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室內設計中的空間構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空間構成設計不解決某一種具體物體的外部形態和所占的空間量,旨在通過界限與界定來創造內部空間形態。這種逆向的設計形式,決定了空間構成設計有別于其他藝術形態的重要特征。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通過空間構成設計滿足使用者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當下室內設計發展的趨勢和主題。
關鍵詞:空間;構成;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是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延伸、細化和局部的再設計,在20世紀60年代初從建筑設計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一般的造型設計均表現為某一物體的具體的形態,它對空間有真實且具象的占有量,而空間構成則恰恰相反,它的研究對象“空間”不具備具象化的形體,構成的目的不在于解決占有實際的空間量,而是通過界限或界定來規劃未被占有的空間,“這種逆向的設計形式,決定了室內設計中“空間”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有別于其他藝術形態的重要特征。”1室內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把握不同的室內空間帶給受眾的審美感受、把握各種形態元素構成的藝術語言和形式呈現出的審美意義,同樣基于空間構成的理論基礎。正確理解掌握空間構成的概念,是從事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等設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和要求。
一、空間構成的概念
對于空間的概念,黑格爾認為:“按照哲學的觀點來解釋,凡是實體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間,它是無形的、不可見的”,“空間存在廣泛的形式,是不依賴于人類的意識和存在的客觀現實,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2。在構成設計中,我們要將其清空成視覺現象,首先需要將廣闊的空間分離成由界限或界定限定的空間,再通過界限或界定的構成形式形成不同的空間感受。本文所述的空間構成,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空間尺寸,而是指限制性空間形式的創造。
二、空間構成的基本形式
室內設計中的空間構成具有以下兩類基本形式:第一類是開放與封閉的空間。開放空間是指建筑物內部與外部接觸更緊密的空間。這一類空間構成在設計上往往具有大型的玻璃門窗或者打開的墻面等結構,強調空間環境的交流性,室內和室外的景觀是相互滲透的。開放空間是外向性、較少限制和隱私,這種空間較為適用于公共場所。封閉空間指的是建筑與外部空間觸封閉的空間類型。在性質上,它是內向的,反映出靜態的、停滯的空間感,能夠隔絕外界的各種干擾。這一類空間的區分依靠界限與限定,它是空間構成的基礎,是設計師在空間設計時首先要完成的部分。第二類是靜態和動態的空間,其中靜態空間是相對穩定的空間形式,表現空間的靜態美。這個空間是一種趨于封閉的空間,私密性較強,在結構和布置上多采用對稱法則,以達到靜態的平衡。而動態空間與之相反,是種非常活潑,靈活的空間類型。這個空間的特點在于空間呈現的變異性和多樣性的節奏感,動態感強烈,這種空間多強調開放性。無論是靜態空間還是動態空間,就空間環境本身而言都是靜止的,“動”的是室內設計引導人們觀察事物的角度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和心靈感受。設計是活的、運動的,時間是流動的,萬事萬物是在不停變化的,對動態空間的塑造無疑是使用者和設計師共同的追求,但一味的“動”不足以滿足全部,人們仍不能避免對“靜”的需求,所以對靜態空間的塑造依舊重要,這是基于動靜結合的生理規律和活動規律,也是為了滿足心理上對動與靜的交替追求。因此如何控制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相結合的節奏感無疑會成為室內設計中空間構成上的重點所在。
三、空間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形式美與表現手法
(一)對空間構成界限的處理
空間的構成依靠的是界限或界定。在室內設計中,墻體是最基礎的界限,可以通過局部的打破重建,開窗等手段進行界限的調整,但由于建筑結構的存在,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在界限上往往受限,如何在不影響建筑結構的前提下調整界限,成了設計師們在處理室內設計空間結構中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利用隔斷對空間的界定。
隔斷是室內設計中常用的手段,分為固定的與可移動的兩種,尺寸大小多變,材質多樣。合理利用隔斷可以對空間進行靈活界定,這種界定方法多形成半開放的空間結構,兼具了動感與穩定性。例如現代公寓房屋結構中常見的一種結構,進門的矩形大廳需要承擔了客廳和餐廳兩種功能,使用墻體分隔過于封閉,對它的分割更多的是采用隔斷的形式。使用固定的隔斷,可為客廳制作單獨的天花板吊頂,既分割了空間也沒有影響空間的通透性,從構成上來說依舊是流動的。如果覺得空間過于開放,可以設置窄尺寸的玻璃材質或鏤空材質的隔板,適度分隔空間的同時,構成上的流動到此趨于緩慢,增加了節奏感。開放性有所減弱,增加了空間的私密性。非固定的隔斷,既可以使用屏風,也可以利用家俱的擺放形成虛擬空間,構成富于變化。
(三)材質與色彩光影在空間構成中的作用
在設計中,材質和色彩是表現形式上的兩個重要要素,它們除了能夠很好的體現文化氛圍之外,與空間構成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材質對空間構成的重要性
