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機械設計專業改革途徑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1+X證書制度。論文以職業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探討了1+X證書落實存在的問題,從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學團隊能力提升和實訓中心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改革途徑,為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1+X證書實施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1+X;機械設計與制造;職業院校;改革
0引言
“工業4.0”時代,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制造業發展迅速,我國正在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制造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這勢必會引發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機械制造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使命就落在了職業教育的肩上,同時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需求。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創造性地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通過考核的學生在畢業時不僅能取得畢業證書,還能取得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一舉措提升了就業能力,拓寬了就業渠道。“數控車銑加工”“多軸數控加工”等成為第三批的機械設計制造類專業職業等級證書。每種證書按照不同的難度,合理設置了初、中、高三個等級,高級別涵蓋低級別的要求,提供了比較科學的評價體系。職業院校鼓勵學生考取不同等級不同種類的證書,考核內容也與企業的要求相符,解決了目前制造業需求與職業教育脫節的問題。
1落實1+X證書制度遇到的問題
1+X證書作為一項創造性的制度設計,它的出現必然會對學生、教師、職業院校以及企業帶來巨大變化。以“數控車銑加工”證書為例,高職院校中的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都可以考取。主要面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汽車制造業等職業崗位。目前在1+X證書制度落實上,職業院校在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制度建設方面。1+X證書制度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是一個新的體系,需要學校建立相應的制度進行保障才能更好地實施。一旦申報成為試點院校和考核站點,從學生報名、考試費收取、考務工作,到安全保衛、設備管理、水電供應都需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第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方面。人才培養方案是一所院校培養目標和規格具體化的文件,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的依據,其重要性毋庸贅言。現有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數控車銑加工”“多軸數控加工”等證書要求的內容并不完全一致,學生按照現有的課程學習后未必能通過等級證書的考評,易出現教與考脫節的情形。第三,教學團隊建設方面。與本科院校不同,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側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1+X證書制度更是緊密地把實踐能力同企業需求聯系在一起。學生要想通過證書的考評,首先教學團隊必須要對考核內容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操作,并且能有效地傳授給學生。部分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內容較為傳統,現代制造業迅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傳統的內容固然基礎且重要,但從企業用人角度來看,有些已經相對滯后了。這樣與證書設立的初衷相違背,社會認可度也大大降低。2013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削減了70%以上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數目,說明國家層面上也在淡化職業資格要求[1]。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一部分碩士博士畢業生加入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中。部分青年教師不熟悉機床的操作、數控編程等情況。這樣的情形對于“X”證書的教學與實訓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水平。第四,實訓設施方面。職業教育的一個特點就是安排了大量的實訓課程,對于機械制造與制造專業而言就更是如此:制圖實訓、普車普銑實訓、數車數銑實訓、加工中心和多軸實訓、鉗工電加工實訓等等。但部分實訓室設備陳舊損壞,實訓內容也數年不變。加上近些年職業院校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設備臺數少,操作時間變短,實訓效果大打折扣。
2落實1+X證書制度的改革途徑
1+X證書制度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各個院校都在進行一步步的探索。如何把這項好制度貫徹好、落實到位,需要從學校、二級學院以及系(教研室)到教師群策群力,共同推進制度落地,“1”和“X”能夠有機融合。現從以上提出的四方面問題進行改革:第一,建設完善的管理制度。從學校層面來講,成立1+X證書建設委員會(領導小組),統籌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對運行情況進行協調和綜合指導,與上級部門和培訓評價組織溝通聯絡。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在學校賬戶設立1+X專項,統一辦理收支業務,對1+X項目劃撥資金。做好后勤保障:實訓中心的安全保衛、水電供應,承擔師資培訓、校外學生培訓考核時的食宿安排等。從二級學院層面來講,重點做好培訓和考務工作的管理,需要各系(教研室)的專職教師做好配合工作。包括科學安排培訓內容、組織學生報名考試、派出監考員評判員、發放證書,實訓設備保養和維護等。第二:制訂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三年的修業期限,實際校內的學習時間只有兩年或兩年半。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學歷證書“1”的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的培養目標———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補充新工藝、新技術、新要求,拓展職業能力[2]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是需要費功夫思考和研究的一件事情。修訂的原則并不是完全顛覆原有的課程安排,而是要符合職業院校的特點,內容夠用、實用為主。要明確“1”與“X”這兩者的內容和目標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1”的學習,“X”的內容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不可能學好。以“數控車銑加工”中級證書為例,該級別的證書要求能用數控車銑床加工配合件,編制工藝文件。根據上述的標準新修訂的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課仍然保留了經典課程,包括機械制圖,電工電子技術,機械材料和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專業核心課中刪去了繁難的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和金屬切削機床,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增加了現代制造技術,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實訓課的設置中適當削減普車普銑的課時,延長了數車數銑的課時。培養方案初稿完成后,又請企業工程師和培訓評價組織來校進行審閱,對照企業崗位標準、證書標準反復修改。第三,打造高水平的教學團隊。1+X證書需要教師們能夠深刻理解并掌握考核標準,熟練操作通過證書的考核。積極參加培訓評價組織開展的師資培訓,到證書實施情況較好的兄弟院校觀摩學習進行培訓。第四,建立創新實訓中心。對照培訓評價組織設立的實訓中心建議配置表,采購相應的設備或者利舊改造,使實訓中心能夠滿足學生訓練以及考核。
3結語
1+X證書制度的建立是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創新之舉,處在探索階段。需要每一個試點單位有所作為,從職業院校管理者到教師都需要貢獻力量,積極參與。與培訓評價組織和企業深度融合,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使1+X證書制度順利落實,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興,王丹霞.1+X證書制度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12):7-12.
[2]賈穎.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改革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0):64-67+96.
作者:孫? 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