現由紫色變紅色進而褪為無色的現象,便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該微型實驗裝置也可以用于其他溶液電解實驗的研究,由于不同反應的分解電壓有差別,可在電源回路中串聯一個合適的變阻器,用于調節電解電壓,實驗時逐漸增大電壓,至電極上有明顯反應為止。
藥理學實驗設計論文
1藥學本科小學期制藥理學實驗設計的必要性
開展實驗設計是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也是實現培養創新、創造、創業三創”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采取小學期制實驗設計的實踐教學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也能通過實驗設計學到很多科研方法,培養和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的想法變成現實時,他們會很有成就感,從而樂于思考問題,提出新的想法,非常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及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
2藥學本科小學期制藥理學實驗設計實施環節
小學期制的實驗設計不同于其他學科實驗教學中的設計性實驗,它屬于探索性實驗。在藥學本科生學完重要的主干課程和一些方法學課程后,已經初步具備了進行實驗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為開展小學期制藥理學實驗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筆者承擔了小學期制藥理學實驗設計帶教任務,在實際工作中,將小學期制實驗設計分為基本知識介紹、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和實驗考核4個環節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2.1基本知識介紹
在正式實驗前5天,筆者召集實驗班級學生,對其講解實驗設計基本內容,詳細介紹藥理學實驗設計的目的和基本原則,包括科學研究中實驗設計的三要素(即研究因素、研究對象、研究效應)以及應遵循的統計學的三大原則(即重復、隨機、對照原則)。根據藥理學學科特點,具體講解實驗動物的特性、藥理學實驗動物的選擇、動物模型的復制、給藥劑量、給藥途徑和觀察藥效學指標的確定方法以及在實驗分組中如何體現隨機性和對照性原則。此外,還講解了如何利用教材和網上資源查閱文獻資料以及數據統計方法的選擇及應用等。
2.2實驗設計
化感活性物質研究性實驗設計論文
1優選實驗教學材料
基礎化學實驗是農業院校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之一,我校每年有三十多個本科專業共計近6000多名學生修讀此課程,是一門獨立開設實驗課程,所以選擇一些與農業相關的實驗項目作為教學對象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微生物中產生抗生素種類和數量最多的類群是放線菌群,作為開發新農藥的潛力較大,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主要是鏈霉菌屬(Streptomyces)及其相關類群,其中許多已經被開發成除草劑、殺菌劑和殺蟲劑等。作為農業院校,開設一些與農業專業相關的實驗項目有助于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對未來專業的了解并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而從學生實驗教學的時效性考慮,鏈霉菌屬成為首選,同時,作為學生實驗,也不宜采用未研究過的新奇菌株為教學對象。所以從本實驗室已篩選獲得的具有抑菌及除草活性的放線菌中,選擇了一株對稻田主要雜草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具備強烈抑制作用的鏈霉菌(Streptomyces)4903菌株作為研究性實驗設計教學的材料。實驗方法的設計,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獲知,在微生物發酵液農用活性物質提取研究中,可以采用溶媒萃取,但溶媒萃取需要大量互不相容的溶劑,萃取過程中還可能會產生乳化現象,定量分析回收率低,萃取時間長,消耗溶劑量大。而大孔吸附樹脂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選擇性好、再生處理簡單、用少量樹脂就可以處理大量發酵液等優點,而且在提取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純化作用,該方法克服了液液萃取過程因溶劑揮發而污染環境,并且吸附樹脂還可以再生后繼續使用。從學生實驗高效化、綠色化的角度考慮,我們采用了大孔吸附樹脂法替代有機溶劑提取法。所以選擇了4種不同極性的大孔吸附樹脂對活性微生物發酵液中的農用活性物質進行吸附實驗。
2設計實驗技術流程
近年來,一些新的綠色化的實驗方法更多被引進到化學實驗教學中來,運用這些新的實驗方法及新的實驗技術,讓學生探索實驗規律,優化反應條件,降低化學實驗室污染,保護環境,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活性微生物發酵液為原料,用活性跟蹤的方法測定4種不同極性的大孔吸附樹脂填料對該菌株發酵液除草活性物質的吸附能力,從中篩選最佳的吸附樹脂,并篩選其最佳洗脫劑。
3實驗方案實施流程及結果分析
3.1實驗具體操作過程