設計的展現也是材料特性的展示,比如衛生間和廚房使用的防滑地板、瓷磚貼面;音樂廳使用的吸音材料;會議室使用的隔音材料等等,材質的不同在決定空間功能的同時也對空間做出了分隔,這種分隔可以是被界限的,也可以僅僅是界定。因此,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要根據整體效果來選擇能更全面更完美的表達設計意圖的材質。比如玻璃是表現通透感最好的材料,傳統的墻體結構在空間構成中會形成封閉空間,但若將墻體的材料更改成玻璃,材質的通透感會大大削弱封閉性,帶給人心理上的開放感。又如我們在室內設計中常見的,將客廳的頂棚做吊頂設計,通過局部天花板裝飾材料的不同,為會客空間做了一個區域的界定。除規范的使用材質外,將材質進行錯位的利用也可以很好的表現一些有個性的設計效果,如將大理石地磚安裝在墻面上,用于室外的防腐木料放置在室內,這些細節有悖于一般設計規律,但也不會過分的夸張,合理利用的話可以成為室內設計中的亮點,增加空間構成的可觀看性,豐富設計內容。
2.色彩光影對空間構成的作用
色彩光影在室內空間中的運用需要服從整體設計方案,不宜過于繁雜,它的主要作用如下:
(1)色彩營造氣氛
顏色是人類對外界感知的第一印象,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動,設計中可以利用“色彩的溫度感、重量感、性格感等來設計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室內空間”3。如臥室空間多使用淺黃、米色等柔和的暖色調營造溫馨的環境,有利于睡眠;對于辦公場所,可以使用柔和的調和冷調灰,給人安定、穩重、冷靜等感覺;而在商場則多用明亮鮮艷的色彩,營造熱烈、繁榮的氣氛,刺激消費欲望。由此可見,色彩的氣氛營造和空間的功能是直接聯系的。
(2)色彩調整空間構成的不足
可以利用色彩的特性來調整空間構成上的不足。室內空間受限于建筑結構,對于無法通過修改界限作出調整的部分,可以通過色彩來達到視覺上的滿足。如對于尺寸狹小的空間,可以采用一些具有輕盈感、膨脹感的色彩來增加空間體積;相反,對于室內空間過大的地方,可以減低色彩的亮度來降低空間感避免空曠和不安定感。
(3)色彩影響空間構成的流動性
動態空間多使用光怪陸離的色彩,靜態空間則使用淡雅柔和的色彩,利用色彩設計來表達空間構成的流動性,需要將色彩和室內功能和結構相結合,用較為鮮明的色彩形成視覺的指向標,生成組織引領人流動的空間序列。
(4)光影決定空間設計的基調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色彩在空間設計中的重要作用,而沒有光影就沒有色彩,色彩的表現是由光源和光線決定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對光影的處理決定了整個空間設計的基調。從早到晚自然光源的強弱變化、角度變化會使空間流動性上發生改變;人造光源的明暗、冷暖對色彩的氛圍營造起到直接的作用。
四、當前空間構成存在的普遍問題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設計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大小設計公司層出不窮,設計市場日漸繁榮。總體而言,我國室內設計起步相對較晚,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文化語言的缺失
在當下,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全方位挑戰,室內設計同樣如此,現代室內設計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組景手法在對空間的解構和利用上有著獨特的韻味并與古典文化息息相關,將其與現代空間構成有機結合是中國設計之路可行之法。但在現實中,要么直接“拿來”西方的作品,完全忽視本國的語言,要么簡單粗暴的堆砌“中式”元素,缺少文化內涵,這種兩極分化充斥著設計市場,會出現這種情況,既受限于設計師的水平,也有部分客戶自身欣賞能力不足的原因。
(二)過分追求高檔的裝修誤區
隨著經濟水平的普遍提高,許多室內裝飾的業主陷入過分追求高檔的裝修誤區。部分業主認為裝修的高檔化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水平,但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室內建筑設計專家們一致認為文化生活的質量水平并不取決于所使用的裝修材料是好還是壞,而應以精湛的設計質量取勝。在現實中中,許多裝飾的普遍趨勢,是高端片面的追求先進的材料,盲目購買大尺寸的家俱,奢華的裝飾成品隨機擺放,而不是真正的按照藝術的標準設計。例如,普通的商品房住宅,使用面積不會大大,有些業主在有限的房間中購買大型的沙發、寫字臺,反而阻塞了空間的流動性。此外,裝修時需要一些裝飾線,有些家裝會選用過分繁復的、粗笨的門套線,超大規模的墻角線條,裝飾后的效果不僅縮小了原本的空間,而且使本應溫馨優雅的空間氛圍顯得壓抑凝滯,構成的實用性和空間的合理性上均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有模仿、無創造
在當下的設計市場中,模仿已經成為設計師們的怪癖,缺少自己的創造,機械化的抄襲他人作品的風格。例如當下的國內室內設計中,有新古典主義、簡歐、地中海式等諸多風格,設計師常把一些業界出色的案例生搬硬套,而不去考慮是否符合業主的房屋結構,是否滿足業主的需求,空間處理是否合理等問題,使得最終結果不倫不類,這是當下設計市場中最為常見的模仿方式。伴隨使用者對空間環境的日益關注,室內設計的空間構成設計,在滿足業主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使用對象生理和心理感受,注重人性化設計以及文化內涵。合理劃分職能,注重追求健康概念的生活環境,在經濟、實用、功能、文化上綜合考量空間構成上的尺度能否滿足使用者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因此,在今天的室內設計中,重視內心情感,關注健康生活,強調民族文化是設計發展的趨勢和主題。
作者:郭小文 單位:安徽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