首先學生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對所用的大孔吸附進行了預處理。然后進行分組,大約4~5個人一組,學生自由組合。發酵液是老師提前準備好,分發給各組學生的。然后學生用所學的實驗方法按實驗步驟進行,分別開始往分離柱加填料,加載發酵液,接受吸附余液、水洗脫液及醇洗液,最后用所學到生物測定方法對其活性進行生測。各個小組成員進行獨立操作實驗,分工合作,同時進行,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和大家協商解決。在吸附樹脂篩選過程中,學生需要自行裝柱,裝柱的時候要經過壓柱、上樣、不同溶劑洗脫等步驟。在樹脂靜態吸附量測定過程中,將吸附發酵液后飽和的樹脂置于三角瓶中,需要用水洗,醇洗等,我們選用超聲波,再用布氏漏斗抽濾,與普通靜態洗脫相比,本方法只用三分之一的溶劑即可洗脫出相同的提取量,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能源。對于收集到不同洗脫溶劑采用旋轉蒸發儀進行減壓蒸餾,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快速地對溶劑進行濃縮,減少了因試劑揮發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收集到的減壓蒸餾的試劑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洗脫完成后用蒸餾水對樹脂進行洗滌再生,樹脂可再次循環使用。學生要把握好實驗的每一個步驟,記錄每一個現象,每組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各個環節。研究性教學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把教學過程看成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協調處理好教師、學生與教學環境等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為了滿足研究性實驗的順利進行,實驗室對學生實行全天式的開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驗的進展情況,自己選擇時間,在一周內完成全部實驗步驟,得出實驗結果并用數據處理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統計。
學生實驗設計論文
1先做幾個實驗,讓學生對實驗過程有個初步的印象
由于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做的實驗并不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弱,什么都要等待老師告訴才能操作。所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要從基本的、簡單的實驗開始,讓學生先熟悉一下實驗過程。我們從第一個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開始,就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在實驗課前進行布置,讓他們思考怎么樣去驗證,大概寫一下思路,上課時找幾個同學講一講。例如,在觀察手拉紙帶的運動是不是勻速運動,事先提出“你怎么樣能驗證你手(拉紙帶)的速度是勻速運動的?如果你能驗證的話你打算怎么做?用什么儀器?”(上實驗課時讓同學講一下)
2在做實驗時,還要讓學生知道做物理實驗的幾個關鍵環節
(1)“實驗目的”就是對一個現象或是一個規律(定理、定律等)進行再驗證;(2)“實驗原理”就是驗證物理現象、規律所依據的理論根據;(3)“實驗儀器”就是再現物理現象或規律時所用的設備;(4)“實驗步驟”就是驗證物理規律時的操作過程,做實驗要按著實驗的步驟一步一步進行操作;(5)“記錄與計算”就是通過實驗所測得的數據進行記載,根據數據進行計算或繪圖,由此可得到結論;(6)“實驗結論”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與理論、規律應該是一致的,不一致要找原因……通過實驗,使學生對物理實驗過程產生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知道,驗證物理現象、規律要有一定的理論根據,要用實驗設備按照實驗步驟去進行……
3引導學生對物理實驗進行初步設計
首先,根據實驗目的、原理,引導學生去研究、討論,想辦法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物理現象或結論。例如,我們把“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驗證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測定木塊動摩擦因數”等簡單實驗,讓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去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胡克定律”等規律是不是正確的……開始設計時,為了讓學生有個大致的方向,我們把傳統的實驗報告改了一下,印刷后發給學生預習。例如,我們把原來的實驗題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改成了“設計并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把實驗目的增加了一項“能設計出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方案”。實驗儀器除原來的儀器外,增加了一些相近的或無關的儀器供學生選擇。例如,(可選)“圖板、木塊、測力計、橡皮筋、線繩、直尺、天平、彈簧、鉤碼、秒表、直尺、天平”等。實驗步驟改成了“實驗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填寫、并寫出他們設計的想法和步驟。其他的實驗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實驗設計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按要求完成對該實驗的設計。為了設計實驗的可行性,我們先分小組進行設計,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同學們各抒己見,說出設計思路和所用儀器,經過小組全體成員討論,意見達成一致后寫出設計方案,交給教師審閱。教師對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的要給予糾正,啟發他們設計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方案。對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教師就讓他們進行實驗驗證。經過四、五個實驗設計,學生就能對實驗進行初步設計了。學生通過討論,經過交流與合作,也學會了“在合作中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的合作精神”。
4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讓學生自己獨立設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